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5/801

  “展才!”
  “为了这些铁料,你知道我这次得罪了多少人?”钱渊冷笑道:“连司礼监都得罪了!”
  “最多十个。”
  “最少二十个。”
  “十五个。”
  “其中必须有五个懂打制鸟铳的工匠。”钱渊轻声道:“快些吧,等不及了。”
  “什么?”
  “陛下等不及了。”
  看着钱渊离去的背影,胡宗宪有些沮丧,从当年第一次正式在食园结识到如今,自己从杭州知府一路升迁到浙江巡抚、浙直总督,但在对方面前从来讨不到便宜。
第462章
天平
  钱渊在台阶下站定,仰头看了眼挂在上面的匾额上的“食园”两字,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四年前,金宏邀钱渊赴宴,做东的就是此地的主人张四维,四年之后,这处被钱渊赞为好景致的园林还是落入钱渊的手中。
  胡宗宪倒是个精细人,去年在桐乡县将此园林“慨然”相赠,之后又派人重新打理,毕竟已经有好几年无人居住了。
  钱渊往里漫步走去,但见怪石林立,流水小桥,沿着蜿蜒的长廊散步,抬头看去,高达十多米的大树之后隐约可见亭台楼阁。
  不过,今天钱渊可没那么好的性情来欣赏这些好景致。
  径直进了正厅,钱渊将仆役都打发出去,伸手道:“信呢?”
  一名护卫恭敬的将厚厚的一封信递来,“验看过漆印暗记,完好无损。”
  钱渊前段日子从临海再度启程,陆续巡视台州、宁波、绍兴、杭州等地,京中随园徐渭派来的信使辗转兜了个大圈子才找到钱渊。
  这是之前钱渊不接胡宗宪询问京察那句话的原因,不过用脚后跟想想也知道,必然是严党大胜。
  而如今朝中能略略抗衡严嵩的只有徐阶,严党大胜,自然意味着徐党大败。
  徐渭信中提到的第一件事是冯保算计了徐渭、陈洪,升任司礼监秉笔太监。
  钱渊叹了口气,有黄锦这面堵风的墙摆在那,非要折腾这些幺蛾子,不过冯保在这方面还真有些心机,不愧是能在历史上搅风搅雨的人物。
  或许应该让人盯着点……钱渊隐隐感觉到,如果历史的轨迹不变,嘉靖帝驾崩后,陈洪上位司礼监掌印太监,但冯保……那时候已经正式打出招牌的市舶司有可能落入冯保眼中。
  徐渭提到的第二件事是吴成器被任命为台州府推官,之前因为京察,吏部已经封存任免官员,直到京察结束。
  钱渊点点头继续往下看,越看眉头皱的越紧,良久之后才放下信纸,折叠后踱步到桌边,在点燃的蜡烛上点了个角,静静的看着信纸被烧成一团灰。
  也不知道是严嵩还是严世蕃,这次下手够狠的,徐阶势力大减……钱渊琢磨可能是严世蕃,严嵩那老头人老心不老,对自己的定位还算准确,知道嘉靖帝是不允许自己将徐阶彻底打落尘埃的。
  倒是严世蕃有这种心思,在他看来,谁上位都行,就连和严府不对路的礼部尚书吴山,或者裕王最亲近的高拱都行,但唯独徐阶不行……不得不说严世蕃看人的眼光真的不错。
  徐阶已经隐忍十年,一旦爆发出来……严世蕃和钱渊曾经私下说过,只怕严府鸡犬不留。
  钱渊闭上眼睛在心里回想,年老多病的有工部郎中徐九思等二十五人,奸贪的有兵部主事戴仁等二人,软弱无能的有工部郎中杨汝江等二人,不忠职守的有吏部员外郎李栋等一百零二人,浮躁不实的有户部郎中孟官等十九人,才力不足的有户部员外郎许彦忠等二十六人。
  这还只是堂审的。
  堂审针对的是五品及以下的低级官员,自陈针对的是四品以上的中高级官员,就算你贵为一部尚书也必须自陈,只有内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以及吏部天官本人能免去。
