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801

  但护卫队能扛住一方面在于护卫本身的能力、训练强度,另一方面也在于装备,真倭破阵大砍大杀,但实际效果比正常情况要小得多,这是因为钱渊在括苍山作坊产出的铁甲大部分都装备在护卫队上。
  护卫队不过两百余人,其中有三分之一身穿铁甲,真倭的刀再锋利,铁甲也是有一定抵抗力的,这也是护卫队受伤的二十多人都伤势较轻的原因。
  又去伤兵那边转了一圈,钱渊又低声说:“护卫队不过两百人,每年比普通士卒所费银两多一倍,朝中本就财用大乏。”
  诸大绶叹了口气,“去年末展才毅然转都察院南下巡按浙江,听闻朝中虽多有赞誉,但实则多不以为然……这次若不是展才急行相援,山阴、会稽必破……”
  “朝中诸公不足为凭。”钱渊在徐渭、陶大临、诸大绶这些随园核心人物面前并不掩饰自己的看法,“如若齐心协力,徐海如何能三度猖獗至此,当年双江公、半洲公……”
  沉默片刻后,钱渊苦笑道:“这也是我为何支持胡汝贞的原因之一……和光同尘,身上染污,才能有机会一展抱负,朝中风气使然。”
  诸大绶也苦笑道:“只盼日后裕王殿下能澄清宇内……”
  钱渊叹息一声,如诸大绶、徐渭这样杰出的人物也难以摆脱这样的思维模式,将天下太平寄托于明君,不过这也没办法,钱渊本身就是借这条路才能让随园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团体,要不是有裕王这个幌子,徐渭再费尽心机也未必能成。
  正要回去歇息,突然不远处传来大声的哄笑声,钱渊和诸大绶走去一看。
  空地上篝火边,七八人正在大声说笑,梁生亲热的搂着一个年轻人的肩膀,冲着边上的杨文、张三等人夸口,那个年轻人看起来有些腼腆,甚至脸都红了。
  “还真以为抽调四十人,就嫩让护卫队元气大伤?”梁生昂着头大声道:“长江后浪推前浪,周围五步之内无队友,只有倭寇,还能手持狼牙筅高声呼应,这等胆气有几人能为?”
  “外怯内勇。”杨文点头赞道:“没给彭溪镇丢人。”
  张三也夸了几句,瞪了眼梁生,“彭峰是王哥练出来的,不过就是临行前分到你手下,你翘什么尾巴!”
  梁生一跳三丈高,正要反驳突然看见钱渊来了,“少爷。”
  “少爷。”
  “少爷来了。”
  钱渊挥挥手让众人坐下,自己也找了个地方坐下,指着彭峰笑道:“在山上看到那一幕,心里都凉了,心想钱家护卫这些年所向披靡,却要在山阴遇挫,没想到有勇士出列重整旗鼓,明日送信去彭溪镇。”
  彭峰脸上有兴奋之情,但随即黯然下来,边上的张三低声对钱渊解释,“阵亡十九人,其中彭溪镇一人,是他堂兄。”
  钱渊沉默片刻,才缓缓道:“嘉靖三十二年,钱某初赴杭州,身边不过十余伴当,五人战死嘉定。
  之后数年在松江、崇德、杭州、太平……钱家护卫虽屡屡败倭,但先后战死百余人。
  最早的伴当如今幸存者不过半数,还大半受伤致残……每一个人我都记得,不管是活着的,还是……”
  随着钱渊的轻语,周围都安静下来,张三、杨文都是最早组建护卫队的那批人,心里不免黯然,就连向来跳脱的梁生也忍不住想起去年嘉兴府并肩作战身死的同袍。
  一直沉默的诸大绶侧头细看,在皎洁的月光映射下,钱渊眼角闪烁着晶莹。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彭峰突然小声吟诵道:“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钱渊面容有些扭曲,“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千年前的《秦风·无衣》低低的在东南绍兴这座古城内响起。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第471章
机会来了
  天微微亮,钱渊就已经醒了。
  这对他来说比较难得,以至于向来早起的诸大绶大为惊讶,他是最早一批入随园的,知道钱渊是个夜猫子,即使后来入了翰林院也常常贪睡迟到。
  看看桌上的清粥小菜,钱渊心不在焉的随口道:“端甫兄看起来清减多了,晚上我下厨。”
  “尚在孝期。”诸大绶知道钱渊是无肉不欢的。
  “没事,我吃肉,端甫兄吃菜。”钱渊端起碗,突然门外传来护卫的脚步声。
  “如何?”
  “刘参将回报,昨晚追击倭寇至三江所,大胜,斩首百余,残余倭寇分东西逃窜。”
  诸大绶大喜过望,笑道:“山阴无忧矣!”
  钱渊的手僵在空中,片刻后放到嘴边,喝了两口粥才说:“西兴运河那边如何?”
  “杨文、冯子明各率一哨乘船已启程。”护卫一一禀报,“往东已派出两批斥候。”
  钱渊微微点头继续喝粥,护卫悄然退下,诸大绶难解问道:“展才,怎么还满脸愁容?”
