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8/801

  比起外来的侵袭,内部出事更容易遭人弹劾。
  “老夫弘治年间侥幸身登皇榜,历正德而嘉靖年间,得陛下信重数登首辅之位,世人多讥讽老夫唯意媚上……今日有一语,不知子升可愿一听?”
  徐阶躬身道:“还请元辅示下。”
  “执政者,当落眼大处。”严嵩叹息道:“小聪明或能一时得意,却难以长久,于己无益,于国有亏,以此胜者,亦以此而败。”
  “便如此事,何必试探,难道不知你那孙女婿是何等人物?”
  “此举,让其小觑了。”
  “至于小儿东楼,聪颖不让人后,如今……嘿嘿,只能说自讨苦吃啊。”
  这是让徐阶意外的一番话,他保持着躬身的姿态,反复在心里琢磨,严嵩此言何意?
  徐阶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他昨夜接到消息,锦衣卫沿着线索一层层追上去,虽然很难从如董份这样的同考官身上打开缺口,但事先埋下的伏子起到了关键作用,如今线索已经距离严府不远了。
  如果严嵩今日软语相求,徐阶一定会做出保证,致仕,严党瓦解,但却力保严府上下,他甚至愿意在陛下面前为严嵩父子求情。
  算后账的前提是,自己稳操胜券。
  斩草除根,首先要确定对方没有任何反击的能力。
  历史上的徐阶就是这么做的,嘉靖四十一年严嵩被勒令致仕,但直到嘉靖四十四年,整整等了三年之后,徐阶非常确定严嵩无还手之力,嘉靖帝再无眷恋之情,才下手弄死了严世蕃。
  但徐阶没有想到,今天严嵩却倚老卖老说出这番话,从内容上来看,完全是一位即将离任的内阁首辅对后来者的教诲。
  心思急转,徐阶沉声应道:“多谢元辅指点。”
  “罢了,子升是个有主意的。”严嵩叹道:“记得子升也五十有六了,须发亦白。”
  “是啊,已近花甲之年。”徐阶也不禁叹了口气,心中暗骂,要不是这十多年里你这老贼眷恋不去,何至于未至花甲,须发尽白!
  “这般年纪,所念者,不过后人罢了。”严嵩摇头道:“子升比老夫强。”
  “元辅说笑了,东楼公……”
  “小儿东楼,以此而盛,亦以此而败。”严嵩摆手道:“子升次子、幼子还小,倒是收了个好女婿,叔大其人必能名留青史。”
  徐阶笑道:“元辅过誉了,叔大中人之姿,唯其坚韧不拔,令人击节。”
  老态严重的严嵩缓缓起身,从桌上取过一本奏折放进袖内,手持一根拐杖,笑道:“便以适才所言票拟吧。”
  徐阶恭敬的将严嵩扶出门外,看着老迈的背影缓缓向万寿殿方向行去。
  徐阶心里有古怪的念头,最后那几句话,严嵩放出了足够的善意,因为没提起让徐阶丢人现眼的长子徐璠,也没有提起和徐阶决裂的钱渊。
第720章
表演
  嘉靖帝烦躁的翻阅着陆炳刚刚送来的奏报,虽然董份等同考官嘴巴都紧的很,但对于那些新科进士,以及落榜举人来说,锦衣卫的名头足以让他们破胆。
  “皇爷,严阁老求见。”
  嘉靖帝闭上眼睛不想再看了,“宣。”
  老迈的严嵩拄着拐杖缓缓而来,嘉靖帝不由分说将手中的奏本掷出去,“看看你们干的好事!”
  片刻之后,严嵩略微沙哑的声音传来,“老臣看完了。”
  “看完了?”还闭着眼睛的嘉靖帝嘲讽笑道:“小小光禄寺卿居然能操持舞弊大案,奇哉怪哉。”
  光禄寺卿白启常,嘉靖二十九年进士,为严世蕃狎客,以粉墨涂面供欢笑,嘉靖三十五年京察曾被李默斥退,但李默事败,白启常反升光禄寺卿。
  严嵩颤颤巍巍的跪下,“陛下圣明,此事必为小儿东楼所为。”
  以为严嵩会砌词狡辩的嘉靖帝诧异的睁开双眼,看见跪在地上的严嵩,以及身边那根普通的木制拐杖。
  身为内阁首辅,严嵩进出西苑均有杂役、小太监照料,这还是嘉靖帝第一次看到严嵩拄拐,虽然他已经八十岁了。
  嘉靖帝眯着眼打量着跪在地上的严嵩,记起就在上个月,内阁觐见,徐华亭恭敬殷勤的扶着严嵩……
  “请陛下赐罪。”
  “朕对尔等还不够优容吗?”嘉靖帝缓缓道:“六部尚书占了一半,仅以吏部论,一旦出缺,严东楼即以纸递交吏部……严府别院库房的银子,比户部太仓库加朕的内库银子还要多。”
  “请陛下赐罪。”
  “赐个屁罪!”嘉靖帝忍不住爆了粗口,“真要赐罪,他有十颗脑袋都不够砍的!”