  啧啧,吏部天官吴鹏还算是懂规矩的,都察院、六科的科道言官一个都没上榜,全挑了六部以及其他什么太常寺、太医院等闲杂机构的官员。
  当然了,严家的自留地工部上榜的是最少的,才七个人,还不到其他五部的零头。
  而上榜最多的是吏部,四十九人,原因也很明显,虽然吴鹏上位大半年了,但毕竟李默两度出任吏部尚书长达七年,门生故旧太多,吴鹏借此清洗了一拨。
  最让钱渊可惜的工部郎中徐九思,这个人名望很高,和钱渊的叔父钱铮是同年,嘉靖十四年进士,为人清廉,但颇有执政能力,于水利一道颇有见解。
  徐渭在信中如此写道:“徐公于衙前立碑刻菜,言为民父母,不可不知其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工部唯徐公一人不为东楼所染,今去,奈何奈何。”
  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嘉靖二十七年,夏言被罢官,徐九思令身边老奴随身服侍,后夏言被逮回京中下狱论死,是徐九思派人将其尸体运回家乡安葬。
  也正是这个原因,徐九思和曾经为夏言上书的钱铮结为好友,来随园做过客,钱渊还曾经在高拱面前提起过。
  徐九思是江西贵溪人,夏言的同乡,这是谁都挑不出错的做法,最重要的是,徐九思嘉靖十四年身登皇榜后,和夏言从无来往,以至于至今还不过是个郎中……要知道那些年夏言力压严嵩,大权在握。
  品行高洁,自身又无漏处可抓,纵使严嵩父子恨得牙根痒痒也没办法。
  能名正言顺将其赶走的办法只有京察,因为徐九思嘉靖十四年中进士时候已经四十岁了,如今都七十二了,只有京察有年老多病这个弹劾选项。
  而六年前的嘉靖三十年,那时候严嵩正因为前一年俺答围京被嘉靖帝骂得满头包,当时的吏部尚书还是李默,而这次,严世蕃顺手将徐九思撵走。
  最关键的是,京察被罢免的官员……是不允许起复的,这条规矩连嘉靖帝都不愿破,钱渊不禁长长叹了口气,严世蕃这次下手太狠了。
  徐渭在信中愤慨的大骂,其中写道:“徐公仰天大笑,言‘老自我分,何至烦考功。’”
  钱渊在正厅里来回踱步,步子越来越快,心里越来越烦躁,京察不过是狗咬狗,你严东楼吃撑了,怼徐阶不就完了嘛,非要顺带将那些能干事的也撵走。
  原本,在徐阶、严嵩之间,钱渊是不偏不倚的,至少在东南,他更倚重严嵩父子,毕竟如今严党势大,想顺利快速平定倭乱,甚至开海禁通商,不可能绕过严党。
  但现在钱渊心中的天平开始渐渐向徐阶一方移动……不是因为徐阶比严嵩好,而是因为严嵩比徐阶更坏。
  呃,这么说可能不太公平,应该说严世蕃比徐璠更坏……后者就算想坏也坏不到哪儿去,能力摆在那了。
  钱渊再回想其他几个被徐渭着重点出来的几个人,兵部主事戴仁、工部郎中杨汝江、吏部员外郎李栋、户部郎中孟官、员外郎许彦忠。
  其中吏部员外郎李栋是松江上海人,户部郎中孟官和兵部主事戴仁是国子监出身,是当年国子监祭酒徐阶的学生,工部郎中杨汝江、员外郎许彦忠不太清楚,但既然被徐渭点出来,应该都和徐阶或多或少有关。
第463章
序幕
  已是黄昏时分,钱渊抬步走到屋檐下才发现,外面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有仆役过来询问是否摆饭,身边护卫将其逐走。
  前面这些还只是四品以下的官员,徐阶已是实力大损,颜面无存,而自陈的那些四品以上的官员……徐阶更惨。
