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0/801

  小七嗤之以鼻,“就这破烂能卖几个钱,倒是那柄剑品相好呢。”
  钱渊顺着妻子的视线看见墙上挂着那柄宝剑,笑道:“那是裕王所赠……嘿嘿,史书上说裕王登基后缠绵后宫,朝政尽皆托付外朝……龙生龙凤生凤啊。”
  徐渭信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高拱颇有忌惮之心,宁可接纳张居正,也要将随园排斥在外……高拱下一步就是礼部尚书,然后入阁,如此忌惮,无非就是裕王对钱渊的信重,而这柄剑就是明证。
  “包起来吧。”钱渊从墙上取出一柄比苗刀更破的长剑,“也包起来,都带回京中。”
  小七记得这柄剑,曾经挂在随园书房内,被丈夫视若珍宝,她曾不止一两次看见丈夫站在墙边,久久凝视这柄破烂长剑,甚至眼中泪光盈盈。
  寻了块丝绸将两柄剑包起来,小七随口问:“这次回京,对那边什么态度?”
  “毕竟是你娘家,要给他们留点面子?”
  小七没好气道:“问这话,证明你就不想给他们留面子……随便你吧,反正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钱渊噗嗤一笑,纠正道:“应该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叔父去年末来信,还问起徐氏这三年可有诗篇传世……”
  小七气得一脚踢过去,“扯谎扯得……都你的事!”
  “好好好,反正有文长在,大不了让他代笔。”钱渊受了一脚,搂过小七,“这次回京,只怕十年八年难回东南,要带什么都带齐了。”
  “其他的还好说,可惜以后再也吃不到新鲜的当季水果了。”小七靠在钱渊肩头,“再过个把月,桃子就熟了……”
  “然后是杨梅、西瓜、葡萄……”钱渊哼了声,“正好,回京后再也没榴莲吃了,那味儿……啧啧!”
  “你懂什么,榴莲营养价值最高!”
  “我看你就是嘴馋!”钱渊低头吻了口,“还没动静?”
  “怎么?急了?”
  “我不急,才满十八岁呢。”
  小七无奈的叹了口气,“但你妈急啊,你叔母年前来信,话里话外还在问这事……”
  “实话实说,比起要个孩子,我更希望你平平安安。”钱渊小声说:“知道前世相亲那么多次为什么不成吗?”
  小七瞪大眼睛,“难道不是你留恋花丛?”
  “扯淡,我是那种人吗?”
  “当然是,高中同学聚会,对你一致的评价是,花货!”
  “我不是,我没有,我冤枉!”钱渊有点无奈,“不想要孩子。”
  “丁克?”
  “嗯。”钱渊笑嘻嘻道:“在如今这个时代,丁克估摸着难,一个就好,不论男女。”
  小七手肘撞了撞丈夫的肋间,翻了个白眼道:“你叔父还指望过继个侄孙呢……你叔母信中说了,如今青浦钱氏满打满算也就两个男丁……”
  钱渊歪着脑袋想了想,“要不以后让儿子三妻四妾,生七八十个?”
  “我看是你想三妻四妾!”
  “又冤枉我……”钱渊求饶道:“昨儿王家姐姐来,一点面子也不给我留,她揍戚继光就算了,这次差点连我也揍!”
  “戚继光那是活该,王家姐姐心里有数,哪里敢揍你?”小七挣开丈夫的怀抱,“好了,知道你还有事,去忙吧。”
  顿了下,小七又补充道:“京中的事不用顾忌我,你说过,历史上的徐阶父子结局算不上好,我想……至少应该比原时空要好。”
  钱渊不在说什么了,摊开双手,由小七亲自整理衣着,转身手扶刀柄,大步出府,梁生早在外间等候。
  钱渊翻身上马,在数十护卫的环绕中,趋马出城,往位于镇海、定海之间的长山镇方向驶去。
  长山镇外的军营,号角连连,营门大开,身着铠甲的将领按名位排列出迎,今日来此相聚的都是钱渊的铁杆。
  宁绍台参将卢斌为首,其后是升任浙东参将的侯继高,游击将军杨文,三人麾下多有钱家护卫出身的把总、正副队长,更多有这两年随钱渊在嘉兴、绍兴两府数度大捷得以升迁的中层将校。
  戚继美远在江西,但钱渊并不担心,其麾下六个把总,一半都是钱家护卫出身,戚继光得信后亲自使其妻王氏携堂弟戚继明赶来。
  “拜见龙泉公。”
  “拜见龙泉公!”
