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2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5/1016

  “来的好!让大军压上!”俞放虽然心中有些胆怯,但言语中却十分镇定,豪放地说道:“咱们将这个所谓的岭南第一大将给打败,让他们见识一下真正的大唐!”
  古时候,一旦两军正式‘交’锋,主帅对军队的掌握,也就随之减弱不少,只能发出前进、后退等大概指令,具体的指挥,只有依靠各个指挥使和队正火长一类。
  所以,每当这个时候,猛将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他们宛如一番利刃,可以直插敌军中心,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可以激发士气,带动更多的兵卒向前冲锋。
  两军对战,好比是两把长刀,相互劈砍,真正对战的只有接触的部分,猛将就是那锋刃,可以直接冲破敌军阵势,使之不成阵型。
  在这个没有电台等现代科技的支持下,那些蛮军们宛若下山的猛虎,憋屈了数月之久,一旦放开,气势是十分惊人的,南唐的士兵们颇有些不适应这样的战争节奏,对战时刻有些愣神了。
  这一愣神,直接被其突破,七千蛮军断发纹身,奇装异服,沐浴着血液而冲去军阵,一阵杀戮,满地的残肢断臂,让南唐的下层军官被杀破了胆子。
  一时间又收不到军令,所以义无反顾地向后跑去。
  站立在城头,潘崇彻看的一清二楚,在几位蛮将的带领下,他们身先士卒,大声呼喝,突破敌阵,身后的蛮兵们也激发了野性,沾染了鲜血,奋勇杀敌,士气大盛,将南唐兵卒们杀的溃不成军。
  没有什么独特的阵势,也没有什么隐藏的绝招,就是凭借一腔热血,悍勇,不到一刻钟,就击溃了南唐的阵型。
  哪怕那些指挥使们如何呼唤,但被吓破胆的底层军官们已然不顾,直接向后而跑,然后又裹挟着迷茫的后军逃跑,已然成了溃败。
  “鸣金收兵!”看着南唐收拢败兵而关上大门的营寨,潘崇彻脸色凝重,说道。
  “诺——”传令兵立马得令。
  “经次一战,江南不退也得退了!”瞧着一地的尸体浸染了土地,潘崇彻这才露出了一丝喜色。
  数日后,李嘉率领近千名禁军,携带着大量的酒肉而来,犒劳这些辛苦数月的蛮军。
  “托陛下鸿福,臣不负圣望,将江南之兵,御于国土之外!”潘崇彻出城迎接皇帝的到来,神色很是激动。
  “卿家如此之功,令朕欣慰!”当着众人的面,李嘉也是一番欣悦之情,看了一眼这位老将,说道:“此次前来,也是看看,咱们的这支铁军的悍勇!”
  “当然,这些酒食也是你们应得的!”
  “万岁,万岁——”听闻皇帝到来,又携带了酒肉,蛮兵们的欢呼声越发的热烈。
  “如何,这群蛮兵们看样子已然被将军掌握了!”进了醴陵城,李嘉接见了几位高级蛮将,又额外的赏赐了一些布帛,待其欢喜而去后,皇帝这才与潘将军有了些许时间对话。
  “回陛下,蛮兵悍勇,不畏生死,且又不受拘束,臣之掌握,也不过是对于那些蛮将们约束教训一番,普通的蛮兵,依旧散漫,臣之军令,其犹如未闻一般!”
  潘崇彻露出一丝苦笑,说道:“此番作战,蛮军中又有些许蛮将崭露头角,若是纵虎而归,后患无穷!若是杀之,则蛮军难控!”
  “看来,只能以蛮治蛮了!”李嘉叹了口气。
  哪怕杀掉这些强者,不久蛮军中又会重新诞生强者,蛮寮以强者为尊,这是他们的社会秩序,也是生活的日常,屈服强者,屈服部落。
  “这次前来,除了看一看这些蛮兵们之外,更是想法设法的将他们分而治之,分其势,用其兵!”
  李嘉站起身,望着被炽热烘烤的大地,他这时,不由得想起了后期的满清王朝。
  若论掌控蛮族,历朝历代,谁能比得上满清,哪怕盛唐也不行,由于出身蛮族,所以对于蛮族也是最了解的。
  满洲大汗,蒙古大汗,西藏文殊菩萨(皇帝),中国皇帝(汉地),这几个头衔,足以证明其民族政策的成功。
  如,蒙古大汗,博格达彻辰汗即皇太极,额耶尔札萨克汗即顺治帝,就连溥仪,也是哈瓦图猷斯汗。
  的确需要学习。
第三百零四章
八旗制度下
  唐朝呢?选择了融入到政策,事实上,他也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
  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是胡人,但听从皇帝去平叛乱的哥舒翰,也是胡人。
  这是北方平坦,宽阔,而南方的山岭遍地,崎岖不平,广大的蛮寮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群山之中,小者数十,大者上千。
  就如同祖先一般,从东夷到山越,再到现在的蛮寮,从北到南,从平原到山岭,蛮寮们已经习惯了自由,习惯了野性,唐朝的强硬政策,让岭南的蛮僚们反叛不定,小规模的反叛更是不计其数。
  南汉朝廷就聪明了,实行互不干扰的和平政策,从而可以招募蛮兵,供其驱使,稳固天下,几十年来,不见有多少乱,后来的北宋也是一如既往的实行。
  满清的政策,让难控的蛮夷,成为了手中的刀枪,但却依旧奈何不了西南蛮寮,改土归流对于这里而言,一直很困难。
  所以,如果对于蛮寮进行强行的管控,那么岭南安定的一面就将逝去,叛乱遍地就会成为事实。
  以蛮治蛮,才是长久之策。
  编户齐民,此时还不行。
  也不要忘了这群蛮兵,是自唐朝以来沐浴汉化的熟蛮,几百年的成果,还有大量居于群山的生蛮,这些人不要说招兵了,接触都是困难的。
  汉人,熟蛮,生蛮,从东向西的局势。
  生蛮后,就是大理国,以及吐蕃。
  将熟蛮掌控好了,就是一柄极为锋利的枪。
  “熟蛮虽然久沐汉化,但依旧以利为先,若是没有足够的钱财,臣哪怕有天大的本事,也御使不动!”
