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801

  书香门第,纵使出个兵家子,也应该是个儒帅!
  但很可惜,钱锐的想法,在下一刻被钱渊吐出的话无情击碎。
  与此同时,村落外,三艘帆船停靠在简易的码头上,汪直大步走下跳板,冲着迎出来的毛海峰点点头,随口道:“没出什么事吧?”
  “一切照旧。”毛海峰笑道:“现在宁波府衙那边对咱们……只要缴纳税银,尽皆放行,倒是沿海大户的船队被扣着。”
  汪直上个月末去了趟倭国,听了这话脚步一顿,诧异道:“为何?”
  毛海峰摇摇头,“谁知道……如慈溪袁家那种不知死活硬闯的倒是没了,不过查出几个携带硝石、铁料等违禁品的。”
  汪直往前走了一段,看周围只有徐碧溪和毛海峰,低声问:“官军可有动向?”
  “俞大猷分部驻扎,一部在山阴、萧山附近,一部在嘉兴。”毛海峰立即答道:“戚继光留一部在鄞县,亲率一部南下,在台州、温州打了几战,后来还出海追击,陈老七被枭首,刘胡子被生擒,余部窜到福建那边去了。”
  “留在镇海附近的主要是宁绍台参将卢斌,麾下两千士卒,驻扎慈溪。”
  “镇海县这边是游击将军戚继美、杨文,一部驻扎侯涛山,应该是等着威远城完工,另一部就在镇海县城内。”
  汪直在心里盘算了下,也就是说,镇海县以及周边诸军都在钱渊掌控之中。
  汪直提着的心落回肚子里,两个月了,虽不言开海禁,但通商顺畅,除了宁波府衙管束颇严,并无其他阻碍。
  虽然渠道不能握在手中让汪直遗憾,但短时间内货源充足,只恨海船不够……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汪直对东亚海域依旧拥有很强的威慑力,打出五峰旗号,敢于挑衅的基本没有。
  徐碧溪低声说:“义父,我在舟山也打听到些消息,东南大户难过宁波府衙这一关,只怕要从其他地方出海。”
  汪直点点头,“别去管。”
  “对了,钱渊今天来了,还送了月饼过来。”毛海峰啧啧道:“味道还真不错,以前就听说他擅厨。”
  “他来作甚?”
  “谭七指回来了,查账收银呗。”毛海峰又是啧啧两声,“都不用算盘,随便写写划划就能算出来,刚开始还板着脸,后面算出来,脸都笑成一朵花了!”
  汪直嘿嘿两声,“不怕他要人要船,就怕他什么都不要……要是碰到荆川公那种两袖清风的,还真没什么辙。”
  徐碧溪叹了口气,“唐荆川好大名气,倒是不阻门子收红包,但自个儿是一个铜板都不肯收。”
  “公生明廉生威啊。”汪直也叹道:“还是钱展才好打交道……对了,人呢?”
  “去找方先生了,还把我撵出来,不知道在密谈什么……”毛海峰迟疑道:“要不去看看?”
  汪直自以为猜到了点什么,琢磨了下转了个方向,很快到了钱锐那栋宅子外,门口有持刀拿枪的钱家护卫看守,王义、梁生、彭峰三个头目在里面闲谈。
  一声通报后,钱锐、钱鸿、谭七指迎了出来,钱渊这个巡按御史自然是老神在在坐在里面……诸般事都已经商议完了,正在正厅里吃月饼呢。
  钱锐不自在的擦拭了下眼角……刚才吃月饼吃的泪眼婆娑,要知道幼子当年是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别说下厨了,倒茶都是下人做的,可见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啊。
  谭七指也颇为感慨,为博母开颜而亲自下厨,这等孝行早在三四年前就遍传东南。
  只有钱鸿……呃,今年在黄岩县相见,钱渊下厨小试牛刀,钱鸿吃的肚子滚圆都走不了路。
  “不知龙泉公今日驾临,否则汪某当提前回来。”汪直进来满脸笑容的行了一礼,“半月不见,龙泉公风采依旧……”
  “好了,好了,都是熟人了,还扯这些场面话,有意思吗?”钱渊不悦的挥挥手,心里很是不爽,汪直回来,明日家宴八成是没戏了。
  “不过五峰船主倒是来的正好,这次钱某多谢了。”钱渊说到这顿了顿,转头四顾。
  王义、梁生和两个护卫悄然退下,汪直也挥手让手下出去,谭七指和钱鸿也退下。
  钱渊这才笑道:“升官发财,升官发财……升官在发财之前,这点银子本官也不放在眼里,五峰船主可懂?”
  汪直迷茫的眨眨眼,看了眼钱锐,才试探问:“要不再拨几条船?”
