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7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9/801

  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隆庆帝有点郁闷,自从三日前税银账目入京,高拱脸色就变了,先是赞许胡应嘉,随即又提起胡应嘉于杭州府设海市之举,不如调任杭州知府好了。
  这次徐阶这支老乌龟没缩脑袋,而是硬扛回去了,也是,本就是高拱不占理,人家出政绩了,你就要抢宁波知府了?
  在这种情况下,高拱在张居正的谋划下提出新设衙门,企图绕过浙江省、宁波府甚至镇海县,将通商事揽入怀中。
  玩的真够绝的,绝户计啊,若是高拱得手,徐阶和钱渊都只能干瞪眼。
  “陛下,新设衙门不过一句话而已,机构如何设置?”钱渊慢条斯理的说:“报备、估值、编号、收缴税银都纳入其中吗?”
  “税银还是入户部太仓库吗?”
  “账册还是由户部宁波清吏司主管吗?”
  “若要核查,还是都察院遣派御史?”
  “更何况,陛下已然决定开海禁了吗?”
  瞥了眼隆庆帝,钱渊知道,面前这位年轻的帝王虽然不是只小白兔,但性情犹豫寡断,不是刚强明断之主,想了想,又补充道:“若是设置衙门主管通商事,各府各县无权插手,那府县是否还能分润?”
  “若无分润,只怕府县都会主动联络大户走私出海,财帛动人心啊。”
  “若无分润,府县还会设粮仓储米吗?”
  “宁波各地粮仓十余座,就是荆川公怕东南起粮荒。”
  “若无分润,若是盗匪来袭,甚至倭寇再起,府县肯竭尽全力吗?”
  “总不能让新设衙门一手持通商权,收缴税银,财力充沛,另一手操持兵权吧?”
  一连串的问题将隆庆帝砸的有点晕,他越想越有道理,新设一个主管通商事的衙门很简单,但条例如何设置,权责如何划分,这其中的问题太多了。
  “展才的意思……维持现状?”
  “年初税银锐减,如今刚刚回升,户部艰难,暂时维持现状的好。”钱渊诚恳道:“陛下再与高阁老商议,拿出一个完备的筹划,顺利过渡。”
  “展才说得有理,此事朕要再想想。”隆庆帝点点头,笑道:“展才再在詹事府熬一年,明年调你入户部为侍郎,如若还没设立新衙,就让你专管通商事如何?”
  钱渊眨眨眼,“君无戏言?”
  “当然君无戏言!”隆庆帝点点钱渊,“你年轻,朕也年轻,难道把你留给太子用?”
  “二十八岁的六部侍郎,有过先例吗?”钱渊摸摸脑袋,“只怕朝中上下都要炸了锅。”
  “无二十八岁的六部侍郎先例,但本朝也没有二十多岁立下如此多大功的臣子,吏部考功司记录展才功勋累累,至今也还在詹事府熬着,说起来是亏待展才了。”
  “陛下言重了……”
  “朕也知晓,是留给朕用的。”隆庆帝举起茶盏,示意道:“朕潜邸之时便与展才交好,继承大宝更多得展才之助,还望你我君臣一世……”
  “臣如何不知陛下待臣亲厚?”钱渊手持茶盏,起身道:“愿为陛下鞠躬尽瘁。”
  “好!”
  一饮而尽后,隆庆帝转头交代,“陈伴,把剩下的明前龙井都包起来,让展才带走。”
  “这个……”
  “去。”
  “陛下……”钱渊有点不好意思,“也不用全包走,给陛下留点,留点……”
  又略略聊了几句,钱渊提着茶叶正准备走,突然愣住了,“陛下,砺庵公请求致仕?”
  隆庆帝眨眨眼,“没有吧?”
  “那明年户部侍郎……”
  若是方钝那老头滚蛋,黄懋官升任户部尚书,倒是能有个位置空出来,若是方钝没致仕,巴巴等着补位的黄懋官肯定不会走,陆树声是被方钝死拖硬拽来的也不会走,哪来的位置?
  隆庆帝瞥了眼发愣的钱渊,“你不是劝陆平泉致仕吗?”
  钱渊呆若木鸡,只是两个月前发发牢骚而已,虽然怂恿叔父钱铮和陆树德去,但也没实际动作啊,你一个皇帝拿这种小事说嘴,有意思吗?
第989章
来访
  抬头看了眼拱门上的“随园”二字,张居正有些出神,他记得很清楚,最早命名随园,这两字是自己提笔,后来分道扬镳再至决裂,自然是要换人写,看字样应该是徐文长的手笔。
  在钱家下人的指引下,张居正收拢思绪往里走,视线所及大都旧景,这些年来整个钱宅和后院改动不小,但随园却没什么变化。
  张居正恍恍惚惚,上一次来随园还是嘉靖三十五年十月,自己带着即将赴任浙江巡按的王本固登门拜访,已经五年了……但张居正发现,这儿的景象自己从来没有忘怀。
  “叔大兄,久违了。”
  “的确久违了。”张居正心情复杂的向钱渊回礼。
  西苑那夜,张居正被钱渊逼上梁山,不得已反戈一击,从那之后,两人的关系破裂不仅为公,为党争,也为私。
  再到随园和高拱的矛盾公开化,再到徐阶、高拱联手,再到如今已经大半年了,张居正和钱渊一次面都没见过。
  “掐指一算,上次见面还是在南宫议胡宗宪事。”钱渊笑吟吟道:“如今,叔大兄春风得意马蹄疾……”
  “展才,你我之间,何需这等虚言?”
