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801


第452章
再见
  二月二十二日,黄岩县。
  淅淅沥沥的小雨惹人心烦,即使有总督府新送来的明前龙井,钱渊还是不停的唉声叹气,当年穿越而来,他就判断大哥钱鸿是个老实人,后来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了这个判断没错,但他没想到的是,大哥还是痴情人。
  上次是在杭州西湖的和尚庙里,现在改成道观了……也不怕如来佛祖或三清道祖降个雷劈死你们小两口。
  作为家人,钱渊觉得大哥不错,憨厚、老实,又对大嫂痴心一片,在海上这些年也没重新找个女人。
  但钱渊也看出了钱鸿的弱点,这是个心肠软的,或能独当一面,但难以主持大局。
  而在钱渊日后的计划里,钱鸿是需要主持大局的。
  要知道如今钱鸿埋身徐海大本营,钱渊与其的交流都是靠心腹护卫传送秘信,都不敢出来相见,毕竟这太危险了,一个不好就是身死,坏了大事,还要连累父亲。
  而钱鸿为了见老婆孩子,居然敢贸贸然上岸……为什么钱渊决定这时候来黄岩县,而且确定能见到钱鸿。
  那是因为在离开临海县之前,他听小七说过,大嫂黄氏将在二月下旬去一趟黄岩县,在郊外的道观上香。
  钱渊能够理解钱鸿的难处,但也难以接受这样的荒唐事……你以为这是在过家家吗?!
  外头的风渐渐大了起来,吹的窗户不停砰砰作响,钱渊面沉如水的坐在桌子一端,手里捧着一杯残茶,对面位置上摆着的那盏茶还是满的,但已渐渐凉下去。
  虽然钱渊早在嘉靖三十二年便因嘉定大捷而名扬东南,之后屡屡大捷天下遍传其名,但实际上他从没有和倭寇正面对决过,嘉定、崇德都是守城,华亭城外只是百余倭寇,临平山一战下药致胜。
  但从嘉靖三十四年,在太平府亲手格杀数十倭寇,再到去年嘉兴府两场大捷,钱渊如同一柄蒙尘已久的宝剑,终于褪去那些哑暗,开始绽放令人不敢直视的锋芒。
  小雨已停,屋檐下传来滴滴答答的水滴声,两杯已经冷却的茶水,无一丝表情的脸庞,冷然的眼神,让进屋的钱鸿压力倍增。
  还沉浸在又一次和妻子的短暂团聚的美好氛围中,还在心里回想儿子伸着胳膊含糊不清的喊着爹爹,钱鸿就被护卫礼貌的请到了这里。
  “今日……今日是八两的生日,二弟,当年你不是说孩子过生日,父母都必须在吗?”钱鸿有些紧张,绞尽脑汁从几年前妹妹过生日那次找些理由。
  钱渊没有说话,刻意抿起的嘴唇薄薄如利刃一般,还有被小雨打湿的鬓角、眼中透出的寒芒,无不透出锋芒。
  “父亲知道的。”钱鸿心里有莫名的畏惧,“不会引起他人怀疑的。”
  良久的沉默后,钱渊开口道:“此战徐海死,小弟安排大哥、大嫂和侄儿在四川落户。”
  钱鸿眼中透出一丝希翼,但随后黯淡下去,“自绝宗族,八两怎么办……绝不可以,更何况还有父亲。”
  “你嫂嫂想跟着我……但不行啊,漂泊海上,谁都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倭寇、海商,还有那些洋鬼子……”
  “你也知道不行?”钱渊猛地站起,双手摁在桌沿,上身向前俯去,咬着牙道:“身处虎穴狼窝,却为私事贸贸然而来,一旦有失,你想过后果吗?!”
  “父亲怎么办?你怎么办?”
  “嫂嫂怎么办?”
  “你想过八两和母亲吗?”
  “我到现在都没向任何人透露你和父亲的存在……你以为我是为了自己的名声?”
  “我是为了战后,尽量寻个稳妥的法子让你们安定下来,让母亲、嫂嫂、八两能见到你们,见到活着的你们!”
  脸色铁青的钱渊一连串的话喷涌而出,却采用了对方最能接受的方式……在这时候提起对方的冒险可能导致大战的失利,未免也太过无情。
  低着头的钱鸿默默听着弟弟的埋怨,直到后者看见大滴的泪珠滑落。
  “大哥,嫂嫂已经等了你好些年了,你们现在又有了八两。”钱渊撩起衣衫下摆,蹲下道:“不必急于一时,活下来,活着去见他们……”
  “身为倭寇,何日才能相认……八两会认我这个父亲吗?”
  “能。”钱渊轻声道:“浙直总督胡汝贞正月在临海与我密谈,意欲招抚汪直,合击徐海,只要接下来这场大战你和父亲不要出现在战场上……”
  顿了顿,钱渊才继续说:“反戈一击,投入汪直麾下,如果顺利,至少能以海商的身份出现在舟山、宁波,我再安排大嫂迁居宁波一带……实在不行就让大嫂改嫁,只要不碰到华亭老人,理应无碍。”
  “和汪直联手?投入汪直麾下?”钱鸿大为吃惊,“是了,父亲和汪直一直有联络……”
  “此事父亲不需插手,胡汝贞和汪直是同乡,一直有联络。”钱渊蹲的腿都酸了,直起身拿过煤炉上已经烧开的水壶,给钱鸿茶盏加了点热水,低声问道:“二舅如何?”
