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801

  意味着大旗将倾,意味着猖獗十余年的严党末日将至……京官里有糊涂蛋,但严党里绝不会有。
  消息传出,严党无不失魂落魄,徐党无不暗地里弹冠相庆。
  刚刚出西苑的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听闻消息,心里也感触良多,不说严世蕃扶棺归乡,严党登失主事者,而且严嵩夫妇情深,欧阳一去,严嵩能再撑几日?
  已是黄昏,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天而降,北风呼啸而过,吹落的屋顶瓦片发出清脆的碎裂声,陆炳长叹了声,自今上登基,张璁、夏言、严嵩均一时权重无二,总被雨打风吹去。
  陆炳亲眼所见,张璁、夏言如何相斗,严嵩又如何后来居上,他突然想起了被贬居塞外的沈炼。
  前年那遭事后,严世蕃没有杀沈炼,徐渭亲自带着钱家护卫出塞,先是好言相劝,之后干脆将沈炼软禁起来了。
  “大都督,可要转向严府?”
  陆炳警告的瞥了眼手下,现在的严府那是漩涡正中,自己身份特殊,如何能掺和进去?
  一路回府,陆炳烦恼的径直去了书房,虽然身为武进士,还执掌锦衣卫,但实际上他文武双全,就连青词都有一手。
  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又极得陛下宠信,陆炳消息来源渠道非常宽,知道宫内宫外太多的隐秘。
  严嵩、徐阶他都不在乎,他在乎的是嘉靖帝本人,陆炳太清楚了,自己的身份地位全都建立在嘉靖帝身上,一旦驾崩,他就算不被清算,也必然败落。
  而陆炳偏偏知道,嘉靖帝从去年开始,身子一日不如一日,看起来精神的很,但实则已近灯尽油枯。
  洪武十五年,明太祖设锦衣卫,代代相传,锦衣卫指挥使几乎都没什么好下场,毕竟锦衣卫的立场摆在那,站在文官系统的对面。
  最典型的就是前三任,毛骧炮制胡惟庸案,蒋瓛炮制蓝玉案,两人最后都被朱元璋抛出去平息众怒,永乐年间的纪纲更是如此。
  攀附王振上位的马顺最是倒霉,被文官活生生的殴死在宫中,再之后的卢忠、万通、石文义、钱宁、江彬……
  唯一善终,而且得文臣赞誉,得帝王信任是土木堡之变后与明英宗共患难的袁彬。
  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只要皇帝驾崩,新皇登基,必然清洗锦衣卫,但袁彬在天顺、成化年间,都是锦衣卫指挥使,
  陆炳不指望自己有袁彬那般运气,裕王登基后自己肯定得滚蛋,但问题在于有什么样的下场。
  实话实说,陆炳在文官系统里的名声还算不错,不然当年沈炼身为两榜进士也不会入锦衣卫做个经历,关键在于,世人都知,自己和严党合谋馋毙夏贵溪。
  想安度晚年,陆炳需要做些准备,事实上这些年他一直在做类似的准备,联姻。
  陆炳随意翻开一本书,心里琢磨需要快些筹备儿女辈的婚事,长女嫁给成国公嫡长子朱时泰,次女嫁给了严世蕃次子严绍庭,三女与徐阶次子徐瑛定亲,五女与吏部尚书吴鹏长子吴绶定亲。
  看看这份名单,严党、徐党、勋贵、文臣,陆炳几乎和朝中所有势力都是姻亲关系。
  陆炳在心里盘算,下个月吴绶参加会试,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成亲,徐瑛今年十四岁,不知道徐阶肯不肯提前迎娶……
  倒是四女到现在还没着落,两年前定亲,但男方去年过世。
  丢下书册,陆炳又叹了口气,今日嘉靖帝下令查查李默、钱渊,这件事他在进宫前就知晓了。
  按照陆炳的推测,钱渊给出了李默起复的契机,原本倒是无所谓,但偏偏欧阳病逝,严嵩摇摇欲坠。
  要不要查,那是不需要考虑的,陛下将此事交付陆炳,本就有试探之意,毕竟李默是陆炳的老师。
  如何查,那也不是重点,陆炳在宁波、镇海也是安插了人手的。
  关键是如何禀报。
  陆炳想起三年前钱渊南下前那次会面,自己给出了一个承诺,背了一份人情,终使李默安然出狱。
  这次是还人情吗?
  陆炳苦笑不已,就算自己将事情糊弄过去,那不叫还了人情,而是一次交易……毕竟李默是自己的老师,而且严嵩一败,李默起复与徐阶抗衡,自己反而能得安稳,说不定就此能挣出一条退路。
  陆炳隐隐察觉到,钱渊的出手似乎是针对自己的……毕竟当年是自己秘密寻钱渊,合谋救出李默,这也意味着,钱渊很清楚李默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
  突然,陆炳脑海中灵光一闪,如今随园这一方势力在京中已然登堂入室,六部六科,翰林御史,均有随园士子,还有徐渭、陈有年、杨铨、陆一鹏这等最近在朝中风头正劲的人物,更别说以一己之力解朝中用度之窘的钱展才。
  陆炳啧啧两声,早知道钱展才有如今的分量,就该塞个女儿进他被窝……算了,如果真联姻了,只怕钱展才也没如今的局面。
  随园倒是不错的联姻对象,最关键的是随园背后是裕王府。
  徐阶、严嵩的手能伸进裕王府,但这对身为锦衣卫指挥使的陆炳来说是禁忌,他曾经一度试图和高拱联姻……可惜高拱那厮回绝了。
  这倒是个机会……陆炳立即吩咐心腹去查查,很快,资料就递了上来。
  徐渭……算了吧,都快四十岁的人了!