  “哈哈,说的是。”钱渊大笑道:“国子监司业实在是委屈了叔大兄。”
  钱渊这句话显然意有所指,张居正面无表情的说:“昨日觐见,陛下询设衙管束出海通商事,条例十五条,今日奉命前来请教,还请展才不吝赐教。”
  “老想着摘桃子……”钱渊打了个哈欠,“当年张孟男顶了杨朝阳任宜黄知县……朝阳兄回京任吏部考功司郎中,还算不错,这次他中玄公准备给胡克柔什么筹码?”
  如果设立衙门管束出海通商事,最可能的人选有三个,高拱举荐的张居正,设市通商的创始人钱渊,以及这些日子大出风头的胡应嘉。
  张居正冷笑道:“胡克柔是元辅门生,何劳展才过问?”
  钱渊一滞,点头道:“这倒是,那中玄公给钱某准备了什么筹码?”
  “奉命而来,只是讨教而已,这等事展才还是亲自去问中玄公的好。”张居正目光闪烁不定,短短两句话他确定自己之前的推测没错,钱渊和胡应嘉的确有联络,想来设置海市应该出自钱渊之手。
  “问中玄公?”钱渊噗嗤一笑,“记得前几日都察院御史弹劾钱某,那是中玄公学生吧?”
  张居正面容一垮,苦笑着点头。
  前日钱渊觐见,原本已经被高拱劝得心动的隆庆帝召见高拱,提议暂缓设衙管束出海通商事,结果第二日就有御史上书弹劾钱渊。
  弹劾什么呢?
  胡应嘉南下三个月就能使税银激增,而之前半年税银锐减,必是钱渊受贿……什么狗屁罪名,弹劾都不讲基本法了。
  不过也能看得出来,高拱被气得相当够呛,也是,他之所以和钱渊起隙,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忌惮钱渊对隆庆帝的影响力,而对方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陛下已然明言,条例遗缺,还需展才襄助。”
  “叔大兄其实心里清楚,一切还是暂行旧例的好。”钱渊毫不客气的说:“开海禁乃本朝未有之事,虽然东南通商数年,于朝中颇有助益,但至今尚未正式开放海禁,此事乃钱某心心所念,自然要安排的妥妥当当,不可出一丝纰漏……”
  “这数年来,严分宜、李时言相继离世,吕余姚、季泉公均致仕归乡,中玄公欲一扫尘埃,匡扶社稷,如今却依旧党争不休。”
  “欲行新政,自是以揽权为先,钱某也能理解。”
  “钱某也知他高肃卿如何看待随园,嘿嘿,宁可赠华亭,也不肯让随园接手……结果呢,胡克柔一朝成名天下知,现在却要抽梯子?!”
  “他高肃卿难道想不到,如若真的抽走这梯子是什么后果?”
  钱渊冷笑着总结道:“利令智昏。”
  张居正沉默片刻后,艰难的开口解释道:“此事早在嘉靖三十五年你我曾谈起,去年曾告知中玄公,非为今……”
  “哈哈哈,所以相较而言,高新郑、张江陵,钱某更看好后者呢。”
  看张居正还要说什么,钱渊伸手示意,“来来来,这杯茶可来之不易,叔大兄还请一品。”
  张居正抿了口茶,细细品尝,脸色一变,“明前龙井?”
  今年杭州的明前龙井未送入随园,此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有心人都心里有数,这代表着随园在浙江的势力大幅度衰退。
  如今明前龙井出现在随园,张居正自然知道这不是钱渊暗示胡应嘉之事,而是在明示,这茶叶是陛下赐下的,这也代表着钱渊不妥协的决心。
  张居正暗叹一声,自己来讲和……其实算不上什么讲和,高拱不会允许随园再度插手东南商事,只是想和钱渊合作推行设立新衙管束通商事,甚至可以让出一部分权力。
  张居正受高拱指派而来,其实来之前他就知道此事绝无成功可能。
  高拱以为随园竞逐宁波知府落败,势力大衰,对这样的条件不会拒绝,毕竟随园立足朝堂,很大程度是凭借东南通商带来的税银。
  但张居正心里有数,人家钱展才手段了得,居然能拉拢来胡应嘉,随园在东南势力不禁没有衰退,而且是更进一步……只是其他人看不出来而已。
  想到这儿,张居正也懒得再说了,转而问道:“听说弟妹有孕,恭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