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原来你是汪直谋主方顿。”王本固嘿嘿笑道:“据说以前还是徐海的谋主,记得谭七指就是和你一起投了汪直……果然狼子野心。”
钱锐眯着眼打量着侯汝谅,“中丞大人亦以为应该剿灭靖海伯?”
“靖海伯复叛已成定局,南京兵部侍郎即将南下,统率诸军。”侯汝谅叹道:“虽戚元敬、俞志辅北上南下,但东南尚有卢斌,此外南京兵部拟定调江西总兵刘显率军……”
侯汝谅诚心道:“数月前一席长谈,侯某知先生非凡品,又深知倭寇内幕,不如暂留侯某身边……”
侯汝谅这番话还真是诚心的,但王本固蹙眉道:“自古以来,招抚盗匪,不留谋主,此僚入城,必为刺探军情,当斩首示众。”
“刺探军情?”侯汝谅笑道:“若要刺探军情,何需方先生亲至?”
侯汝谅看钱锐踌躇不定的模样,笑道:“先生此来为何?”
“受靖海伯之托,询何事遭官府搜捕,靖海伯为勋贵,若无旨意……”
董一奎在一旁插嘴道:“久闻先生之名,此番靖海伯复叛已成定局,先生还是留下的好。”
“微末之身……”
“先生太过谦了。”
饶是满腹心事,但碰到这种事,钱锐也有点哭笑不得,自己先被徐海强行掳去,成了徐海谋主;然后儿子为了打消自己死志,将自己塞到了汪直身边,成了汪直的谋主。
现在又要被浙江巡抚侯汝谅强行扣留,为侯汝谅的谋主吗?
在钱锐被逼的进退维谷的时候,面色铁青的杨文趋马赶到了钱宅。
“杨哥?”门房里的钱家护卫大为惊诧,如今镇海局势危若积卵,怎么最重要的杨文和张一山都回镇海。
“张三也回来了?”杨文脚步一缓。
“一直就没走。”门房低声说:“从定海后所调了一批老兄弟过来,好像就是今日到。”
“郑先生和孙知县呢?”
“都在县衙呢。”
杨文犹豫了会儿,在院子里来回打着转,在镇海诸人中,论地位,孙铤、郑若曾最高,但暗地里的秘密,这两个人未必知晓。
至少三日前就是在这儿,杨文吐出谭七指这个名字的时候,孙铤、郑若曾都是不知情的。
但张三未必不知情……
杨文咬着牙挥手叫来门房,“张三人呢?”
“在西院。”
西院里,张三正在急促的来回走动,显得焦躁难安,“今日侯汝谅如何说?”
“什么都没说。”杨文突然反应过来了,“不对,董一奎说了,王本固弹劾奏折五月二十八日已入京。”
张三冷笑一声,“也就是说侯汝谅八成是被王本固说动了……也罢,就借此次一扫而清!”
看杨文眼神迷茫,张三笑道:“少爷秘密出京,昨日已抵松江府。”
“松江府?”杨文一个激灵。
松江府虽然隶属南直隶,从陆路到镇海至少要两天,但如果渡海而来,一日可达,但这也意味着另一件事。
杨文皱眉低低道:“卢斌?”
张三轻轻点头,不论随园,只论钱渊,他和杨文是钱渊安插在东南最信任的棋子。
想了会儿,张三又说:“万一动手,府衙那边小心点……”
杨文心思细腻,顺着话风说:“这倒是,洪厚还在府衙里面,也不知道有没有受刑。”
张三听出了这句话里隐藏的询问,无奈的笑了笑,“胡克柔和少爷一直有书信来往。”
安静了片刻,传来杨文的低低呢喃,“难怪……难怪那天两边默契将洪厚弄去府衙大狱。”
“此事原本隐秘,只我一人因传送信件知晓。”张三详加解释道:“前些日子郑先生也知晓,洪厚下狱那日,孙知县才知晓。”
杨文点点头,确定自己找对了人,毕竟张三跟着少爷那么多年,又是钱家佃户子弟出身,知晓太多隐秘。
不再犹豫,杨文将之前府衙的事快速说了一遍,“方顿虽名声不显,但却是汪直谋主,当年沥港招抚,此人对汪直颇有影响力,如今却莫名其妙出现……而且那首诗……”
说到这,杨文住了嘴,诧异的看着呆若木鸡的张三。
张三身为游击将军,驻守定海后所,长期在定海后所、镇海县城之间来回,主要就是为了沟通钱渊和胡应嘉、钱锐这两条线。
董一奎召集诸将在镇海集合,但除了岳浦河、董一元、鲁鹏、汤克宽之外,钱渊旧部都不太理会,杨文除了今日都留在营中,侯继高、张元勋率军驻扎在金鸡山东边,只有张三一直留在镇海县城。
为什么?