  当然了,四品一下的官员这次吏部一次性撸下来四五十号,其他的也都是降职使用,四品以上的官员大都资历深,有背景,掉下来的并不多。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京察中提出的八法中七种都是可以降职使用,只有一种是必须滚蛋而且还不能起复的……那就是如徐九思被撵走的理由,老迈多病。
  闵如霖,字师望,号午塘,湖州乌程人,嘉靖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此人走的是典型的储相路线,翰林院熬完资历后入詹事府,历任右中允、左谕德,又以太常少卿掌国子监事,后升任吏部侍郎。
  值得注意的是,闵如霖一直走在徐阶的身后,徐阶卸任国子监祭酒,闵如霖接任,徐阶卸任吏部侍郎,又是闵如霖接任,而且徐阶当年灵济宫讲学,闵如霖就名列其中。
  嘉靖三十三年,闵如霖升任南京礼部尚书,这是徐阶藏在南京的重要棋子,重要性远比后来同样入阁的赵贞吉要大。
  但就在京察结束的前一天,都察院有御史以考察拾遗,弹劾闵如霖年老多病以至不职,被勒令致仕。
  要知道这是南京礼部尚书啊,一旦严嵩失败后,被召回北京至少一个六部尚书,说不定新帝登基还能入阁……现在只能凄惨的回家养老了。
  倒霉的还不仅仅是闵如霖一个人。
  卢绅,字汝佩,号书庵,陕西咸宁县人,嘉靖二年进士,徐阶的同年,虽然没有选庶吉士,但辗转多任,执政经验丰富,嘉靖三十三张经从南京户部尚书转南京兵部尚书后,就是卢绅接任南京户部尚书。
  同样也是在京察结束的前一天,都察院、六科均有科道言官以考察拾遗,弹劾卢绅年老多病以至不职,被勒令致仕。
  一次性丢了两个南京尚书,徐阶估摸着要心疼到吐血,年老多病……闵如霖和徐阶是同龄人,卢绅是少年进士,也不过比徐阶大两岁……严嵩眼看着就要八十了!
  钱渊才不会去管徐阶会不会吐血,他考虑的是,徐阶这招缩头乌龟用的还真够出神入化。
  严嵩父子可能忘了,在朝中势力是否稳固,关键是要看嘉靖帝怎么看。
  而在嘉靖帝看来,政治平衡是最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嘉靖帝不会插手朝臣的政争,但一旦有一方打破了政治平衡,那嘉靖帝就很难忍受。
  去年李默的失势不就是他太过嚣杂,力压严嵩徐阶,打破了政治平衡吗?
  淅淅沥沥的小雨渐渐大了起来,钱渊往后退了几步,但没回到厅内,只站在屋檐后看着雨景,带着些许雨水的风迎面而来,让钱渊精神一振。
  严嵩不应该不智于此,应该是严世蕃下的手……钱渊在心里琢磨,难怪史书上说,嘉靖帝晚年极其厌恶严东楼。
  距离严嵩倒台没几年了,徐阶可能还会继续当缩头乌龟博取嘉靖帝的同情,不过这次空出这么多位置……严党如果一把抢到手,只怕严嵩倒台的时间要往前推。
  远处大门的照壁绕出两个带着斗笠的士卒,这边有护卫迎了上去,钱渊没有出声,在心里苦笑,如果没有意外,叔父钱铮这次倒是有可能进一步。
  通政使自去年六七月份开始就得病卧床,通政司里都是以左通政钱铮为主,这次通政使也因年迈多病被斥退……按理来说,应该是钱铮上位,而且不管是徐阶还是严嵩只怕都不会阻拦。
  “少爷,有军报,倭寇袭萧山。”
  钱渊双手负于身后,京城之事远在千里之外,自己什么都做不了……或许自己日后还有再做什么的机会,眼前的事更迫在眉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