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91/801

  半响后,感觉浑身冰冷的张居正勉强开口,“吾与王子民相交颇多,当非此类人……”
  “必然是华亭下手。”高拱看似镇定,但扶着桌案的手也在抖。
  都不用去猜,几乎所有人都能肯定是徐阶下的手,谁让他有劫杀严世蕃的前科呢?
  不怪高拱、张居正如此,大家都是文官,斗起来都是打嘴皮子官司,就算随园那帮人也不过拳脚交加而已,而徐阶……这是坏了规矩啊。
  “未必是坏事……”张居正更快的镇定下来,“严东楼之后又有王子民,华亭名望丧尽。”
  高拱的思绪有点乱,突然低声问:“会不会是随园?”
  听到这句话,张居正的第一反应是,那厮回京了?
  这是很直接的判断,如果钱渊没有回京,随园在京的核心人物徐渭、孙鑨是不敢如此的。
  “不对,不会是展才。”张居正迅速反应过来,“他以王本固、王一枝勾结之事为后手,必然已经准备妥当!”
  高拱微微点头,“只怕这也是华亭要断然下手的原因。”
  走出高府,张居正有点庆幸自己那夜做出的选择,其实自己那位岳父最擅长的事不是隐忍,而是断尾求生。
  当年的沈青霞、杨淑山都是例子,虽然未必会牺牲自己这个女婿……但张居正如何不心生寒意。
  要知道在嘉靖三十五年、嘉靖三十六年连续两次京察中,徐阶的主要党羽被一扫而空,张居正、林润、陆光祖、胡应嘉这些新人成为了徐阶的心腹,而王本固在其中是资历最深的一个。
  苦笑着摇了摇头,张居正又想起之前书房里闪过的那个念头,钱渊回京了吗?
  有这个可能,那位的风格向来天马行空,半年前单独奏对秘密出京,南下抵定大局,如今也有可能秘密回京。
  不过他以兵部侍郎巡视东南海疆,想要回京必得陛下密令,张居正抬头看见一人,拱手笑道:“充庵这是哪里去?”
  “叔大兄。”潘允端笑吟吟的回礼,“刚去通政司转了圈,这是去随园呢。”
  潘允端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但却是第一批入随园的士子,也是嘉靖三十五年唯一落榜的随园士子,当年张居正时常出入随园,两人也算有些交情。
  张居正口里寒暄几句,却细细打量潘允端的神色,犹豫了下才转身告辞……潘允端虽然和钱渊交情极深,但在随园地位不高,就算钱渊回京,他也不太可能知道。
  潘允端可不知道张居正那些小心思,一路疾行去了随园,一进去就听见里面嘈杂的笑骂声。
  “哎呦,充庵兄来了。”
  林烃竖起大拇指,“充庵兄,今天可出风头了!”
  冼烔郑重其事的做了个揖,“吏部选官有误,充庵兄理应入六科。”
  吴兑笑着问:“充庵,这词儿是怎么想出来的?”
  “据说那边被这词儿堵得没话说呢!”
  潘允端大笑道:“潘某无此急智,还是当年在南京乡试时听展才提过一次。”
  “原来如此。”周诗点头道:“倒是展才一贯口吻。”
  王本固自杀身亡的消息一入京,满朝哗然,就是徐阶的党羽门生也大都闭口不言,但刑部不同。
  刑部尚书是冯天驭,侍郎是赵贞吉,下面的郎中、员外郎大都是徐党,也就是说,刑部是徐阶的大本营,虽然潘允端、林烃、潘晟都在刑部任职,但朝中六部中就数刑部和随园关系最差,半年前钱渊还痛揍刑部一个郎中。
  听那些同僚、上司自己蒙自己的讨论,说不定是锦衣卫严刑拷打,说不定是高拱派人下手,甚至还公然说可能是随园干的。
  为什么?
  谁都看得出来侯汝谅那份弹劾奏折背后是钱渊,他钱展才向来就是如此跋扈,而且和王本固早就是仇深似海……这次随园诬陷王本固,以此攀诬元辅,既然是诬陷,自然是要灭口的。
  一旁的潘允端实在是忍不住了,这都是什么逻辑?!
