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801

  周围没有哭泣声,但大滴的泪珠纷纷坠落。
  钱渊转头看向另一侧,伤员已经歪着头有气无力,血沫顺着嘴角不住流淌,这是吴高麾下的勇士陈希,义乌人,今年才应募入军,是吴高特地挑出来的。
  说些什么呢?
  说不用担忧父母妻儿,说不用担忧家中生计,说不用担忧军饷赏银……但这些在生命的流逝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稳坐帐中笑谈兵,说起来简单,但却是要用活生生的性命去填补这一切的。
  钱渊令王义选两百甲士设伏,是希望能多一道后手,很多时候,多一道后手就能决定一场胜负。
  钱渊的目的达到了,两百甲士成功击破千五倭寇,保住了上虞县城。
  两百人中,如吴高是护卫队老人,如陈希是义乌新兵,无人退后,只有自告奋勇。
  两百甲士突击千五倭寇,虽有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优势,但急攻猛冲,伤亡不少,无人退缩,只有奋勇向前。
  谁说东南文弱无勇?
  谁说东南杀倭无兵?
  在危急时刻,在最需要勇气的时候,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总会有人挺直脊梁站起来。
  巷子里安安静静,钱渊默默的陪着他们,在没有合适救治手段的情况下,如此重伤,生命力急速的从他们体内消散。
  好一会儿之后,钱渊接过张三递来的毛巾,没有擦拭手上的血污,而是俯身下去,轻轻的擦拭亡者脸上的血污。
  军中自有袍泽之情,事实上明朝中后期,所谓的袍泽之情已然大大削弱,卫所制度下,千户百户和普通卫所兵大约可以和地主、佃户类比。
  而在东南,这种袍泽之情充斥在募兵的新军中,更在只有两百余人的钱家护卫队中。
  城头上纷乱不堪,时不时传来高呼声,钱渊静静的看了会儿,调头往巷子深处走去……如果战事不顺利,胡宗宪、郑若增早就来拉人了。
  沿着巷子走了会儿,转了个弯,几十具尸体被整理的干干净净摆放在门板上,王义就站在边上,好像已经站了很久。
  “少爷。”
  钱渊没有理会王义,轻轻走过去,脚步轻的似乎怕将地上人惊醒似的,他一个个看过去,几乎每个人自己都能叫得出名字,几乎每个人他都能记得容貌……不知不觉中,脸上已满是泪痕。
  钱渊从来不是个心软的人。
  当年在崇德县,他毫不犹豫的将数以百计的百姓赶出城。
  和严世蕃相谈甚欢,但他毫不犹豫的许诺王义日后为曾冼复仇。
  即使知道徐海很可能选择绍兴府,但他和胡宗宪一样,没有起意让沿海居民迁居,以至于篡风镇被倭寇所占,不知多少人死于刀下。
  但面对这些……这些为了自己一言赴死,而且关系亲近的弟兄,几滴眼泪又算的了什么?
  “程七……”钱渊的视线停在最后一具尸体上,他是王义早在嘉靖三十二年收下的徒弟,护卫队第一扩编的成员,资历极老,去年在临海县成亲,今年三月有个儿子。
  “朱八扑倒倭寇破阵,程七赶上去护住朱八,被两支长枪刺倒……”王义低声道:“但他死死握住两支长枪的枪杆,弟兄们才彻底杀入阵中。”
  瞥见钱渊脸上的泪痕,久历生死的王义轻声劝道:“少爷,怪不得你……”
  “不用说了。”钱渊摆摆手,转身环顾四周,“我知道,我知道……”
  隐隐有炮声传来,王义猛然惊醒,低声道:“少爷,大战未毕……”
  话还没说完,钱渊手扶苗刀的刀柄,大步向着城头方向而去。
第500章
一时名将
  城头上满地血污,却摆着一张不知从哪儿弄来的书桌。
  沈明臣、王寅正在奋笔疾书,郑若曾、茅坤陪着胡宗宪拿着望远镜观望战局,时不时点评几句。
  旁边的凳椅上已经叠放起厚厚公文,两个书吏拿着大印正在往上盖。
  “两手准备。”何心隐小声对登上城头的钱渊解释,“如若戚元敬顺利击破徐海,令吴惟锡、岳浦河出兵堵截,刘显刚刚送来军报,已率四千士卒绕到北边,如若戚元敬不支,刘显南下相援,如若戚元敬破倭,刘显截断徐海退路。”
  钱渊没有吭声,接过梁生递来的望远镜细细看去,东北方向烟尘弥漫,但大致看的清楚,倭寇应该已经数次冲阵,但戚家军前哨坚守不退,两军之间的地上满是倒下的尸首、丢弃的军械。
  和钱渊、戚继美不同,戚继光布阵的方式不讲究集中兵力以抗衡,全军分为五部,前哨、左哨、右哨、后哨、中军,相隔不远不近,以鸳鸯阵为主体,漫山遍野散开,声势颇大。
  “刚才的炮声?”