  “嗨,真是对牛弹琴!”钱渊嗤笑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钱锐手捋长须,轻声道:“钱大人之意……此次贩货的银子另有他用?”
  “还是方先生聪明。”钱渊大笑道:“实话跟你们说吧,银子是要送上京的。”
  “噢噢噢,懂了,懂了!”汪直恍然大悟,“徐阁老……不过就三万两银子,只怕有点少吧?”
  “三万两还少?”钱渊觉得自己刚才那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错了,三万两纹银真不是个小数字!
  这笔银子送给徐阶……那是没影的事,不过在汪直的脑海中,徐阶这个内阁次辅是钱渊的后台,送银上京那是理所应当的。
  钱渊没好气的吐出一个词:“内承运库。”
  “内承运库?”钱锐立即走到汪直身边低声解释,“是皇上的内库。”
  汪直咬着牙发狠道:“钱大人,如若能递到陛下面前,汪某凑个整数!”
  啧啧,真是好气魄!
第560章
吃货
  在这个时代,汪直算是明朝少有的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行者,至少很会算账,只要朝廷正式允许开海禁通商,送多少银子都能回本!
  不过钱渊不领情,嗤笑道:“五万两?十万两?二十万两?”
  “这是抱了个聚宝盆啊,小心来个太监,敲你几百万两!”
  “到那时候,你是给还是不给?”
  汪直心里一惊,知道这很可能成为事实……不仅仅是士子文官,普通百姓对太监也没什么好印象。
  太监嘛,除了捞银子,人生似乎也没其他指望了。
  几百万两……汪直也拿不出那么多,到那时候,得罪了太监,自己说不得只能窜回倭国,说不定倭乱再起,通商一事化作泡影。
  钱渊咳嗽两声,“谭七指此次南下耗费时日颇久,除了粮食还运了些其他货物回来……都在舟山上?”
  “在舟山上,前日汪某亲自看过。”汪直转头看了眼徐碧溪。
  “集中堆放在库房里,一个招呼,十日内可送抵杭州。”徐碧溪点点头,“钱大人,那些货物……”
  “此事绝不可泄露。”钱渊加重语气道:“通商一事能不能持久,就要看这批货物能不能讨得陛下欢心了。”
  汪直立即回头警告的看了眼毛海峰,徐碧溪和方先生都是谨慎人,就毛海峰嘴巴比较大。
  “义父放心……”毛海峰保证的话出了口才反应过来,“那批货是什么?”
  “不知道就别问!”汪直呵斥了句,转头道:“对了,先生留在岛上的好玩意,这次带过来了……正巧,龙泉公也在。”
  陆续抬进来的有向日葵、西红柿、玉米、辣椒、四季豆,这些农作物的种子钱渊都有,是钱鸿前后两次送来的,如今正在彭溪镇种植培育。
  钱渊看了眼父亲,随口问:“怎么种?”
  钱锐不敢多说,只简单的回答道:“埋进土里,浇水。”
  青年时期也下地的汪直忍不住笑了,“方先生这话说的……回头再说吧。”
  “后面院子大,先种一批。”
  “钱某在县城那宅子也有个院子,到时候还要请先生指点一二。”
  钱渊还是希望父亲能找个由头和母亲尽早团聚,但钱锐心存顾忌,没说话只偏头看了眼汪直。
  “行行行,不过方先生是读书人,钱大人要雇……可是要花银子的。”汪直笑着打趣,指着抬进来的两个箱子,“龙泉公,这是南洋送来的奇花异果,来看看?”
  钱渊这下来了兴趣,蹲下打开箱子,一股臭味登时扑鼻而来。
  “怎么这么臭!”
  “都烂了!”
  “路上不是让人放了冰块吗?”
  “拖了十多天,船舱里又闷热,冰块也不顶用啊。”
  汪直在那冲着徐碧溪等人发脾气,钱渊捂着鼻子上前,随手操起一把刀挑挑拣拣。
  呃,有芒果,还有菠萝,都是热带水果,难怪烂的这么快。
  回头让汪直去找找,也不知道有没有榴莲,钱渊受不了那味,奈何小七喜欢。
  汪直拉着脸把徐碧溪骂了一通,又让人抬了个箱子进来,亲自打开看了眼才掀开盖子,笑道:“这个没问题……还请龙泉公来看看,这就是上次提到的那种亩产极高的作物?”
  哎呦,红薯终于弄来了,钱渊眼睛一亮,今晚就能吃烤红薯了!
  但等他走过去细看,娘的,不是红薯,而是土豆!
  钱渊既欣喜也无语,土豆是好玩意儿,亩产高,也耐旱,能做主食也能做菜,也是埋在土里的,说起来和红薯还挺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