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801

  “哎,到底是嫁给谁啊?”
  “历史上有名气吗?”
  “有名气,而且很有名气,是后面十年内名气最大的那个。”钱渊吧唧吧唧嘴,“张居正。”
  “张居正?”小七愣了好一会儿,“历史上就是他?”
  “历史上她嫁给谁不太清楚,但肯定不是张居正。”
  “呃,记得张居正有老婆?”
  “两个月前病逝,一个多月后求娶你姑姑。”钱渊面无表情的说:“其实那个也不是张居正原配,也是续弦。”
  小七突然笑了起来,“那个老女人就是续弦,所以对这事深恶痛绝……结果女儿却是续弦加续弦……笑死我了!”
  张居正在想什么,钱渊非常清楚,这位被后世称为明朝最杰出之一的政治家在自己的刺激之下,选择了一条捷径。
  这是一条可能让张居正迅速脱颖而出,但也可能让张居正无法登顶的一条路。
  钱渊不在乎张居正选择哪条路,但他知道,这意味着徐阶选择了张居正,意味着自己不仅和徐阶,也和张居正彻底分道扬镳。
  这是早就看清楚的事,从张居正突然从随园消失的那一刻开始,徐渭就明言,此人所图甚大,非是同类。
  但钱渊依旧黯然,当年杭州城内初遇,宁波城内劝阻,数年内鸿雁不断,入京后理所当然的住进张宅,还有送给张义修的那只玉牛……
  最初钱渊试图改变张居正在理财方面的一些观点,试图将海贸这个概念塞进张居正日后可能的改革中。
  事实上,钱渊做到了。
  满朝官员,张居正很可能是不多的几个,对海贸有着深刻认知的官员。
  但很可惜,在钱渊或被迫,或主动的名扬天下,并在京城搅动风云之后,张居正毫不犹豫的切断了自己和钱渊之间的那条线。
  从好友知己到陌路不识,甚至可能成为对手,钱渊也不禁黯然神伤……这厮脾气太犟了,为什么就不肯做小弟呢?!
  一直到徐渭送来消息,张居正将迎娶徐阶独女,钱渊才猛然醒悟过来。
  当年张居正自己态度大变,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因为那个时间点,正好是自己被徐家相看之后。
  那一年的正月,张居正陪着钱渊去徐宅拜年,就在那一日,钱渊看见了那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潭柘寺相看之后……张居正再也没出现在随园,也再也没有和钱渊相聚畅饮。
  一个是嘉靖二十六年庶吉士,一个是嘉靖三十五年庶吉士,差距并不大,后来居上者比比皆是。
  成为徐阶女婿的钱渊,必定会比刚刚正式投入徐阶门下的张居正,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
  而如今,张居正补上了这个缺口。
  低头看了眼正在打呼的小七,钱渊惋惜于这时代没有录音机……让你不承认睡觉打呼。
  将薄薄的毛毯盖在小七身上,拎着小黑丢到角落处,钱渊站在窗前,一丝丝睡意都没有。
  护卫今日送来徐渭的密信,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其妻逝,次日徐宅采买诸物。”
  张居正的妻子刚刚病逝,徐宅后院就开始操办婚事了,这自然说明张居正早就和徐阶谈妥了。
  但让钱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的是隐藏在这句话下的深意。
  张居正做了什么?
  那么巧,徐阶有个未出阁的女儿,张居正的妻子就病逝了。
  那么巧,徐阶的女儿已经十七八岁,不能再等了……
第556章
似曾相识
  今日是正月十五中秋节,不过宁波府是正月十六过中秋。
  但镇海不同,如今东南客商云集,镇海县内外怕有一半都是外地人,多有小贩挎着装满月饼的竹篮在街上、码头喊卖。
  一大早,钱宅就宾客盈门,但不同的是,来人都是放下一两个竹篮就匆匆离去,里面装着的是本地特产,新米蜂糕和芋艿头,都是宁波人中秋节必吃的。
  “味道不错,好像是米粉做的,还点了红印。”小七倒是不太在意其他人都觉得味道不错的月饼,虽然是钱渊亲自下厨做的。
  其实做出来钱渊自个儿都不太吃,毕竟前世都是拎着单位发的月饼直接送人的。
  “看好了没?”钱渊接过毛巾擦着手,对几个仆妇、厨娘说:“就这样做,多做点,要送好多户人家呢。”
  “哎,别用花好月圆的模子,这次全都用恭喜发财!”
  “不俗气,不俗气,上门的……个个都指望发一笔横财!”
