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01

  “坐。”双手背在身后的聂豹随口说了句,视线还落在墙壁上的地图上。
  张居正走近几步细细看去,浙江沿海一带已经被红笔涂成一片,显得触目惊心。
  聂豹叹了口气,坐回椅上,“这次举荐何人?”
  张居正双手将举荐书递上,恭敬道:“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
  接过来看了几眼,聂豹点点头,“叔大眼光很准,老夫知晓此人。”
  “《备俺答策》,虽然浅显,但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张居正这几句话很符合这个时代士子对武将的态度。
  聂豹似笑非笑,“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老夫还没那么孤陋寡闻。”
  “下官孟浪了。”张居正苦笑几声,“听闻戚继光在登州连续击溃数股倭寇……”
  “调任浙江……”聂豹低低自语几句,微微摇头,“无关大局。”
  张居正脸上苦意更浓了,回朝半年多了,他自然听得懂这句话什么意思。
  浙江倭乱一日乱过一日,而朝中党争也一日烈过一日,聂豹名义上执掌兵部,但受内阁钳制,提出的几个主将人选都被驳斥。
  沉默了好一阵儿,张居正偷眼瞧去,年迈的聂豹脸上满是愁容,有着浑身力气无处发泄的郁闷。
  “也罢,总是要调任的。”聂豹突然苦笑一声,“不从山东、南直隶调,难道还能……”
  张居正也在心里苦笑,论明朝官军强弱,最强的自然是边军,但请动这帮大爷可没那么容易,朝中哪来那么多钱粮。
  而且边军南下,朝中大臣难免心有疑虑,更别说来自浙江、福建的官员肯定会力争到底。
  想想就知道了,广西那帮土兵在浙江闹得那么凶……他们可是没军饷的,全靠首级缴获,没什么收获干脆反过来把老百姓抢了个底朝天,换成如狼似虎的边军那就更别提了。
  “蓟州戍守五年,登州驻守三年,参将略微不够,游击却绰绰有余。”聂豹点点头,笑道:叔大,戚继光与你有旧?”
  张居正努力回忆钱渊的模样,腼腆的点点头,“庚戌之乱,戚继光临时任总旗牌官,当时结交为友。”
  聂豹微微颔首,突然间话题一转,“叔大,刚才在门外,听你们提起那个钱家子?”
  张居正愣了下才回答道:“华亭生员钱渊,曾力助官兵坚守嘉定……”
  “老夫知晓,卢斌因此斩杀倭寇头目萧显。”聂豹挥挥手,“怎么会说起他?”
  “随口聊到的……”
  “你张叔大会随随便便在兵部衙门里提到不相干的人?”
  聂豹随意看了眼过来,眼中宛若实质的压力让张居正不由咽了口唾沫。
第82章
真想见见他
  悠悠然抬起茶盏喝了口,聂豹轻笑一声,“听王民应那位幕僚说,你和钱渊交情不浅?”
  张居正努力保持脸上的笑容,“确实如此,官兵攻沥港前一日,下官准备……还好他将我强留下来。”
  顿了顿,张居正补充道:“当时他和侍郎大人只见过一面。”
  意思很明显,钱渊并不是从时任浙江巡抚王忬那得到的消息。
  “人才啊。”聂豹叹了口气,“可惜心机诡异,明哲保身,又喜玩弄人心,用的好是世之良臣,用的坏,不下于……”
  犹豫了下,可能考虑到钱铮是自己门下弟子,聂豹勉强找了个不算太差劲的对比目标,“徐武功。”
  徐武功即徐有贞,因夺门之变有功受封武功伯,此人虽然冤杀于谦,但理政颇有手段,心机深沉,又善于趁乱上位。
  张居正知道聂豹这是在说钱渊对张四维、金宏的手段,忍不住辩驳道:“杀父之仇不共戴天,使些手段也是理所应当。”
  “嘿嘿,你以为老夫是指什么?”聂豹冷笑两声,“叔大,朝中多有人看好你,但仅论心机手段,钱家子在你之上。”
  张居正脸皮有点僵硬,不知道该摆出什么样的表情。
  “其实这件事朝中多有人知晓。”聂豹掀开茶盖抿了口,“那位小阁老去年收获颇丰。”
  都说到这了,张居正立即恍然大悟,严世蕃向来视财如命……
  “不过王民应回朝算不上坏事。”聂豹叹道:“但彭黯……”
  张居正回朝后听说过这件事,聂豹认为彭黯虽然担任过兵部右侍郎,但从未有过指挥经验,于是举荐南京兵部尚书张经调任浙江巡抚提督军务,但徐阶坚持让自己的同年彭黯上位。
  显然,聂豹在朝争上,远不是自己学生徐阶的对手。
  张居正低下头没说话,牵扯到内阁两位大佬,他向来坚持沉默。
  聂豹叹息着又摇了摇头,王忬提前升迁让他的计划乱成一糟,原本想让张经转任兵部尚书再以右都御史提督军务。
  将茶水喝的都没味道了,聂豹又将话题转了回来,“那钱家子也举荐戚继光?”
