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5/801

第1012章
陶宅镇
  五月十四日,王本固意外的在台州府太平县外捕获谭七指。
  五月二十七日,王本固第一封奏折入京,满朝轰动。
  五月二十八日,王本固丢出了预备好的第二封奏折,引得诸多科道言官上书弹劾,目标主要集中在已经罢官归乡的胡宗宪身上。
  毕竟钱渊闹得那场太嚣张了,大家伙儿都不愿意做这个出头鸟……反正如果随园事败,到时候有的是机会痛打落水狗。
  六月一日,王本固抵达镇海,当日靖海伯汪直突遭官兵搜捕,逃窜出海至舟山,当夜,浙江总兵董一奎亲率大军在镇海县外设营。
  六月三日,除了杨文、张一山、侯继高外,董一元、岳浦河、鲁鹏、张元勋诸多将领都赶到了镇海。
  短短两三日的工夫,靖海伯复叛的消息传遍浙江沿海,消息往南北两个方向蔓延,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区域。
  这一天,是六月四日,消息传到了与宁波隔海相望的松江府。
  睡眼朦胧的徐瑛像弹簧一样从床上跳起来,呆呆的盯着跪在面前亲随,“汪直反了?”
  “千真万确。”亲随擦着头上的汗,“大前天的事,汪直已经逃到舟山上去了……”
  话没说完,徐瑛狠狠一脚将亲随踹倒,“六月一日的事,今天才来报?!”
  “少爷,汪直一反,从宁波府到松江府……无人胆敢出海,官军占了水路,在镇海县的商号到现在都没送消息来,还是董一奎派人来……”
  徐瑛跳着脚大骂,骂汪直,骂王本固,也骂董一奎……因为徐家组建的走私船队昨日刚刚起航。
  徐瑛哪里不清楚汪直在海上的分量,他不会关心汪直为什么反,不会关心朝中是不是又要厉行海禁,更不会关心深层次中汪直叛乱对自己最恨的钱渊的影响……他只知道,汪直反,出海的船队的安全性就无法保障。
  不对,不是无法保障安全性,而是肯定会出事。
  上一次钱渊还是暗中指使,这一次汪直都能明目张胆了!
  就因为上一次船队受损严重,徐瑛怀疑是随园动的手脚,连续几次让人逼上门去,甚至写了信给宁波知府胡应嘉、浙江巡按王本固也没能讨回什么好处,所以徐瑛决定再行走私出海。
  少了税银,货源充足,船只就从吴淞总兵卢斌麾下调用,绕过镇海……茫茫大海上,汪直没了准确的信息来源,总不至于那么巧又撞上吧?
  昨日启程,按照路程今明两日正好在舟山、象山附近,难道倭寇会看着这块肥肉不吃吗?
  徐瑛咬着牙端起茶盏一饮而尽,“去,把府尹叫来,还有那个江南巡按!”
  “不,让他们去陶宅镇,咱们也去!”
  ……
  嘉靖三十三年,徐海聚集两万倭寇盘踞在松江府金山卫附近,兵部尚书聂豹亲自坐镇陶宅镇直面倭寇,麾下瓦老夫人的狼土兵和吴淞总兵俞大猷轮番出击,最终使徐海转而西进……然后就是那场王江泾大捷。
  从那之后,本就因水路便捷客商云集的陶宅镇名扬东南,吴淞总兵卢斌的大营就设在陶宅镇。
  今天,卢斌没有住在陶宅镇内,而是身处镇外的军营内。
  虽是白天,但帐篷内昏暗的很,卢斌久久凝视着微小却不停跳动的烛火,脸上浮现复杂难言的神情。
  自己的选择,父亲的选择,谁对谁错?
  或许没有对错……
  “少爷,徐家那位到了。”亲兵在帐外低声禀报,“还有周知府和吴御史。”
  “他们俩来作甚?!”卢斌嘴角露出一丝苦笑。
  “靖海伯复叛,那支船队……”亲兵走进帐篷,“周知府和吴御史也是有份子的。”
  卢斌面无表情垂下头,片刻后走出帐篷,勉强堆砌起几丝笑容,看向正艰难从马上爬下来的徐瑛,以及在一旁等候的两位文官。
  周天瑞,嘉靖三十二年进士,选官吏部主事,嘉靖三十九年转刑部郎中,同年外放松江知府。
  吴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入行人司,一直熬到嘉靖三十九年转入都察院,今年巡按江北。
  毫无疑问,都是徐阶的门生,也是徐阶这些年挑出来备用的官员。
  “子仁,怎地不住在镇内?”周天瑞脸上的笑容很是勉强。
  子仁,是卢斌的字,
  卢斌先行了一礼,才答道:“父亲静极思动,外出游历,昨日抵松江府。”
  “子仁有孝心。”吴振脸上的笑容也勉强的很,“卢子鸣一时名将,记得前年出狱,朝中还有异议,钱龙泉一言定乾坤,说卢子鸣当年虽遭败绩,但在东南诸将中,功勋只在俞志辅、戚元敬之下。”
  卢斌脸上的不多笑容消逝了,自己背弃随园投入徐阶门下,钱渊不仅没有斥责,而且在卢镗出狱的时候对其颇有赞誉之语……这也是卢斌昨日被骂得狗血淋头,昨夜就被赶到军营来住的原因。
  那边徐瑛在几个仆役的搀扶下正在走过来,但一辆马车突然驶入军营,一位中年人急匆匆的下马赶了过来。
  卢斌本就狭长的眼睛眯成一套缝,他认得此人,董传策,华亭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前年因上书弹劾严嵩父子被下狱,也是因为此人此事,使的徐阶和钱渊之间公开撕破脸,之后徐阶就出手将卢斌招至麾下。
  被董传策牵连入狱的陶大临很快就出狱了,但董传策就比较惨了,一直到隆庆帝登基才得以出狱,但也被罢官去职回了老家。
  “原汉兄也来了。”
  周天瑞和吴振还在向董传策行礼,那边徐瑛揪着卢斌压低声音吼道:“汪直那厮反了,快把船队追回来?!”