  出了小厨房,钱渊顺手从竹篮里拿了个新米蜂糕尝尝,“哎,味道还真不错,比月饼好吃。”
  “是吧。”小七得意的皱皱鼻子,拿了个塞到小姑子嘴里。
  钱小妹三两口吞下去,拉着钱渊的衣衫,“二哥,今天有赛龙舟!”
  “胡扯!”钱渊无语了,端午节才有赛龙舟,中秋节赛龙舟?
  “还真有。”大嫂黄氏笑道:“宁波府中秋节,甬江上有赛龙舟,小妹昨晚就惦记着了。”
  啧啧,宁波府真是个神奇的地方,这么与众不同啊!
  谭氏也有点心动,“要不渊儿你安排一下,多带点护卫,咱们一起去?”
  钱渊硬着脖子又吞了块新米蜂糕,不好意思,今儿忙着呢,真没这闲工夫。
  看看小妹期盼的眼神,钱渊想了想才说:“这样吧,张家姐姐也在镇海,待会儿让人去请她过来,你们一起去逛逛,我就不去了。”
  “二哥,你要去哪儿?”小妹狐疑的看看钱渊,眼角余光冲小七使了个眼色。
  “戚元敬是有贼心没贼胆,你哥哥我有贼胆,但没贼心!”钱渊瞪了眼,才解释道:“下南洋的船队昨日回来,得去看看。”
  看了眼明显梳妆打扮的大嫂,再看看……好吧,母亲也擦了粉,钱渊加重语气道:“这支船队熟人不少,不去看看,实在放心不下。”
  小七还在那吃新米蜂糕,谭氏和黄氏的视线都集中到小妹身上。
  “那二哥只管去,我们跟着王家姐姐去看热闹。”小妹笑着说:“熟人不少……宁波府是明日才过中秋,这次来镇海也带了厨子,要不明日宴客?”
  钱渊伸手摸了摸小妹的发髻,“你个鬼机灵……那也要看他们肯不肯来啊。”
  还真不好说,父亲、兄长堂而皇之的登门……有这个可能,但也是有风险的。
  正说话间,香菱来报,又有客人登门,钱渊出去一看,登时脸上堆着满满的笑容。
  “周先生大驾光临,实在是蓬荜生辉。”
  “不敢不敢。”宁波最近十年才出头的大户周家的家主周复拱手笑道:“只是些新米蜂糕,小女亲制,送来给龙泉公尝尝。”
  斟茶的香菱不禁撇撇嘴,自己姐妹还没着落呢,居然又有人送女上门。
  “周先生太客气了。”钱渊笑得两只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香菱,快,还不去取两盒月饼来。”
  “这……”
  “哎,礼尚往来嘛。”钱渊大笑道。
  周复不过四旬年纪,笑容可掬,轻声道:“龙泉公名闻天下,寒宅实在简陋了点。”
  “前后五进,何言简陋?”钱渊谢道:“要不是周先生慨然,家人迁居至此,钱某还真不知如何才好。”
  是的,这处大宅就是周家借出的,说是借,实际上是送出手的重礼,钱渊毫不避嫌的住进来。
  “龙泉公……”周复小心翼翼试探道:“荆川公那边……”
  唐顺之已经全面接受通商出海各项事宜,手下书吏、文员近百人,直接受他指挥的乡勇兵力也逾五百。
  和钱渊想的不太一样,唐顺之对出海船只放行的条件比较苛刻,诸般核查通过之后才给予放行文书……这方面,钱渊也不太插得上手。
  虽说钱渊和唐顺之早在当年崇德大捷就并肩作战,后在台州也多有接触,甚至还是钱渊一手将唐顺之推到宁波知府这个位置上……但钱渊不得不承认,所谓无欲则刚啊。
  唐顺之从不认为自己是钱渊的人,钱渊也没这般奢望……当然了,在浙直总督胡宗宪乃至朝中诸公眼中,未必是这样。
  钱渊叹了口气,低声道:“周先生亦知,通商一事实则朝中尚未定论,只是因招抚汪直不得已而为之,所以先期主要以汪直那边海商船队为主,东南沿海各家再等等吧。”
  看周复一副着急上火的模样,钱渊补充道:“再说了,谁让你周家干那种破事,严禁出海的硝石也装上船,这不是给人树靶子吗?”
  “你又不是不知荆川公那脾气,现在钱某去说也没用……”
  “再等等吧,对了,教你个乖,老老实实运些棉布、茶叶出海,回程的时候运上两船粮食。”钱渊笑着说:“荆川公世间大儒,正人君子……可欺之以方嘛。”
  周复连连点头称是,笑容满面的拎着两盒月饼出了门,正巧王氏、戚继美上门,又是一阵寒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