  “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面对大好的江山社稷而言,些许钱财又算得了什么,既然他们嗜好钱财,那么就满足他们的需求,以利驱使!”
  李嘉无所谓地笑了笑,只要别抢夺我的天下,些许钱财土地又算的了什么?只是忠心难持,今日因利而来,明日就会因利而反,这才是最难的。
  “生蛮居住在穷山恶岭之处,生存已是困难,这些熟蛮们,则已经学会了耕种,只是两广瘴气袭人,良田难寻,较之汉人,也是困难的!”
  这群熟蛮怎么来的?就是因为群山生存在难了,人丁滋长,只能迫不得已迁徙出山,寻一些薄地,一边打猎,一边耕种,不时的听从朝廷的招募赚取赏钱,从而过活。
  之所以更为贪财,何尝又不是生活逼迫?一把刀,一双鞋,就能让其拼命,何其怜哉!
  “与其逼迫他们下山,不然让他们自己下山!”李嘉计上心头,福至心来,嘴角露出淡淡的笑容。
  “这……”潘崇彻自问也算是了解蛮寮了,他们对于汉人有天生的警惕,又怎么会下山呢?这对于他们而言,不是羊入虎口吗?
  “恐怕难矣!”潘伯爵叹了口气:“取信于蛮寮,已是极难,更何况让他们迁徙下山,可谓是难于上青天!”
  “为什么难?这群熟蛮可是会耕种的,山底下那么多肥沃的土地,总比山上的那些薄田收成多上不少!”李嘉笑道。
  “可是,山下的良田都是有主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些许良田土地,对朕而言,算不了什么,既然能赏赐给禁军,自然也能赏赐给这些蛮人了!”
  “陛下,这,这……”潘崇彻立马惊了,连忙说道:“这群蛮寮若是下山,对于汉民来说可是一场灾难哪,其贪婪成性,若是劫掠州县,百姓苦矣,朝廷难矣!”
  “劫掠,只是那些穷困潦倒的人才会做的事,你可见那些家财万贯的人下身劫掠的?”
  “有恒产者,有恒心!”李嘉叹了口气,说道,说到底,还是对于蛮寮们有歧视心理,打心底里不把其当人。
  人心都差不离,若是蛮寮们在山下有大豪宅,几百亩地,粮食满仓,又怎么会造反呢?劫掠州县呢?
  “最了解对手的,往往是自己人!”李嘉沉声说道:“咱们大唐丁口与中原,以及其他列国相比,也是极少的,自然军队也是少有的!”
  “而,蛮寮有多少?湖南之地,西南皆是蛮寮,近半之地而无汉儿!岭南也是,本就兵力不足,若是用汉兵压之,岂不是浪费了?”
  “只有以蛮杀蛮,以蛮御蛮,收蛮而用之,才能争夺天下,复兴大唐!”
  “以蛮寮之头,使蛮而富,赐予豪宅、奴仆、田地,数年后,数千户蛮寮下山,其刀下,蛮寮之魂已也有十数万!”
  “待其豪宅美酒无数,再厉害的蛮寮,也会腐朽,下一代,就是汉人了。”
  总结来说,李嘉的这一番就是阳谋,让蛮寮互相残杀,从而死伤十数万人,征服云贵之地,造就一批蛮寮的富豪阶级,不费汉儿之力,而徒有云贵。
  这样的计策,汉武帝时也有,漠北之战,使漠南无王廷的十万汉兵,大半都是匈奴人,自然弓马娴熟;蒙古南下,征服南宋的,大半是汉人;满清南下,剿灭南明的,大半还是汉人。
  自古以来,这样的“自己人”不会少,利用“自己人”,也是最好的政策。
  听到这样一番大计,潘崇彻惊了,他的思维完全被颠覆的,皇帝竟然想让蛮寮变为财主,来消灭蛮寮,简直是异想天开,天马行空。
  而且,太过于残酷血腥,人头堆积的财富,令人心颤,儒家文化浸染的世界观,让他心中瞬间就拒绝了这样的计策,有伤天和。
  虽然鄙视蛮寮,但人头滚滚的灭族之策,着实太难以接受了。
  “蛮军还剩多少人?”不顾潘爵爷苍白的脸色,李嘉问询道。
  “约有六千左右!”潘伯爵脱口而出。
  “将他们重新划分!”李嘉直接吩咐道,并让一旁的文吏提笔记下:
  “六千人分为四旗,为正黄、正红、正白、正蓝,各为一千五百人,各设三名佐领,各统五百人,佐领之下,设百户,统兵百人……”
  “各兵卒,以奴仆事其上官,百户可持兵之生死……”
第三百零五章
尽皆欢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5/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