  “是号炮。”茅坤诧异的看了眼钱渊,这是个常识,接战前点燃号炮以令全军。
  钱渊蹙眉再看,隐隐看见中军大旗下数十个骑马的将官,为首者正手持马鞭作势大呼。
  “倭寇已冲阵两轮。”郑若曾低声道:“戚元敬不使中军向前,只以前哨、左右哨固守,是不是太大意了?”
  “前哨千人,守若磐石。”茅坤舔舔发干的嘴唇,勉强笑道:“和展才一脉相承啊。”
  东南都传闻戚继光从钱渊学兵法……呃,不管是戚继光还是钱渊,从来都没承认过,前者觉得是胡扯,顶多只是狼牙筅,后者是觉得没脸……
  但事实是,以狼牙筅为遮挡,戚继光、钱渊麾下士卒作战往往防守力极强,从无被倭寇破阵大溃。
  胡宗宪双手紧摁城墙,向来僵硬的脸庞也不由显露出几分紧张,从战力来看,戚元敬麾下不弱于钱渊、戚继美手下千余士卒,而胡宗宪这几个月来数次巡视宁波,对戚继光练兵也颇为赞誉……但战场上,什么都可能发生。
  “又来了。”茅坤低呼道:“是全军压上?”
  众人看去,黑压压的倭寇正在向前蠕动,最前方是数百穿着褂子,却无长裤,手舞长刀,嘶吼疾冲的真倭。
  “徐海故技重施。”郑若曾如此判断,“去年就是以真倭破卢镗前阵,再以连续三波倭寇继之,卢镗一时调兵不及,招致大败。”
  一旁的戚继美连连点头称是。
  拿着望远镜细看的胡宗宪很快发现,倭寇几乎是全军压上,但并不是一股脑往前冲,而是分成界限清晰的几股,每股倭寇数百人,主要集中在中路,一旦击破前哨,就能直抵戚继光马前。
  “饭做好没有?”