  “告诉你卢斌,追不回船队,我要你卢家倾家荡产赔出来!”
  由不得徐瑛跳脚,自从他回了松江之后,对外肆无忌惮,到处伸手,揽地不计其数,人命官司都闹出快十条了,对内也同样肆无忌惮……这次走私出海,他将能动用的银子都拿出来了。
  卢斌伸手延请众人入了帐篷,轻声道:“昨日听闻,今日已有快船追去了。”
  “能追回来吗?”
  问话的是董传策,出狱后居然不仅没有升官,反而罢官,在大略了解朝中局势后,他选择了回乡……徐阶的处境算不上多好,董传策对仕途未来不太看好,现在是一心捞银子。
  卢斌嘴角露出一丝讥讽的笑意,“十之八九,能追回来。”
第1013章
戴罪立功
  其实不是十之八九,而是百分百……只不过不是追回来,那支船队压根就没出海。
  董传策松了口气,苦笑道:“都已经四五年了,不料倭患再起。”
  “而且还是汪直复叛,只怕满朝弹劾钱展才。”吴振是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对那位同年是久仰大名了,不禁有些幸灾乐祸。
  “活该!”徐瑛不屑道:“要不是父亲提拔,姓钱的一名不值,成了气候却化身白眼狼……”
  “还有张居正那厮……”
  周天瑞和吴振在一旁附和,卢斌一直沉默不语。
  而董传策也没掺和进去,他资历深,常年在京中任职,当年因为出身松江也曾出入随园,很清楚钱渊虽然是徐阶的孙女婿,但升迁从来和徐阶无关。
  卢斌的手悄悄的缩进袖子里,摸了摸藏在里面的那封信,那是父亲昨日急行赶来陶宅镇带来的。
  钱渊来信,卢斌对此并不意外,他知道父亲和钱渊定期通信,应该是提到自己欲辞官归乡。
  但让卢斌意外的是,钱渊信里对此不落一字,满篇的寒暄客套话,只在最后提到了一件旧事。
  嘉靖三十二年,嘉定大战,深夜卢斌率军出城绕行突袭倭寇侧翼,因提前发动和城内配合不当而陷入苦战,钱渊提起当时他和郑若曾都斥卢斌为莽张飞。
  信中钱渊却提到,经多年战事,莽张飞不再,倒是能做豹子头。
  卢镗虽是武将,但自幼熟读史书,又历经宦海沉浮,光是下狱加起来就有六七年,很快看懂了这句话。
  豹子头林冲在《水浒传》中篇幅不小,但能符合如今卢斌的只有一件事,投名状。
  交了投名状,才能上梁山。
  同样,交了投名状,你卢斌才能回随园,至于你是不是辞官归乡,那就无所谓了。
  卢镗认得送信到处州府的人,钱家护卫头领之一的周泽,几句话一试探,卢镗知道自己猜的没错,立即启程赶到了松江陶宅镇。
  读完这封信,而更了解钱渊的卢斌读懂了父亲没读懂的言外之意。
  钱渊是在说,你卢斌背弃随园投入徐阶门下,本就是背信弃义之举,我钱渊大度不和你计较,但如今东南大乱在即,你卢斌如若不交这幅投名状,就不要怪我下手太狠了。
  卢斌没有其他的选择,如果想一心靠着徐阶,就不会起辞官归乡之心了。
  这时候,外面传来了一阵嘈杂声,有亲兵进帐禀报,“少爷,百余骑从西面而来。”
  周天瑞有些紧张,“难道是倭寇?”
  “不会是倭寇。”董邦政摇头道:“若是倭寇,理应从东面、南边而来,而且什么倭寇能聚集百余骑?”
  几人的视线都集中在卢斌身上,而徐瑛不管这些,只问:“船队到底能不能追回来?”
  “能。”卢斌长身而起,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而且,已经追回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