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801

  拿着重新誊写的礼单离去,陆炳还依依不舍的一直送到二门处,“此番多谢贤弟了。”
  听“贤弟”这个词听多了,钱渊有点哆嗦,这么多年来……上一个如此称呼自己的是张居正。
  “文孚兄,教你个乖。”钱渊回头又看了眼这座园子,笑道:“如若真得陛下欢心,将这栋园子送出去……”
  陆炳若有所思的看着钱渊离去,回身叫来长子陆经,低声询问了几句。
  片刻后,陆炳就得到了回复,他诧异的指着还在劳作的下人中,那位因力大被收入陆家门下的大汉,“便是此人之女?”
  陆经肯定的点点头。
  离开的钱渊怎么也想不到,有时候历史那般残酷,但有时候历史也那般有趣,这是巧合还是必然呢?
  原时空中,裕王长子、次子先后夭折,第一任王妃早逝,第二任王妃迟迟无生育,直到嘉靖四十年,裕王临幸了王妃身边的一名侍女,两年后,这位侍女生下了明神宗万历皇帝。
  而这一世,裕王长子并未夭折,王妃的身边少了个侍女……而这位侍女随其父投入陆家门下。
  巧合的是,这位女子遵循着历史轨迹将再次出现在隆庆帝身边。
  更巧合的是,钱渊随口提起,如若此女得陛下宠爱,可将这栋豪宅赠其家人。
  而原时空中,陆家修园,这位侍女的父亲李伟背负石土,后隆庆帝登基,陆炳遭到清算,等到明神宗年间,摇身一变为李太后的这位女子将这栋豪宅赐给了自己的父亲武清伯李伟。
  回到书房坐定,陆炳仔细筹谋,将女子送入西苑并不难,毕竟执掌锦衣卫数十年,又和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是姻亲,西苑里人脉关系多的是。
  问题的关键是,这个女人能不能得到陛下的宠信,陆炳思索良久还是下定决心两手准备,先送进去,同时密派心腹搜寻民间美女。
  “父亲。”陆经敲门进来,“那份礼单……”
  “买命钱。”陆炳简单直接的回道:“如若此次事成,你三人均辞官归乡。”
  陆经顶了个锦衣卫指挥佥事的虚衔,下面两个弟弟也顶了锦衣卫千户,陆炳知道自己这三个儿子才能平庸,反正是混不出头的,还不如老老实实过日子。
  正想着,陆炳突然改口道:“不回安陆,回平湖。”
  虽然陆炳生于安陆,但陆家祖籍嘉兴府平湖县。
  陆家因陆炳简在帝心而盛,也必然因嘉靖帝驾崩而衰,以后的路怎么走……陆炳有过长时间的思索。
  如果没有意外,陆家绝不可能再复制陆炳这条路,想再度兴起,只有两个选择,其一,科举入仕。
  不是开玩笑,军籍甚至锦衣卫军籍考进士在明朝中后期很正常,最典型的就是张居正,他就是军籍,还有胡宗宪,锦衣卫军籍,甚至随园里的冼烔、吴兑、陆一鹏都是军籍。
  陆炳在心里盘算了下,三个儿子是不中用的,想走这条路只能看第三代了。
  其二,海贸。
  虽然远在京城,但陆炳对东南海贸的兴起有着比寻常官员更深刻的认知,这股浪潮已经吞没了两浙、苏松,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福建、广东。
  如果后人不能科举入仕,依靠海贸,至少能做个富家翁。
  陆炳揉了揉眉心,想走海贸这条路,很可能无法绕过钱渊,这又是个人情。
  陆炳是个聪明人,猜得出送女入宫,是钱渊扔过来的黑锅,但也不得不承认,这还是一份人情。
  虽然这些年执掌锦衣卫的陆炳在嘉靖帝面前从无诋毁随园,甚至在陶大临下狱的关键时刻递送消息,但陆炳也知道,自己欠对方的人情还不完……这还没算上当年李默免于死在狱中一事呢。
第875章
事成
  事实证明了钱渊的眼光。
  八月十二日,陆家辗转通过内宫监送李氏入西苑。
  八月十三日,隆庆帝临幸李氏,赏走盘珠三颗。
  八月十四日,陈洪秘呈陆家礼单,当日便送入内承运库。
  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隆庆帝携皇后、皇子并妃嫔赏月,李氏随身服侍。
  当夜,隆庆帝赏赐阁臣、六部尚书、勋贵并潜邸旧臣月饼,前锦衣卫指挥使陆炳亦得赏赐。
  而钱渊在八月十八日被召入西苑,也就是这一天,李氏被封为淑妃。
  “展才辛苦了。”
  隆庆帝和颜悦色,嘴角带笑,看样子对钱渊辗转送来的礼物非常满意。
  “为陛下效劳,臣不敢言辛苦。”
  钱渊脸颊上的肉抖了抖,这次拉皮条拉的……呃,陆家、皇帝、李氏、自己,算是四赢吧。
  还是在这座凉亭里,隆庆帝笑着随口道:“这两日朝中倒是清净了些。”
  “圣君在位,何人胆敢放肆。”钱渊不阴不阳的接了句。
  隆庆帝指的是自从赏赐陆炳月饼之后,弹劾陆炳的科道言官好像都哑巴了……虽然无数人暗骂陆炳太不要脸!