  诸大绶、陶大临、孙鑨、陈有年、吴兑、杨铨、陆一鹏都已经成亲,冼烔与同乡潘晟之女已然定亲,孙铤与姻亲杨家女定亲,其他几人虽是随园一员,但名声不显,陆炳有点不太看得上。
  长久的考虑后,陆炳的视线落到了孙铤这个名字上,南京礼部尚书孙升的次子。
  孙铤虽然已然定亲,但陆炳记得孙升有五子,关键是陆炳和余姚孙家有旧,孙升的兄长孙堪是嘉靖五年的武状元,与陆炳一见如故,极有交情。
  陆炳盘算良久,准备让心腹去打探一二,突然外间下人禀报,“老爷,有信。”
  将信送到陆府,要么是家信要么是秘信,陆炳眯着眼取过信封,查验火漆,取小刀裁开,展开信纸,不看内容先看落款。
  落款只有两个字,“龙泉”。
  看完信,沉默了一会儿后,陆炳阴着脸起身,就着烛火将信纸点了一个角,默默的看着火焰化作灰尘,才招来心腹吩咐几句。
  随园之中,钱渊为首,其次徐渭,再次孙鑨,而孙铤又南下任镇海知县……孙家和钱渊关系太深,陆炳下定决心,不管哪个,反正得从孙升剩下的三个儿子中抢个女婿!
第699章
拜祭
  下了一夜的小雨,到了凌晨变成冰珠,没一会儿,雪花飘飘扬扬,给整座北京城披上一件洁白的毯子。
  其实严府用不着这件毯子,白色的灯笼处处可见,恸哭声时时耳闻,徐渭去西苑打了个转,写了份青词递上去,才起身去了严府。
  严府门外车水马龙,数十个官员正在雪中等待,徐渭看看这架势,犹豫着要不要待会儿再来,但眼尖瞥见潘晟缓缓踱来。
  就在去年末,裕王府讲官出缺,高拱上奏选翰林补之,到现在也没个结果。
  严党的人选是唐汝楫,徐阶推荐的自然是张居正,徐渭向高拱举荐的就是潘晟。
  但高拱对张居正颇为赏识,两人在国子监搭班子相处的颇为融洽,高拱曾经公开称颂张居正的温文儒雅……啧啧,明朝的内阁首辅中,高拱是少见的独裁者,而张居正更胜一筹。
  对着三个人选,高拱询问裕王,但裕王本人倒是挑中了一个多月后除服的诸大绶。
  “六部尚书都已经来过了,徐阁老更是一大早就到了。”潘晟冲着门房努努嘴,“文峰、子直、登之都已经到了。”
  “据说华亭是被赶走的?”徐渭小声说,“适才在西苑撞见……嘴角带笑,喜不自禁。”
  潘晟有点想笑,徐阶一大早来拜祭,严嵩还算客气,但严世蕃看见徐阶身后的徐璠……气不打一处来!
  虽然同样都是心头暗喜,但徐阶还做做表面文章,一脸悲容,而徐璠啧啧,脸上的肿消了,记吃不记打的货,估摸着回头严世蕃还得找这厮麻烦。
  徐渭径直入门,都没搭理一旁的严府管家严年,进了门房看见几个随园士子,虽然严嵩是公认的奸相,但毕竟是丧事,再说了徐阶都来拜祭。
  在门房里待客的居然是工部尚书赵文华,身披孝服,双目红肿,甚至额头上都青了一块。
  “文长来了。”赵文华眼神闪烁不定,他知道徐渭是随园的第二号人物。
  徐渭拱手一礼也没说什么,等其他随园士子到了,众人一起去灵堂拜祭。
  其实这个时代所谓的党派,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即使被公认为严党或徐党的官员,有时候在政治角里中也显得面目模糊。
  像随园这样的以政治团体,而非家族式的集体行动其实非常特殊,但这也是随园在政治层面名声鹊起的原因之一,比如去年传的沸沸扬扬的随园闹六科一事。
  在这方面,其实钱渊没有下过什么功夫,毕竟离京三年了,徐渭随伺帝侧,平日里组织类似活动的是孙鑨。
  今天第一个抵达严府在门房等候的也是孙鑨,就是他主动拦下了陈有年诸人,准备以随园的身份一起入灵堂拜祭。
  孙鑨、徐渭居前拜祭亡者,送上吊唁衣被致襚,“元辅节哀,东楼公节哀。”
  泪光盈盈的严世蕃与身后数子郑重回拜,收下衣被,“虽未赶至,但足领盛情。”
  严府耳目众多,严世蕃派人打探消息,确定李时珍的确在来京的路上。
  一一行礼完毕,赵文华将一行人送出严府。
  “梅村公留步。”徐渭回身行了一礼。
  “可惜李时珍未能赶及。”赵文华叹道:“但义父寄语,谢过展才。”
  徐渭侧身看了眼孙鑨,才轻声道:“展才已尽全力,还望梅村公节哀。”
  赵文华微微点头,顿了顿,等身边的严年将几位吊唁者引进门,才用极轻的声音道:“严鹄。”
  徐渭瞳孔微缩,拱手一礼,下了台阶。
  一行人径直回了随园,徐渭拉着脸问:“虞臣今日为何未去?”
  孙鑨叹了口气,“虞臣兄看似沉稳,实则刚烈,再加上去年京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