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58部分在线阅读
虽然现在开海禁通商已经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但钱渊并不看好……自己放手之后的发展。
没有一个穿越者在期间主导,开海禁只能沦落到通商,原时空中不就是这样吗?
来到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了,钱渊也能看得清,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秉持“禁海,商转寇,开海,寇转商”的观点,历史上的隆庆开关很可能有减轻倭患的政治意义。
所谓的隆庆开关实则是一次扭扭捏捏的改革,海上贸易只是开了一条小小的缝隙,只有月港一个小小的港口允许民间海船出海贩货,而且对船只总量有着严格的控制。
对于明朝的中央财政,隆庆开关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对于能够和西方进行沟通交流的这条渠道,明朝政府完全无视。
最能直接利用的火器,除了那几门被打捞起来的红夷大炮之外……甚至火铳都退回到火门枪了。
第895章
年节(中)
钱渊来到这个时代,在笃定开海禁之后,最先考虑的是军械方面的引入,最典型的就是鸟铳。
虽然戚继光改进的虎蹲炮很好用,但以威力而言就差的多了,钱渊辗转购买的几尊铁炮、铜炮主要设置在浙江水师和威远城,让汪直“聘请”来的几名西洋工匠还在括苍山中忙碌。
燧发枪的细节钱渊不太清楚,但大致原理还是知道的,如今括苍山中的作坊研发出了初步的转轮打火枪,但打火成功率还比较低,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
事实上,历史上的燧发枪成熟大致要等到16世纪八十年代,但如今转轮打火枪在西方已经开始装备军队了。
钱渊坐在书房里揉着眉心,自己所望,和同僚所想,上官所想,甚至和陛下所想……看似殊途同归,但实则有着本质的差别。
或者自己捧起一个东南如同汪直一样的巨头,来间接的把控这一切。
谭七指还是钱鸿?
钱渊突然笑着摇摇头,先不去想那么远的事,就目前而言,要解决东南事,特别是军中将领调任……杨博是绕不开的,高拱在这方面主要依靠的就是前兵部尚书杨博。
只是这份礼不知道够不够打动他……钱渊咂咂嘴,这也是个老狐狸,估计看得出来,去年自己刻意留下的漏洞。
当钱渊这封信送到杨博手中的时候,回京述职的王崇古、来拜见两位舅父大人的张四维都在场。
杨博拆开信看了几眼,顺手递给了王崇古,对张四维笑道:“那位虽晚了你一科,但说不定能抢在你之前。”
“兼任太常寺少卿,说不准哪天就能入六部为侍郎了。”张四维倒是没什么异样神情,只笑道:“不过说到入阁前后,那要看陛下何时加钱龙泉翰林职。”
呃,钱渊倒是私下向高拱许诺过不回翰林,但如果隆庆帝施恩,高拱也说不出话来……事实上,高拱也心里清楚,如果隆庆帝要以随园制衡自己,多年之后的钱渊很可能会兼个翰林学士。
夏言、张璁都不是翰林出身,但也都在任尚书的时候被嘉靖帝加翰林学士……这才顺理成章的入阁为大学士。
顿了顿,张四维突然苦笑道:“不论钱龙泉,张叔大必然在我之前。”
杨博微微点头,“非你之过……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严嵩、徐阶前几年斗得那么惨烈,杨博丁忧守孝被起复兵部尚书兼镇守宣府,但始终不肯回京,就是怕被卷入政争。
在这种局势下,张四维进入裕王府,并成为高拱的绝对心腹,也直接促使高拱和杨博成为盟友。
对高拱来说,杨博是天然的盟友,虽然名气大,但毕竟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又不像李默、钱渊多少还以庶吉士的身份在翰林院待过……如果是嘉靖朝还不一定,但在隆庆一朝,绝对没有入阁的可能。
对杨博来说,入阁是虚无缥缈的,能坐稳这个吏部尚书已经心满意足,而高拱也显然有意提拔张四维……这位走的是纯正的储相之路。
但谁能想得到,突然杀出了个张居正,而且还是和徐阶彻底决裂的张居正。
而张居正资历比张四维深的多,又因为和徐阶决裂只能依附高拱,很可能会被高拱首先推荐入阁。
同为高拱的心腹,张四维入阁的时间自然要往后推,说不定还在钱渊之后……因为前面还有如陈以勤、殷士儋、林燫这样的潜邸旧臣。
那边王崇古已经看完信了,笑道:“早在嘉靖三十二年就听闻钱龙泉之名,嘉靖三十四年在太平府相识,啧啧,不过六七年光景……”
张四维接过信一目十行扫下去,脸色一变,脱口而出道:“许晋商自行组建海船?”
钱渊去年回京,和张四维密谈,许晋商参与东南通商事,但到现在一年半过去了,晋商能参与的程度相当的有限,比如在镇海,也不过占了几个铺子而已,很难直接插手海贸。
那些南下的晋商眼见浙商、徽商赚的盆满钵满,眼睛早就绿了,不能组建船队出海,这意味着晋商只能做个渠道商,利润并不丰厚。
但凡卖到草原上的货物,必须经过晋商的手,靠着这一招,晋商赚了如山如海的银子。
这里面的道道,晋商能不懂吗?
