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1016

  “将军赤胆忠心,定会在唐国,有好前程的!”
  “太后——”杨师璠跪在地上,低下头,知道再难以挽回了,不由得狠狠磕了三个响头,沉痛地说道:“臣,叩谢太后恩德!”
  “如此忠臣,若是让我女婿得去,必然欢喜!”冷眼注视这一切的周行武,心中却毫无伤感,反而想起了挖墙脚。
第二百八十八章
倭国变化
  “这书法,啧啧……”书房中,藤原忠平拿着一张书法作品,看得一脸陶醉。
  “过多久了?”这时,想起了敲门声,一个侍女得到允许后,将一碗茶泡饭送了进来。
  由于日本信佛,所有的贵族都只吃素食,甚至天皇都颁布政令不允许吃肉,所以高贵的人吃素,那些低贱的人才吃肉,茶泡饭就成了贵族们的美味。
  “已经过了两个时辰!”
  “果然是唐国大家,行如流水,让人不知不觉就沉迷于此!”滕原忠平看着这个相传是欧阳询的作品,不由得感叹道。
  这房间和外面的大厅只隔了一道木骨架纸裱的墙。
  里面一片安静,外面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有的在伏案书写,有的在说话,还有一些书吏在案牍之间快步穿梭递送文书。
  关白作为日本重要的辅政大臣,自然不会亲自处理政务,他的平日也不过是风花雪月,勾心斗角罢了。
  办公的官、吏没有一百,少说也有八十。嘈杂的声音、繁忙的场面,就好像是一台大机器的心脏在跳动,全自动的停都停不下来,大伙儿各有各的职责。
  “怎么了?”这时,突然闯进一个小吏,满头大汗的,太政大臣的威严让他的腰不自觉地弯下,跪在了地上。
  “这是半年来本家的收益,请您过目!”他甚至不敢抬头注视藤原忠平,身份低微的他,可能因其一句话,而家破人亡,身份的限制,让他只能为吏,与藤原家天上地下,对于公卿们悠闲的生活,羡慕不已。
  “怎么回事,朝廷的收益已经让天皇陛下修葺了皇宫,怎么本家竟然入不敷出,甚至还亏损了几百贯钱!”
  藤原忠平大吃一惊,近日以来与唐国的交易,让整个日本都热闹起来,光是收税,就让天皇能够修葺皇宫了,没有想到本家竟然会没钱。
  “是,本家每个月耗费七百石粮食,而目前只有五百石粮食,无法支撑在秋收!哪怕各庄园运送过来,也需要时日!”
  小吏是藤原忠平雇佣的,虽然处理的是国事,但却不隶属于朝廷,平日的俸禄都是由藤原忠平发放,处理家事自然也是义务。
  “竟然如此!”看了一眼账簿,他有些尴尬,最大的一笔支出,就是他购买的这本欧阳询的字帖,耗费数百贯钱,一下子就掏空了。
  “这些时日,多派一些人去挖硫磺吧,应该能弥补一些,支持在秋收还是可以的!”
  藤原忠平在属下面前表现的很淡定,面不改色的说道:“府库里面应该还有不少先辈的太刀兵器,多年未用,尽数卖了吧,舞刀弄枪非我等公卿所为!”
  “嗨!”小吏得到答复后,立马出去,不再打扰太政大臣欣赏字帖。
  “与唐国贸易越多,本家支出也就越多这该如何是好?”小吏摇了摇头,无奈地想着。
  九州,金山城。
  便利的地利,让金山城占据了天时地利,成为了与倭国的贸易中心,人口也突破了五万,比平安京繁华的太多。
  这一年,平安京的皇宫发生大火,让皇室损失惨重,村上天皇哪怕亲政多年,也未曾改善皇室拮据的场面,无奈,他只能派人参与唐人的贸易,从而获利修缮皇宫。
  如此一来,倒也催发了金山城的贸易,连天皇都做生意了,更遑论那些贵族了,关白兼太政大臣藤原忠平,也让自己家人前来。
  日本出口的大头,自然是铜料,太刀,纸扇,屏风等异域风情的东西,而进口的则太多了,丝绸,香料,书籍,茶叶,瓷器等,乃至于铜钱,基本上进口多而出口少。
  没错,还未掌握铜钱锻造技术的日本,只能出口铜料,进口铜钱,毕竟他们国内的开元通宝有些不够用了,
  但近些年来,硫磺又成了日本出口的火热产品,日本火山特别多,硫磺更是数不胜数,随便挖一些就能获得银钱,获得唐国(日本对中国的通称)东西,简直是不要太赚。
  哪怕一石才一百钱,在成本等同于无的情况下,也是大赚的,至于贱民的生命,那值几个钱?
  “客人,里边请,不知道需要些什么?”
  金山城的一处书店,走进了几个客人,穿着唐袍,若非身高差距,他一时间还有些认不清。
  “有孙子兵法吗!”客人微微一笑,从手中拿出一块银锭,上下摆动着,让老板的心一时间都激动起来。
  “这可是禁书,整个金山城都没几本!”掌柜都连忙吓了一跳,从未见过有如此大胆的倭人,脸色都发白了。
  “进来说话!”拉着倭人,来到了偏房,说道:“这些书本只有公卿家才有,平日里是见不着的,哪怕在唐国,也很少有,贵客要买,可得价钱!”
