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801

  “京中流言,去岁科场舞弊案发,严东楼以严府半数银货献上,得以脱身……”
  “侯某也听说过。”侯汝谅脑子还在转个不停,随口道:“结果那厮丁忧守孝,归途中被……呃,被山贼劫杀。”
  几乎没有人怀疑不是徐阶下的手,而徐阶本身缩着脑袋的态度似乎也在默认。
  “属下说的不是这件事……京中流言,严分宜过世前,将严府剩下的半数钱货均献入内承运库。”张师爷轻声道:“如若真有此事,元辅……”
  侯汝谅脑袋别扭的偏个角度,两眼放空,好一会儿才艰难的开口,“你的意思是……师相其实只需要……”
  张师爷没有继续说什么,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人家严嵩严世蕃都将所有家财都送入皇家内库了,就算你查出胡宗宪给严世蕃送礼的账目又如何,难道接下来去内承运库讨银子?
  徐阶要的是让胡宗宪一输到底,借势在京中清洗严党,腾出位置……严嵩死后,由于种种原因,虽然严党土崩瓦解,但严党几个重要的人物始终没有去位。
  想攻击胡宗宪,只有两个可能,一是做一笔假账,但不能是给严世蕃送礼的账目,而是胡宗宪自己豪奢挥霍的账目,反正这厮早就有了“金山总督”的绰号。
  二是针对汪直,传闻胡宗宪给汪直屡屡送去重礼,又许设市通商,汪直这才来降。
  这两笔账目都是很难弄到手的……前者压根就拿出来,侯汝谅也看过浙直总督府留下的大账,至少从账目上来看,胡汝贞将银子都是用在整军备战的正事上的。
  后者……汪直在镇海,侯汝谅有办法让汪直开口或者反水吗?
  所以,张师爷的言外之意是,弄个假账拉倒……反正主战场不在浙江,而是在京城。
  只要有个借口,科道言官一拥而上,徐阶毕竟是内阁首辅,而裕王对严党向来没什么好感……再说了,多少人盼着严党彻底滚蛋腾出位置呢。
  但侯汝谅不希望走这一步。
  因为他念念不忘海运。
  在侯汝谅的计划中,如果能借汪直攻胡宗宪,一来顺理成章,有了让胡宗宪必倒的由头,二来能借汪直聚拢海船,试行海运。
  欲建功立业,以大魄力行大事,不冒点风险如何有成功之机?
  侯汝谅霍然起身,目光坚定,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突破汪直这个棋子,不管是京中局势,还是自身功业,满盘皆活。
  和赵贞吉一样,侯汝谅选择了汪直。
  但不同的是,赵贞吉只为了党争不顾其他,而侯汝谅却是为了自身的功业。
  张师爷默默的看着这一幕,他很清楚自己这位东翁的性格特点,百折不挠,坚韧敢为,更有深入虎穴的勇气和决心。
  或许是因为对功绩的渴望,或许是因为宁绍台三府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再或许是因为钱渊对其的排斥,侯汝谅做出了这个在关键时刻的关键决定。
  但这个决定还没有正式形成计划的时候,侯汝谅接到了个让他措手不及的消息。
  正月二十一日,行人司两名行人共礼部郎中一人,急行南下赴镇海,宣读旨意,以汪直归降靖海,先后献巨木、红薯、洋芋有功,封世袭靖海伯。
  看着喜气洋洋的汪直以及身后众人,侯汝谅心里满不是滋味,朝廷名爵如此轻易授之,真是胡闹!
  最让侯汝谅失望的是,汪直一旦入京,自己的计划就难以施展了,想都不用想,在京城,虽然徐阶贵为内阁首辅,但也难以动什么手脚。
  第一次来到镇海的侯汝谅……呃,虽然他很好奇镇海的繁华,更垂诞于码头处的海船,但几乎没什么人搭理他。
  唐顺之、孙文和、吴成器、宋继祖都是忙人,只有两个小吏带着几个衙役陪同,不无监视之意。
  人家都成了伯爵,而是是世袭伯爵……饶是侯汝谅性情坚韧也有点顶不住了,要不回头让人做一份假账交上去算了,反正到时候科道言官也不管真假都会闹事。
  侯汝谅百无聊赖的在镇海县里闲逛,还上了钱家酒楼吃了顿饭,心里嘀咕去年在辽东,还准备和钱渊拉拉关系……没想到如今却是对头。
第825章
入京
  镇海县衙。
  在新城、外城兜了一大圈的孙铤懒洋洋的躺在椅子上,一副精疲力尽的模样。
  毕竟是书香门第出身,世家子弟啊,读书虽然累,但也累不过知一县事,为一地父母官,更何况镇海事务繁多,可能也就大兴、宛平的知县更忙点。
  镇海县衙上下除了知县、副官、小吏、文员外,各处管事多达近两百人,孙铤虽然玩命,但每天也累死累活。
  “进来吧。”孙铤看门口的人影,随口骂道:“不说京中随园了,你和杨文每日清闲的很,也不知道来帮忙!”