  潘允端这些年也练出来了,条理明晰的将那些诡异的揣测一个个堵了回去,到最后刑部一个郎中只能承认王本固是自杀。
  而潘允端义正言辞的说……王本固绝不是自杀,而是被自杀。
  同为刑部主事的林烃亲眼目睹那些同僚被堵的说不出话来,潘允端这次是一战成名。
第1098章
太毒了
  虽然是白天,但没有窗户的房间显得无比阴暗,桌椅板凳上的灰尘显示这儿已经很久没人住了,微弱的烛火在桌上亮起,引得角落处一阵微响。
  将蜡烛侧过来将融化的蜡油滴在桌上,再将蜡烛稳稳的放在上面,钱渊平静的坐在满是灰尘的椅子上,从一旁的箱子里取出几本折子,思索片刻,将最下面一本抽到了最上面。
  “少爷,适才看见张居正路过。”
  此次回京,只有梁生率十名护卫相随,虽然人数少了点,但随园和酒楼还有些老人,勉强算是够用。
  钱渊微微摇头示意不打紧,张居正路过这很正常,因为这儿距离张府只隔了两条巷子。
  三年前,钱渊密令提前入京的彭峰或租或买下了几栋宅子,安排护卫入住,日夜盯着张府到西苑的每一条道路。
  将近两年前,钱渊得报密信,当夜一举摧毁了徐阶筹谋多年的计划,并逼的张居正夜上梁山投入高拱门下。
  之后一年多来,宅子已经被废弃,钱渊此次回京选择在这儿落脚。
  王本固居然死了,这出乎钱渊预料之外,不管是自杀还是被自杀,这都打乱了钱渊的计划。
  王本固一死,就算有王一枝的供述,勾连倭寇头目这个罪名就很难攀附到徐阶本人身上。
  钱渊叹息了声,本来这是最有意思的结局……历史上徐阶就是以严世蕃勾结倭寇的罪名置其于死地的。
  在屋子里来回踱了几步,钱渊停下脚步,这个方向穿墙而过,距离西苑不远,这也是钱渊选择在这儿落脚的原因,入西苑觐见陛下会非常方便。
  想起今天和徐渭见面时他用隐晦的言语描绘隆庆帝,钱渊真有点头痛,劫杀严世蕃本就对徐阶的名望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力,逼杀王本固更让其名望已经跌至冰点……从这点来看,王本固之死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徐阶下手迅速而狠辣,逼杀王本固,断尾求生,至少这时候,他可以厚着脸皮不上书请求致仕。
  如果换一个皇帝,必定会严词训斥让徐阶滚蛋,而隆庆帝却还在天真的盼着徐阶主动请辞。
  可惜没有个怀恩啊!
  当年弘治帝登基,给成化帝写小黄书的内阁首辅万安厚着脸皮不肯请辞,最终是名望颇高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怀恩摘下牙牌将其驱逐。
  呃,从这个角度来说,隆庆帝不直接赶走徐阶也是有先例的……当然,对钱渊来说,一个宽宏有度的皇帝比一个眼睛不揉沙子或性情急躁的皇帝要好得多。
  犹豫了会儿,钱渊将最上面的两本奏折拿起来看了一遍,回身递给了梁生。
  既然隆庆帝就这性子,非要让徐阶主动请辞,那就遂了他意好了。
  徐阶身为内阁首辅,又以隐忍著称,但这种隐忍也是有限度的,有底线的,而这两本奏折,将击破徐阶的底线。
  梁生此次入京,特地挑选的都是生面孔,一个护卫通过隐秘渠道将奏折送入了随园,一直留守的孙鑨立即去了趟通政司……按例来说,外地官员的奏折应该走驿站的正规渠道入京,但无奈通政使是钱铮嘛。
  王本固死讯刚刚让满朝大哗,百官震惊,人人都视徐阶类蔡元长……后者也曾毒杀政敌,但又一声霹雳,一个更震惊的消息传来。
  松江知府周天瑞弹劾华亭徐氏,走私出海,于苏松两地抢占良田,杀戮平民十三人,括地六十万亩,奏折中还有这么显眼的一句……今视之,分宜、东楼亦清。
  这是在说,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严嵩、严世蕃都没你徐阶过分,比起来,他们都是清官了!
  同时,江南巡按吴振弹劾内阁大学士徐阶教子无方,其次子徐瑛因扩建徐宅,抢夺民宅数十间,驱逐百姓,以至于死伤数十人,华亭已民怨沸腾。
  抢占良田在这个时代是说不清的,毕竟明朝有投献这个陋规,一旦有了功名,大量百姓会将手中良田投献,以此躲避沉重的税赋。
  但抢占良田闹出十三条人命,这就过分了,内阁首辅被视为文官魁首,这种罪名是不能沾的。
  更别说周天瑞奏折里提到的严嵩严世蕃,这是在赤裸裸的打徐阶的脸呢,要知道隆庆帝登基后,徐阶迫不及待清算严党,口口声声说严嵩父子贪赃枉法……
  吴震弹劾奏折中提到的扩建徐宅,驱逐百姓,死伤数十,以至于民怨沸腾,这种事……估摸着徐阶想一巴掌扇死徐瑛这个坑爹的。
  但最关键的还是周天瑞奏折中轻描淡写的提了一句,走私出海。
  东南大户走私出海太正常了,即使是现在,钱渊也断定肯定有大户走私出海,只不过规模和次数比前两年小得多而已。
  这个罪名是可大可小的,但周天瑞在奏折中是轻描淡写提了一句,却在奏折后面附上了一份走私账目清单,这就狠了。
  在正式奏折中附上账目清单,意思很明显,这就是证据,一般来说,没有把握,没有哪个傻瓜会这么做。
  抢占良田,扩建徐宅,都闹出了人命官司,而且有确凿证据证明华亭徐氏走私出海,这在朝中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但引起轩然大波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这两份奏折,而是两个人的身份。
  那份走私账目清单后面签名作保的人除了松江知府周天瑞,华亭知县、松江推官等人之外,还有士绅的签名,排在最前面的是董传策。
  当年董传策弹劾严嵩严世蕃,同时将随园陶大临拉下了水,这件事一度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最终陶大临很快出狱,而董传策入狱一直到隆庆帝登基才得以出狱,之后选择致仕归乡。
  所有人都清楚,董传策是徐阶的乡党,是徐阶的门生,但最重要的是,董传策是嘉靖二十九年进士。
  嘉靖二十九年,时任礼部尚书的徐阶主持会试,换一句话说,董传策是徐阶正儿八经的学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9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