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4/801

  “展才你!”王寅狠狠瞪了眼过去,他是胡宗宪的大管家,总督府有多少东西,他是最清楚的,饶是总督府库存丰厚,这次也心里滴血不已。
  “好好好,哪个王八蛋说的?”钱渊嘿嘿笑道:“真是无中生有!”
  何心隐哼了声,“还不是你设市通商,人人都道,那哪里是甬江,明明是银江!”
  事情都顺利解决了,虽然有点后怕,但钱渊心情不错,也没出口反驳,看了眼过来的鲁鹏,“公文都收好了?”
  “已然送回营中。”鲁鹏恭敬的说:“留了六十兵丁为护卫,余者皆已回营,不知那巡抚衙门这边数百兵丁如何安置?”
  “张济甫始设振武营,专为击倭,结果养出了一帮废物!”钱渊不屑道:“不用管他们。”
  王寅咳嗽两声,低声道:“展才,口下留情。”
  何心隐没好气的插了句,“自去年十月后,刘惟明于处州杀倭,多有战功,纵然不比俞龙戚虎,亦算勇将。”
  所谓的张济甫即现任南京兵部尚书张鏊,刘惟明即浙东参将刘显,就是张鏊向胡宗宪举荐当时在振武营的刘显,这两人都是江西人,交情匪浅……原时空中,刘显就是今年生下儿子刘綎,后来娶了张鏊的幼女。
  回头看了眼不远处的书房,钱渊迟疑片刻才道:“此僚阴毒,需得小心戒备,不可任其坏事。”
  王寅点头应道:“放心就是……”
  “放心?”钱渊哼了声,“此次若不是钱某急行百里,从胡汝贞到俞大猷、戚继光、唐荆川,连同钱某,全都一撸到底!”
  “是是是,若非展才,必然坏事,但总督大人不也付过账了嘛!”
  “这倒也是。”钱渊咂咂嘴,“不过这次,总感觉亏了……”
  的确如此啊,徐海死,汪直降,在钱渊心目中,胡宗宪的重要性急速下降,现在真不太用的到这位浙直总督了。
  这次勒索了一大批好玩意,不过没有一丁点儿入钱渊腰包的……无论如何,严嵩倒台后,给严世蕃送了那么多银子的胡宗宪或多或少都是要被清算的,钱渊哪里肯沾惹这等事。
  此次敲竹杠更多是将通商一事扩展到全浙江,以及大半个南直隶。
  镇海设市通商已然半年有余,云集的客商不可谓不多,每个月交易的货物,出海的船只都在急速攀升,但从去年十一月起,这种增速开始渐渐滑落。
  原因有二,其一是走私又渐渐猖獗起来,一方面是钱渊刻意针对的后果,另一方面是唐顺之对出海的船只、货物有着严格的挑选标准。
  当然了,更多的原因在于那些走私海商不愿意掏那笔银子……反正现在倭寇已经去福建那边闹腾了!
  钱渊是真的想不通,税制这么低,出口利润这么高,为毛不肯缴纳税银?
  这只能说是前世今生在进出口贸易这块有太多的差异,钱渊前世就是做这块的,百分之三十的税都算是少的了,所以才会觉得税制太低……而那些海商,压根就没有这个概念,在他们经商生涯中,打点是应该的,纳税那是从来都没有的!
  其二,镇海这边闹的欢,大把大把的敛财,其他地方能不眼红吗?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各省各府,甚至各县都能设卡,还有运河的钞关……谁不知道出海利润高?谁不想过一道手?
  其他的不说,光是运河上的钞关就导致货物送到镇海的成本大幅度提高,钱渊听往来的客商说过,如今同样的货物船只,运河南下的比北上的要多缴纳一成税。
  这就是钱渊需要胡宗宪的地方了,毕竟他是浙直总督,至少扬州钞关、苏州浒墅钞关、杭州北新钞关,他是管得到的。
  钱渊一行人回了食园,自从换到这新食园,他还没住过呢,如今里面大都是钱家护卫的家眷,很多阵亡护卫的家眷都安置在这儿。
  这儿原是把总张四维的宅子,嘉靖三十二年钱渊来此赴宴,见此园林精巧不让苏州园林,颇为喜爱,不过如今……早非旧观了。
  歪歪斜斜的土墙甚至只是堆砌起来的木材将偌大的宅子分成一块一块,雕栏玉砌的长廊的扶手上晒着各式各样的衣衫,不远处的水潭边,几个女眷举着木槌正在洗衣。
  奇花异草均被铲平,种上了各式蔬菜,有韭菜、青菜,甚至还有辣椒、西红柿。
  十几个母鸡咯咯咯叫着从草丛中窜出,七八个孩童好奇的打量着这一行人。
  梁生干咳几声,“少爷,前年入京,小的将宅子里贵重家具都送回了镇海,少奶奶吩咐,这里都……”
  “好了,好了。”钱渊笑着摆摆手,比起当年的精美园林,他更喜欢看到如今这生机盎然的一幕。
  巡抚衙门里,几个脸上还青一块肿一块的兵丁垂头丧气的守在门口,整个衙门前后全都是一片死寂。
  书房里,黄师爷哭丧着脸,低声道:“东翁,钱展才太猖獗了,要不要上书弹劾?”
  赵贞吉警告的瞥了眼过去,黄师爷立即知道自己说错话了,如果能顺利惹得浙江大乱,怎么着都能立于不败之地,但如今事败,怎么说都是个错字。
  钱展才的确猖獗,但浙直总督胡宗宪插手其中……上书弹劾?弹劾谁?弹劾什么?
