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6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0/801

  但愿不是左侍郎江东……之前大半年,随园和张四维来往颇密,和江东原本还挺融洽的关系已经荡然无存了。
  “陛下起复前兵部尚书凤泉公。”周泽两眼茫然,显然只记下了这句话,不知道这位是谁。
  “王邦瑞……王老爷子今年也六十多了,还被拉出来……”
  钱渊摇摇头,还真是嘉靖帝的一贯作风啊,当年的谢迁,现在的李默,也都是一大把年纪了还被嘉靖帝起复,最惨的还是费宏,都快七十岁了还被嘉靖帝拉出来,结果六月启程,八月入京,十月初就死了……硬生生让人死在外地。
  而这位王邦瑞,正德十二年进士,“庚戌之变”后,兵部尚书丁汝夔下狱,王邦瑞接任兵部尚书,主管京营,后遭仇鸾进谗而被罢官。
  起复王邦瑞……钱渊忍不住又啧啧两声,一方面打压高拱,另一方面起复王邦瑞,嘉靖帝还是玩的那一套,权力制衡的把戏。
  因为王邦瑞是河南人,祖籍山西,两边都是高拱的同乡,而且还是高家的姻亲。
  不过这些钱渊也无所谓,高拱是支持开海禁的,和自己虽然有隙,但却没有本质的矛盾,至少这个位置没有落到徐阶手里……不然兵部一道调令将杨文、张三、卢斌等人调走,自己还真得赤膊上阵了。
  当天夜里,钱渊始终在琢磨胡应嘉今天的第二句话,何心隐、耿定向……到底有什么玄奥?
  钱渊无意去找胡应嘉问个究竟……能说明白的人家今天白天就说了。
  想了很久,钱渊叹息着提笔写下一阙词,让人送去驿馆。
  “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第808章
不太对劲
  冬至。
  明代的冬至是个重要的节日,可不是只仅仅吃碗饺子就算完了,东南多有“冬至大如年,不返没祖先”之说,比起过年,更多的人家选择冬至祭祖。
  如今朝中多有东南官员,随园除了已经南下巡按福建的孙丕扬,全都是东南人氏,对冬至自然极为重视。
  林烃拎着两只顺手从路边全聚德拿来的烤鸭进了随园,惹得冼烔、陆一鹏等人纷纷冷嘲热讽,谁不知道你林烃如今是全聚德的大东家。
  外间和正厅热热闹闹,而侧厅里几个人面色严峻,低声交流着什么。
  这一个多月来,京中六部,吏部、礼部、兵部的尚书先后出缺,工部尚书赵文华摇摇欲坠,刑部尚书冯天驭是徐阶门人,试图再进一步,也就户部太平点,方钝向来不涉党争,只关心部务。
  严嵩之死是源头,这股潮流席卷朝堂上下,上至嘉靖帝、徐阶,下至六部主事,无人不被卷入其中,无人不会受此影响。
  随园自然也不会例外。
  成立至今将近四年,登堂入室正式为一股政治势力也有三年了,随园以钱渊、徐渭为首领,上得陛下、裕王信重,中能建功立业,下能聚拢能吏,更因凝聚力让朝野上下刮目相看。
  这样的政治势力怎么可能不受到影响?
  朝中就算徐阶、李默这样的大佬也绝不会对随园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虽然那个让他们头痛的家伙如今不在京中。
  钱渊不在京中,徐渭就是代言人,他谨慎的试探了几位新上任尚书的态度,却绝不去理睬如今热闹非凡的内阁……徐阶虽然拿到了票拟之权,但名望大跌的他却没有足够的威望压倒吴山、李默,特别是后者。
  “还不错。”吴兑轻声道:“凤泉公严正刚毅,兼有气量,今日相召,特地提到了戚元敬、戚继美、卢斌、张元勋等人,颇有赞誉之词。”
  徐渭松了口气,随园依仗嘉靖帝、裕王府,但根基却在东南,在通商,只要钱渊几个心腹仍掌东南强军,就不怕有人坏事,王邦瑞今日召见吴兑,显然是安抚之举。
  要知道戚继光这等总兵官的去向兵部是不能做决定的,但卢斌、张元勋、戚继美、杨文这等游击级别的将领,兵部却有指派之权。
  看徐渭看向自己,杨铨耸耸肩,“杨惟约转任吏部天官,显然事先不知情……有些手忙脚乱,至今尚未召见,不过其外甥张四维私下递来口信,前约不变。”
  徐渭哼了声,他自然知道张四维和钱渊是定下盟约的……现在晋商是得了便宜就溜。
  坐在侧厅的只有四个人,除了杨铨、吴兑之外,还有孙鑨,前两人对着吏部、兵部,孙鑨自身在翰林院,但礼部尚书孙升是其父。
  “展才曾言,新郑量窄……”孙鑨叹道:“此次兼礼部侍郎,心中必然忿忿。”
  徐渭嗤笑道:“端甫兄前日入裕王府,亲眼看见高新郑辱骂同僚……胡正蒙受此羞辱,愤然辞官致仕。”
  孙鑨迟疑片刻,低声道:“家父……有意致仕,这几年一直带病,始终不得好转,文长,给展才去封信问问?”