  “当然,我自然知晓!”贵客拍了拍手,一旁的仆人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黄金,约有一斤重,沉的很。
  “可以!”吞了口唾沫,店家很快就掏出了一本破旧的书籍,只不过封面却是诗经,打开一瞧,却是孙子兵法的内容。
  “多谢!”客人鞠了一躬,满心欢喜的离去了。
  掌柜的握着金矿,他只是一个经商的,哪里管得了兵书。
  随着唐国热的再次到来,整个日本对于唐国文化的渴求越发的炙热,输出的铜料
  “无量天尊,咱们岱宗派终于在金山城立下了脚跟!”
  金山城的一处角落,不知何时立起了一座道观,十数个道士脸上满是欢喜,这意味着岱宗派开始走出国土,在异域再次发扬光大。
  “阿弥陀佛,真是恭喜了!”这时,走来了一群和尚,光着脑袋,披着袈裟,身后还跟着上百名百姓,威势很大。
  “没有想到,在金山城竟然还能见到道兄,真是可喜可贺!”为首的一个和尚,油光满面的说道。
  “哼,死秃驴,到你也跟到了金山城,真是可恶!”道士气愤地说道。
  “道兄说错了,倭国早已经是佛土了,应该是道兄跟我才是!”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箭三雕
  对于日本随着对外交流频繁,而发生的事,实属是正常的,长期以来因为封闭的孤岛环境,一下子就突然大范围的接触了先进的文化,自然改变剧烈。
  一波波的遣唐使,一波波的东传使,让日本成为了佛国,中原洛音成了公卿贵族的通用语,汉字也是通用字,只是儒家思想,一直未在下层流通,只是公卿们的私学。
  随着九州岛被李嘉占据,大量的日本民众求学而来,与佛道想比,儒家才是获利最多的一个,多年封闭的倭国,一下子就打开了交流的大门,长久以来统治国内的公卿们,似乎并没有在意这种变化。
  对于远在天边的暗流,李嘉其实并不在意,或者说这是他乐见其成的。
  后世所谓的天朝上国,万国来朝,真正的中国好属国,基本上都是那些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如朝鲜,越南,琉球等,因为只有儒家才会强调等级,强调正统。
  国王向皇帝朝贡,本来就是应当的,所以向中国屈服并不是耻辱,而且礼仪所在,是理所应当的。
  此时是封建时代,而不是现代,没有火车飞机,最快的工具是船和马,从北至南,非一年之功难以涉及。
  中国如此庞大的地方,岭南,云贵,江西,湖南等庞大的南方,依旧还未开发完成,其他的偏僻之地,哪怕占据了,也不长久,还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属国,偶尔进贡一些东西,满足一下存在感虚荣心,来的实惠。
  所以,李嘉对于倭国的要求一个:成为中国的属国,年年朝贡,并且提供兵源。
  而如今,最要需要处理的就是湖南了。
  楚王南下,其留下的庞大的土地应该怎么处置,是大唐目前最要紧的问题。
  而且,有一个客观问题,广州距离湖南实在太远了,鞭长莫及,若是派遣大臣去,难免会造成地方膨胀,危及中央。
  “微臣认为,目前最需要处理的则是杨师璠等将,他们麾下都是楚国的精兵,若是处理不慎,就会酿成大祸,一个混乱且民不聊生的楚国,对于岭南而言就是个重重的包袱!”
  孙钊由于得到皇帝的扶持,地位升的很快,加上又主持了恩科,威望又高,一下子就成了次相,对于首相崔泉有了些许威胁。
  “卿家所言甚是,要紧在于杨师璠,若是将他收入大唐,楚地安矣!”
  李嘉眉毛一皱,这才想起来楚国还有一个不安定的因素。
  “杨师璠本为岳州防御使,麾下之兵不过三千,陛下可让其为静江军节度使,其镇桂州,被我大军包围,哪怕他有千般本事,也逃脱不得!”崔泉笑了笑,不以为意的说道。
  显然哪怕杨师璠在此次平定张文表之乱中已有了表现,但依旧还未纳入崔泉的眼里,其依旧不过是一名武将罢了。
  “不可!”孙钊立马否决,连忙说道:“桂州贫瘠,比不上长沙府,甚至比岳州都差一筹,杨师璠此人重情重义,若是得知我们实为提升,暗为排挤之策,恐怕会心生埋怨!”
  “因大唐迈步向前,统一天下就需要如此良将,方能为陛下,为大唐,收复更多的土地!”
  收复一名历史人物,尤其是将才,李嘉其实还是挺心动的,只是五代将领心思各异,对于手下的兵卒控制很强,若是一个不好,就会造成叛变,得不偿失。
  “不知孙卿有何良策?”李嘉心思不露,淡淡地问询道。
  “回陛下,岳州乃中原与楚地接壤之地,必用可靠将领驻守。南平虽小,依旧有兵数万,其虽然谨慎,但不得不防,朗州虽然偏僻,但周行逢治理的也算妥当,让杨师璠前去,也不算贬斥!”
  “你是说,用杨师璠为武平军节度使?”李嘉一时间有些讶异,脸色瞬间冷下来。
  这恩宠,实在太大了,唐国继承南汉的统治,全国并没有节度使,所谓的藩镇只有空壳,若是任命杨师璠为节度使,也算是第一个藩镇了。
  众宰相也纷纷哗然,五代乱世,就是藩镇为混乱中心,重设藩镇,可谓是包庇祸心,瞬间吵闹起来。
  “是也不是!”孙钊沉声说道,他不在意那些诽谤,但却不得不在意皇帝的心思,连忙出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