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1/801

  “你懂个屁,这次钱家护卫战死五六十人,以一顶百,那不就是五六千首级?”
  小校懒得理会这帮打嘴架的货色,斜斜靠在墙上,心里琢磨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这些天,几乎每天都有数批钱家护卫出入城门,往来不停。
  的确如此,虽然面子没撕破,但身在绍兴府的浙直总督胡宗宪,和身在临海的浙江巡按钱渊,两人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大,前者跳脚大骂,后者冷笑不理。
  五月初九,戚继光率军于上虞县城外大破徐海。
  五月初十,俞大猷于篡风镇外截断倭寇归路。
  第二日,钱渊就启程南下,当日抵达天台县、
  五月十二日,钱渊抵达临海县。
  从五月十二日之后,钱渊的活动轨迹只在台州境内,胡宗宪几次派人相邀,甚至王寅、沈明臣、何心隐诸位好友来访,钱渊也闭门不纳。
  也是从那日开始,以护卫为信使,钱渊坐镇临海,与谭纶、戚继光、戚继美、卢斌等部保持每日联系。
  五月十七日,钱渊于临海县外拜祭阵亡护卫,唐顺之撰写碑文,卢斌、谭纶均亲至拜祭,侯继高做诗以纪,台州大户出资修建忠烈祠,短短三日,无数百姓拜祭,香火茂盛。
  也就是这一日,在嵊县、上虞一带绞杀残留倭寇的浙江副总兵戚继光突然率军向东,沿姚江返回宁波。
  胡宗宪为此大怒,派出信使责问……但戚继光振振有词,已调俞大猷所部在绍兴府追剿残倭,浙东参将刘显、浙西参将汤克宽都在,绍兴府已无用武之地,而小股倭寇侵袭宁波府,慈溪县十余百姓被杀!
  这个理由……说的过去,但也说不过去,因为,胡宗宪身为浙直总督,调拨兵力是他权力范围之内的事,但戚继光驻地本是宁波府,有倭寇来袭,而绍兴府已无战事,率兵回援也算在情理之中。
  胡宗宪心知肚明,自己试图再次于绍兴府设伏,一举拿下汪直……而钱渊是决计不肯的,对于汪直,他有着其他的打算,为此连曾经并肩作战的何心隐来访都不肯一见。
  胡宗宪先后派出信使、幕僚拜访谭纶、卢斌、侯继高、戚继美,试图聚拢兵力于绍兴府,但谭纶以台州亦临海为由回绝,卢斌、戚继美都是钱渊铁杆……每日来往信件中,钱渊摆出态度,有人撑腰的卢斌、戚继美含糊其辞,至今还在台州。
  在这种情况下,钱渊釜底抽薪,直接让戚继光率兵回了宁波……胡宗宪这下彻底抓瞎了,虽然俞大猷、戚继光如今齐名,但戚继光于上虞三刻钟击溃徐海的一幕给胡宗宪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没了戚继光,面对势力比徐海更加庞大的汪直,仅仅靠俞大猷,胡宗宪没有哪怕一丝一毫的胜算。
  偏偏这种事还不能捅出去,胡宗宪身为浙直总督指挥不动麾下将官,这传出去丢的是他胡宗宪的脸面……关键是,那些将官身后是有人撑腰的,而撑腰的那个人是胡宗宪不想,也不敢撕破脸皮得罪的人。
  “想当然!”后院懒洋洋躺在藤椅上躲在树荫下的钱渊如此评价,“胡汝贞此人,通权谋,善隐忍,晓军略,惜量窄,又好大喜功。”
  “他也不想想,有徐海前车之鉴,五峰如何不会小心谨慎,还令葛浩传话,要五峰至绍兴府上岸……”
  “不不不,其实绍兴府集结兵力无论多寡……汪直绝不会去绍兴府。”
  一旁正在嚼着杨梅的小七回了句,“那汪直如果真去了绍兴府呢?”
  “集结兵力绞杀汪直……”钱渊幽幽叹道:“汪直或死或活已无关紧要,只要大战一起……东南沿海将再次处处烽火。”
  “为什么?”嫌杨梅太酸的小妹好奇问,这是戚继光让信使从慈溪捎来的。
  “傻啊。”小七随口应道:“这些年,虽然汪直名声响亮,但从无率倭寇侵袭沿海之举,他其实是个海商而不是倭寇头目,只要大战一起,意味着朝中坚持厉行禁海、绞杀倭寇,汪直手下的海商……必然效仿徐海。”
  “所以,你才让元敬率兵回宁波,还不惜弄出个假军报……”这句话来自昨夜抵达临海的王氏。
  英姿飒爽的王氏一直在桃渚,倭寇来袭之时,还曾率兵守城,手刃三倭,昨日戚继光信使抵达桃渚,她立即动身来了临海……就怕戚继光吃了大亏。
  “好了,别吃了,晚上小心豆腐都咬不动……哎,你可不能吃杨梅!”钱渊将一只胖乎乎的小手打下去,这是戚继光的长子,今年已经两岁的戚安国。
  小安国苦着脸抓着钱渊的衣衫就要往上爬,他这一年多大半都住在钱宅,一个多月前大战将起,王氏将小安国又送过来,虽然钱渊经常巡视各地,但偏偏小娃娃对他亲热的很。
  “秋……秋……”小安国缩在钱渊的怀中也不怕热,黑漆漆的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看的边上王氏都嫉妒……戚继光虽然是个武将,但也讲究抱孙不抱儿。
  “哎,姐姐就放心吧,弟弟还能坑了元敬兄?”钱渊看王氏依旧柳眉紧蹙,“胡汝贞一跃而为浙直总督,论封疆大吏他居首,但实则根基不稳……”
  “毕竟他是浙直总督。”王氏担忧道:“毕竟是元敬上官。”
  “朝中如今党争惨烈,徐华亭一党视胡汝贞为严党大员,百般弹劾,因提编六省,又截留两淮盐税,朝中官员均对胡汝贞颇为排斥……金山总督嘛。”
  “那严……”
  “他胡汝贞攀附赵文华,以严嵩为依仗。”钱渊摇着纸扇给小安国扇风,笑道:“赵文华不敢得罪我,严分宜不会得罪我……”
  胡宗宪一跃而为浙直总督,实际上嘉靖帝对其并不是特别放心,是钱渊两次进言让嘉靖帝选择了胡宗宪。
  所以,胡宗宪在朝中的根基,一是严嵩,二是钱渊,这两个人虽然身份地位相差甚大,但都对嘉靖帝有着极强的影响力。
  这就是钱渊信心的来源,胡宗宪敢撕破脸,钱渊就能教他做人……严嵩对东南胜负是无所谓的,他如今担心的是身后事,而钱渊是他选中的一个棋子。
  “安心啦,元敬兄稳如泰山,说不定还能加官进爵……”
  如果戚继光真能捞到一个爵位,真的有可能嘛,他李成梁能捞个侯爵,戚继光哪里差了?
