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6/801

  “等等吧。”林庭机轻叹一声,“他日时言兄一去,为父打算致仕归乡。”
  “什么?”林烃大为诧异,“父亲今年未满五旬,如此早就致仕?”
  一旁的林燫突然曲身,双膝跪在地上,“还请父亲收回此话,孩儿甘心如此。”
  “好了好了,快起来。”林庭机笑道:“父避子路,日后必为美谈。”
  林烃一愣,这才听懂了,林燫以国子监司业入六部,最合适的位置就是礼部侍郎,但如果父亲不能晋升尚书甚至入阁的话,林燫身为人子,就不可能入六部。
  “也未必需要父亲致仕。”林烃眼神闪烁,“父亲如今官至礼部左侍郎兼掌詹事府,若是运筹得当,迁南京尚书……”
  “说的是,还是小弟聪颖。”林燫连连点头,“如今南京礼部尚书张宽营,嘉靖十一年进士,已年近七旬,今年京察,只怕少不了被勒令致仕。”
  林烃毕竟在随园混了一两年,对朝中局势知之甚深,搬着手指头说:“若是父亲转任南京,论资历,最可能填补空缺的应是陈逸甫,但他如今丁忧,其次是国子监祭酒殷士儋,国子监司业张叔大和大兄,还有之前曾经任礼部侍郎的郭朴、严钠……”
  “郭朴、严纳机会不大。”林燫摇头道:“陛下对修道深恶痛绝,去年搜捕百余道士下狱,这两人均是以青词见宠先帝。”
  “那就剩殷士儋、张叔大、大兄了……”林烃迟疑着没有继续说下去。
  林庭机没听懂,但林燫是心里有数的,“为兄必然要避嫌……如此算来,只可能是殷士儋、张叔大两人。”
  林燫说到这和林烃对视一眼,都眉头紧锁。
  “说清楚。”林庭机也皱起眉头。
  林烃脱口而出,“父亲没听懂?”
  林庭机脸立即黑了,犹豫着要不要抽这个逆子两巴掌。
  “怎么和父亲说话的!”林燫忍笑解释道:“只要是翰林出身,他部侍郎转礼部侍郎不难,但考虑陛下登基不久,尚有潜邸旧臣未登位,所以补缺必是裕王府旧臣为先。”
  “但按例,礼部尚书多兼掌翰林院事,而礼部左侍郎多兼掌詹事府。”
  都说到这了,林庭机终于听懂了,詹事府是翰林官升迁的快通道,举荐翰林官入詹事府,一般来说三种可能,陛下钦点,阁老推荐,以及掌管詹事府的主官建言。
  林庭机如今就是礼部左侍郎兼掌詹事府,林烃说的运筹得当就是指即将兼掌詹事府作为筹码,来换取林庭机迁南京尚书。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还不小,但问题是和谁交易?
  张居正是高拱的亲信,也被视为高拱日后执政的得力助手。
  而殷士儋……随着隆庆帝登基,当年裕王府很多事都传开了,殷士儋、陈以勤和高拱当年在裕王府就是对头,经常吵成一团。
  林庭机哼了声,“别忘了,还有李春芳!”
  林燫和林烃对视一眼,后者笑道:“这两日流言蜚语,但元辅置之不理,再加上宁波知府出缺……”
  “张叔大和钱展才也是有恩怨的。”林庭机提醒了句。
  “若是选殷士儋,必然得罪高新郑。”
  林烃眼珠子滴溜溜的转,迟疑着小声说:“倒是有个人选……”
  “谁?”
  “嘉靖二十年进士,翰林侍读学士高仪。”
  林燫忍不住喷道:“听闻小弟这两年悠闲度日,专攻书画,是想以父亲之事借花献佛吗?!”
  高仪就是去年成亲的徐渭的岳父,原任南京国子监司业,到如今几个月下来,先是从翰林侍讲提拔为翰林侍读学士,然后又升任南京太常寺卿兼掌南京国子监,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从路数上来看,转北京礼部侍郎兼掌詹事府也恰如其分。
  但林烃的提议也显然是有用意的,他想拜师徐渭。
  林庭机无语的叹了口气,“你兄长都拉下脸特地去问过了,徐文长说了不收徒弟。”
  林烃不满的嘀咕道:“凭什么他陆与成能拜师?!”
  呃,陆树德当年对钱小妹之心……两年了,林烃早就察觉到了,从那之后,两个人亦敌亦友,经常别苗头。
  “陆树德?”林庭机看向长子。
  但林燫转过头去……总不能说徐渭那厮收了陆树德为徒弟,就是为了占钱渊辈分的便宜吧。
  “好了,都散吧……”
  林庭机正要将两个儿子赶回自己的小院,外面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随之而来的是老管家门外带着喘息的禀报。
  “老爷,李府来报,石斋公……”
  三人同时霍然起身,李默逝世。
  林庭机眼中闪过的是悲痛,他和李默本为同乡,敬佩李默豪气,又得其提携方能起。
  林燫眼中闪过一丝古怪,对高拱来说,李默可死的真不是时候啊。
  林烃有些不知所措,他无法判断李默的死会给朝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他可以肯定,一定会有影响。
  片刻后,林庭机已经召集仆役,李默孤身一人在京,身后事他自然责无旁贷。
  而林烃扯了扯兄长的衣袖,“大兄,夜间宵禁,牌子借我用用。”
  “去李府,必然是同行,你要牌子……你去随园?”
