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2/801

  “胡闹!”
  “还是方先生筹划,请了钱大人出面。”钱鸿接着说:“钱大人亲身至金鸡山,喝退众人,率钱家护卫并我等二人,趋马疾驰,今日晨间才抵钱塘。”
  “哎……”汪直长叹一声,“老夫何罪,老夫何罪……”
  “无罪,朝中党争而已。”钱渊干脆利索的说:“此事钱某一力承当,五峰船主可信得过钱某人?”
  “自然信得过。”汪直和钱渊对视一眼,并无眼神躲闪。
  沉默片刻后,钱渊挥手让毛海峰、钱鸿、梁生等人退下,低声问:“赵大洲问何事?”
  汪直干巴巴的说:“问我和总督大人之间……”
  “总督大人嘉靖三十四年起,遣宁波蒋洲、徽州陈可愿出使倭国,一意劝说汪某归降。”
  “总督大人情深意切,汪某于嘉靖三十六年决意受招抚……”
  “只说了这些。”
  钱渊眯着眼想了会儿,又问:“可问了通商之事?”
  “没有。”
  “可问了招抚内情?”
  汪直愣了下才听懂,摇头道:“只问了汪某是否贿赂总督大人,并未问起他事。”
  顿了顿,汪直补充道:“从头到尾,只问了一刻钟,也只见了一面,昨日午后就被送到杭州府衙的大牢里。”
  钱渊心里拿不定主意,没有问通商之事,说明赵贞吉的目标的确是胡宗宪,但却只略略粗问,甚至都没屈打成招。
  赵贞吉到底想干什么?
  钱渊百思不得其解,赵贞吉到底打什么主意……抓捕汪直,自然是要拿汪直做文章的。
  “这次真是多谢龙泉公了,若不是龙泉公疾行相救,汪某一人生死事小,只怕两浙再度大乱……”汪直精神不振,看上去昨晚没怎么睡。
  “两浙再度大乱?”钱渊猛地回头问道:“何意?”
  汪直解释道:“被送到杭州府衙大牢中,狱卒都知道汪某何人了,消息一旦传出去,如滶儿……呃,毛海峰、徐碧溪、王一枝等人,定然以为官府再度背信弃义,自然要再度举兵。”
  “啪!”钱渊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神色闪烁不定。
  不等汪直说什么,钱渊已然快步出门,找到了黄师爷,细细问了一刻钟。
  推开书房的门,看了眼木然坐在桌边的赵贞吉,钱渊看似很有礼貌的回身关上门。
  然后,他狠狠一脚将赵贞吉踹飞。
第590章
真相
  屈指一算,钱渊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六年了。
  这六年里,他名声鹊起,金榜题名,声震东南,沙场扬威,他比这个时代同年龄段的任何人都更加耀眼。
  除了机缘巧合,自身的能力等等因素之外,不得不承认,穿越者的身份,或者说留在他脑海中关于这个时代的历史是起到了关键作用的。
  如果没有那些记忆,如果没有那段经历,他未必能考的中进士,虽然水平低了点,但前世灌注在脑海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八股文中是有所体现的。
  也不会火中取栗,借官军攻灭沥港为父兄复仇,更别说后面创狼牙筅,立下诸多军功,以及汪直、王翠翘、徐海……太多太多了。
  这就是所谓的金手指。
  但凡事都有两面,金手指有时候也会蒙蔽住钱渊的双眼……虽然他知道《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扯淡的一本,但他依旧会被蒙蔽双眼。
  这次就是一个例子。
  史书上是如何记载的?
  浙直总督胡宗宪许汪直以不死,其后议论汹汹,遂不敢坚请,后浙江巡按王本固搜捕汪直,五峰弃市,新倭再起。
  胡宗宪招抚汪直,朝中科道言官纷纷上书弹劾,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没能顶住这股巨大的压力,劝汪直前往杭州拜会巡按御史王本固,以至于汪直被诱杀。
  真的是胡宗宪没能顶住这股压力吗?
  钱渊的右手不停松开又握紧苗刀的刀把,阴森的视线盯着被自己一脚踹飞撞在墙壁边的赵贞吉。
  虽然现代社会更讲究利益得失,虽然钱渊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公务员,虽然他知晓政治的丑恶、肮脏、龌龊,但他真的没有考虑过……如此没有底线的党争。
  这一次钱渊一日一夜急行百里赶到杭州,不惜调动大军兵围巡抚衙门,他怕什么?
