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801

  当然,徐阶之所以肯接过钱渊递来的“善意”,主要是因为高拱。
  高拱如今跋扈得让人刮目相看……刮的眼睛都快瞎了,甚至徐阶曾不止一次亲眼看见高拱在内阁转司礼监的票拟上批红……你个不要脸的,这么想干批红的活,怎么不割了进宫!
  在这种情况下,秉承上善若水,不争而争方略的徐阶有信心击溃高拱,真正坐稳内阁首辅的位置。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比起原时空,隆庆帝提前了五年多登基,潜邸旧臣中只有高拱有资格入阁,殷士儋、张居正等人资历尚浅,陈以勤丁忧守孝,本在隆庆年间入阁的李春芳、高仪如今还只是礼部侍郎,如果高拱被攻破,隆庆帝找不到能代替徐阶的人选。
  到时候再回头反攻倒算清洗东南,对钱渊下手……徐阶心里想的东西大抵和钱渊差不多,只是方向反了而已。
  所以,在六月一日隆庆帝明旨,而京中哄传钱渊已在三日前秘密离京南下之后,一直在左窜右跳上书弹劾钱渊,弹劾靖海伯汪直,弹劾宁波知府胡应嘉,弹劾浙江巡按王本固,甚至连镇海知县孙铤都没放过的那些科道言官基本都闭上了嘴。
  很多科道言官都警惕于钱渊的南下,他们都记得昔日这位同僚在浙江都干了什么……当年挖的大坑几乎让八成以上的言官都跳了进去,之后那位用三百根巨木和红薯、洋芋将他们压弯了腰。
  弹劾钱渊是应该的,但首先要确定那厮南下的成败……打落水狗和打一条随时会扑上来咬人的疯狗,那是有本质区别的。
  但就在六月十日,王本固已经被扣押在县衙,钱锐、钱渊扫清张琏、王一枝,并和汪直谈判结束的时候,王本固弹劾靖海伯复叛的奏折终于入京了。
  一般来说,浙江奏折入京约莫是七天左右,而王本固的奏折用了十天,这自然是有原因的……如果能一战而定攻破舟山,朝廷很可能不会派出重臣南下,那最大的一份功劳自然是他王本固的。
  有王一枝这个内应,王本固相信会迅速攻破舟山,之后再以王一枝为首整顿海商,王本固加上胡应嘉能从容将通商事都握在手中。
  靖海伯汪直明目张胆试图里应外合攻陷镇海县城,不果后在奸细协助下逃窜出海,盘桓舟山一带,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并浙江总兵官董一奎召集众军进剿。
  这看上去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靖海伯复叛,这代表着什么?
  代表着很多人盼望的正式开海化为泡影,代表着之前很多官员秉承的开海禁使寇转商的意图破灭。
  代表着一直充盈户部的东南税银长了翅膀飞了,更代表着钱渊当年坚持招抚汪直的方针的完全错误。
  京中一时大哗,无数原本保持沉默的科道言官开始疯狂上书弹劾靖海伯汪直,弹劾招抚汪直的钱渊,甚至连已经被罢官的胡宗宪都没放过。
  更有甚者,京中传言,钱展才当年招抚汪直,勾结甚深,如今汪直复叛,而钱展才提前南下,显然早有预谋。
  夜风吹拂,随园中移植来的大树沙沙作响,树下的徐渭冷笑一声,将手中的信递回给一旁的王义,“放虎归山?”
  “那帮言官还真敢说啊!”
第1056章
徐渭
  放虎归山。
  这个词在官场上一般是不用的,在公开场合更是绝迹,因为太得罪人了。
  而京中传言的指向也非常明确。
  汪直复叛逃窜出海,而钱渊突然南下,这是要起事的节奏啊。
  翰林院里甚至有些不要脸的在长吁短叹,恐有不忍言之事。
  “徐先生放心,少爷转向松江,必有十足把握。”王义轻声道:“若无意外,这几日消息就到了。”
  徐渭微微摇头,挥手让王义退下,他并不担心钱渊无法处理东南乱局,自从钱渊南下,一直和随园以书信互通消息,从时间上来判断,这时候钱渊早就抵达镇海。
  紧锁眉头的徐渭考虑的是另一件事,在陛下面前怎么说。
  就在刚才,西苑来人,召徐渭明日觐见。
  解说战局,这是徐渭的老本行了,当年关于东南战局,兵部两个侍郎加起来都没徐渭在嘉靖帝面前的影响力强……不过,这一次,关键不在于战局。
  适才那封信是钱渊在嘉兴所写,第二日就转向松江府,相关的布置钱渊都条理明晰的以密文写在信中,徐渭需要用婉转的口吻来解说。
  但这其中也有问题,钱渊加兵部侍郎衔,先后调动卢斌、戚继美这两支苏松、两浙战力最强,兵力最多的军队,虽然是名正言顺,但事后也难免被人记在心里,这需要做些弥补工作。
  这是朝廷、官员的天然警惕性导致的……更何况一定会有人反复在陛下面前提起钱龙泉在东南诸军中的强大影响力,呃,至少,高拱会强调这一点的。
  卢斌、戚继美、杨文、侯继高、张一山等等将校会不会被调走,甚至钱渊会不会很快被召回京中,换个人去接手?
  最让徐渭觉得辣手的是……钱渊在信中隐隐透露出,希望常驻东南的企图。
  “还没学会跑就像飞了……”徐渭低低嘀咕了句,看妻子高氏过来,起身勉强笑道:“这么长时间,没事吧?”
