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1016

  “咱们虽说同是知柔公之后,但番禹与邕州早已经分家,按理来说虽未出五服,但已相差不远,列为宗室,也是有些勉强的!”
  出了五服,哪怕诛九族,也牵连不到,而分家也差不多,抄家灭族也互不干联,这也是为何大家族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分家的原因所在。
  “但大唐复立,宗室薄弱,刘氏之所以失去岭南,外无宗室屏障也是其一,番禹李氏可列入宗室!”
  皇帝的话,让这位老人大为欢喜,他连忙跪下,叩谢皇恩。
  “老族长不用如此,我话还没说完呢!”
  李嘉示意一旁的李郜搀扶一下,这才继续说道:“虽说宗室,但到底是血脉远了一些,所以还是需要与近支有所区别的!”
  “自我祖父起,以为本支,其之血脉,乃是近支,封得王侯,入于黄册,乃是应有之义!”
  “而自知柔公以下,其之血脉,也为宗室,但不得王侯之位,乃是远支,可参政、参军,另造玉碟,入于红册!”
  虽说与心中有些差别,连一个王侯都没有,要知道大唐开国的时候,那些远支们,封王封侯的不少,最次也是一州总管。
  但,好歹列入了宗室,也算是达成了初步目标了。
  “叩谢陛下!”李修贤乐呵呵的起身,拜谢之后,就选择离去,他要将好消息传出去。
  “这宗室,太多了!”刚复国,就有上千人的宗室,太恐怖了,望着老族长离去的背影,李嘉感慨万千。
  一般能列入宗室的,男丁的妻子,子女,若是妾生了子,也可入内,虽说不过五十年,但架不住知柔公老婆多,会生啊!加上一些投靠的兄弟,一千多少也不算太夸张。
  照这么算计一下,哪怕唐末宗室惨遭地方毒手,但残留下来的数目,超过十万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为什么非要列入宗室,主要是宗室特权有些多。
  不提免劳役等好处,主要有三点。
  一者,可以直入宫廷,成为宿卫,最低的执戟,也是九品,当值几年磨练,不提面圣提拔,就说一外放,最起码也是军中的营正都头,出头之日很是容易。
  二者,可以不用参加科举,直接在宗正寺进行选拔,然后接受宗正卿的举荐,直接参与铨选,可以躲避那千军万马的科举独木桥,可谓是优势极大。
  第三,则是门荫;比如,你是县侯之子,县侯是从三品,你即可在为官从七品,唐朝的荫庇基本上按照这样的:
  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正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
  可以说,成为宗室,等于领先普通人一大步了。
  “大兄!”李嘉扭过头,唤道。
  “臣在!”李郜连忙弯腰说道。
  “叔父身体可还康健?”
  “尚可,每餐食饭能有两碗,前些时日陛下登基,心中喜悦,还纳了一房妾室!”
  听到这,李嘉脸皮抽了抽,可怜自己老父别说行房了,连走路都困难。
  “让叔父来京城吧,正巧太上皇有些想念了,也能接下你的班子,宗正寺正卿不适合你,换个位置,不能埋没了你的才华!”
  “诺……”李郜有些愣了,有些不情愿,又有些欢喜,宗正寺正卿的确舒坦,啥事没有,天天饮酒宴会,与他慵懒的个性很贴合。
  看着其缓步离去,李嘉叹了口气,这位兄长心太软了,不宜担任宗正卿一职。
  至于自己的叔父,英王李理,年龄不过四十来岁,正是壮年,身为皇帝的叔父,背景雄厚,掌管宗正寺再好不过了,顺便来陪陪寂寞的太上皇。
  家国天下,对于李嘉而言,都是大事,不可马虎。
  宗室问题若是处理不当,就会埋下祸根。
  如前唐一般,让宗室镇守各州,目前来说是不行的,李嘉这支可谓是远系,不算嫡系,他可以称帝,那么其余的宗室心中就会不服,毕竟宗法制在那里,比他更近的支系也会想着造反……
  却说北地上党地区,开始爆发大战。
  李筠逮捕监军周光逊,派遣牙将刘继冲等人把周光逊送到北汉,并请求援助。派遣军队袭击泽州,杀掉刺史张福,占领泽州。
  府中从事闾丘仲卿急得直跺脚,建议:“太尉以一军而抗大宋,形势危及。虽然北汉应援,想必也无多。东京的军队强大,和他们交战,恐怕失败。不如西下太行山,直接抵达怀州、孟州(河南省孟县),堵塞虎牢关,占领洛邑,然后再向东方夺取天下,这才是最好的办法。”
