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4/801

  徐璠抢过去瞄了几眼,脸上神情有些古怪,想说什么却闭上嘴,转手递给张居正。
  张居正眯着眼看了会儿,又想了会儿,才缓缓道:“岳父,此事几分真?”
  看徐阶面无表情,张居正补充道:“不是疑心大洲公,但小婿和展才相交多年,此人重财,擅用财,但并不贪财。”
  “不贪财?”徐璠脱口而出道:“逼的东南大户走私出海,再行劫杀之举,简直就是和倭寇同流合污!”
  张居正低头看了眼信纸,赵贞吉倒是查的清楚,从去年七月到今年四月,唐顺之共拒近百次,三百余艘船只出海贩货,其中多有东南大户,慈溪赵家、袁家,鄞县张家,杭州李家都在其列。
  “送信的信使在孟静身边十余年了。”徐阶低声道:“此事无疑,宁波、台州、绍兴等地已然遍传。”
  徐璠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插嘴道:“父亲,可要弹劾钱展才?”
  看徐阶没说话,张居正才接口道:“如今还是专以倒胡的好,如若没猜错,大洲公弹劾奏折中不涉展才,只言宁波、台州两府倭乱。”
  徐阶点点头,“两浙倭乱平息,实是谬言,近三个月军报,谭子理于温州,胡汝贞于处州,均剿倭数百近千,如今台州、宁波又有倭寇来袭……”
  张居正一脸肃穆,像是在听什么正经事……实际上太扯淡了,温州、处州都和福建接壤,台州、宁波两府倭乱只是倭寇两度侵袭象山岛而已。
  “岳父,直接弹劾胡汝贞?”
  “等等,再等等。”徐阶摆手道:“不动则已……”
  “谋定战。”张居正颔首道:“可惜倭寇不过处州、温州。”
  “闽地已无战船,东南水师尽在胡汝贞之手。”
  张居正立即听懂了,“胡汝贞使水师驱逐倭寇尽入闽地。”
  徐阶满意的点点头,纵倭乱闽就是这个意思,他略微顿了顿,又问道:“原先驻扎宁波府的是……”
  “浙江副总兵戚继光,如今调福建总兵,如今驻扎宁波的是浙江都司游击将军杨文。”张居正解释道:“此人颇有韬略,但却是展才身边护卫头目出身,对展才忠心耿耿。”
  徐阶点点头,“此人于象山剿倭,倭寇却再度侵入,杀百姓百人,裹挟青壮数百……”
  好扯淡……张居正眼帘低垂,“当以兵科给事中弹劾。”
  徐阶和张居正一问一答,颇为默契,一旁的徐璠听的有些无聊,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话说时辰不早了。
  徐阶偏头看了眼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咳嗽两声,徐璠立即醒转过来,咧着嘴看过来,眼角还带着泪花。
  “可使人上书弹劾。”徐阶面无表情的说:“钱展才于宁波设市通商,税银数以万计,不知何所去。”
  徐璠像个傻子一样眨眨眼,再眨眨眼。
  徐阶忍着怒气低声道:“胡汝贞嘉靖三十五年上书请截留两淮盐税,今年三月已然停截留盐税,而胡汝贞这一年来北上南下,俞大猷、刘显、戚继光、卢斌诸将均再募新兵。”
  徐璠又眨眨眼,试探问:“他居然把税银给了胡宗宪?!”
  听听这口气,徐璠气的是……居然不给我!
  张居正眼观鼻鼻观心,在这点上,他和钱渊有着共同的认知,徐璠是个不折不扣的蠢货,但却能起到一个比照物的作用。
  但这一次,徐璠起到了正面作用……至少,对钱渊是这样的。
第606章
我摸不得?
  明朝的文臣大都有个特点,对数字非常不敏感,往往用“颇多”、“甚少”这种模糊的字眼,如方钝那等放在汉唐两宋都能做计相的官员非常少。
  这和士子一门心思钻进八股文有关,也和这个时代的大氛围有关,这也是嘉靖帝不许方钝辞官的主要原因。
  就算赵贞吉带了个钱粮师爷去宁波,也很难弄清负责收缴税银的宁波府衙到底收了多少银子……唐顺之倒是没有刻意隐瞒,除了将汇总账目收起来之外,细账任由赵贞吉翻阅。
  但很明显,赵贞吉的心思并不在这些上面,为不引起钱渊、汪直的警惕,他甚至都不许黄师爷细看。
  这直接导致徐阶对东南海关税银数量的估算不足,他知道户部刚刚多了笔银子,正准备发往大同右卫,随之而去的还有两万石米,一万石豆,他也猜得到,很可能这是宁波府的税银,但他想不到的是,送上京的银子会那么多。
  其实这不能怪徐阶。
  都说朱元璋一生三大敌,蒙古、百官和大海,明朝自开国至今,从没有正式的官方、民间海贸活动,顶多是南洋小国进贡,得朝廷准许,临时散货售于民间。
  这种不符合时代的断绝贸易的举动本是有修正的可能,但随着靖难之役,朱棣登基,为维护正统,大手一挥,百事皆循祖例。
  所以,如今明朝官员……至少朝中官员,对海贸究竟能具体带来多少好处,他们是茫然不知的。
  严嵩、徐阶懵懵懂懂,方钝欣喜若狂……对他们来说,南宋以海运再续百年国运,都已经是传说了。
  自从八年前俺答围京之后,户部尚书方钝心里的那根线就一直紧绷着,身为户部尚书,他太清楚自己……也就是朝廷手里到底有多少钱。
  从嘉靖三十五年至今,方钝已经不下十次上书请辞,一方面是希望嘉靖帝放自己一马,另一方面是在警告嘉靖,你再作死…………老子不伺候了!
