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514部分在线阅读
“当然,就在福州府对面。”林烃好奇的看着地图,“正德年间邸报称其东番。”
“不错。”钱渊手中的苗刀缓缓向西南方向移动,“这是琼州岛,这是安南……交趾。”
“永乐年间,几度征讨,后设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不过后安南再叛。”林烃如数家珍,“噢噢,原来在这儿,倒是距离琼州岛不远。”
钱渊不理,苗刀往南,“这就是吕宋,这一片为大吕宋,这一片为小吕宋,永乐年间,三宝太监航至吕宋,奉诏委许柴佬为吕宋总督,自此之后,多有明人客商来往,亦多有明人定居此处,但数十年前为西班牙人攻占,红薯、洋芋就是他们带到吕宋岛的。”
“西班牙?”
“即佛郎机。”钱渊实在不知道佛郎机是怎么译的,只能说:“其实佛郎机分为两国,一是西班牙,一是葡萄牙……如今在濠镜栖身晒货,这个你不需要知道。”
顺着苗刀继续往西南方向,钱渊继续说:“这是汶莱,古称勃泥。”
林烃虽然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但明显不是死读书的,立即回忆道:“永乐年间,浡泥王觐见,病故南京。”
钱渊脸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咂舌不已,这小子可真够牛的,这些资料自己也知道,但却是查了两三年才弄清楚的。
“这儿是马六甲。”钱渊手中苗刀停在一处,虽然是第一次看类似海图,但林烃也能分辨出,这是一处狭长的海峡。
“泰西一小国,曾有一人远迈万里,那时还是元朝,他去过北京,去过南京,还去过苏州、杭州、泉州、广州,此人写下一本游记,在泰西流传甚广。”
“那本游记里如此记载,此地遍地黄金……”钱渊轻笑道:“从那时开始,无数贪婪黄金的商人启航而来,他们四处探寻,找到一处又一处的土地,他们灭国杀民,将旗帜插在那些染血的土地上。”
“自正德年间起,大量泰西诸国的商船从此处经过,抵达大明、倭国。”钱渊轻声道:“此处乃是咽喉所在,如今被葡萄牙人占据。”
“此类人有两副面孔,一如商贾,公平交易,二如野兽,烧杀劫掠。”
“船坚炮利,并精锐士卒,手持鸟铳。”钱渊轻笑道:“不论朝中诸公如何思量,东南有识之士皆知,一旦开海禁通商,寇即转为商,两浙倭患平息便是由此而来。”
“但实际上,倭患之由,便是因为他们。”钱渊点了点被葡萄牙、西班牙占据的几处,“他们如今不敢贸然来攻,但泰西诸国需要大量的货物……倭寇倭寇,还真以为那么多出海的货物都是卖给倭人的?”
林烃死死盯着地图,好一会儿才试探问道:“龙泉公招抚汪直,想夺下马六甲?”
“招抚汪直,缘由有三,其一,东南遭倭乱多年,实在承受不住,其二,五峰之名不仅在倭国、朝鲜,即使在南洋也有分量,其三,汪直麾下船队。”钱渊揉着眉心道:“夺下马六甲,原本钱某是有这打算,但……”
“什么?”
“不说夺下马六甲,必然大战延绵多年,但至少,商路断绝……”钱渊指着靠在墙边的一柄鸟铳,“鸟铳、铁炮、帆船,泰西均胜大明多矣。”
“戚元敬曾言,鸟铳乃杀倭第一利器,但钱某与五峰麾下头目详谈过,如此鸟铳在泰西诸国军中不过寻常之物,如铁炮,一炮而出,糜烂数里。”
“即使是帆船,西洋船只也比明人帆船强得多,运载铁炮,驰骋海上,攻伐各处,如葡萄牙、西班牙两国打下的疆土已然比大明多的多。”
“还有类红薯、洋芋……”
林烃灵机一动,脱口而出,“礼失求诸野?”
钱渊愣了下,缓缓点头笑道:“不太准确,但有那么点意思。”
放弃夺取马六甲那是没办法的事,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后面的荷兰、英国不会放弃争夺,一旦打起来,商路断绝,税银下降,直接影响者就是钱渊自己。
最重要的是,如今大明在很多方面都已经处于下风,断绝东西方的交流,这和闭关锁国有什么本质区别?
林烃说的“礼失求诸野”其实和东西方在文化、货物之外的交流一个意思。
“所谓时移事迁,永乐年间,成祖横扫大漠,郑和七下西洋,无论是火器、战船,泰西诸国皆不能比,但短短百年,已然时过境迁。”钱渊叹道:“正德年间,走私猖獗,嘉靖一朝,钱某冒险通商,只盼日后泰西诸国攻伐,我大明……”
“龙泉公,是不是过于谨慎?”
钱渊微微摇头,万历年间,海贸旺盛,再往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都试图在大明这块肥肉上啃几口。
虽然最终是满清代明,可惜因为皇权统治以及台湾郑氏种种因素,闭关锁国百年,新兴起来的英国、德国甚至日本顺利的将这片土地变为半殖民地。
钱渊并不打算动大手术……倒不是怕死,而是造反成功的可能性太低太低,而且小冰河时代即将来临。
最关键的是,始终将土地视为第一生命的这个国家,很难用外力让他们的注意力离开土地,规模化的将生产力、资金投入商业。
走资本主义道路?
在这个时代,可能性太低太低了。
但至少,引入红薯、洋芋、玉米等作物,长时间甚至在自己刻意的影响下进行东西方的深层次交流,让脚下这个国家在科技、武器装备等方面渐渐缩短距离,或许能给这个国家带来一些变化。
钱渊不知道在自己的参与后,明朝的轨迹最终走向何处……但他相信,至少不会比原本的历史更惨。
总的来说,林烃听得有点懵懂,但能说出那句“礼失求诸野”,说明很多地方他还是听懂了的。
至少,林烃知道了倭乱的起源,知道了泰西诸国的名称,也知道泰西诸国在海上的势力远胜大明。
“居安思危?”