晋商自然是有钱的,买几艘海船也不是难事,但问题是镇海、宁海对通商文书的审核非常严格,而从其他人手转买……浙商、徽商都对晋商极为排斥。
所以,钱渊给出的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少有才名,有军略之才,这也罢了,只是这等心思手段,也不知道与吉兄是怎么教出来的。”王崇古忍不住吐槽,“当年与吉兄可是刻板的很,钱龙泉这是自学成才吧?”
王崇古是嘉靖二十年进士,与钱渊的老师陆树声是同年。
杨博也忍不住笑了,“东南这块肥肉……算是被钱龙泉榨得干干净净。”
王崇古看了眼茫然的张四维,摇头道:“子维也不必丧气,若非如此人物,若非如此心计,如何能在朝中有如此分量,使得元辅、新郑都视为大敌。”
看外甥完全没听懂的样子,杨博点了句,“去年钱展才回京与你密谈,许晋商参与东南通商……难道那时候他想不到浙商、徽商的反对,想不到晋商难以在东南立足,想不到晋商难以组建船队出海?”
张四维愣了半天,才声音苦涩的说:“那时候他就留了余地,就是为了今日?”
“未必是为了今日,只不过今日之事能用得上罢了。”王崇古解释道:“凡事均留三分余地,留一份后手……”
杨博冷笑一声,“子维要不要猜猜,晋商南下如此艰难……会不会是钱龙泉暗中指使?”
张四维如坠冰窟,艰难开口道:“三弟来信,被人设套骗了数千两白银,就在镇海……”
“报官了?”
“嗯,查不出什么……”
“唐荆川、孙文和、吴鼎庵均在镇海,驻守镇海附近的游击杨文、张一山均是钱家护卫出身。”王崇古对东南事很熟悉,摇头道:“若是真要查,不会什么痕迹都查不出。”
沉默了半响后,张四维指了指放在桌上的那封信,“舅父,那这次……”
“自然要应下。”杨博笑道:“如若拒绝,就和随园撕破脸了。”
王崇古皱眉道:“那高新郑那边?”
“东南诸军调配,这是兵部的事。”杨博漫不经心的说:“游击、把总不会报到兵部来,参将……戚继美均可留守浙江,但东南诸军中,最具盛名的何人?”
熟悉东南事的王崇古脱口而出,“必戚元敬。”
第896章
年节(下)
钱家酒楼如今在京中餐饮这一行基本是独占鳌头,关键是总能花样翻新……随园的小厨房为此都名声大噪。
王崇古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后外放,一直在地方任职,久闻钱家酒楼之名,这还是第一次登门。
杨博是要在随园和高新郑之间踩高跷取个平衡,将福建总兵戚继光调走,但允许戚继美留守浙江。
算起来,戚继光名声更大,战功更著,而戚继美以及麾下和钱渊的关系更深。
不取平衡也不行啊,所谓的晋商,几乎渗入了所有山西籍贯的官员身上、家中。
张四维的父亲张允龄是晋商的招牌人物,张家除了张四维之外,十多个人都是商人,王家、杨家也都差不多,典型的商人家族,和闽县林家、松江钱家没法比,和高拱都没法比……人家高家三代之内三个进士,一个举人。
“这酱料……看似普通,实则味美,鲜、辣,还带了点甜味。”王崇古放下筷子,拿起手巾擦了擦嘴,“自太平府一别,展才青云直上……”
“鉴川先生说笑了,哪里比得上巡抚宁夏的风光?”钱渊笑吟吟敷衍道:“当年端甫兄丁忧守孝,还要谢过先生使兵丁护送。”
“些许小事,不值一提。”王崇古瞥了眼一直保持沉默的徐渭。
“鉴川先生有话直说就是。”
“呵呵,当年展才被倭寇所掳,文长尾行千里相援,后文长病重,展才裹挟锦衣南下,生死之交。”王崇古轻笑一声,从怀中取出一份折子递过去。
徐渭接过来打开看了几眼,“一南一北,中玄公打的好主意。”
看王崇古没吭声,徐渭带着讥讽的语气继续说:“自嘉靖三十四年起编练新军,戚元敬、俞志辅、卢斌、刘显诸军均被调出,他日海疆有难,还望中玄公亲身赴难。”
钱渊没去看折子,只顾着吃菜,随口问:“全军北上?”
“蓟镇、昌平的兵丁不满十万人,均为卫所兵,老弱者占一半,防线逾两千里。”王崇古轻声道:“戚元敬所部义乌兵大半北上。”
这和历史上几乎一模一样,原时空中,戚继光率戚家军大半北上,调任蓟门总兵,之后一直留在了蓟门,直到张居正被清算才调任广东总兵,很快就致仕归乡。
徐渭看了眼钱渊,“葛浩尚在福建沿海。”
“呵呵,游击。”钱渊夹了筷土豆丝嚼了嚼,“这道菜应该多放点醋!”
“嗯?”王崇古愣了下反应过来了,沉思片刻后笑道:“久闻台州指挥使葛浩,惯于海战,屡有战功,理应升任游击。”
钱渊露出个感激的笑容,放下筷子起身道“鉴川先生此去巡抚宁夏,必能建功立业,两三年后当能还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