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3/801

  严世蕃皱皱眉,突然丢下奏折,起身出了直庐,找了个小吏去打探消息。
  很快,严世蕃证实了自己没有记错,今年三月,戚继美随其兄戚继光南下入闽。
  应该在福建的戚继美出现在镇海,一战功成后送军报入京,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一切都在钱渊的掌控之中。
  在心里琢磨了下,严世蕃没有回直庐,而是漫步在西苑里兜了圈,转到平日那些翰林撰写青词的地方。
  “东楼公。”
  “东楼公。”
  李春芳、严讷、袁炜均起身行礼,他们都是以青词得宠的翰林近臣,向来不涉党争,只走幸进之路。
  原本这儿还有个郭朴,不过今年五月终于熬出了头,直升礼部右侍郎……他是嘉靖十四年进士,已经熬了二十三年了。
  严世蕃只点点头,并未回礼,只问道:“文长呢?”
  三人中李春芳中进士时日最短,但却是状元出身,答道:“半个时辰前,陛下相召。”
  严世蕃脸色浮现了然的笑容,拱拱手转身就走,现在他已经完全确定了。
  如若是自己掌控局势,也会这么安排,先送密信直抵西苑,再使军报入京。
  接下来,不关自己任何事了,只需要看戏就行。
  嘉靖帝这些日子一直在看戏,看得津津有味,他通盘知晓钱渊“所有”的计划,饶有兴致的看着钱渊如何远在万里之外便能搅动京中风云。
  “文长,你真的不知?”
  徐渭目瞪口呆的看着手中的密信,半响后才回过神来,结结巴巴的说:“陛……陛下,臣……臣真的不知,展才也……也太能瞒了,居然连……”
  “噢噢,难怪那个向导刚送到南京就暴毙而亡……一定是展才下的手!”
  “应该是那个向导招供的……好像是姓王……”
  看徐渭低下头找那十三家海商名单,嘉靖帝笑道:“其实姓吴,吴大虎,杭州府钱塘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迁居富阳。”
  徐渭猛地抬起头,“就是展才第一次南下,力劝总督府抄的那一家……难怪当时信中说,陛下是知晓内情的。”
  “啧啧,光是海船就抢了二十多艘!”嘉靖帝拿着单子啧啧道:“八家海商都是富户,这次展才想必捞的盆满钵满,也不知会送几成上京!”
  “皇爷,展才还是守规矩的。”黄锦凑趣笑道:“连镇海税银账目都清清楚楚,甚至放出话来,不怕户部和司礼监派人去查,如何会贪几家富户的银子。”
  “黄伴,税银要么入府衙,要么入太仓库。”嘉靖帝哼了声,“这些抄来的……怕是他直接扛回钱家的私库了!”
  “陛下,老奴这可要替展才叫屈了……”
  “钱展才那厮给了你多少银子,居然在朕面前替他叫屈!”嘉靖帝笑骂道:“也不看看你身份,身为内相……别几两银子就被买通!”
  那边徐渭已然将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又在心中复盘,叹道:“展才下的一手好棋。”
  “你与钱展才是生死之交,居然不知晓他棋艺高明可比国手?”嘉靖帝摆手道:“其他的事朕不管,镇海设市通商……不会因此大衰吧?”
  徐渭眨眨眼,“应该不会吧,展才密信中提到了,他在京观前将吴家的家主吴志枭首,海商尽皆战战兢兢,若无意外,后面几个月,税银理应不降反升。”
  嘉靖帝满意的点点头,话题一转又聊起青词,徐渭打起精神,全力施展,妙语连珠惹得嘉靖帝不时开怀。
  一直到快放衙的时候,嘉靖帝突然问道:“展才南下多久了?”
  徐渭在心里略略一算,答道:“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初启程,到如今已是两年零两个月了。”
  “嘉兴府两场大捷力挽狂澜,绍兴府两番大战,终击杀徐海,剿灭倭寇,更设市通商,钱粮输中枢以解朝中用度不足……展才南下,不可谓不劳苦功高。”
  嘉靖帝抱着狮猫起身踱了几步,叹道:“如今浙江倭患已平,通商顺畅,难道还不回京吗?”
  “难道还要再跑到福建去建功立业?”
  徐渭的脸皱成一团,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徐渭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对钱渊个人而言,最好的选择还是回京,如果能重入翰林那就最好了,这不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以钱渊的功劳,嘉靖帝对其的欣赏,特赐入翰林,不会招致太多的反对,毕竟钱渊本就是庶吉士出身。
  更何况之前是有过先例,徐阶就是被撵出翰林院,后回朝再入翰林,又入詹事府,还是以惯有的储相路线一步步升到内阁次辅。
  而且不说其他的,久在外地,圣眷渐淡,这对钱渊来说,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但徐渭也清楚,至少短时间内,钱渊并没有回京的打算。
第618章
随园众杰
  随园。
  随意吃了几口饭,钱铮就放下碗筷,叹道:“渊儿看似沉稳,实则喜好弄险,这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谁?!”
  陆氏正盯着最近有些厌食的女儿,随口道:“据说朝中科道言官还在弹劾渊儿?”
