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再起(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1016

  二十余人一列,正站在那里整顿队形,都头队正们正在各自的队列中作为中心,不断地指挥着,配合着营正的指挥,缓缓地后退,步伐紧密,不松不散,看上去井井有条。
  “一个军队,只有临危不惧,退而不散,才是强军,张军主训练的不错啊!”
  李嘉过去时,众将纷纷拜见。
  “都护过誉了!”此次巡查,乃是右龙虎军,两千五百人,步兵,都指挥使乃是张维卿。
  对于此人,李嘉一向是寄予厚望,不为别的,光是此人熟读兵书,训练起士兵来,可谓是手到擒来,之前就献上了三才阵,李嘉获益匪浅。
  他挥了挥手,带着几个武将一起走进队列里,将士们穿着粗糙的全身甲,虽然看上去有些丑,但确实给予了他们难得的安全感。
  面对主君的巡查,他们这几个月经过不断的洗脑,以及各种金钱财物,以及衣物的奖赏,士气不可同日而语,纷纷投以热烈的目光。
  尤其是那些邕州带来的兄弟们,更是热泪盈眶,他们不是李嘉的佃户,就是乡亲邻居,用西楚霸王项羽的一句话来说,都是:子弟兵。
  所以,李嘉的表情也是很生动的,时不时地拍拍士兵的肩膀,拉扯一下衣物,聊一聊家庭,这些长久被差别对待的士兵们,哪里体会到这种情况,瞬间红了眼。
  在阳光下,士兵们高举起兵器,站直了身体。
  查验完后,李嘉又从一列列的间隙中走过,目光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去,众军不敢直视他,但注意力肯定都在他身上。
  “庸碌的主将,不会顾及士卒身家性命,只在乎自己的前途、性命,只会让将士们上去送死,用他们的血肉,来铸成自己功勋,英明的将帅却会带领你们不断获取胜利、荣耀、奖赏!”李嘉的话,中气十足、口气斩钉截铁,
  “尔等也算是从军多年了,昔日的情况自是不用再提,今天我要告诉你们,上了战场,值得信任和依靠的是你们身边的兄弟!”
  “来,小兄弟,你过来一趟——”鸡血打了,李嘉开始喂鸡汤了。
  台下,一名身材比较瘦小,眼珠比较大的士兵,突然就被点了名,他有些迷糊,瞅着台上笑如春风的都护,心跳瞬间加速。
  “小兄弟叫什么名字?多大了?”李嘉招呼他上台,亲切地问道。
  “田真,十八岁!”说是瘦弱,那是相对而言,与李嘉相比,身高相弗,四肢粗壮,壮实不少。
  “家中可有妻儿?”
  “父母还在,还有两个兄弟,我去年娶了一个,今年生了一个崽……”挠了挠头,田真颇有些不好意思。
  “你还是伙长?”瞅着其衣袖上绣的一把长枪,李嘉问道。
  李嘉简化了武人的散阶,保留了十六阶,最低等的,就是陪戎校尉,衣袖上就一把长枪,到了队正或者副都头,则是任勇校尉,则是绣两把枪。
  从陪戎校尉、任勇校尉、御侮校尉,都是衣袖绣长枪;宣节校尉、翊麾校尉,以及致果校尉,都是绣剑;振威校尉,昭武校尉,游骑将军,则绣了马;定远将军,宣威将军,以及忠武将军,则精细了些,绣了白虎;云麾将军,冠军大将军,辅国大将军,则更加精细,以熊代之。
  毕竟在时人眼里,熊比老虎更加残忍可怕。
  最后最高位置的骠骑大将军,则绣上了麒麟,祥瑞之兽在身,自然难得。
  军队更需要纪律,从枪、剑、马、虎、熊,以及麒麟,开始分别出地位,一目了然,自然就让军队井井有条起来。
  低阶服从高阶,礼节,待遇,自然不同。
  “平日里薪俸可够?”
  “每月一贯钱,军中又管吃食衣物,花不了几个钱,都寄回家,养活家小是够了,比前些年好了太多,薪俸由辎重营直接发放,从未克扣过,衣甲按时发放,隔三差五的还有肉吃,简直就是神仙日子!”
  “这些都是都督带来,没有都督,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说道这里,田真眼眶红了,满脸的深情。
  台下的众人也纷纷点头,想起前些日子的生活,又想想现在的日子,果然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此时在军中过活比乡下的豪绅还舒服。
  “不够,这些远远还不够!”李嘉拍了拍其肩膀,果然够给力,惊喜太多了。
  李都督深情地望着这些士兵们,说道:
  “诸位为我效力,这些自然也是应当的,但还远远不够!”