  “刘显胜败无关大局。”钱渊低声嘟囔了句,在心里盘算,看样子不像是倭寇大举入侵,从嘉兴南下到现在三日了,如果倭寇大举来犯,其他地方不说,上虞、余姚应该有消息来。
  随便填了填肚子,诸大绶还要给亡母抄经,钱渊径直出门去了府衙,远远就看到府衙门口闹成一片。
  满脸红光的刘显正被亲兵围在中间,旁边一人举着一把大刀,另有人正在高声颂扬主将的威风。
  “自家人夸自家人,也亏他们有这么多话。”梁生在边上对钱渊说:“已经闹了好一会儿了,据说昨晚刘显一人斩杀数十倭寇。”
  钱渊没吭声,武将勇力过人就意味着是将才?
  再说了,一共只斩首百余,你一个人就杀了数十倭寇,带去的千余兵丁都是纸糊的?
  “论骁勇善战,东南谁胜得过老爷?!”一个亲兵吼了句,眼睛盯着钱渊和梁生。
  昨日梁生在城外迎击倭寇,斩首百余,战后对刘显很不客气,那些亲兵都是听在耳中的……这里面也有钱渊的功劳,他对刘显很不感冒。
  “看那副模样,杀只鸡只怕都够呛。”
  “他还敢杀鸡?”
  这些亲兵明显脑子不好使,要知道钱渊是浙江巡按,即使是浙直总督胡宗宪对其也要礼遇三分,刘显立即呵斥部下,上前行礼,他虽然是胡宗宪的心腹爱将,但也知道面前这位是自己得罪不起的。
  “钱大人勿怪,大胜回城,这些家伙多喝几杯马尿……”
  看钱渊没说话,梁生虽然两眼冒火也不敢上前,但另一侧突然响起张三尖酸的话。
  “刘参将骁勇善战,一个人就能杀败数百倭寇,还要你们这些亲兵做什么?”
  “只知道拿刀砍脑袋,做个刽子手倒是够格,放到军中,把总都差的多了!”
  钱渊忍不住笑了,嘉靖三十四年,张三在京中松江会馆门口被徐璠连续扇了两个巴掌,为此钱渊和徐璠闹了一场,事后私下训斥张三,在外面你挺直了腰杆子,被给少爷我丢人。
  不过这话也太尖酸刻薄了,说起来张三有以下犯上的嫌疑,不过说起以下犯上,刘显那些亲兵比张三更过分。
  刘显看上去怒发冲冠,斜眼看见钱渊面带笑意,只能高声喝骂张三,亲兵们纷纷涌上去就要动手,那边张三毫不示弱,身后兵丁举步向前,虽然没有持刀拿枪,但整齐的队列散发的凛冽,让亲兵们脚步一顿。
  正好让出路了,钱渊懒得理会他们,径直入了府衙,满腹心事,哪里有管这种破事的闲情雅致。
  府衙内空空如也,梅守德一早就带着手下忙开了,最重要的是城防,各种防具都需要补充,倒塌的城墙需要重砌,城外诸多难民,还要开设粥棚赈灾。
  钱渊去各处转了圈,梅守德在这方面做得倒是不错,又有本地大户出面,顺利的很,就是倒塌的城墙有点难办。
  “去年大战被倭寇推倒,其实去年初就有点不稳了。”梅守德一副懊悔的神情,“今年重修城墙,是……”
  “几番转手,是陶家揽下的。”一旁的刘捕头小声解释道:“那次陶家被抄,府尹大人让工匠查看,发现陶家用工减料,才决定推倒重修,结果还没完工倭寇就来了。”
  钱渊低头看了眼地上散落的木料,不禁摇摇头,其实有这么个缺口对守城来说未必一定是坏事,完全可以布成一个让倭寇不停流血的圈套,可惜刘显只知道立栅栏抵挡倭寇的进攻。
  “缺银子,还是缺人手?”钱渊随口问,心里盘算括苍山那边改制的虎蹲炮倒是放在这儿挺合适的。
  梅守德大喜,“展才,这次要拜托你……”
  “宛溪先生别急,不管是缺银子还是缺人手,晚辈都无能为力。”钱渊似笑非笑道:“但必须尽快完工,一旦倭寇复来……”
  这时候,有兵丁疾奔而来。
  “少爷,军报。”来人以前也是钱家护卫,虽然入军,但还是用少爷的称呼,“西兴运河已通畅无阻,今日晨间,浙江巡抚吴大人突袭,白莲教徒一触即溃,倭寇被焚毁三艘沙船后弃船向南逃窜。”
  “好消息接二连三啊。”梅守德手捋长须,“昨日展才相援,今日惟锡大胜。”
  戚继美在一旁摇头道:“只怕是昨日倭寇败绩传过去,今日西兴运河上的倭寇没了战意。”
  “向西去……”钱渊在心里估算了下,这股倭寇应该只是散兵游勇,不过到处逃窜倒是能派的上用场。
  丢下梅守德,钱渊和戚继美回到府衙细细盘问,吴百朋清晨出兵,六百精锐乘船进击,破其前阵,放火烧船,敌军立时大乱崩溃,溺死者不计其数,倒是躲在后面的数百倭寇早早逃窜。
  “俘虏六百?”戚继美迟疑道:“从嘉兴府逃窜到绍兴府的白莲教徒应该只有四百余人。”
  “定有不少绍兴本地百姓。”钱渊转头吩咐,“让俘虏找人作保,将百姓和白莲教徒分开,杀良冒功我可是做不出来的。”
  到了下午,杨文等人和吴百朋一起抵达山阴,众人在府衙大堂坐定。
  吴百朋略略介绍了几句便住了口,意思很明显,接下来要么等总督府的军令,要么让钱渊做主。
  钱渊只低着头不说话,直到黄昏时分,王义大踏步走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