  可以想象下,如果这是钱渊干的,万一泄露出去,那些科道言官绝不会哑巴,甚至所有的科道言官都会群起而攻之……还好找了陆炳来背锅。
  “明日南宫召见群臣,展才准备的怎么样了?”
  “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钱渊犹豫了下,从袖子里掏出一本小册子递过去,“不敢隐瞒陛下。”
  隆庆帝好奇的翻开看了几眼,不禁笑骂:“真是一肚子鬼心眼!”
  钱渊还真有点冤枉,这事儿还真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徐渭的点子……这也代表了很多出身东南的官员的想法。
  通政使钱铮私下统计过,上书弹劾胡宗宪的科道言官以及两京六部主事、郎中、员外郎中,东南出身的官员不到一成。
  胡宗宪的确攀附严党,厚贿严东楼,但他也的确有任事之心,也有任事之能。
  多年前那场扫平东南倭患的连年大战中,涌现出了无数能臣名将,文有谭纶、唐顺之、王崇古、吴百朋,武有戚继光、俞大猷、刘显、卢斌,还有两度南下在诸次大战中均有杰出表现的钱龙泉……
  但东南官员心里是有数的,论功,胡宗宪排在首位,至少,不应该比声望更高、名气更大的钱渊低。
  对这些东南官员来说,护卫乡梓之地的胡宗宪百般不是,但也罪不至死……大量的弹劾奏折都将胡宗宪与故宣大总督杨顺、前大理寺卿鄢懋卿相提并论,后两人都下狱论死。
  隆庆帝将册子看完丢回给钱渊,“有用吗?”
  “可能没用。”钱渊坦诚的回答。
  隆庆帝无语的看着钱渊,没用你折腾个什么劲儿?
  钱渊没回答,一方面在于解气,徐渭、诸大绶、陶大临、孙鑨大量出身浙江的随园士子都忿忿不平,另一方面是给胡宗宪吃一颗定心丸……钱渊记得原时空中,胡宗宪滚蛋两年后又被召入京中问罪,最终途中不堪折辱愤而自杀。
  当然了,这次的定心丸不是黑锅,钱渊决定自己来扛。
  当然了,“没用”是假的,只不过隆庆帝没看出来,
  看钱渊不吭声,隆庆帝也不管,反正后日自己只顾着看戏……只要没什么意外,胡宗宪的结局应该是罢官归乡。
  “对了,鹿肉滋味如何?”隆庆帝似笑非笑道:“前些天,你说随园还在调制酱料?”
  钱渊眼神闪烁,“尚未毕工,还请陛下稍候。”
  “哈哈哈……”隆庆帝大笑道:“还说不是畏妻如虎?”
  那两只小鹿现在是小七的宝贝,想吃……钱渊走近点都要被骂,那哪里还是鹿啊,都成了祖宗了,在随园里到处撒欢!
  钱渊拉着脸问:“徐文长?诸端甫、孙文中……必然是徐文长!”
  虽然随园被视为裕王潜邸旧臣,但真正和当年裕王有过接触的除了钱渊本人,只有潘晟、诸大绶、孙鑨、徐渭等几人,自从那日徐渭得赐珊瑚树后,经常入西苑。
  闲扯了几句,隆庆帝起身出了凉亭,随意走动,陈洪带着侍者远远退开,钱渊落后半步跟在身后。
  回头看了眼,隆庆帝小声说:“土特产……”
  钱渊简直要爆炸了,你还要土特产啊?!
  也不怕精尽人亡?!
  “咳咳。”隆庆帝嗔怪的瞥了眼,“这事儿陆文孚知情?”
  钱渊松了口气,递去一个放心的眼神,“绝不知情!”
  隆庆帝满意的点点头,“陆文孚此人倒是知趣,听说中秋那日他将宅子都送出去了。”
  豪宅还是落到了李伟的手里。
  “展才你也是满肚子的鬼心思,把陆文孚当枪使。”隆庆帝笑道:“今日陆文孚上书请致仕,并其三子归乡,展才以为如何?”
  “此乃天子家事,臣不敢妄言。”
  锦衣卫虽然不是太监,但却被视为天子爪牙,皇室家奴,不是文臣能干预的……原时空中万历皇帝那般报复张居正,就有时任锦衣卫指挥使对张居正俯首帖耳的因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