  突如其来的问话让城头安静下来,王寅哑口无言的看着钱渊,手中毛笔滴下墨汁将信纸染的一片污,但郑若曾、茅坤和胡宗宪神情微动,都听懂了钱渊这句话。
  “嗯?”钱渊转头看向戚继美。
  戚继美刚张开口说了“粽子”二字,轰隆隆的炮声猛地响起,随之而来的是噼里啪啦的鸟铳射击声。
  众人定睛看去,弥漫的硝烟将前哨遮挡的什么都看不见,但阵前冲来的数百真倭如同被狂风吹过的弱草尽皆俯首,后面的倭寇虽然脚步不停,但冲势大减,士气大沮。
  鼓声渐渐在中军响起,越来越响,越来越急促,戚继光趋马向前,大旗并不笔直向天,而是微微倾斜向前。
  硝烟弥漫的前哨中,一名身材高大,身着铁甲的大汉率先出阵,手起刀落,瞬间斩杀数名倭寇,数十支狼牙筅的前端刺出硝烟,正面迎敌。
  “是吴惟忠!”梁生低呼一声。
  数以百计的短矛从硝烟中飞出,轻易的撕裂奔来的倭寇的身躯,再接着,大批大批手持各种军械的士卒迈出硝烟,整队进发,前段是锋锐的狼牙筅,藤牌、盾牌、长枪、镋钯、长刀应有尽有。
  和钱渊、戚继美麾下不同,戚家军的鸳鸯阵更为灵活,队长只需要指挥身边不到十人,效率更高。
  狼牙筅、盾牌抗住倭寇的手中的刀刃,比寻常要长的多的长矛从后刺出,轻易的将倭寇刺倒。
  城头上的胡宗宪、钱渊通过望远镜清晰的看到,在中军压上,前哨出击的同时,没有硝烟遮挡的左右两哨如两把锋锐的利剑斜向刺出。
  僵持几乎只维持了不到一炷香时间,倭寇前阵已经被虎蹲炮、鸟铳打的千疮百孔,官军前哨毫不费力的反向杀入倭寇阵中,压上的中军在戚继光的指挥下从左右两侧绕过,斜向杀入倭寇阵中。
  虽然还不至于崩溃,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倭寇即将败北,胡宗宪大力捶着城墙,喝道:“传信刘显断倭寇退路,吴惟锡、岳浦河出兵攻下篡风镇、沥海所。”
  郑若增补充道:“可令戚继美立即率兵西进攻占梁湖。”
  “不错。”茅坤赞同点头,“这几日倭寇驻扎梁湖,而且梁湖勾连曹娥江、姚江,还有龙山河能直抵篡风镇不远处。”
  戚继美看了眼钱渊,才匆匆出城,心里直嘀咕,用兄嫂的话来说,你小子攀上了钱展才,那就别和总督大人走的太近,也别太听话。
  从头到尾,钱渊手中的望远镜一直没有放下来,来到这个时代五六年了,终于见识到了史上名声赫赫的鸳鸯阵。
  左哨把总丁邦彦率麾下攀爬至于山丘顶,搭眼一扫,分出左右两队,自己亲率一队笔直向北直冲下去,左右长矛手机械的刺出收回,刺出收回,丁邦彦本人手中钢刀上下翻飞,片刻间就率队杀入倭寇中军。
  与此同时,右哨把总陈大成率军猛攻,前后不能呼应的倭寇既逃不了,也招架不住,只能拼了命往回,手中长刀向着同伙猛戳,试图杀出一条生路。
  左右两哨和中军距离约莫两百步,向前杀出再从侧翼突击,短时间内将倭寇中军搅成一团乱麻,再加上前哨吴惟忠勇猛过人,手中长刀已连续劈死数名倭寇头目……本想力挽狂澜的徐海终于支持不住,率后军缓缓后撤。
  中军旗帜摇摆,有传令兵趋马入往来,左右两哨丢下倭寇中军,变三才阵,狼牙筅、长枪手和短兵手居中,盾牌护住两翼,从两翼杀向徐海。
  城头的钱渊发现变化,不禁抽搐了下嘴角,真够牛的,如此局势下,戚继光还能玩微操!
  面色惨白的徐海知道如果自己转身就逃,未必不能逃得一条命,但眼看着数年积累的实力一朝丧尽……如果逃,什么都没了。
  手中还有千五倭寇的徐海还试图一搏,匆忙指挥百余真倭出阵,但就如奔腾而来的洪水击打在脆弱的堤坝上一般,百余真倭连个浪花都没有卷起就消逝不见。
  和钱渊将鸟铳集中组建一队不同的是,戚继光既将鸟铳、虎蹲炮集中使用,同时也在鸳鸯阵中布置了鸟铳手。
  左哨只略略放了五六枪,真倭就阵脚大乱,台州勇士朱珏率先破阵,连斩数名倭寇,右哨同时发起进攻,一片大乱中,徐海率不到一千倭寇向北逃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