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5/801

  “朝廷虽未正式开海禁,但已经五年了,设市通商,税银钱粮先后输中枢,援闽赣辽东,无数商贾云集东南。”
  “一旦开战,朝廷必然被视为背信弃义,即使官军擒杀汪直,再行通商事,但东南海商还敢信朝廷吗?”
  “通商路必然断绝,就算正式开海禁也无用,大户走私必然盛行,而断了通商路的大量海商将效仿近十年前旧事,沦为倭寇,四处侵袭东南沿海。”
  隆庆帝的脸色也难看起来,嘉靖朝末年东南倭患平息,设市通商,税银输中枢,朝廷至少看起来是蒸蒸日上,而自己登基一年,难道要迎来这样的场面?
  “如若开战,展才可能速胜?”隆庆帝追问道:“听闻多位钱家护卫头领在东南领军?”
  徐渭微垂眼帘,“钱家护卫从军者不少,浙江击倭,闽赣杀贼,杨文、张一山、彭峰、梁生、周泽都陆续入军,以战功计,多升任游击,但江西战事了解后,展才将大部分护卫召回,只留下了杨文、张一山两人在宁波以备倭。”
  “东南与展才交好的将领不少,但本镇守东南的两大名将戚继光北调蓟门,俞大猷南下广东,卢斌调任吴淞总兵……展才也怕犯忌讳。”
  “陛下,如今虽东南隐有危局,但却是太平盛世!”
  “展才老母、寡嫂、妻儿都在京中,难道他会失心疯?”
  “何人进此等谗言?”
  隆庆帝登时有点讪讪,“文长你这张嘴,都说你和展才臭味相投,还真没说错……”
  这时候,外间有脚步声响起,消失很久的陈洪轻手轻脚的入殿,“皇爷,徐阁老、高阁老觐见。”
第1059章
唇枪舌剑(上)
  已经是谨身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再兼礼部坐堂尚书,加少师、太子太师的高拱,依旧像当年听到裕王府有什么动静立即急匆匆赶来一样。
  在发现陈洪被赶出来,而陛下召见徐渭之后,高拱找了个借口立即觐见……十多天前,钱渊单独觐见闹出那么大的事,而徐渭是钱渊离京后的随园核心人物。
  “拜见陛下。”
  “高师傅免礼。”
  隆庆帝脸上的笑容依旧温和,但冷眼旁观的徐渭总觉得这笑容有点僵硬。
  高拱可能忘了,如今他的学生不再是个皇子,而是个皇帝。
  面对高拱肃然眼神和气势,隆庆帝有点坐立不安,有一种被捉奸在床的感觉……当年在裕王府,高拱和钱渊就是王不见王,登基之后,这两位更是从不见面,即使是觐见也要挑对方不在的时候。
  但下一刻,隆庆帝眼角余光瞄见平静的徐渭,突然反应过来了……又不是钱渊在场,算不上捉奸在床!
  “陈伴,还不搬个凳子来?”
  “高师傅快坐……”
  “谢陛下。”高拱慢条斯理的坐下,也不看坐在另一边的徐渭,朗声道:“今日内阁共议黄河事,去年都察院右佥都御潘季驯总理河道,整修漕运,开凿新河道,今岁山东大涝,黄河泛滥,潘季驯并南京户部、工部请调拨钱粮。”
  隆庆帝咬咬牙,他对户部的事相对比较熟悉,这马上就要给边军发放粮饷了,东南说不定还有战事,而很可能接下来很长时日税银断绝,手上的银子是要省着用的。
  但治理黄河这笔费用不能省,也省不下来,不说黄河泛滥会折腾出多少灾民,关键是会影响漕运,这是国之大事……隆庆帝再咬牙也只能点头。
  “内阁并户部砺庵公共议,不能所有钱粮都从朝中调拨……”隆庆帝看向徐渭,“记得前任宁波知府唐顺之在东南修建粮仓,存粮甚多?”
  徐渭起身应道:“确有此事,行通商事后,东南民众多种植桑麻、茶叶,荆川公恐有缺粮之忧,命海商贩货回程转运粮米以备用,先后输闽赣、辽东……为此至今户部还欠着这笔债不肯还。”
  “展才要讨这笔债……让他找户部去撕扯。”隆庆帝想起这事就想笑,“砺庵公也真是……居然把陆平泉拉去户部。”
  看隆庆帝和徐渭谈笑,高拱脸色愈发不好看了,猛烈咳嗽两声打断道:“陛下,另有一事禀报。”
  “高师傅只管说就是。”
  “西南土司互相攻伐,越闹越大,云南总兵官无力弹压,兵部拟浙西参将戚继美调任云南副总兵,如若弹压得力,当继任总兵官。”
  几句话刚被隆庆帝听进耳中,那边的徐渭已经勃然大怒,“参将升任副总兵,调驻他省,此乃兵部职责。
  杨惟约投入高门,高阁老就觉得兵部是自己的地盘,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也太肆无忌惮了,你何尝将陛下放在眼里?!”
  杨惟约投入高门……这话说的阴阳怪气。
  高拱倒是没有发火,只冷笑道:“内阁大学士与陛下商议国事,尔等小吏何敢乱语?!”
  斗嘴皮子?
  徐渭除了钱渊谁都不怕,同样冷笑道:“大学士五品官,徐某人侍讲学士亦五品官!”