  “军报入京,弹劾愈烈。”钱铮哼了声,“尽是无事生非!”
  陆氏也放下碗筷,“都南下两年半了,也该回京了吧……那些科道言官干嘛揪着渊儿不放!”
  钱铮腮帮子动了动但没吭声,什么科道言官非要揪着钱渊,明明是钱渊揪着那些科道言官,就连徐渭都上去踹了脚……用徐渭的话说,这叫拉仇恨。
  钱渊发了会儿呆,看着仆妇、丫鬟撤下饭菜,突然起身道:“应让渊儿尽快回京,两浙、苏松倭患已息,大嫂如若不肯上京也能回松江,正好渊儿托人在青浦置地,约莫四百亩良田。”
  “也不知道嫂嫂为何不愿上京……”陆氏嘀咕了声,看丈夫往外走,“你去随园?”
  京中将这栋宅子称为随园,但实际上,随园只是这栋宅子的一部分而已。
  “去看看博茂,这段日子他一直在随园养伤。”钱铮胡乱应了句就出了门。
  钱铮出入随园的次数并不多……虽然随园士子正式成为一股政治势力后,外界也将其视为随园一员。
  原因也很简单,钱铮是个不太拉的下脸的,毕竟他是钱渊的长辈,但钱渊离京前,将随园托付给了徐渭。
  钱渊不在京,徐渭才是随园的主心骨。
  走到随园门口,钱铮抬头看了眼拱门上的“随园”二字,原本这两字是张居正所题,那位坐冷板凳坐的屁股都生了茧子,在成了徐阶东床快婿后,先是入詹事府为右春坊右渝德,最近又传出消息可能会兼任国子监司业。
  钱渊和张居正虽然没正式撕破脸,但已然决裂,嘉靖三十五年钱渊短暂回京,请高拱重题“随园”二字制成匾额。
  真能折腾啊……钱铮叹息着往里走,看到侧屋里灯火通明,有人影闪动,不禁有点难堪,毕竟是侄儿好友,又在随园养伤,都五六天了,自己都没过来看一眼。
  自从那场轰动京城的六科大混战之后,冼烔和陆一鹏一直留在随园,前者声称是在养伤,后者声称要照顾冼烔……
  随园士子中,年龄最小的是冼烔,其次是钱渊,再次就是陆一鹏,不然这两人也不会被选入以年轻官员为主的都察院和六科。
  走到门边,钱铮准备咳嗽两声,突然听到里面冼烔用尖锐的腔调大喝一声,“胡!”
  “全字牌,碰碰胡,拿算盘来……终于轮到小弟用算盘算番了!”
  钱铮手都攥成拳头了,身子一晃,不得不扶一把墙壁才站稳……依稀记得当年会试之前,自己来随园……以为他们钻研时文,不料却是半边院子搓麻,半边院子烤全羊!
  里面孙铤不爽的看着冼烔眉飞色舞的算番,“你养伤也差不多了吧,都胖了一圈了!”
  陆一鹏立即反驳道:“谁说的?那点流了血,得好好补补。”
  “就几滴鼻血而已!”陈有年哼了声,“再说了,子京你又没受伤!”
  陆一鹏嘿嘿笑道:“博茂年幼,又没成亲,身为兄长,自然要照顾一二。”
  外面的钱铮除了冼烔和孙铤,没认出另两个声音,但这时候,一个他非常熟悉的声音响起。
  “他们是怕回了都察院、六科被揍呢!”徐渭冷笑道:“放心吧,那帮人没这胆子!”
  “为什么?”
  “因为今日送入京的那份军报?”开口的是兵部主事吴兑。
  “不错,也不仅如此,消息很快就会传开。”徐渭解释道:“我也是今日才从陛下那得知详情的……呃,东南应该已经传的沸沸扬扬了。”
  “还记得嘉靖三十四年,百余真倭从嘉兴府杀入杭州府,再从严州府西进徽州府……”
  “当然!”一直没出声的孙鑨接口道:“展才为护文长而被倭寇掳走,文长疾奔杭州入幕胡汝贞幕府,借得数百狼兵,一路追击……”
  钱渊和徐渭生死之交的交情是随园产生强大凝聚力的一大关键,所以这件事诸人都非常清楚。
  钱渊被掳,徐渭千里追击以至于抱病参加乡试,重病将死之际,钱渊裹挟锦衣南下探视,一席毒言……将一只脚都进了鬼门关的徐渭拉回了阳间。
  徐渭叹了口气,将十三家海商雇百余真倭绕行袭南京的事一一说明,众人听得目瞪口呆,外间的钱铮也听的倒吸一口凉气……他是从头到尾跟着追军行动的,居然一点消息都不知道。
  “隐秘三年,一朝出手,尽杀来袭者,垒成京观,抄家灭族……”徐渭笑道:“今日黄昏前,我已然放了消息出去,或许弹劾展才的折子明日还有,但谁看不清楚……展才挖了个坑让那些海商跳下去?”
  孙鑨对听得懵懵懂懂的冼烔解释道:“这等谋划,这等辣手,何人不忌惮三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3/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