  张三干笑几声正要说话,刚开口……臭味扑鼻而来,差点没吐出来。
  仔细看看,躺在椅子上的孙铤两只脚相互踹着将鞋子踹下来,一股令人作呕的味道登时弥散在屋中……偏偏孙铤没什么感觉!
  呃,这个大家懂的,懂的。
  “嗯?”孙铤抬头看了眼,“说吧,展才去年入京前交代过,若无意外,不使汪五峰入朝……对了,那边可要我去说?”
  “少爷有过安排,荆川公正在谈呢。”张三脸色发黑的迅速说:“少爷有信来,京中局势走向难言,镇海这边务必安定,绝不能生乱。”
  “侯汝谅那边有人盯着呢,多年前我在京中见过两面,此人脾气硬,撞了南墙也不回头……这是倒是老实的很。”
  张三不敢说话,只连连点头,赶紧拱手告辞,出去之后回身掩上门,瞥见孙铤还摸了摸脚丫子,放在鼻子下……呕!
  张三说的早有安排,当然指的是钱锐。
  出了临时府衙,钱锐径直一路去了金鸡山脚的招宝村。
  “先生终于来了!”毛海峰大喜相迎,身后汪直和徐碧溪都跟了上来。
  “其他人不论,毛兄弟是绝不能去的。”钱锐笑着调侃道:“天子脚下,一个不好自己遭殃也就算了,连累大公子那就百死莫赎了。”
  汪直眼睛一亮,“真的不用去?”
  “适才得唐荆川相召,已然确凿。”钱锐点头道:“大公子以世子之位入京以沐天恩,老船主留在东南。”
  汪直大喜过望,拉着钱锐进屋,“没想到钱龙泉一诺千金,还真能办成!”
  “方某仔仔细细问过了。”钱锐接过茶盏抿了口,解释道:“朝中局势如今乱相纷呈,徐阶接任内阁首辅,但难以掌控朝局,之前又将门生侯汝谅塞到浙江任巡抚……”
  看了眼一旁的毛海峰,钱锐咳嗽两声,汪直犹豫了下迟疑要不要把毛海峰打发出去。
  毛海峰急了,“义父!”
  徐碧溪忍笑道:“谁都知道你嘴巴没门!”
  “咳咳,真的不能外泄!”钱锐给了毛海峰一个警告的眼神,压低声音道:“传闻陛下病重……”
  “什么?!”毛海峰大惊失色,“不会坏事吧?!”
  汪直打了个寒颤,喃喃道:“记得钱龙泉说过,他和裕王殿下交好,但……当年他还隐隐透露自己是受徐华亭指派南下……”
  钱锐有些无语,暗骂儿子当年扯什么谎……当年为了诱惑汪直上船,钱渊什么鬼话都敢扯。
  “这倒是真的。”钱锐安慰道:“此事并非机密,还记得应星糖铺吗?如今就挂靠在裕王府。”
  “噢噢噢……”汪直略微松了口气,“那为什么……”
  “义父,这时候京中肯定乱的很,咱们还是不掺乎的好。”徐碧溪轻声道。
  汪直缓缓点头,但又问:“不过我儿入京……能确保无恙吗?”
  这句话是问钱锐的,也让钱锐警觉起来,自己是不是透露了太多引起对方的怀疑了。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陛下病重这等事就算京中有传言,唐顺之也不会和钱锐提起。
  当然不会,这些都是钱渊遣派的护卫陆续南下报信,由张三告知钱锐的。
  钱锐稳了稳心神,低声道:“老船主不入京,就在东南掌控大局,大公子入京,一旦有事,不论其他,随园必然全力相护……钱展才和老船主是一条线上的。”
  “否则老船主扬帆出海,倭患再起,他钱展才必遭万夫所指,身败名裂亦等闲!”
  看了眼面色忧虑的汪直,钱锐补充道:“此番大公子入京,老船主当遣派心腹相随,我儿方鸿愿随其入京,充为护卫。”
  汪直有点意外,笑道:“方鸿当年在海上搏杀,颇有勇名,只是这些年一直护侍先生。”
  “嘉靖三十一年,方某父子得老船主救命之恩,之后徐海事败,又得老船主收留之恩。”钱锐起身作揖道:“望老船主准许。”
  汪直笑着点头,“方先生言重了,不说当年在倭国,先生多有助力,只说这些年,钱龙泉设市通商,先生在其间运筹帷幄,实有大功。”
  钱锐心里一个咯噔,显然,自己说出的信息太过敏感,汪直已然起疑,可能自己住在钱宅后院的隔壁也是个疑点。
  “先生且细细说说,唐荆川还说了什么?”
  钱锐在心里整理了下,缓缓道:“只交代了两件事,其一,朝中默许大公子代老船主入京,但大公子最好谨慎行事,京中唯有随园扎根东南。”
  “这是自然。”汪直笑道:“随园功绩多仰仗东南,唯有随园可堪信赖。”
  “其二,务必不使东南生乱。”
  汪直沉思片刻,扬眉道:“可是指新任浙江巡抚侯汝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