  伏在地上的严嵩第三次重复道:“请陛下赐罪,罢官定罪,充军发配。”
  嘉靖帝烦躁的手上用力,狮猫惊叫一声从他怀里逃走,显然被铲屎官撸的毛都掉了。
  “老臣幼年家贫,入仕之后不敢言两袖清风,亦不为阿堵物所诱,不料小儿东楼视财如命,竟以朝廷取士敛财。”
  “如此重罪,不罚如何能安诸臣之心?”
  嘉靖帝神色渐渐缓和下来,叹道:“都是儿女债啊。”
  其实严嵩昨晚已经操起藤鞭狠狠抽了一顿儿子……他实在是想不通,如今朝中局势如此不利,儿子为何还要为那点银子冒这么大的险!
  但严世蕃也很无奈啊,银子早就收进银库了,总不能退掉吧?
  再说了,严世蕃拿钱办事的名声很响亮,堪称童叟无欺,他可不想坏了名声。
  最重要的是,这不是严世蕃第一次舞弊了,嘉靖二十七年夏言弃市,嘉靖二十九年严世蕃第一次做手脚,光禄寺卿白启常就是那次中的进士,再之后嘉靖三十二年,三十五年,再到今年……
  严世蕃觉得不会出问题……但如今事发,严嵩和严世蕃才知道,只怕这件事早就落到徐阶的眼里,只不过一直引而不发,等待时机。
  “老臣三女一子,幼女早夭,长女次女均以过世,唯独东楼一人。”严嵩缓缓抬起头,声音颤抖,脸上满是泪痕。
  嘉靖帝长叹一声,偏头看了眼黄锦,才道:“惟中,先起来吧。”
  后世都说嘉靖帝刻薄寡恩,主要就是集中在夏言这件事上,但实际上这还真不太好说,虽然难侍候了点,但当年大礼仪事件中的桂萼、方献夫、张璁、严嵩都陆续担任内阁首辅,大都善终。
  “严阁老……”
  “黄公公稍待。”严嵩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双手上呈,“请陛下赐严世蕃罪,发配充军。”
  黄锦接过奏折就是一愣,递交奏折的封面颜色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含义,这份奏折是请辞疏。
  嘉靖帝接过奏折,并没有打开,而是久久的凝视严嵩,聪明如他想到了一种可能性,严嵩用自己换儿子严世蕃一条命。
  这是划得来的,毕竟人生七十古来稀,而严嵩已满八十岁了。
  嘉靖帝还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性,儿子命门被拽的严嵩和急于上位的徐阶做了个交易,以内阁首辅的位置交换严世蕃这条命。
  啧啧,虽然说,在复杂的朝局中,不怕你想得多,就怕你想的少……但嘉靖帝的联想力也太丰富了点。
  长时间的沉默后,嘉靖帝轻声问:“惟中,继任内阁首辅者何人?”
  “伏唯圣裁。”严嵩答道:“礼部尚书吴曰静当补位阁臣。”
  “徐阶如何?”
  “今日徐华亭欲使宁波海船运粮输辽东。”严嵩咳嗽两声,“尚需磨砺。”
  “胡闹!”嘉靖帝脸色一变,漕运改海运,早在弘治年间就有官员提议,到现在都没尝试过,其中阻力太大了。
  在心里盘算良久,嘉靖帝挥手道:“惟中起来吧,都八十岁的人了,跪在金砖上久了,寒气入膝……回去让你那儿子跪,好好跪着。”
  “谢陛下。”严嵩在黄锦的搀扶下艰难的爬起来。
  嘉靖帝起身踱了几步,突然开口道:“朕欲起复李时言,惟中觉得如何?”
  “李时言以气自豪,有任事之勇,亦有任事之能。”严嵩弯着腰答道:“正德年间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按例可入内阁。”
  嘉靖帝愣了下,他心里有数,严嵩和李默两度斗得死去活来,没想到会赞同李默起复。
  但嘉靖帝随即就明白过来了,指着严嵩笑骂道:“你个老货,虽教子无方,但罪不至此,还怕谁算后账?!”
  严嵩苦着一张瘦脸,“圣明无过陛下。”
  一旁的黄锦也听得懂,如果严嵩致仕,严世蕃定罪,严党灰飞烟灭,徐阶未必不会乘胜追击,但如果李默起复,徐阶的注意力会集中在李默的身上。
  “不至于此。”嘉靖帝挥袖道:“回去告诉你儿子,其一,严府银库交一半银子出来,其二,立即滚回分宜守孝!”
  “谢陛下隆恩。”严嵩大礼参拜,犹豫道:“陛下,五成是不是少了点?”
  “再多一成,怕是你儿子要财不要命了!”嘉靖帝冷笑道:“明日天黑之前出京,不得逗留京中。”
  严嵩心里长长舒了口气,无论如何总算将儿子撵走了……这几个月他也看得清楚,儿子留在京中,局面只会越来越糟,只有撵走儿子,自己不管是致仕还是留下,总归有回旋的余地,不至于被徐阶赶尽杀绝。
  没办法,严世蕃的心太大了,他甚至还琢磨将董份推上去……这种可能性还真的有,毕竟董份是翰林出身,詹事府、国子监、礼部都有任职,转三部侍郎,掌詹事府,如果严嵩全力施展,董份可能比高拱还要先上位礼部尚书,继而入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