  “若小弟一封弹劾奏折上去,严分宜也不会护着他,徐华亭立即落井下石……”
  王氏听了最后这句话,偏头看了眼还在嚼着杨梅的小七,后者察觉到,送来一个灿烂的笑容。
第514章
展才之重
  五月下旬,烈日高悬,无一丝风,京城已是闷热不堪,京中大户纷纷去城外庄园度夏,这时候,多少人羡慕位于西城的钱宅。
  随园是嘉靖三十四年初建,只是略略修了个大致,后来钱渊南下,但徐渭本身就于园林一道颇有见解,再加上聘请名家,又有陶大临、潘允端等人相助,如今的随园仅仅靠园林已享誉盛名了。
  移栽来的大树下,今日不轮值西苑徐渭躺在躺椅上看书,看着看着就瞌睡过去,耳边却传来叽叽喳喳的嘈杂声,睁开朦胧睡眼,又闭上了。
  “文长兄,文长兄!”冼烔轻声喊了两声,转头耸耸肩,“就说他肯定睡着了。”
  一起来的还有孙鑨、孙铤、吴兑三人,后两人满头大汗的去找凉茶、蒲扇来,孙鑨轻声道:“今日通政司收到南京都察院御史弹劾奏章……弹劾展才!”
  “什么罪名?”徐渭猛地坐了起来。
  冼烔撇撇嘴,“明明醒了……”
  “弹劾展才杀戮太多,有干天和。”孙鑨解释道:“据说展才在临海县外拜祭阵亡护卫……”
  “阵亡多少人?”
  在兵部做主事的吴兑叹道:“五十八人。”
  “五千八百枚倭寇首级为祭品。”徐渭用肯定的口吻,“嘉兴长水镇、桐乡、山阴诸次大捷,展才均以百倍倭寇首级相祭。”
  “所以,都察院弹劾展才擅杀……”
  “扯淡!”徐渭大怒跳起来,“尽在耍嘴皮子,杀的是倭寇!”
  “那御史是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江西人,原南京户部主事,今年才迁南京都察院。”孙鑨轻声道:“此人弹劾展才有杀良冒功之嫌。”
  徐渭愣了下,立即反应过来了,上虞大捷十日前就传入京中,兵部接到的捷报是,击溃寇首徐海所率八千大军,扑杀倭寇近六千。
  六千加六千……都一万二了,你钱展才哪里弄来的倭寇首级?
  肯定是杀良冒功!
  这就是都察院御史的思维模式……自由心证嘛,反正他们都是风闻奏事。
  “不可能。”徐渭摇头道:“展才身为浙江巡按,又不亲自领军,杀良冒功就为了拜祭阵亡护卫?”
  众人都点头赞同,孙铤笑道:“其实朝中重臣也都不以为然,倒是……”
  “嗯?”
  “据说今日通政司将弹劾奏折送至内阁,展才那位……倒是说了几句不好听的。”
  徐渭咧咧嘴,徐璠那厮是不是以为自己是长辈,钱渊就不敢揍他了?
  好吧,当面不敢,亲手不敢……但随园里可不止钱展才一人,几乎每个人都看他徐璠不顺眼。
  “倒是严东楼……”孙鑨试探问:“展才还没信来?”
  “没有。”徐渭摇摇头,顿了顿又摇摇头,“不会。”
  冼烔看的懵懵懂懂,但孙铤、吴兑毕竟年长些,都听得懂这两句对答。
  徐璠对钱渊颇有微词很正常,但在公开场合,严世蕃跳出来为钱渊说话……这是不正常的。
  以钱渊、徐渭为核心的随园士子,向来在严分宜、徐华亭之间保持中立,隐隐靠向以高拱为首的裕王府。
  孙鑨想问的是,钱渊会不会写信给严世蕃。
  徐渭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复,不会。
  孙鑨点点头,这个答复也在他预料之中,“但展才两度南下,长水镇、桐乡、山阴……诸战后都立即送信入京,为何这次至今还……”
  摇着蒲扇的吴兑苦笑道:“至今方知展才之重啊!”
  众人随之大笑,徐渭还不忘说上一句,“君泽,当日展才都说了户部、吏部随你挑,是你非要入兵部!”
  “今日……算算。”吴兑掐指一算,“八个人来问过了,就连少司马都问了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