  “是。”张居正手一紧,不自觉的摸了摸衣袖里的那封信。
  “叔大,你去找王民应……未必是好事。”聂豹嘿嘿笑道:“你觉得王民应很看重钱渊?”
  张居正眨眨眼,至少在杭州是这样的吧?
  似乎聂豹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摇头道:“事已过迁,如今的王民应只会忌惮那个钱家子,你以其为由,说不定适得其反。”
  张居正低头苦思,片刻后苦笑着点头承认,的确如此,钱渊给王忬搭建了一条青云之路,看起来很好……但要知道这条路下是数不尽的银子,最关键的是这些银子是送给了严世蕃。
  看张居正想通了,聂豹赞赏的点点头,随口问:“总不会只举荐戚继光一个人吧?”
  张居正干笑几声,“还有几个,还有几个……但是下官和戚继光有旧,知晓其骁勇善战。”
  “说说吧。”聂豹哼了声,“这钱家子不论气节,但眼光毒的很,在杭州将王民应的心思看的彻彻底底清清楚楚,这才能借势一举翻盘定胜负。”
  “震川公赞他智勇双全,兼有气节。”张居正有点替好友打抱不平。
  “那是被逼到死地,置死地而后生。”聂豹没好气的瞪了眼。
  张居正慢慢掏出信看了几眼,“共有四人,一是镇洲兵备副使王崇古。”
  “嗯。”聂豹点点头,“嘉靖二十年进士,曾任安庆、汝宁知府,山西人,通晓兵法,于夏港击倭,屡有战功。”
  “二是徐州兵备副使李天宠。”
  聂豹眼中精光一闪,沉默不语。
  “三是河南副使曹邦辅。”张居正不等聂豹说话就道:“此人下官知道,嘉靖十一年进士,去年在河南绞杀叛军,师尚诏一度聚贼兵数万,攻破归德府,声势浩大,但曹邦辅领军进击,四战四胜。”
  聂豹正想说些什么,突然外间一阵骚动。
  “何事?”
  “尚书大人。”一文书疾步而来,“战报,浙江副总兵汤克宽于正月十三击溃围城倭寇,追击遭伏兵,直至三日后突围,溺水死者一千余人,指挥刘勇等十三将官阵亡。”
  聂豹面无表情的接过战报仔细看了看,起身站在墙壁地图前,半响没有说话。
  距离最近的张居正清晰的看到,这位尚书大人脖子上青筋暴起,双手在不停颤抖。
  短短十余日,卢镗、汤克宽连遭败绩,浙江局势必然糜烂不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聂豹的胜利。
  几个月前,卢镗、俞大猷频频传来胜绩,朝中都认为东南倭寇不日就能平定,唯有聂豹寥寥数人对此嗤之以鼻。
  也正是这个原因,徐阶否决了张经,转而将同年彭黯推了上去捞一把战功。
  但很明显,聂豹并不觉自己的胜利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相反,他愤怒于朝中的尔虞我诈,相互党争,是这些让浙江如今水深火热不可收拾。
  张居正不忍再看,转头瞄了眼门外众人,脸色一变但随即恢复正常。
  门外的兵部右侍郎王忬没有考虑太多,只在庆幸自己,如果没有逃开那个火山口,如今……彭黯能削职为民归乡都算是运气的了。
  一片死一般的沉默后,聂豹深深吸了口气,转头看向门外,众人立即一哄而散,谁都不敢触这霉头。
  “来人。”聂豹高喝一声,“立即进宫觐见陛下。”
  聂豹下了决心,他不在乎彭黯有什么样的下场,也懒得和那位名义上的亲传弟子扯淡,他只关心下一步。
  “下官告退。”张居正立即起身。
  “叔大……”聂豹的脸上满是疲惫,伸出的手掌在空中弯曲,“且蛰伏吧。”
  “下官遵命。”张居正对这位老人有着发自肺腑的敬佩。
  整理衣着,戴上官帽,准备出门的聂豹突然转身叫住张居正,“最后一人是谁?”
  张居正愣了愣,“南京兵部尚书张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