  李筠则自信地说道:“我是周朝的老一辈将领,和世宗皇帝柴荣如同兄弟,皇宫禁卫军的官兵,都是我很熟悉的人。
  我军若到,必定响应我之行动,无须担心!“。
  李筠留下儿子李守节守卫上党,而自己率兵南征。
  不料赵匡胤已抢先一步,派遣大将石守信和慕容延钊等两路出兵夹击李筠,慕荣延钊北出泽州高平县(今山西晋城市高平),首战打败李筠的军队,斩获三千人。
  紧接着,赵匡胤御驾亲征,同石守信等会师,在泽州城以南打败李筠的三万主力部队。
  李筠被迫北还,坚守泽州。
  赵匡胤亲自督战,围攻泽州,形势危如累卵。
  而在淮南,赵匡胤派遣王审琦、李处耘平叛,共计五万大军,浩浩荡荡沿汴河南下,直抵淮河北岸。
  而李重进自然不会坐守待毙,严令兵士作殊死抵抗,妄图阻止宋军渡河南下,待阻击失败之后,他又进行积极的进行坚壁清野,将刚成熟的稻子收割一空,不留一点物资与禁军。
  于是,待入了淮南,禁军便陷入了内无资粮,外无应援的情况,战争僵持下来。
  东京的粮食大半支持了北方平叛,而南下的军队虽说有些运河,但却没有多少粮草,为了怕陷入无粮的境地,停在了泗州,徘徊不定。
  所有人都在等着上党的结果。
第二百六十二章
独断专行
  初夏的天还没亮,已然吹起了一丝暖风,随后,李嘉感受着这越来热乎的被窝时,心里眷恋着,然后就被叫醒了。
  “嗯?”李嘉眼睛未曾睁开,轻哼一声,床边的宫妇就吓了一跳,连忙跪下,低下头,小心翼翼的,颇为委屈地道:“陛下昨晚叫奴婢一定要叫醒您,奴婢……”
  李嘉这才真正的清醒过来,揉了揉眼睛,迷迷糊糊地说道:“我记得。”
  被窝里很温暖,何况还有温软的少女在怀,李嘉确实不太想起床。
  但是不起的话,心里又不踏实,就像上班上学习惯了,要是偶然旷工就会有极大的负罪感,更关键是,那些文人很欠揍,君王贪恋美色,晚朝啥的,不消数个时辰,就能传遍番禹。
  想起这个李嘉就有气,上朝管屁用,只是个面子工程,真正处理政务,还得去政事堂,君王不早朝的后果,根本就没那么严重。
  心中只是稍微纠结了一番,李嘉一咬牙径直先坐了起来,将被褥带起。
  “陛下!”被窝中的少女也醒了,跪在床上,为皇帝服侍穿衣,光洁的背脊很是漂亮。
  “昨夜睡的太晚了,你还是多睡些吧!”李嘉轻声说道,难得的温柔一回。
  少女轻嗯一声,就躺了回去,昨夜折腾了一宿,现在浑身乏力,眼皮都睁不开,皇帝的话,正随了她的意,也就不再推脱。
  随后,在宫女的服侍下,李嘉洗漱一番,换了一件常服。
  宫人送早膳上来,李嘉享用着,当值的宦官田福伺候着。
  他是田忠的干儿子,与几个机灵的小官官轮值贴身伺候着,田忠毕竟是内侍省少监,管理的事挺多的,哪能贴身伺候。
  “如今什么时辰了?”喝着汤,李嘉问道。
  “回陛下,卯时四刻了!”
  “快六点了!”李嘉心中思量着,妈蛋,困死了我了。
  用完早膳,田福就用清脆尖锐的声音说着今天安排召见的人,处理的事物,有条有序的。
  “从内库中拿出一对玉璧,赏给九江王!”
  李嘉思量了一下,觉得需要对堂兄李郜进行宽慰一番,显示圣眷未改,不然以官僚们无风起浪的本事,兄弟俩还真有些隔阂了。
  “诺……”
  随后,他又去给太上皇请安,继续维持自己孝顺的人设,毕竟对于前唐而言,孝顺这个词太奢侈了,主要是唐太宗没开好头,结果后面全歪了。
  李嘉立志要树立孝道,以孝治国,才是王道,不然屁股刚坐稳,儿子就造反了,骨肉相残并不好玩。
  之后又去见了几个怀孕的嫔妃,丽嫔侯丽娘,瑜嫔江小瑜,顺嫔惜竹,安慰了些许,时间就来到了辰时。
  几个早就等候多时的兵部主事与侍郎就受到了皇帝的接见。
  四人候立着,心中也有些许思量,很明显,皇帝是对于军队有了想法,不然为何只召见他们几个兵部的人。
  “陛下驾到——”
  “臣等恭迎陛下!”四人连忙弯腰拜下。
  “朕也不与你们废话了,今日让你们过来,就是想了解一下,咱们岭南的地方军队,顺便改进一下!”
  “毕竟这是乱世,指不定就有了灭国大战,光用禁军也不行,地方上,也需要填补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