  赵贞吉能肯定,自己抓不到什么把柄。
  黄师爷琢磨了下,低声道:“要不写封信给徐阁老?”
  沉默半响后,赵贞吉挥挥手,“不用。”
  赵贞吉现在已经后悔了,但并不是后悔做出这等事,而是徐阶传过话来,此事务必求稳,不可急行。
  但在撞上汪直的那一日,赵贞吉没能忍住可能毕功于一役的诱惑……
  如果略微迟点再出手,或许能更加稳妥一点,或许钱渊不会如神兵天降一般杀来……
  赵贞吉决定,忍下这口气,再等等,他相信,一定会有机会的!
第593章
项庄舞剑
  西苑直庐。
  躺在椅子上的严嵩半闭着眼似睡非睡,一旁的严世蕃正在票拟,徐阶一脸无奈的听着户部尚书方钝的唠叨。
  又一个寒冬过去了,严嵩又一次让徐阶、徐璠、张居正等无数徐党失望了,老则老矣,每年寒冬看似要升天,但每次都能挺过来!
  这个冬天严嵩两次卧病不起,但两次都坚强的再次爬起来……有人说徐阶缩头似龟,但严嵩才真的似龟,太能活了!
  户部尚书方钝向来不涉党争,也是朝中六部尚书目前在位时间最长的,资历颇深,拿严嵩这个不干事的货没办法,只能扯着徐阶啰啰嗦嗦的说那些烦心事……户部实在是没银子了,陛下居然还要广东布政使进贡十六万两的龙涎香!
  这种进贡谁出银子是说不准的,有时候是广东布政使司,有时候是内承运库,也有时候是户部拨付,但人家广东去年先涝后旱,上书要求户部拨银。
  广东布政使也不是没有理由的,三大殿被焚毁,工部满天下寻巨木以重建,但这是需要银子的……于是工部将银子分摊到各个省,湖广、四川、云贵、江西、两广。
  户部的确没银子了,但再给徐阶两个胆子也不敢附和方钝……这厮居然希望内阁劝嘉靖帝暂罢重修三大殿!
  但徐阶又不能不听,方钝资历太深,正德年间进士,而且还担任过华亭知县,当时松江遭蝗灾,方钝赤脚筑坛,祷告天地,蝗虫居然飞出华亭。
  这时候,外间脚步声响起,这两年又胖起来的徐渭悠悠然踱步进来,一一行礼后才说:“砺庵公,陛下召见。”
  方钝从袖子里取出奏本……周围人都有点眼睛发直,这么厚!
  这货不会是写了万言书吧?
  “咳咳,文长,扶着点。”徐阶提点道。
  “是是。”徐渭笑吟吟的扶住方钝,“砺庵公,不急,慢点慢点。”
  徐阶跟了出去,笑道:“今天开阳,文长穿这么少……啧啧,春捂秋冻,仔细着点。”
  “多谢少湖公。”
  躺在那的严嵩还好,正在票拟的严世蕃两眼一翻,嘲讽的低低的嘀咕了句。
  自年后开衙,徐渭因表文得嘉靖帝赏识,虽然没有升迁,但连续加赏,还几次赐下墨宝、随身玉器,最重要的是,嘉靖帝经常打发徐渭来直庐询事。
  所以现在,徐阶、徐渭两个姓徐的经常在直庐碰面,面子上徐渭恭敬有加,徐阶有提携之意,但实际上……
  严嵩、严世蕃都当笑话看,东南那边都差点闹翻天了,赵贞吉和钱渊已经彻底撕破脸,就差没有大打出手了!
  呃,徐渭知晓的清楚点,实际上已经大打出手了……只不过是单方面的。
  那边徐阶殷勤的送出去,看到这厮回头,徐渭才不屑的哼了声,“装模作样!”
  方钝瞥了这位后辈一眼,“随园众人,最傲者两人,展才内敛,文长外露。”
  “晚辈可没展才那般傲气……”徐渭嘿嘿笑了笑换了个话题,“砺庵公,蓟门那边如何了?”
  方钝脸色登时难看起来,“这等事,老夫消息如何有你灵通!”
  “噢噢,王民应、欧阳安下狱论罪,马芳除职仅为都督佥事。”徐渭摇头道:“此番兵败,蓟门左右多有城池陷落,户部能拨付钱粮相援?”
  方钝没有回答,但加快了脚步。
  徐渭叹了口气,“勇不过马芳……”
  这赞誉是嘉靖帝亲口所说,指的是如今在边军中大名鼎鼎颇具传奇色彩的“马大帅”马芳。
  此人三十年被前南侵的蒙古人掳掠,后在草原上练就一身能耐,精于骑术,善使弓箭,嘉靖十六年盗马逃回大明,得大同总兵周尚文重用。
  后马芳在军中奋勇冲杀,一步步从队长升任把总、游击、参将,其人颇有谋略,又心黑手狠,被誉有霍骠骑遗风……马芳最常做的事是率领小股骑兵杀入草原,焚烧草场,劫掠马匹,砍杀牲畜,这是效仿西汉冠军侯霍去病。
  嘉靖三十六年,东南倭乱渐渐平息,但北边又出了事,升任蓟门副总兵的马芳又碰到了老对头俺答汗。
  当年马芳在草原上曾射杀猛虎救下俺答汗,得其重用,后逃回大明,二十年来数次交战,俺答汗吃了不少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