  卢斌为首单膝跪下,身后众将纷纷跪倒,他们心悦诚服的跪在这儿,他们是最清楚这三年内钱渊做过什么的那些人。
  不避斧钺亲身上阵,杀戮决断赏罚均明,手裹伤患得全军之心,竭尽全力使大军无后顾之忧。
  这三年内,没有一个士卒粮饷短缺,赏银无着。
  这三年内,几乎每一场值得称颂的战事都在面前这个人的手中绘制而成。
第723章
临行(二)
  钱渊在营门外翻身下马,丢开马鞭,大步走来双手扶起卢斌,笑道:“当年嘉定城内,初出茅庐,如今为国捍边,功勋累累。”
  卢斌顺势起身,展颜笑道:“当年嘉定初战,全赖龙泉公之力,末将从无或忘。”
  这句话意味深长,东南诸将中,卢斌是和钱渊来往时间最长的一个,嘉定、崇德、长水、桐乡,卢斌打出名头的几战基本都是在钱渊的直接指挥下完成的。
  如今钱渊即将归京,卢斌这是在表明心迹。
  “你我相交于微末之时,不必以此相称。”钱渊手上用力,轻声道:“放心就是。”
  卢斌躬身相谢,他这两年最担忧的就是至今还在狱中的父亲卢镗,原本希望立下军功救父,可惜虽然颇有军功,但最关键的上虞大捷没能分一杯羹,卢镗被关在昭狱已有三年了。
  说起来卢镗也真够倒霉的,当年朱纨愤而自尽,卢镗被牵连下狱数年,之后东南倭乱,起复升迁,也就两三年又兵败下狱、
  卢斌以军功救父已经不太可能了,如今就指望裕王登基大赦天下,而隐隐以裕王府为后盾的钱渊是他唯一的希望。
  钱渊越过卢斌,挽起侯继高,伸脚踢了踢杨文,“诸位快快请起,皆钱某袍泽故友,何以行此大礼。”
  侯继高笑道:“龙泉公……”
  “龙泉兄……”钱渊笑眯眯开口打断,周围登时响起一阵轻笑声。
  “三年前钱某孤守崇德,幸得龙泉兄南下来援,当日便言,两柄龙泉合力,必能破局。”钱渊放声道:“桐乡一战,龙泉兄冒死冲阵,截断倭寇,以至大胜。”
  侯继高苦笑着拱手,“展才。”
  钱渊这才笑着拱手回礼,远在万里之外的京城,不能以单一的手段遥控,想保证自己在东南军中的影响力,利益、人脉、威望之外,也需要一丝情义。
  钱渊在卢斌、侯继高、杨文的陪同下入营,视线所及都是熟悉的面孔,时不时打趣几句,捶了钟南胸膛一拳,提起苗刀说笑一二。
  嘉靖三十六年初,瓦老夫人回师田洲,钟南率数百狼土兵留在东南,但并不集中,而是以小队的形式分散在卢斌、侯继高、杨文、戚继美诸军中,为基层军官亲兵护卫。
  “升了把总!”钱渊停在一个年轻将领面前,笑道:“听闻去年在温州,纵马飞驰,斩将夺旗。”
  年轻将领田七咧嘴一笑:“这是末将本分,小儿还需龙泉公照拂。”
  “钱某人从不毁诺!”钱渊翻了个白眼,“你家小子以后比你有出息!”
  两年多前,钱渊许诺,军中杀倭最著者,可收其一子为徒,田七先在卢斌麾下,后随戚继美陆续参加山阴大捷、上虞大捷,再随张元勋南下温州,战功最著,其子虽然年幼,但钱渊许诺收其为徒。
  一路进了营帐,钱渊收起笑容,接过杨文端来的茶盏,视线扫过卢斌、侯继高、张元勋和代表戚继光前来的戚继明。
  除却守严州、嘉兴的浙西参将汤克宽,杭州的鲁鹏,绍兴的岳浦河,浙、闽两地沿海将领大都在列。
  “三日后启程北上,无需相送。”钱渊抿了口茶,轻声道:“此次相聚,实是钱某几事放不下心。”
  侯继高笑道:“首当其冲,必是捍卫海疆,不使倭寇复起。”
  “那是当然,耗尽心血,方有此况,如若倭寇再起,弹劾倒是小事,但三年之功,一朝丧尽。”钱渊点头道:“中丞大人应该都交代过了?”
  卢斌的视线落在张元勋身上,后者是谭纶的心腹,起身道:“已然嘱咐,以乡勇为名募兵,时时操练,只是粮饷略微不足。”
  “无需担忧,此事钱某与中丞已有计较。”钱渊挥手道:“除此还有何难处?”
  “这一年多打制战船,善海战兵丁略有不足,另外会使鸟铳、铁炮的兵丁较少。”
  “龙泉兄原为吴淞总兵董克平麾下,最善火器,可抽调老人为军中教习。”钱渊看了眼坐在最远处的戚继明,“台州指挥使葛浩率水师南下,多有战功,元敬兄可别学刘备借荆州!”
  戚继明抬起脸,傻乎乎的一笑……他是去年六月才从山东老家投奔福建堂兄戚继光的,不担任军中司职,只为戚继光身边护卫。
  历史上,戚继明没留下什么名号,但钱渊并不知道,对方在山东老家才十一岁的儿子戚金倒是在历史上有些名气,那是戚家军最后的绝唱。
  “倒是个会装傻的。”钱渊笑着指指戚继明,“回去告诉元敬兄,别什么好东西都往自个儿盘里划拉。”
  钱渊曾经细细问过这次来送别的王氏以及戚继光身边亲卫,如果没有意外,一年之内,福建倭乱将彻底平定。
  至于戚继光日后,钱渊倒是有些模糊的思路,毕竟这一世,汪直未死,新倭不起,戚家军的战功比不上原时空。
  具体是北上蓟辽还是南下广东,钱渊倒是拿不定主意,当然了,最好是留驻福建……平倭之后,第二批通商的地点肯定会选在福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