  他最怕的是汪直被杀,以至于东南大乱。
  钱渊之所以前年硬生生横插一脚,抛却翰林储相,转都察院从王本固手里抢来浙江巡按,无非就是怕历史上那一幕再次上演。
  他怕那些读书读的脑子不好使,眼中只有祖制,只有规矩,只有清浊之分的御史们,再一次众情汹汹上书,以至于汪直和原时空中一样被杀,别说通海一事了,这场东南大战还要再打上两三年。
  但事实上,新科进士是不能入都察院的,历经数年磨练之后被选入都察院的这些御史……很少有脑子不好使的,很少有思想僵化的,他们看似不符合常理的言谈举止,往往都带着政治指向。
  事情的脉络已经非常清楚了……至少钱渊看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
  赵贞吉在二月二龙抬头偶然撞见了汪直,抓捕后将其送到杭州府衙大牢中,可能还故意泄露了消息。
  无论什么理由,消息传出去,汪直部下如徐碧溪、毛海峰等人定然要举兵起事,两浙倭患再起,朝中就有足够的理由弹劾胡宗宪了。
  什么两浙倭患渐息,显然是胡汝贞虚报军功,蒙蔽圣君!
  纵使事后胡宗宪查清其中渊源也没用,事情已经发生了,的的确确两浙倭患再起,就算嘉靖帝心知肚明也没用……在这位皇帝心中,他只会认为,你胡宗宪没完成任务。
  的确,这次赵贞吉入浙不是针对钱渊通商事,他的目标是胡宗宪。
  但赵贞吉在无法寻找到胡宗宪的弱点后,采用了最为直接的方法……搜捕汪直,甚至砍下汪直的脑袋,引得浙江大乱,以弹劾胡宗宪,乃至矛头直指胡宗宪身后的严嵩。
  钱渊不禁在心里琢磨,原时空会不会也是这样,王本固的确是徐阶的人,会不会是他刻意诱捕汪直,引的浙江大乱,新倭群起……
  这一招太毒了,一旦成功,胡宗宪乃至钱渊只能吃这个哑巴亏,嘉靖帝可不会去管下面的勾心斗角,只会看到两浙倭患再起。
  这是钱渊无法接受的,汪直死,麾下必然分崩离析,说不定毛海峰、徐碧溪还会将自己视为仇敌,通商一事更是灰飞烟灭,钱渊多年的努力将毁于一旦。
  钱渊知道,自己的猜测不会距离事实太远,理由有二。
  其一,刚刚详询中,黄师爷和盘托出,赵贞吉年前年后数次送信入京至徐府,信中屡屡提到,不可使浙江副总兵戚继光南下入闽。
  去年末,吴百朋调任福建巡抚,当时就已经上书朝廷,请调戚继光率部南下,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一直到现在,戚继光还在宁波定海后所附近。
  为什么不让戚继光南下?
  自然是因为赵贞吉生怕倭患闹的太大,戚继光率部三刻钟击溃徐海数千大军,这是对阵倭寇战绩最辉煌的将领。
  说不定赵贞吉还想着借戚继光一跃而起,取胡宗宪而代之呢!
  其二,被自己一脚踹飞的赵贞吉,神色木然,一声不吭。
  什么样的党争要用东南沿海百万百姓的性命为代价?
  这样的党争毫无底线可言!
  钱渊努力压抑着抽出苗刀砍过去的冲动,缓缓一步一步向前,握着刀柄的右手青筋毕露。
  赵贞吉从地上爬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不乱浙江,何以拨乱反正?”
  “苍啷”一声轻响,终于没忍住的钱渊已然半刀出鞘。
  即将落下的夕阳投来最后的光线,正射在雪亮的刀身上,映在对面昏暗的墙壁上。
  赵贞吉一副大义凛然的表情,“为社稷乱一省,赵某不悔。”
  “呵呵,呵呵……”
  “嘿嘿……哈哈哈……”
  癫狂的笑声越来越响,守在院子里的梁生和彭峰不禁对视一眼,他们都知道,这次少爷怒极。
  好一会儿之后,钱渊身子前探,“乱浙江一省亦在所不惜,钱某愿助一臂之力,不过……”
  赵贞吉狐疑的打量着钱渊,不过隔了一日,急奔相援,不惜兵围浙江巡抚衙门,现在却要助一臂之力?
  “展才但说无妨。”
  “大洲公之母早逝,但父仍在,请大洲公将其父,其妻,其女,其子……”
  钱渊咬着牙一字一字道:“全都送到镇海出海口处,以内江赵氏全族为祭,以大洲公香火断绝为祭。”
  赵贞吉面无表情的低下头,在心里暗骂自己的愚蠢……就在几个时辰之前,他还在将自己和秦会之相提并论,自己怎么就没听出来……这是先扬后抑的骂人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