  呃,徐渭这是不要脸了……听得隆庆帝好险笑出来。
  正儿八经的说,大学士还真是五品官,只不过入阁之后都要兼任尚书衔,而且还会加太师等头衔而显贵。
  这话将高拱堵得胸闷不已,暗骂难怪是钱渊那厮的知己,嘴巴真利索,自己再将太师、太子太师、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这些头衔丢出去压人,就显得有点落于下乘了。
  高拱正犹豫时,那边徐渭已经反攻倒算了。
  “钱展才两度南下,不惜抛储相之名,甘冒奇险,力挽狂澜,拯万民于水火之中,却遭朝中奸党妒恨,编织罪名,进献谗言,恨不得置其于死地!”
  “你高阁老如今手揽大权,其势更甚当年严分宜,但有何寸功于国?”
  “难道新郑高家祖籍非山西洪洞,而是从黄州迁居而来?!”
  徐渭戟指大骂,骂得高拱眼睛都要喷火了,黄州……那是秦桧的乡梓。
  一旁的陈洪是从内书堂熬出来的,偷偷看了眼隆庆帝……这位一脸茫然,估摸着没听懂。
  高拱铁青着脸没去反唇相讥,呃,他也知道,论嘴皮子,自己不是徐渭的对手。
  “陛下,钱渊以兵部侍郎衔南下巡视海疆,但东南多有其旧部,当另择良将……”
  “哈哈哈,元辅将心腹董一奎塞到浙江做总兵官,没想到高阁老也有心腹大将!”徐渭唾沫横飞,“就是不知道高阁老是不是要抢了浙江总兵官!”
  陈洪往后退了一步尽量不惹人注意,虽然自己被称为内相,但这种场面还真没资格掺和……听听徐渭那些话,句句带刀,字字钻心。
  高拱独揽大权,越徐阶执掌票拟,将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呼来喝去,礼部、吏部、兵部都是他的自留地,还要结交外地统兵大将……
  换成嘉靖帝,徐渭说的隐晦一点,说不定高拱今日就得下狱,隆庆帝倒是没怀疑高师傅,装模作样训了徐渭两句,才说:“高师傅,浙江巡按御史的奏折你也看了,说不定此时东南战事已起,展才当年以平倭而名声鹊起,兵部侍郎衔也合适……”
  高拱厉声道:“朝中多有贤臣良将,非他钱展才能平倭!”
  “那是自然,不过东南多山多水,少有地势平坦的平原,西北将门未必能适应。”徐渭还在戳刀子,“高阁老说说,您那位心腹大将何许人也?”
  “文长,统兵的应是文臣。”
  “对对对,陛下说的是。”徐渭恍然大悟,“前任浙江巡抚谭子理最为合适,可惜还丁忧守孝,不过即使在朝也不行,他是展才的小舅。”
  “对了,福建巡抚吴惟锡也合适,不过多年前他与尚是秀才的展才订交,来往频多,也难入高阁老眼中。”
  “噢噢噢,臣想起来了,宁夏巡抚王崇古肯定合意,当年曾任苏州兵备道、苏州知府,虽然击倭多遭败绩,但却是兵部尚书杨惟约的连襟!”
  隆庆帝咧着嘴忍笑,徐渭这张嘴真是锋锐如刀啊。
第1060章
唇枪舌剑(下)
  要不是怕影响自己在隆庆帝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拱都要攥起拳头和徐渭开打了,你个王八蛋……就算想做手脚也不能这么公开做,还讲不讲规矩了!
  难怪是钱渊的生死之交,一丘之貉啊!
  的确,王崇古就是高拱挑选出来的第一人选,曾长期在东南任职,知兵事,又是杨博的连襟,心腹张四维的舅父。
  抬头看了眼隆庆帝,高拱从牙缝里崩出一句话,“臣询兵部,杨惟约有意举荐故浙直总督、闽赣总督胡宗宪起复,胡汝贞久历战事,曾扫平倭患,必能再立新功。”
  徐渭闭了嘴,侧头用诡异的视线打量着高拱……他曾经听钱渊说过,高拱对胡宗宪挺赏识的,而胡宗宪和东南诸事多有了解,亦知隐秘之处……所以,钱渊是做过手脚的,绝不能让胡宗宪起复。
  “胡宗宪?”隆庆帝目光一凝,猛地一拍桌子,“决不可!”
  殿内陷入一片寂静,这是隆庆帝第一次正面拒绝高供,而且是以毫无犹豫的姿态。
  高拱眼中一片茫然,随后脸色微白,有些不知所措……十年了,在裕王府中,高拱向来是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隆庆帝登基之后,对高拱依旧保持着原先的态度,就算要回绝高拱也会用婉转的手段,从没有如此当面断然回绝。
  一旁的徐渭在心里琢磨着,钱渊那厮给胡宗宪挖了什么坑……陛下居然大怒至此。
  要不是钱渊义正言辞,隆庆帝未必会默许让胡宗宪全身而退,但也绝不会再用胡宗宪。
  去年南宫中,随园为胡宗宪出头,最终力保其只罢官归乡,当日一言不发的高拱敏锐察觉到了其间有些诡异……事实上,高拱的学生和胡宗宪一直有书信来往,胡宗宪也有意借高拱起复。
  别人不知道,但胡宗宪心里是有数的,自己和钱渊间隙太大,绝不可能借随园起复……自己还未满五十岁,难道就此困居乡间?
  所以,在王本固弹劾奏折中提到汪直逃窜出海,东南倭患再起的时候,高拱先选中了王本固,又挑选了胡宗宪为备选。
  他哪里想得到,钱渊早就在大半年前在隆庆帝面前给胡宗宪挖了个坑,这次连着高拱一起摔了进去。
  隆庆帝强自摁耐心中的不满,轻声道:“高师傅,战报未至,临阵调驻将领实在不妥,更不知会不会开战,若是开战,展才久历战阵,当能稳住局面,此事稍后再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