大唐再起(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016

  “哇呀呀呀——”连续叫唤了数声,但李郎君却置若罔闻,大姐儿越发的恼了。
  她瞪大了眼睛,嘴唇撅的老高,她真的生气了,她决定维护自己一人独占的局面,保护自己的领地。
  只见,小人儿挥舞起自己的爪子,对着旁边的家伙,狠狠地抓去,但可惜,指甲早已经被修理干净,对面的胳膊,只有几道红印。
  而那个家伙,正闭着眼睛,享受着这份凉爽,呼呼大睡起来。
  “呀呀呀,呀呀呀——”大姐儿分外不满起来,叫唤着,想提醒李郎君。
  但,李嘉正吃着冷饮,与家中谈笑着邕州的趣事,难得放松一回。
  “姐儿,怎么了?”一旁伺候的小丫鬟,正一脸迷茫地闻着,她也不清楚,大姐儿今天为啥反常。
  瞎叫唤了那么长时间,也不见动静,小人儿真累了,也放弃了,在这舒适的木屋中,缓缓睡去。
  而这一边,一直在训练的飞虎都和飞龙都,此时却依旧顶着炎炎夏日,刻苦的训练着。
  当然,此训练非彼训练。
  一个又一个的草棚,搭建在丛林中,虫兽早已驱逐,数百人以队为棚,待在一起,正在席地而坐,正摇晃着脑袋,背着古诗词。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一个个糙汉子,正伸着脖子,使劲地念着,哪怕不会背,但依旧跟着声音,不断地重复着。
  而此时,屹立在他们前方的,只是一个穿着道袍的中年人,他手里拿着戒尺,傲然而立,仔细地观察着眼前这群人,群发现有不认真的,就是一戒尺。
  那戒尺,却是铁板的。
  “真是该死!”瞧着那牛鼻子道士认真的模样,手中的红肿,简直让他心烧火燎,这样的痛楚,比那板子难受多。
  无论是心理上,还是身体上的。
  我只是想混口饭吃,为甚那么难啊!黄勇心中呐喊着。
第三十三章
飞龙军成
  “黄勇,怎么,你还有疑问吗?”
  道士虽然披着道袍,但却鼓起肌肉,虎背熊腰,胜似一个将军。
  “张道长,俺实在弄不明白,咱们是给郎君捉拿虎豹的,为甚还要认识字?这简直比捉大虫还要,还要,别扭。”
  冒着被呵斥的危险,黄勇义愤填膺,问出了一句憋在心中许久的疑惑,一瞬间,心里舒服了太多。
  “是呀,是呀,为啥子要认字?”
  “老子是来当兵的,不是来考进士的!”
  “天天背古诗,我都快吐了!”
  一瞬间,数不清的抱怨铺天盖地而来,似乎将那个道士给淹没了,其目视前方,毫无表情,一点声响也无有。
  发泄完愤怒后,瞧着道士那木然的表情,黄勇这时心中涌现出一波不安,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他。
  “在我临来之前,我也曾问过李郎君,一群庄丁,哪里需要识字,我等道家,治病救人还是最合适的。”
  在众人的焦虑中,道士终于开口说话。
  “但,李郎君却言,这群人都是可以徒手杀虎的汉子,若一味地强逞武力,不知什么是忠孝,及道义,那么,募集他们而来,不再是救民,反而是害民了。”
  “刚捕杀恶虎,可不能转眼却放出一群饿狼!”道士淡淡地说道,语气中不知不觉中,带来些许敬佩的色彩。
  虽然对于这位李郎君有些意见,但不得不佩服,他说的话,是那么有道理。
  岱宗一派,不就是因为兵乱而南下的吗?只有让那群骄兵悍将知道荣耻,才能改变他们,减少兵灾。
  “这,就是让你们识字的原因所在!”
  听到这番话,黄勇不由得一愣,虽然不知道这些话的真正的含义,但却感觉很有道理的样子,令人折服。
  有学问的人,总是那么的令人佩服,黄勇心中默默的想着,他低下头,沉默不语。
  “你们干什么?造反吗?”这时,一群胳膊上绑着黄带子,手里拿着鞭子木棍等东西的士兵,走了过来,厉声呵斥道。
  “来人,将这群目无军法,违纪乱上的家伙抓起来,每人赏十军棍!”领头一人,国字脸,浓眉厚唇,古板就是他的代名词。
  “是——”其身后,十来名宪兵,拿起木棍,就招呼起来。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饶命啊,饶命,我们只是开玩笑啊!”