  “没事。”高氏今年正好二十,青春年华,看起来大家闺秀,实则跳脱的很,“徐姐姐好着呢。”
  “那怎么去了这么久?”徐渭有点担心,他就住在随园隔壁,今日是陪妻子今日过来探望怀孕的徐氏,那位可别出什么意外。
  “说说话,没留神久了……”高氏呃了声,突然一瞪眼,“等的不耐烦了?”
  老夫少妻啊,徐渭用力咳嗽两声,有点怀念前年刚刚进门时候的妻子了。
  “对了,听说今日好些言官弹劾……”心虚的高氏赶紧换了个话题。
  “没什么,小事而已。”徐渭懒懒道:“以后咱们还是少来随园的好。”
  高氏停下了脚步,面色肃然,柳眉倒竖,“听闻夫君和钱龙泉不仅为趣味相投的知己,更是可寄妻托子的生死之交,如今钱龙泉遭弹劾,夫君便要远而避之吗?!”
  徐渭面无表情的转头看着妻子,心里却在吐槽,趣味相投的知己……哪个王八蛋嘴巴这么损!
  京中公认,徐渭和钱渊最像的地方就是嘴巴太损,尖酸刻薄……这方面徐渭的名声不比钱渊差多少……呃,准确说是不比钱渊强多少。
  在徐渭的逼视下,高氏脸蛋涨红,却不肯退缩,眼睛瞪得愈发圆了。
  转过头,徐渭平静的看着前方,“回家。”
  高氏虽然已经嫁人,但终究不过是个小姑娘,跟在徐渭的身后不敢再开口。
  “高新郑入阁年许,仍兼任礼部尚书,京中传言,陛下有选新任大宗伯之意。”
  徐渭缓缓道:“如今京中五部尚书,吏部尚书杨惟约兼管兵部,实际上只有四人,但这四人都非翰林出身,难以入阁。”
  “倒是礼部两位侍郎,李春芳本是翰林学士,又依附徐华亭,但未历詹事府,而岳父虽然来京时日尚短,但却是嘉靖二十年进士,资历足够,又曾以南京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倒是有资格搏一搏。”
  高氏不是那种在闺中只顾女工、诗词的女子,跟着父亲在南京、北京多年,嫁给徐渭之后也长时间听丈夫说起朝局……这几句话自然听得懂。
  如今能竞争礼部尚书的人选并不多,今上的潜邸旧臣资历都不够,最可能是礼部两位侍郎。
  左侍郎李春芳的优势在他本来就是翰林学士,又有徐阶撑腰,但他当年是以青词幸进,走的不是储相路线。
  倒是右侍郎高仪虽然最近两年提拔速度太快,但却是稳稳走的储相路线,大部分礼部尚书都曾经以太常寺卿兼管国子监事。
  高氏只能想到这儿,实际上,如果高拱就任礼部尚书,随园很可能会倾斜资源力捧高仪入阁,使随园在内阁中占据一个位置。
  其实关于选新任礼部尚书的消息……就是徐渭放出去的,钱渊陆续送回京中的密信都是诸大绶送进西苑的,前日诸大绶觐见后来了随园,影影绰绰的说了此事。
  高拱太跋扈了,内阁中横扫千军,六部占了兵、礼、吏三部,再加上隆庆帝并不如原时空中那么依赖高拱……
  “明日你回一趟娘家。”徐渭随口道:“我陪你一起去……对了,今晚输了赢了?”
  “好……嗨,当然赢了,徐姐姐搓麻还真不行……呃……”
  回头看着眼神闪烁的妻子,徐渭忍不住笑了,“展才家这位比他更喜欢搓麻……”
  “我不想……徐姐姐非要拉着我……”
  “这锅甩的有点眼熟。”徐渭咧咧嘴,这么多年来,每次钱锐来到随园看到那一幕的时候,钱渊就是这么甩锅的。
  叹了口气,徐渭轻声道:“夫人适才提及,为夫和钱龙泉是志趣相投的知己,但随园已经有了钱展才、冼博茂、陈登之、杨朝阳,甚至还有戚元敬……”
  高氏嘴巴张的圆圆的,半响才反应过来,气道:“夫君何至于此!”
  徐渭一脸的严肃,“不得不防啊。”
  这些年来,随园这个政治团体的名望愈发高了,外间出现很多传闻,因为随园士子打的那些架,以及钱渊树敌太多,很多传闻都不太好听。
  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钱渊的畏妻如虎,为此戚继光虽然战功远不如原时空,但名气比原时空还要大。
  其他的比较有名气的如冼烔、陈有年、杨铨等等都被取笑为妻管严,而老夫少妻的徐渭自然也难逃厄运……他忍不住暗骂,回头得和展才说说,看看你老婆都干了些什么!
第1057章
觐见(上)
  六月份的北京城虽然算不上酷夏,但也令人闷热难当,坐在前后通风的侧殿中,隆庆帝暗自嘀咕自己还不如下面那些官员……全京城的官都有一份冰敬,就自己这个皇帝没有。
  登基已经快一年半了,虽然三大殿已经初步修建完毕,但隆庆帝没有回宫的意思……特别是年初听钱渊用恐惧的口吻描绘皇帝百官半夜三更准备早朝的场景后。
  从本质上来说,当年嘉靖帝移居西苑,一方面是因为被宫女行刺,另一方面是因为要修道炼丹……西苑烧烧还行,但万一宫中失火,那就玩大发了。
  但隆庆帝定居西苑不肯回宫……呃,只是因为贪逸享乐。
  从这点来看,隆庆帝真是个典型的昏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