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9/801

  “胡汝贞提编六省,税赋承受最重的就是浙江,多有提编至三四年后的府县。”张师爷一边琢磨一边说:“谭子理行休养生息之策,多次上书朝中,免嘉兴、湖州、严州税赋,税粮之事尽交付布政司,常例……”
  看了眼侯汝谅,张师爷咽了口唾沫才低声说:“免了各府常例。”
  在张师爷看来,前任谭子理将规矩坏的不成样子了,众所周知,县府省各级衙门,都是要收常例的,巡抚衙门这边的常例就是从浙江那么多府衙收来的。
  这对于浙江巡抚来说,这是一笔非常重要的收入,一旦出了什么紧急事,就要从常例银里拨付,更何况这也是浙江巡抚衙门的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
  侯汝谅大怒起身,没有人手就算了,浙江多有文人士子,自己总能招募来,但没有银子……放屁都不带响!
  这时候,敲门声响起,从辽东跟来的钱粮师爷走进来,“东翁,账目对不上,中秋之后,账上应还有白银二十六万两,各式绸缎布匹数百匹。”
  侯汝谅精神一振,“难不成谭子理全都……”
  “不可能,谭子理就算贪婪类严东楼,也不会做这等蠢事。”张师爷立即摇头道:“只怕另有内情。”
  “去问问。”侯汝谅咬着牙道:“就问那个老吏……哼,留在这只怕也是刻意为之。”
  片刻后,张师爷面色灰败的回来了,带来了一个合乎情理,但侯汝谅无法接受的事实。
  那二十六万两白银和布匹绸缎都是借来的……从宁波府衙借来的。
  这是个巧妙的误会。
  当年谭纶接任浙江巡抚后,手上也是空空如也,又免了各府的常例,想方设法从外甥钱渊那弄银子。
  最终两人达成协议,宁波府衙、镇海县衙向浙江巡抚衙门输银,而谭纶尽量保持宁绍台三府的兵力调配,并许卢斌、侯继高、杨文、张元勋各将领以乡勇的名义募兵成军。
  谭纶在任的时候,巡抚衙门是很阔气的,甚至还养了个戏班子专门研究海盐腔,而谭纶上书丁忧守孝回江西老家之后,留守杭州的郑若曾接到随园密信,将手下大都遣散,库房里留存的全都送回宁波。
  说到底,和其他省份不同,浙江巡抚曾经一度罢设,前后八任巡抚有一半都被下狱弃市甚至自杀,这直接导致衙门内部的小吏、文员都有战战兢兢之感。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被抽调到巡抚衙门,这些人的本职也是在府衙、县衙那边。
  更要命的是在于库房,巡抚名义上总管一省,但浙江巡抚是不同的……至少在短时间内,镇海、宁海是不受浙江巡抚管束的,甚至隐隐宁绍台三府都有脱离之像,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内阁对给浙江掺沙子的原因。
  侯汝谅痛苦的揉着眉心,人手略微好办一点,实在不行还能去外地借调,但没银子……
  难不成现在就去镇海要银子?
  人家会理会自己吗?
  至少这个时间段,有随园在背后撑腰,唐顺之、孙文和会乖乖听话?
  唐顺之那厮一个月三四封奏折,变着花样大骂户部,主要是骂如今的户部右侍郎赵贞吉。
  难不成让各府开始上缴常例银?
  侯汝谅都不用猜,真这么干,自己的名声一定会臭到家……谭纶可以先免后恢复,但自己不行。
  这时候,外间张师爷拿着一封信进来,面无表情的说:“东翁,镇海来信。”
  “嗯?”
  “宁波府尹唐荆川催还巡抚衙门今年欠账。”张师爷低头看了眼,“共计三十八万七千二百一十六两。”
  有郑若曾在,弄一份账目太轻松了,而且这还是扣了又扣的,实际浙江募兵、练兵、打制兵船的费用远比这个要高。
  侯汝谅都被气笑了,还有零有整的呢!
  “不入两浙,不知龙泉之重啊。”侯汝谅叹了口气,沉思片刻后吩咐,“镇海那边无需理会……宁绍台三府都无需理会,令其他府衙限期缴纳常例。”
  “东翁,只怕……”
  “先翻看账目,打听一下,浙直总督之前常例数目,只需缴纳三成即可。”
  张师爷松了口气,“属下这就去拟文。”
  侯汝谅孤身一人回了后院,这儿最早是朱纨初设,后王民应修缮而成,除了阮鹗之外,其余的浙江巡抚都驻扎此处。
  朱纨自杀,王民应下狱论死,彭黯下昭狱后被一撸到底,屠大山、李天宠遭弃市,阮鹗更是大败丧师,赵贞吉灰头土脸,胡宗宪隐有危机。
  侯汝谅在心里盘算了下,突然发现,前后这么多任浙江巡抚,目前还能平平安安的只有两个人。
  一个是和钱渊早年投契,交情不逊徐文长的吴百朋。
  另一个是钱渊的小舅,谭纶谭子理。
  侯汝谅不禁在心里猜测,这仅仅是巧合吗?