当然是为了钱锐。
张三用力咽了口唾沫,一把死死揪住杨文的胳膊,“当年少爷如何交代你的?!”
“那首诗……诸事均听其指派。”杨文知道自己是找对了人,低声说:“是少爷埋在汪直身边的暗子?”
“是,是是是……”张三急促的来回走动,“汪直谋主……不会被杀了祭旗吧?”
“说不好。”杨文摇摇头,“看中丞的意思,倒是想以其探听舟山虚实……”
张三猛地停下脚步,舌头舔了舔干涸的嘴唇,“不行,不行!”
“甚么?”
“不行,不能让方顿落在他们手中!”
张三心乱如麻,但很清楚一件事,要么是今日,要么是明日,少爷就会杀到镇海来。
在这种关键时刻,钱锐却落在侯汝谅、王本固手中,不知内情的外人觉得无所谓,但钱渊本人必定束手束脚。
在即将动手的时候,父亲落到了对头手中,不管侯汝谅、王本固怎么想,终究太危险了。
更别说,万一钱锐被砍了脑袋祭旗……张三急的满头大汗,到时候自己百死莫赎。
“张三,张三?”
“你信不信我?!”张三面目狰狞的转过头来。
从资质能力上来说,张三是不能和杨文、戚继美、侯继高这些名留青史的人物相提并论的。
但从忠心这方面来说,张三是可以得到钱渊最大信任的那个人。
第1022章
武人的手段
府衙。
王本固有点失望于侯汝谅来插一杆子抢功,但也看清楚了局势,在朝中没有派遣重臣南下主持战事之前,只有侯汝谅有名义节制诸军。
不过王本固也心存希望,毕竟在徐阶一党内部,他的地位是不比侯汝谅低的,无论是董一奎、方逢时、卢斌都更靠向自己。
入浙半年,王本固也知道当年钱渊是怎么做的……凭借对戚继光、戚继美、杨文、卢斌、侯继高一干将领的影响力硬生生的将浙直总督胡汝贞架的半空,从而大放光芒,被东南沿海视为败倭第一人。
王本固在心里琢磨,等卢斌带着吴淞水师抵达,大局可定……想到这儿,他忍不住偏头看了眼不远处的偏厅。
不过这个大局可定指的不是战事,而是王本固和侯汝谅的内斗,因为侯汝谅已经调动两浙水师北上,显然,葛浩是扛不住浙江巡抚的调遣的。
偏厅里,侯汝谅正在召见宁绍台参将侯继高。
“靖海伯如何复叛?”
面对浙江巡抚,侯继高并不畏惧,眯着眼缓缓道:“下官驻守宁海,未听闻倭寇侵袭太平县,何人指认靖海伯旧部反叛?”
“两浙水师的确多用火器,但舟山太大,火器能发挥作用不大。”
“运输士卒上岛的确可行,还请边军率先上岛……再说了,如今朝中尚未定议,中丞大人何必冒险呢?”
“当年中丞大人巡抚辽东,请行海运,记得龙泉公还提过,海运可行,但需要契机。”
“如若开战,纵使中丞大人搜罗海船,难道不怕海盗、倭寇拦截?”
“无开海禁通商,海运就是镜中水月,虚无缥缈。”
侯汝谅挥手打断了侯继高的话,他如何不知道这些道理,但王本固弹劾奏折都入京数日,朝中必然大哗,加上靖海伯逃窜出海,平倭之举已然必不可免。
不过,海运未必不可行。
如若能一战定乾坤,拿下汪直,然后扶持某人上位……侯汝谅忍不住想起后院的那位方先生,谋主不能上位,但可以替自己挑选。
侯汝谅还在做白日梦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一阵嘈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