  林燫沉默了会儿后从怀里取出牌子,低声嘱咐,“快去快回,不要耽搁……不要涉身其中。”
  林烃默然无语,如果说几年前在镇海和钱渊的相遇还能一笔带过,但之后的联姻……已经让自己涉身其中,难以再离,朝中官员向来将自己和父兄割裂,视为随园中人。
第954章
拜祭
  李默,字时言,号石斋,福建省建宁府瓯宁县人氏,正德年间进士,选庶吉士,嘉靖年间由吏部侍郎而升天官,嘉靖三十五年因严嵩义子赵文华弹劾而下狱罢官,三年后起复礼部尚书兼掌翰林院,次年入阁为大学士。
  李时言,博雅有才辨,以气自豪,然性偏浅,与严分宜、徐华亭、高新郑皆有隙,于隆庆元年三月病逝京中。
  正德十六年进士……虽然正德一朝才十六年,但李默也算是三朝元老了,又陆续担任过内廷外朝最重要的阁老、天官,病逝的消息一传出,立即轰动京城。
  其实李默去年末就因为和高拱的激辩而卧床,多有太医、名医问诊,但始终没有起效,病逝是在预料之中的,真正让这个消息哄传京中是另一个原因。
  李府挂白,设置灵堂,来拜祭的官员往来不停,一位中年官员正在往来迎客,眼见一群人浩浩荡荡上门,赶紧迎了上去。
  为首的钱渊瞥了眼这中年人,问:“贞恒呢?”
  按理说,李默家人都不在京中,本人是阁老重臣,病逝虽然有林家帮衬,但礼部是应该来料理后事的,而礼部左侍郎林庭机更应该帮衬。
  来之前已经听说了,举丧大小事务都是林燫、林烃在负责,后者昨晚还特地跑了趟随园。
  中年人倒是坦荡,躬身行礼道:“下官非礼部,乃阁部所遣。”
  钱渊身后,随园士子尽皆在列,徐渭冷笑道:“筠泉公所遣?”
  中年人的动作滞了滞,徐渭又低声嗤笑道:“不过猫哭耗子而已。”
  筠泉公指的是吴山,内阁中孙升、吕本都心生退意,徐阶、高拱都和临终前的李默有冤,不是吴山,自然就是这两位猫哭耗子了。
  后排的陈有年突然出列笑道:“还说今日上衙未见道含兄,不料在此……”
  中年人勉强拱手行礼,嘴巴闭的死死的,只做了个请入内拜祭的手势。
  钱渊懒得理睬,径直入内,来之前林烃已经私下说过这人的来历,特别点出这厮是厚着脸皮主动上门的。
  对官员履历最为熟悉的吏部郎中杨铨还补充了一句,“都是同年,倒是未闻道含兄与石斋公有旧。”
  这位中年人脸色难看的很,心里暗骂,你也说了咱们都是嘉靖三十五南进士,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底细?
  非要补上几句尖酸刻薄的嘲讽……
  随园里真没什么好玩意儿!
  近墨者黑,跟着钱渊、徐渭学的牙尖嘴利,迟早要你们好看!
  入灵堂拜祭,钱渊一直都没有吭声,历史上的李默早在嘉靖三十五年就暴毙于昭狱之中,直到隆庆年间才得以昭雪,而这一世的李默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还在三年后起复,甚至入阁为相。
  虽然说下场比原时空要好得多,虽然起复也是李默的心愿,甚至决定权是在嘉靖帝手中……但钱渊也暗中做过手脚,促使李默成功起复,成为了近两年来严嵩去后制衡徐阶的主要角色。
  其实随园众人对李默的观感是不太好的,一方面当年殿试后选官,陈有年、吴兑、周诗、杨铨等随园士子都被吏部刁难,另一方面钱渊携大功回京,但就是因为李默的一力拒绝,最终没能回翰林院,以至于如今相当奇怪的单独挂在詹事府。
  不过,就钱渊本人而言,他敬佩李默的豪气,叹息李默的刚直……就钱渊见过的那些阁臣而言,李默是最不通权谋的,刚强易折,以至于屡屡败北,但也是相对来说阁老中鬼心思最少的。
  转身向主持的林燫点点头,钱渊率众人离去……事实上林燫一直装作没看见随园这伙人,这是怕自己忍不住上去骂人……算了,还是晚上回去骂小弟好了!
  昨日半夜李默突然病逝,今日一早朝中就有传言,李时言听闻高拱揽权,大骂其类严分宜,心忧朝局,以至于旧病复发,吐血不已,就此离世。
  啧啧,这些天的传言中,先是高拱揽权执笔票拟,逼的内阁首辅徐阶难以自安,接着内阁次辅被其气得离世……再加上去年李默就是被高拱气得病倒……
  好吧,一日比一日夸张的流言蜚语压得高拱实在有点撑不住了,于是才会派出那位中年官员不要脸的上门……虽然被林庭机拒绝主持丧事,但也厚着脸皮不肯离去,在门房迎来送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