  “就如同这个田真小兄弟一般,家里过上了好日子,但若是上了战场,一但身死,家中就垮了……”
  想到此处,士兵们情绪又低落下去,似在沉思。
  “都督待我等如此,自当以死相报!”田真眼眶通红,深情道。
  “况且,我们还能前往灵界,跟随在天齐王麾下,享尽荣华富贵……”
  “我当诸位如兄弟,自不能如此!”撇了一眼这位给力的兄弟,李嘉在此点赞,他红着眼,说道:
  “自今日起,若哪位兄弟在战场牺牲,即可奖赏五亩田地,按军阶上推!”
  “万岁,万岁,万岁——”
  士兵们情绪被如此带动,在次登高到极致,不顾对列,热情的欢呼起来,声音高涨,直冲云霄。
  自此这数万禁军之心,全归李都督之手了。
第一百八十九章
马政
  李嘉打完鸡血后,又再次强调了下纪律,然后又特地见面了辎重营与宪兵队,要求他们一定按照规章制度做事,不得知法犯法。
  训话后,还赶着去别的指挥,没留太久。就在这时忽然有人毫无征兆地喊道:“都督万岁——”
  李嘉听罢不禁又回头看了一眼,若有所思。
  此时,跟随李嘉左近的,是岱宗派的道士,充当他的眼线,维护着军队的思想,名唤青轩子,三十来岁,是个游散的道士,被李嘉召唤进了岱宗派。
  他便对左近的青轩子说道:“平日里不要老是介绍神仙道经什么的,我记得茶楼里有说唱的先生,唤作茶博士,可以雇佣几个、把前唐时期的立领,苏定方,薛仁贵,以及忠勇无双的汾阳郡王等大将的等诸事,弄成话本在军营里说唱。
  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样的事儿么?”
  青轩子与岱宗派的那些不同,思维没那么固执,闻言后,就点点头。
  “明白,交给在下去办便是。”
  见此,李嘉笑了笑,开始继续巡视起来。
  岱宗派尾大甩不掉的情况,他早已经有了埋伏,逐渐将军中的道士抽调回道观,然后就选拔一些思维灵敏的人作为信徒,监督思想。
  当然,目前还是需要一些听话的道士作为过渡的,步子太大容易扯淡。
  李嘉一连走了数个都指挥的营地,都在重复之前的过程,在赏、造册的地方坐一会儿,然后去营中巡视。
  又过问了一番各指挥的战马、辎重补给等状况,听闻粮草都是满的,薪俸按时发放,这才放下了心。
  来到羽林军时,则听到的大部分抱怨马匹不足。
  “都督,咱们左羽林军两千多人,马匹才不过五百,轮着来,也得好几天,一匹马五个人伺候,日子过得比得上神仙,天天晚上生怕它饿坏了,还打几个鸡蛋吃,毕竟马无夜草不肥……”
  说到这里,李威一脸的抱怨。
  听到这里,李嘉洒然一笑。
  “你也知道这马的宝贝,整个岭南,都没多少,费劲了千辛万苦才这些,知足吧!”
  “况且,没有马,你这用骡子训练的不也可以吗?”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一匹马抵得上十个兵,而且骑手也不好找。
  此时的大部分骑兵都是轻骑(主要骑契丹马、达靼马,差不多属于一个品种),能成为骑兵的人不仅要精通马术、骑射、骑战,通常都很了解马的习性;骑兵部队的杂兵也配有战马。
  大将通常会配备有一股重骑兵,那便比较麻烦了,好马不好养、甲胄也更重,一个重骑兵至少专门有一到两个“军随”,专门帮助骑士照料马匹、披甲等诸事。
  现在李嘉没有条件弄重骑兵,轻骑兵都配不齐,但不意味着他不想弄重骑兵。
  话是这样说的,但李嘉转眼就后悔了,他扭过头,直接道:
  “这天下,两条腿是打不过四条腿的,咱们岭南本来马就少,又不易存活,日子实在艰难!”
  “但,无论如何,都要有马!”
  握紧了拳头,李嘉沉声说道。
  一直在岭南苟,人莫名的就消沉下去,一直训练步兵也不是个事,奖励有了,制度有了,唯一欠缺的,就是实践了。
  马政,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炉了。
  现代人总有这样那样的误区,以为中原之地养不了马,只有辽东,西北等牧场之地,才能产马。
  中原可以养马,只是没有适合的马场,都是耕田,只要有大魄力,就能有马。
  汉朝初期,皇帝的九匹白马都凑不齐,到了汉武帝时期,一次北伐,就是十数万匹;唐代初期,朝廷得突厥马二千匹,又得隋朝马三千匹,遂置专门的养马机构“监牧”,从贞观到高宗麟德朝四十年间,官马数量达到七十万六千匹。
  宋朝呢?当宋太宗赵光义在979年初摧毁北汉时,从北汉收集了四万二千匹马,同年,北伐幽州,二十多万大军中就有骑兵三四万,北宋战马的保存量,至少在十万以上。
  但,到了宋徽宗时期,禁军中战马仅仅只有一千八百匹,原因是什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101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