  这种情形一直维持到上个月十三万五千两纹银,并两万五千石米秘密入库之后。
  已经发往大同右卫五万两纹银,并两万石米,剩下的再送到蓟门一部分,还能给京官补补去年的俸禄……方钝随手抓来个算盘,噼里啪啦打了一阵,琢磨今年至少还能入库四十万两。
  有四十万两纹银在手,还有什么做不到?!
  方钝眉飞色舞,笑着在心里琢磨,钱展才是嘉靖三十五年转任巡按御史,到明年满三年,可调户部做个员外郎,正好明年清吏司从十三增到十四,干脆就让他来主持此事。
  正在这时候,外间有小吏匆匆而入,低语几句,方钝脸色大变,拍案而起,却僵在原地半响未动。
  好一会儿之后,方钝缓缓坐下,眼中满是狐疑。
  就在今日,诸衙门刚刚开衙,通政司就收到了一份弹劾奏章。
  被弹劾的是浙江巡按钱渊,弹劾钱渊的是都察院山东道御史王本固。
  钱铮面无表情的看了一遍,然后封存直接送去西苑直庐,理论上不会有外人知道,但实际上……奏折刚刚送入直庐,朝中已满是滔滔。
  听严世蕃阴不阴阳不阳的念了一遍,靠在藤椅上的严嵩微微睁眼,看了看脸色有点僵的徐阶,又看了看有点莫名其妙的儿子严世蕃。
  显然,严嵩父子都不知道,这份奏折是从哪块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但心里正在痛骂儿子的徐阶是知道的,不用猜,问题肯定是在徐璠那。
  这份奏折言辞激烈,大骂钱渊违背祖制,设市通商,贸然出海,为敛财而纵兵抢劫商船,以至于倭寇四起,再乱浙江。
  王本固提到,钱渊贪财之名天下皆知,早在嘉靖三十二年就以洗城胁迫富户出银,开设酒楼与民争利,洗劫商船、杀戮百姓,与倭寇头目汪直同流合污……理应锁拿入京问罪。
  严世蕃念完,啧啧了两声,看不出来……这货在东南玩的这么大!
  徐阶双眼有些失神,自己明明在张居正走了之后又叮嘱了徐璠一遍,只需弹劾宁波府账目不清,有贪污之举……然后一点点的引出胡宗宪。
  现在好了,直接一炮开到了钱渊脑门上,徐阶心里跟被猫爪挠了似的……钱展才那厮多年前刚刚入京就能将徐璠打的嚎啕大哭,入京入仕两年敢干出兵围巡抚衙门这种事,要是将其惹急了……
  对于其他的年轻官员,徐阶不会有任何忌惮,但对于这个和严党牵扯不清,简在帝心,随意出入裕王府,和高新郑叔侄相称,在东南享有极高声望,隐间握有不小兵权的钱渊,徐阶是有一丝忌惮的。
  就在不久前,前蓟辽总督王民应下狱,应星糖铺已然转入裕王府中,据说裕王对钱渊极为信任,府中地位仅次于高新郑。
  而徐阶如今正在运作将张居正塞入裕王府做讲官……如果钱渊动动手脚,张居正想哭都找不到地方!
  “王子民……”严世蕃狐疑的盯着徐阶,其他人不清楚,但严嵩父子心里有数,王本固是徐阶门下。
  前年钱渊入京,就是从王本固手中硬生生抢走了浙江巡按御史,也正是这件事,让严世蕃和钱渊保持着私下的联络……显然,钱渊虽然是徐阶的孙女婿,但绝不是徐阶的人。
  说起来王本固实在有点惨,要知道都察院御史向来是位低权重,但在朝中……很大程度上是作为喷子存在的。
  御史的权力是需要实际职务来体现的,比如巡按浙江的钱渊,比如曾经巡按湖广的吴百朋、胡宗宪,以及巡盐御史、巡军御史等等。
  没有巡视地方的履历,御史是很难升迁的,王本固在浙江巡按这只已经到嘴边的鸭子突然被抢走之后,王本固试图另寻他法,但连续两次都被严党劫道。
  先是巡按宣府,要知道宣大总督杨顺是严嵩义子,哪里肯让徐阶门人去巡按,后是巡盐御史,可惜有御史走通了严嵩义子鄢懋卿的门路。
  两年了,钱渊第二次南下,以浙江巡按的身份先后几度败倭,名扬天下,又招抚汪直,设市通商,“甬江”已然被东南官员称为“银江”。
  得名,又得财。
  钱渊越是风光无限,王本固心里越是恨意滔天,在从徐璠那儿得知内情后,弹劾奏折自然是有多少罪责就写多少。
  徐阶在心里琢磨这件事如何平息,冷不丁外间小吏又捧着一堆奏折进来,显然这又是通政司那边送啦的。
  严世蕃翻了翻,咂咂嘴对严嵩微微摇头,这次……真的和儿子我没干系!
  还没来得及动手呢!
  严嵩眯着眼打量着徐阶……这厮莫名其妙去招惹钱展才做甚?
  徐阶尽量放缓呼吸,稳住脸上表情,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当年生下来,为什么不溺死在尿桶里!
  当天夜里,徐府后院里,被紧急叫回来的徐璠被摁在地上,徐阶亲自动手抽了二十鞭。
  一整天,有十二名御史,六名给事中,同时上书弹劾钱渊违背祖制开海禁通商,并为敛财而劫掠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