第822章
不乱
  嘉靖三十七年率军先入闽后入赣,古田、宜黄、分宜数场大捷塑造了戚继美不弱其兄的赫赫威名。
  重新回到镇海的戚继美虽然未满三十,但长时间的领军作战的经历造就了他身上淡漠而不失威严的气势。
  但仅仅两年,戚继美没有想到,如今的镇海已非旧观。
  沿着甬江一路东进,沿途的码头不下十处,每一处都繁花似锦,人烟茂盛,吆喝的号子不时在江岸边响起。
  戚继美站在船头久久眺望,他记得自己当年随兄长南下入浙,初入杭州,见人头耸动,但在那之后,东南凋零,除却杭州等几座大城,东南沿海重镇都有衰败之像。
  而如今,戚继美嘴角动了动,露出个不太自然的笑容,远处已经渐渐从江面薄雾中显露出的镇海新城,比当年的杭州还要热闹。
  总的来说,钱渊设市通商后,跟开始,对海商贸易这一块行使的是约束多于鼓励,侯涛山一战后,约束和鼓励并重,等到钱渊入京……商业大潮席卷而来,将整个东南都一口吞下。
  经过一年多酝酿后,大量的人口汹涌而来,颇有淘金模样,从内地转运来的各式各样的货物在南京,在嘉兴,在苏松,在杭州,被包装,订购,沿着水路直通镇海。
  这条利益链上,关系着无数人的利益甚至生死存亡。
  如浙江省并不靠海的湖州、金华、处州、严州,无不仰宁绍台三府而马首是瞻。
  “这边是新城,几乎都把侯涛山包起来了。”去迎接戚继美的张三指着江边说:“威远城现在设一营鸟铳兵,铁炮十尊,对面的金鸡山你肯定记得。”
  “嗯。”戚继美当然记得,两年前他就是从金鸡山中杀出,两百甲士如秋风扫落叶一般鼎定侯涛山一战。
  “继续往前,兵船码头更靠海,每日盘查甚严。”张三指挥船夫一直向前,越过镇海老城才抵达专用码头。
  镇海县城内。
  酒楼的顶层,脸上颇有忧色的孙铤和何心隐、郑若曾围桌而坐,看到戚继美进来都起身相迎。
  “拜见孙知县,拜见夫山先生……”
  “好了,都什么时候了,还理会这些虚礼作甚?”孙铤迫不及待的将戚继美摁在座位上,“可接到展才书信?”
  戚继美点头轻声道:“不使两浙生乱,不使倭患再起,不使商路断绝。”
  “南下之前,展才所说繁多。”何心隐缓缓道:“刚刚接到消息,卢斌有可能被调出浙江,谭子理丁忧守孝,张元勋固守温州,总兵董邦政前些年征伐沙场,如今……”
  “如今浙江无副总兵,军中诸事,继美需一力担之。”
  戚继美昂首道:“不论其他,军中必不生乱。”
  “好!”郑若曾道:“只要军中不乱,任凭侯汝谅百般手段,也难以坏事。”
  孙铤还是愁眉苦脸的模样,摇头道:“如今京中局势复杂难言,毕竟华亭上位首辅,如若将荆川公、宋府尹、杨文甚至继美都调走……”
  戚继美突然开口道:“那就是和随园撕破脸要大打出手,走私必然再盛,倭患必然再起。”
  “诸君何必想那么多,京中只能托付龙泉,我等只需要保东南不乱,商路不绝。”
  距离这儿四五里的老城钱宅后院。
  钱锐摇着头看着手中的信,沉思片刻后叹道:“如今的东南,就像一块令人垂诞的肥肉,拎着肥肉的人虽然手持刀枪,但却年幼身小,难以相抗。”
  站在下首的张三苦笑道:“老爷,小的只知道,少爷发了话,要给那侯汝谅一个难堪,郑先生、夫山先生出了大力。”
  “荆川公呢?”
  张三一撇嘴,“他老人家自然是看不惯的,虽然写了封信去讨债,但也没当回事。”
  钱锐将信纸递过去,“如果只涉及胡汝贞,或许……”
  “绝不可能。”张三将信纸点燃,干脆利索的说:“南下传话的是周泽,他说的很清楚,侯汝谅坐稳浙江巡抚之位,有徐华亭为依仗,必然向宁绍台伸手。”
  钱锐沉默片刻后点点头,“你去吧。”
  看着张三离开,钱锐转身从暗室去了背面,安坐半个时辰才起身出屋,乘车往金鸡山方向而去。
  钱锐隐隐猜测,儿子在京中应该只是勉力抗衡,时局走向实在是难以揣测,比如卢斌。
  周泽带来了消息,兵部晋卢斌吴淞副总兵,转驻昆山、太仓州一带。
  论战阵资历,卢斌是跟着钱渊最早的,从嘉定大捷到崇德大捷,再到嘉兴府力挽狂澜的桐乡大捷,卢斌都是在钱渊的麾下听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