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2/801

  “少了六石半……那也不够啊!”
  胡应嘉从头盯到尾,甚至还下田亲自去扒了几个红薯……这厮在琢磨,会不会是在做戏,可惜没看出什么破绽。
  钱渊笑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类此理,红薯在南洋亩产二十石,移植至此产量略微降低。”
  顿了顿,钱渊补充道:“可能和季节有关,先行种植的那一批是九月中旬收获,约莫十七八石,有老农猜测,如若三月份种植,八月份收获,有可能亩产二十石。”
  黄懋官在心里盘算片刻,微微点头,“如此说来,移植东北、西北各处,也需要择时试种。”
  “那是当然。”钱渊笑道:“南洋无冬日,不见风雪,东北、西北寒风凛冽……自然大不相同,不过红薯在西洋寒地也种植过,理应无碍。”
  红薯最主要的推广地区就是东北、西北,湖广、东南各处还真不太稀罕。
  钱渊和毛海峰从南洋带来的老农讨论过,很可能是温度不够,第一批红薯是九月中旬收成,那时候中秋都过了一个月了,已然深秋。
  当日晚上,众人吃了顿全红薯宴……放在后世笑掉大牙,但这个时代,算是珍品了。
  黄懋官这厮还真没什么架子,亲自跟着钱渊,看着他洗、切、蒸、煮、炖、烤……
  除了蒸红薯、煮红薯、烤红薯外,还有红薯饼,红薯面条,红薯糯米果,红薯粥,红薯粉蒸肉,钱渊甚至还做了一道让小七赞不绝口的红薯拔丝。
  黄懋官笑着捡了快蒸红薯入嘴,只觉得入口即化,甜棉可口,入口即化,不由赞道:“能得展才亲自下厨,实在荣幸。”
  陈有年、陆一鹏倒是没感觉到什么……当年他们吃多了钱渊在小厨房折腾出来的试验品,而胡应嘉嗤笑一声,显然觉得黄懋官这厮有点不要脸。
  黄懋官也不气,笑道:“文长曾言,随园之外,京中得展才亲下厨者,不过裕王、高新郑、陆平泉聊聊数人耳。”
  陈有年偏头看了眼钱渊,补充道:“东南之地,唯有荆川公,吴惟锡、戚元敬、中丞大人有此殊荣。”
  钱渊大笑摇头,“小舅爱梨园,亲制戏剧,钱某爱烹饪,亲制菜肴,其间趣味不足为人道也。”
  黄懋官点点头,手中不停,片刻后又道:“明日再起几亩试试。”
  “不放心?”钱渊倒是无所谓,“不妨事,而且台州、宁波还有几处也种植红薯,还有洋芋、黄金棒……不过都已经收成了,产量也不低,至少比水稻收成高。”
  黄懋官皱眉问道:“也能代五谷?”
  “不好说,可为主食,也可制菜。”钱渊想了想,“洋芋亩产量和红薯差不多,黄金棒就少多了,亩产约莫六七石。”
  黄懋官有点不可置信,在他看来,如红薯这等宝物已然是天下难寻,居然还有类似的洋芋?
  “味道还不错,这样吧,再留几日,让人送些洋芋过来。”钱渊舀了碗红薯粥,“如若探查无误,亩产十余石,在北方试种推广,还要劳烦霖原公。”
  “此为户部本职。”黄懋官慨然应诺,“可活万民,此为功德,单论此举,展才足以留名后世!”
  “咳咳。”胡应嘉不阴不阳的说:“此物为海商所献。”
  白日还说红薯和自己没一丝一毫关系的钱渊两眼一翻,“钱某慧眼识宝!”
  陈有年嗤笑道:“展才招抚汪直,设市通商,栽下梧桐树,方能引得凤凰来。”
  胡应嘉脱口而出,“明明是胡汝贞招抚汪五峰!”
  屋内安静下来了,黄懋官微垂眼帘,陈有年和陆一鹏拼命忍笑,钱渊哭笑不得的看着脸色铁青的胡应嘉。
  啧啧,胡应嘉是徐阶的门人,向来视严党大员胡宗宪为敌,如今却在为其争功……实在太好笑了。
  这货是傻了吧?
  看胡应嘉悻悻离去,钱渊忍不住摇头,“胡公真是后继乏人。”
  看那三人瞥过来的古怪眼神,钱渊正色道:“钱某的确敬仰南津翁。”
  胡应嘉这厮在历史上其实名气不小,很能搞事,两度弹劾高拱,第一次要不是嘉靖帝恰巧驾崩,只怕高拱要惨,第二次高拱被徐阶借势驱逐出京。
  曾经和钱渊有一面之缘的前国子监祭酒沈坤也是死在胡应嘉手中的,倭寇侵袭淮安,沈坤散尽家财聚乡勇杀倭,胡应嘉弹劾其阴谋造反,结果沈坤被下狱,死在狱中。
  胡应嘉滚蛋,屋内气氛松快起来,钱渊还让人捧来一坛米酒助兴。
  “便如钱某之前所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红薯、洋芋种植之法,如何育种,何时种植,何时收成,南北东西各地有何不同……”钱渊轻声道:“可于各地试种,询之老农,整编成册,不知霖原公可愿承此重任?”
  黄懋官眼睛一亮,随即摆手道:“此物是展才一手引入,还是一事不烦二主的好。”
  “展才那性子!”陈有年摇头道:“陛下都说了,展才属猴的,上蹿下跳没个安静的时候,抛却翰林南下击倭,实在是因为在翰林院坐不住!”