  “季泉公何时致仕,还需问过展才?”徐渭摇头道:“没这个道理,此事任由季泉公自行决断。”
  孙鑨脸上露出笑意,父亲始终对自己和二弟孙铤入随园有些看法,关键就在于怕惨烈政争连累孙家,更怕钱渊将孙家绑上战车……如今看来,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要知道如果孙升能够入阁,随园的腰杆子定然会更硬一些,毕竟长子是随园中坚,名次仅次于钱渊、徐渭,次子知镇海事,是东南通商的枢纽人物。
  “今日冬至,离除夕都没多久了,展才还不肯回京?”杨铨低声道:“始终在外,也未必是好事。”
  “陕西计量红薯、洋芋亩产已然完结,亩产十六石,户部发文于西北推广,少司农霖原公都赶过去了,展才在那边帮忙。”吴兑轻声道:“如今朝中风波大抵平定,展才何时回京倒是无所谓。”
  徐渭阴着脸没吭声,孙鑨却道:“快回来了,再不回来……只怕回来要跪搓衣板了。”
  呃,小七即将临产了。
  杨铨笑出声来,他当年中了进士就选官宜黄知县,回京后才见过小七一次,忍不住问:“展才果真畏之如虎?”
  吴兑、杨铨、孙鑨三人笑谈,徐渭却没掺和进去,思绪越飘越远。
  上半年钱渊回京第一日,被嘉靖帝吓出了一身冷汗,后来他和徐渭就嘉靖帝有过一次深谈……将这位陛下的性格特点、行事手段等等等等一一剖析。
  除了不讲规矩,喜欢玩制衡手段,不将绝大部分臣子当人看,特别爱惜脸面,好色到今年又纳了个十三岁的妃子……等等之外,嘉靖帝最大的性格特点是偏执。
  你不让他干什么,他非要干什么……
  你想干什么,他偏不让你干什么……
  自己想干什么,臣子再劝诫也没用……
  比如这几年来,徐渭亲眼所见,嘉靖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但除了偶尔处置军国大事以及尚书、阁臣级别的定夺之外,嘉靖帝最大的精力放在修道炼丹上。
  修道炼丹分为两样,炼丹和徐渭没什么关系,但是修道……嘉靖帝修个屁道,夜夜笙歌还想着修道?
  其实嘉靖帝修道的关键在于青词、祭文,而徐渭就是凭妙笔生花得其宠信。
  侍候了这位四年了,徐渭在青词方面早就摸清楚嘉靖帝的喜好了,手里留了不少堪称绝妙的青词,一旦有事才会递交上去。
  但一个多月了……不,是三十六天了,徐渭递交了十二份青词,从相对普通的,到自己都觉得出彩的……但至今没有得嘉靖帝一次召见。
  徐渭幽深的视线落在窗外,乌压压的天空突然闪过一道电蛇,轰隆隆的雷声接踵而至,不一会儿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片刻后大滴的雨珠敲的头顶的瓦片声声作响。
  不止自己一个,徐渭已经试探过了,除了轮值西苑的李春芳、郭朴,刑部右侍郎严钠,工部左侍郎袁炜,此二人都是以青词见宠,纵然入六部也时常递交青词,这段时日也未得召见。
  对绝大部分朝臣来说,嘉靖帝久居西苑,除了内阁之外少见外臣,纵使官至尚书也难得觐见,对此并不觉得奇怪。
  但徐渭觉得,有点不太对劲。
  “世叔到了。”陶大临敲开门并没有进来,就在门口说:“马上开宴了。”
  外面钱铮正巧走进大厅,隐隐能听见林烃、冼烔的问好声。
  徐渭率先起身,但依旧眉头紧锁,心里决定今晚写封密信送出去。
第809章
不回
  徐渭觉得嘉靖帝那边不太对头,而钱渊接到信后能确定,嘉靖帝那边怕是开始发作了……汞中毒,还是长期重度,开玩笑,这个时代基本是晚期了。
  的确如此,严嵩一去,嘉靖帝有兔死狐悲之感……哎,这些年来,他经常“赐”严嵩仙丹,史书上记载严嵩甚至因此干裂不能起身。
  从那之后,嘉靖帝先是时常呕吐,神志不清,之后皮肤发红溃疡,牙齿脱落,四肢发颤,多梦多汗,常昏睡半日不醒。
  但钱渊没有想到的是,中医还是挺牛叉的,太医院的院判有些手段,连番开出药方,嘉靖帝虽然难以恢复,但病情还是稳定住了。
  毓德宫中,嘉靖帝斜斜靠在床头,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么,床边肃立的是黄锦和陆炳。
  自从永寿宫被焚毁,嘉靖帝就暂时移居毓德宫,自从病重,毓德宫的妃子尚寿妃已然被移居他处,只有黄锦、陆炳、太医院几名御医和几名服侍的宫女才能出入。
  “文孚,朝中如何?”嘉靖帝依旧闭着眼睛。
  “内阁徐阁老掌总,六部运转不懈。”陆炳轻声道:“三日前兵部送来军报,提督两广军务吴桂芳汇南赣总兵俞大猷,与福建总兵戚继光南北夹击,三度败倭,已然收复失地。”
  嘉靖帝对这些并不关心,微微睁开双眼,幽深的眼眸中闪烁着寒光,“裕王如何?”
  陆炳心中一紧,“裕王殿下于后院叩拜为陛下祈福。”
  “景王?”
  “景王殿下亦如此。”
  “高拱那厮呢?”
  “常在太常寺,隔日往礼部、国子监。”陆炳感觉额头有冷汗冒出,“二十日内,裕王府送去两盒点心,高府回赠一盒茶叶。”
  嘉靖帝轻轻哼了声,不过就是召太医院的院判入西苑,还没死呢,高拱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