  “我再也不敢了,救命啊!”
  在一阵哭爹喊娘的哀嚎声中,宪兵队长周正,露出一副严肃的目光。
  “道长,这群家伙,就是皮厚实,您无需对他们解释什么。”周正的目光中满满的都是杀气。
  “你们就是皮痒了,都给老子小心点!!”
  凶神恶煞的丢下一番话后,整个木棚,这才安生些,那群鼻青脸肿的家伙们才认真学习起来。
  “以德服人,看来我的水平未曾达到啊!”道士无奈地摇了摇头,失声笑道。
  “诸位,大家若想不再被挨打,还是先背古诗词吧!”
  第二天,拖着沉重的步伐,忍着身体上的痛楚,黄勇随着大部队而前行。
  身上背着武器干粮,他有些纳闷,这次好像跟上次一样,是拉练,需要跑上数里地,不过,前两天不是已经练过了吗?当时可把我累坏了。
  也不知跑了多少里,脚底磨了几个水泡,目的地依旧不见影子。
  啃食着自己的干粮,感受着嘴巴的干巴巴的味道,黄勇此时蹲着,他感觉自己的胃都在反抗,这味道实在太难吃了。
  若不是一旁有宪兵队招呼着,他早就去打只兔子尝尝鲜,何必受这份罪。
  “真是奇怪,太奇怪了!”
  耳边突然传来声声感叹,黄勇嚼了嚼口中的干粮,问道:
  “你小子也是当过两年兵了,咋这副模样,这才走几里路,就成这样?”
  他这一伙,有一个从楚地跑来的老兵,年纪却不过十七八岁,却已经当了三年兵了,此时却吃着干粮,瞧着四周,嘴巴呢喃个不停,满眼的不可置信。
  “这不可能,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扭过头,对着黄勇,自己的伙长,急切地说道:
  “伙长,你发现了没,咱们今天赶了多少里路?”
  “从晨起到午食,差不多快二十里了!”黄勇有些莫名其妙,这不是很正常吗?
  “可,可,您再瞧瞧四周,咱们已经走了三天了,一伙人,一个未少,队正那里也是,五十人不缺一个!”
  “这要是在武平镇中(武平节度使周行逢,掌控湖南),早已经散了大半了!”
  “也许,这是那群宪兵队的能力,他们一路上可是催促个不停,掉队了,就是一鞭子,兄弟们谁受得了!”
  黄勇心中却想不到那么多,反而对宪兵队不近人情的方法嗤之以鼻。
  “这几日,每天行进六七十里地,小的来自武平军,也算是见识多了,无论是唐军,还是传说中的中原禁军,也没几个能达到这种程度。”
  “你是说,咱们比那中原的劳甚子禁军厉害,郎君口中的那个天天打仗的那个?”黄勇吃惊道。
  “这,我倒不清楚,想来肯定是不远了!”
  连起来,五百人的飞龙都,好似被折磨一般,每天持续不断地赶路,除了吃饭睡觉,甚至夸张到每天行走了七十里地,超越了当时任何一个军队,且未走失一人。
  走了约莫五天,行了近三百里路,一行人终于停了下来。
  “终于到了,累死老子了!”瞧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大海,以及咸咸的海风,李威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显然,他终于完成了任务。
  “此次行了三百里路,军中未遗一人,哪怕是史书上,也难有如此之事!”张维卿望着波浪起伏的海面,感受着脸上的凉意,兴奋地说道。
  “都头,经此五天,飞龙都可算是真正的成军了,兄弟们可是吃了不少的苦头!”
  “张兄弟,你说的对,郎君让咱们有几百里路到钦州来,不就是让咱经过一番苦练成军吗?”
  李威黝黑的脸上也满是感慨,徒步数百里急行军,哪怕在郎君口中的故事里,也是难得一见的。
  不过,他想不明白,为啥要来海边,来钦州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