  陆一鹏也笑道:“文长也在陛下面前提过,论文彩,展才三十年后也入不了翰林院,如此重任,非霖原公不可。”
  虽然知道两位好友都是在帮忙,但钱渊忍不住瞪了两眼过去……一群狐朋狗友,就知道损我!
  黄懋官手捋长须,沉吟片刻,“展才身负奇才,巡按浙江,奔波各地,那黄某先行筹备,再请展才定稿?”
  “多谢霖原公襄助!”
  大家心里都有数,如若红薯、洋芋真有十余石产量,能推广到东北、西北各处,这篇文章……足以让黄懋官留名后世。
  这是钱渊送出的一份重礼,也是黄懋官难以拒绝的诱惑。
第658章
误会
  虽地处东南,但彭溪镇这地方依山傍水,冬日还真不太好熬,两场淅淅沥沥的冬雨后,天还是阴沉沉的,气温一下子降了下来。
  钱渊刚开始两天还去江对面的铁匠作坊巡视,但一下雨,兴致全无,反正现在铁匠作坊那边也只能打制鸟铳、长刀、长矛、铠甲,虎蹲炮都是用旧炮改制的。
  一觉起来已经快正午了,钱渊打着哈欠洗了脸,刚出门就撞见了黄懋官和陈有年。
  “霖原公,登之兄,早啊。”
  陈有年见惯不怪,黄懋官是哭笑不得,都快正午了,他们忙了一上午回来用午饭,这货才起床!
  “展才真是闲云野鹤,好兴致啊。”黄懋官摇摇头,“也就是陛下罢朝会近二十年……”
  钱渊嘿嘿干笑两声,要是碰到励精图治的皇帝,别说明太祖朱元璋那种,就是弘治帝,自己就算中了进士八成也不会留在京中,半夜就得集合点名,准备上朝,这哪里是人过的日子。
  还没聊两句,突然外间传来嘈杂的乱声,钱渊皱眉看去,乡老一路小跑进来,“大人,大人,有倭寇来袭!”
  “胡扯!”彭峰厉声喝道:“就算小股倭寇攻台州,也不过太平、黄岩,如何能越临海杀到彭溪镇来!”
  “真的,真的,烟尘滚滚,水陆并发!”
  钱渊疑惑的看了眼彭峰,后者摇摇头示意临海并无示警。
  黄懋官并钱渊一行人抵达彭溪镇已有七八日,临海、仙居、天台、黄岩几地的知县、世族大家都来拜访过,更别说台州知府宋仪望昨日午后才回临海。
  无败兵,无警报,突然就有倭寇来袭……钱渊还真不太信是倭寇。
  杨文是在杭州随谭纶、孙铤回宁波,不过留下百余亲兵,加上钱家护卫,一共约莫两百武卒,彭峰带着人手去镇口布防,又放出斥候打探。
  钱渊安排人准备好船只……总要留条后路吧,然后带着人登高望远。
  黄懋官久在西北,远眺片刻后皱眉道:“黄土扬起,显然有敌袭。”
  陈有年笑道:“去年山阴大捷后,端甫兄来信,赞誉钱家护卫精锐甲于东南,今日可见识一二。”
  钱渊略微偏头打量了几眼,陈有年、陆一鹏面带笑容但有点紧张,黄懋官泰然自若,而胡应嘉……娘的咧,居然双拳紧握,有点兴奋!
  这货在想什么呢?
  远处渐渐显出人影,尽皆高头大马,佩刀持枪,约莫两百余人。
  “不是倭寇。”钱渊轻笑一声,“东南不比边塞,河流纵横,多船少马,更别说这般军马,倭寇为求财,就算劫掠马匹也会卖掉。”
  陆一鹏松了口气,问:“是台州驻军?记得卢镗幼子卢斌就驻守台州。”
  一名护卫疾步入镇登楼,“少爷,斥候回报,是汪五峰。”
  钱渊愣了下,“这厮来彭溪镇做甚?”
  片刻后,镇口简单布置的栅栏被推开,钱渊率先大步走出,彭峰率护卫迅速跟上,展开阵势护住两翼。
  “老船主舍得回来了?”钱渊指着下马快步而来的汪直笑骂道:“惹出这么大动静,不怕别人诬蔑倭患再起?”
  汪直年初从徽州回返宁波,二月二在杭州被赵贞吉搜捕,钱渊闻讯急行赴杭,不惜兵围巡抚衙门才将汪直捞出来。
  汪直回了宁波,第二日就去了舟山,之后又去了倭国,五六月份回程也大都在舟山盘桓,偶尔来金鸡山下的招宝村小住。
  直到钱渊以三百巨木并红薯为通商一事盖棺定论,胡宗宪又调任闽赣总督,赵贞吉平调江西巡抚,汪直这才彻底放下心。
  但即使如此,汪直除了舟山、镇海之外,始终只在宁波、台州两地活动,这两个府洲都是钱渊能牢牢掌控的,除此之外,汪直出行都会带上至少百多名手下,就怕哪天又倒了霉。
  汪直大笑,亲热的握住钱渊双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嘛……这不是听闻天使为红薯一事南下巡视,汪某立即赶来侍奉。
  听到侍奉二字,钱渊挣开双手,低声道:“大都是自己人,给我涨点脸面。”
  “明白明白!”汪直一挥手,毛海峰凑近指着永安溪上飘来的两艘船,“海外奇珍,古玩古书,应有尽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