“能说出这个词,真不容易。”钱渊惨然一笑,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两次,第一次是对裕王、高拱,第二次是对唐顺之,但前两次,他们都觉得钱渊为了通商而夸大其词。
这两年,钱渊其实并不像唐顺之所想象的那样悠闲,他通过汪直弄来了不少西洋工匠,有的会制鸟铳,有的会铸炮,甚至有个叫威德尔的被钱渊任命为管事,专门负责打造运载火炮的战船。
在汪直的引荐下,钱渊也允许传教士进入明朝,如今有两个传教士在松江府传教,甚至钱渊还通过徐碧溪表达希望更多的传教士来大明的想法。
钱渊并不打算做太多的事,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在于,开海禁,以通商为借口,小心翼翼的呵护这条线,让这个时代的大明和欧洲有着更多的交流。
这是钱渊的底线,谁触碰这个底线都不行,这也是钱渊和徐阶决裂的最重要原因。
钱渊推开窗户,寒冷但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头顶悬挂着皎洁的明月,身后传来林烃试探的询问。
“龙泉公,红薯、洋芋,可否输闽?”
第687章
再想想
林烃有点紧张,但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显然早有准备。
“不仅建宁府一地,邵武府、延平府西北均是一片惨状,流民四起,稍好一些的躲在城镇外等着粥棚赈灾,稍差一些的已然沦为盗匪,梁兄弟在邵武府就遇上好几股盗匪,据说江西更逾。”
“如今已是正月,如若镇海输米粮赈灾,再输大量红薯、洋芋春耕,流民得以果腹,地方立安。”
看钱渊不为所动,林烃补充道:“若是春耕不力,以至于盗匪四起,只怕朝中责罚尧山公……”
钱渊转头瞥了眼,林烃立即住了嘴。
“这便是你顺道来镇海的原因。”钱渊嗤笑道:“当年尚未中举,钱某已然名声鹊起,东掺和一脚,西掺和一脚,也有人如此说,小子安知大事。”
看林烃投来好奇的视线,钱渊随口道:“是当年半洲公所言,但为何以年岁而定?”
“你林贞耀出身名门,少年举人,关怀乡梓之地,亦是本分,本官敬你一二。”钱渊笑道:“户部侍郎黄君辨南下查验红薯、洋芋之事,已然回朝,如今朝中尚无定论真伪。”
林烃敏锐的察觉到,对方的自称不是“钱某”而是“本官。”
钱渊补充道:“即使朝中采信,红薯、洋芋亦会择东南西北各省试种,就算紧急……难道急得过辽阳,去岁辽阳大荒,若不是镇海税银,陛下都要从内承运库拨银了。”
林烃思索片刻,有条不紊道:“红薯、洋芋之事东南遍知,据说亩产十余石,此事一季即可验证真伪,龙泉公不会不智于此,此其一。”
“其二,闽赣两地均与两浙接壤,水陆运输皆便捷,如今已是正月,东南二月二春耕节,闽赣两地还来得及……”
“越往北,春耕越迟。”钱渊插嘴道:“即使二月起运,抵达辽阳、蓟门也来得及。”
“但龙泉公适才已言明,户部拟各处试种,辽阳冰天雪地,试种无需太多。”林烃立即反驳道:“更何况,各地农户都不敢试种,大户更是提防。”
“户部拟定各地官田试种。”
“无需官田,闽赣两地,大量良田均可为户部所用。”
钱渊笑了笑,“还有其三吗?”
林烃迟疑了下才继续说:“久闻尧山公与龙泉公东南订交,交情甚笃……”
“哈哈哈,还不如说惟锡兄得钱某举荐,才得以升任浙江巡抚,又调任福建巡抚。”钱渊大笑,“你倒是说的委婉。”
林烃也嘿嘿笑了笑,红薯、洋芋一事试种,户部是主持者,但钱渊的意见也很重要,吴百朋以私人交情相求,钱渊只怕不会拒绝。
最重要的是,吴百朋是钱渊的人,位置稳固,名望大涨,对钱渊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好事。
钱渊笑声不歇,“东南若论文官,交情最深的就是惟锡兄,当年扬州大捷,又在浙江、苏松多次立功,理应升任……嘿嘿,阮应荐!”
林烃微垂眼帘,当年就是李默力荐阮鹗升任浙江巡抚的,结果一战损参将宗礼,二战失卢镗大军,徐海席卷嘉兴府,若不是钱渊长水镇、桐乡两战败倭,只怕东南战局糜烂不堪。
“有赤子之心,理事分明,更兼有这等心思,闽县林家可谓后继有人。”钱渊摇了摇头,笑道:“但虽钱某与惟锡兄乃是至交,这等事仅惟锡兄是不够的。”
“福建春荒,镇海输粮米赈灾,此事惟锡兄一封信来,钱某可以做主。”
“但红薯、洋芋……需户部指派。”
钱渊心思急转,轻声道:“贞耀可以想一想,其实是有办法的,上京赶考为时尚早,可在镇海盘桓些日子。”
对面前这个少年郎,钱渊从刚开始的冷淡,再到如今的接纳,虽然有着利用的心思,但也的确非常赏识。
被灌输了一脑门的南洋、泰西诸国,又迷茫于钱渊最后几句话,林烃昏头昏脑的走出书房,没看见梁生,犹豫着往之前来的方向走去,冷不丁一只黑猫从房檐上蹿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