  “父亲没出面,我几次去看过了。”钱鸿抿了口热水,“连着两百多兄弟全都被丢下去修船,少了三根手指,现在岛上人叫他谭七指。”
  “性命无忧吧?”
  “嗯,二舅回岛后先将手中抢来的书画字帖全都送出去了,王翠翘替他说了话。”钱鸿想了想,“王翠翘很得徐海信任,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二舅还留在大岛上。”
  徐海在海上的大本营自然不会在一块岛屿上,事实上是大大小小附近海域的十几个岛上。
  “这次回去,找个机会和二舅见一面。”钱渊低声说出那阙木兰词,“这阙词只有二舅和王翠翘知道,足以证明身份。”
  “那就好。”钱鸿咧咧嘴,“十几天前还说了几句话……二舅是完全记不得我了。”
  原本钱渊是不打算让父兄和谭维接触的,一来是不放心,二来是担心他们的联络惹人注意。
  但桐乡县外,谭维率先逃窜……已经证明了他应该得到信任,要不是阴错阳差的王翠翘说清,现在只怕早就埋骨海上了。
  最关键的是,钱鸿如此行事,钱渊不得不把谭维视作日后计划的重要棋子。
  岛上三人,父亲年迈,大哥莽撞,钱渊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谭维身上。
  “对了,这次上岸还有件事。”钱鸿突然开口道:“父亲将园子里不少奇花异果的种子让我送来,本来准备送到那处宅子里,再让护卫传信。”
  “有什么?”钱渊精神一振。
  “多了,上次你说的那种番麦,父亲取名黄金棒。”
  玉米啊,钱渊前世只吃过玉米棒,但据说是能做粥的,对了,后世将玉米算作粗粮,应该能吃得饱肚子,而且记得产量还挺高。
  “还有番茄,看起来不像茄子呢,这次带了不少种子来。”钱鸿说了几种,不过钱渊都没听说过,应该是香料或者东南亚的水果,他前世没去过东南亚。
  钱渊有点失望,至少从描述中没发现土豆、红薯这种高产量的作物。
  “对了,听说弟妹如今在台州被称为千手观音?”钱鸿笑道:“小弟好福气啊。”
  “她学了些医术,去年大战,几个护卫受伤被送回临海,结果没撑住,她就起意召集了一批妇人……”钱渊随口应了句,又问道:“可知徐海何时出兵?”
  钱鸿神色一正,摇头道:“如今徐海麾下不下六七千倭寇,大量被裹挟的青壮都被编入,一旦出兵至少六千人手,再加上那些散兵游勇,总人数可能会过万。”
  “确定不会再攻嘉兴?”
  “应该不会,俞大猷驻守嘉兴府。”钱鸿解释道:“徐海此僚自视甚高,东南武将中,唯独对俞大猷颇为忌惮。”
  钱渊眯着眼在心里想,如果不是嘉兴,那么攻松江府可能性就不大,毕竟嘉兴松江接壤,那宁绍台一带会成为徐海的目标。
第453章
盛名之下无虚士
  桌上摆了壶酒,又放了个超大的砂锅,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狗肉,钱渊还嫌弃有点腥,但钱鸿大快朵颐,吃的不亦乐乎。
  兄弟俩一边吃一边叙话,钱鸿含含糊糊但仔仔细细的将徐海内部的情况一一说明。
  “其实被裹挟来的青壮是没办法,就在大年夜还闹过一场,徐海亲自带兵,一口气砍了一百多个脑袋。”
  “如若徐海败退,那些青壮有可能逃散,徐海麾下老倭约莫三千有余,好酒好肉供着,而且年后又从倭国招募来五六百真倭。”
  “叶麻、陈东?”
  “已经死了,死的悄无声息,据说是失足落海溺死的,真是笑话。”
  “上次虽然徐海在小弟手里吃了个亏,但总的来说还算收获颇丰,父亲从不沾手兵权,如今很得徐海信任。”
  “王翠翘更得徐海信任,徐海那厮还刻了个什么将军印,平日就是王翠翘保管。”
  “徐海并女眷就住在大岛的山上,父亲在半山腰,徐海内院在山顶不远处,当然有人把守,不过人数不多。”
  “兵器是从福建、广东买来的,也都是些海商、倭寇,当然了,最锋锐的还是真倭的长刀。”
  钱渊静静地听着,突然开口问道:“如若徐海率军侵袭沿海,大败身死,父亲能控得住岛上残留的倭寇吗?”
  “绝不可能。”钱鸿摇摇头,“倒是二舅有可能,因为徐海出兵,有资历的老倭都会出战,二舅的资历不浅。”
  “徐海麾下如今有多少战船?”
  “百多艘吧,其实徐海不善海战。”钱鸿挠挠头,“准确的数字二舅可能知道,他现在每日都在修船。”
  钱渊沉吟片刻,谭维能挑得起这份重担吗?
  或许和汪直有联络的父亲更合适……
  “其一,让父亲在不惹徐海怀疑的前提下,试一试徐海接下来会选哪儿为主攻目标,尽量让徐海攻宁绍台三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