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4/801

  “装备上我会从台州府衙调拨一部分,另外铁匠尽快打制,不够的话再去总督府……”钱渊看着临时挂在墙上的地图,“不需要全军出动,千人或数百人,轮番出巡作战,老兵新兵各一部分……”
  卢斌眼角余光瞥了瞥角落处的杨文,低声说:“展才,说起来简单,但实在缺人手。”
  “戚总兵麾下亦是以小阵出战,和我们有同工异曲之妙。”侯继高分析道:“如今军中三十人为一队,设正副队长,五队为一官,以把总统率。”
  “每一队四支狼牙筅,十二个长矛手,八个盾牌手,余者再配备长刀、短矛、弓箭。”
  “此外单设鸟铳队,人数不定,要看能弄到多少鸟铳。”
  钱渊一边听一边在心里琢磨,这和历史上的鸳鸯阵区别很大,在几次作战中也体现出了很好的效果,不过也有弱点,比如桐乡县大捷中,杀入阵中的真倭险些扰乱整条战线,还是钟南率田洲狼兵查漏补缺。
  钱渊没有直接指挥作战的天赋,但他很清楚预备队的重要,这是能在关键时刻投入战斗,或力挽狂澜,或使对方崩溃的重要力量。
  仔细解释了一番后,卢斌和侯继高对视一眼,前者道:“展才,这算是亲兵吧,一般来说每个把总身边都有十几个亲兵。”
  “不够,一个把总麾下五队,十几个亲兵……传令都够呛勉强。”钱渊摇摇头,“每个把总至少要配备一队三十人的亲兵队。”
  “装备呢?”
  “不要狼牙筅,几根长矛即可,多用长刀。”钱渊叹息道:“可惜田洲兵马上要回乡……”
  田洲兵勇猛善战,又常年在大山中穿梭,身形灵活,如果每个把总身边配备三十个狼兵,一旦有险情立即补上,那就安全多了。
  不过,田洲狼兵早在嘉靖三十三年出征,期间陆续两次补充,出战人数逾五千人,多有战功但也折损颇重。
  去年大战,田洲狼兵被胡宗宪在关键时刻放出笼子,先急援慈溪,后回援余姚,斩首数百,可惜瓦老夫人数次冲锋重伤不起,即将启程回乡。
  钱渊在心里盘算,募兵三千练兵,留下两千余,加上之前老兵千余,约莫四千人,算下来一个把总麾下六队约莫两百人,配备的亲兵队也就五六百人,不知道自己这张脸能不能弄来五六百的狼兵……
  回过神来,钱渊发现卢斌、侯继高、戚继美个个盯着自己,不禁笑骂道:“知道你们打什么主意,早就盯上了……好了,便宜你们了!”
  侯继高大笑道:“王义、杨文、张三、周泽这几年来都杀倭甚多,护卫队更是名扬天下,这次展才放猛虎归山蛟龙入海……”
  “想什么呢?!”钱渊嗤之以鼻,“不可能全都给你。”
  卢斌抢在这时候开口,“我要杨文。”
  “我早在华亭就和杨兄弟交好……”
  “早在嘉定大捷,我就和杨兄弟并肩作战!”
  不能怪他们如此抢,杨文早在嘉定、崇德县几次大捷后就名气不小,前年千里追击倭寇,杨文全盘指挥若定,数次败倭,俞大猷、戚继光都起意,几次试探,但杨文想了很久还是拒绝了。
  不过如今在台州,杨文这个本地人早就忍不住了,又有梁文、周泽几个后起之秀,已经私下向钱渊请求应募入军。
  “杨文、张三、周泽都给你们,老王留下统率护卫队,怎么分是你们的事,不过可不能委屈他们!”
  钱渊这话一出,卢斌大力点头道:“杨文、张三都是把总,周泽还是带鸟铳队,以后能不能是把总……那就要看展才你能弄来多少鸟铳。”
  “别急。”钱渊回头问:“护卫队现在多少人?”
  “老人七十二,年前开始招募,主动上门的很多,但精挑细选出五十三人。”杨文脱口而出,“年后继续招募,总人数约莫在两百有余。”
  “尽快募兵训练。”钱渊想了下,“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之后参加过嘉兴两场大捷的老人抽调四十人,你们一并带走。”
  卢斌和侯继高的嘴巴都张大了,这是意外之喜啊,他们都是军中骁将,很清楚护卫队这批老人的能力。
  武艺精熟那是小事,关键在于他们能立即充当基层的指挥官,在嘉兴府两次大战中,钱渊将护卫队基本都打散分布在整条战线中,指挥义乌兵抵御倭寇的冲击。
  可以说,两次大捷,首功在于义乌兵,但义乌兵首功在于钱家护卫。
第435章
快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放哪儿都一样,钱渊一股脑送出去四十多个,但卢斌、侯继高又盯上了王义。
  “戚元敬在宁波养了两个小妾。”钱渊斩钉截铁的如此说:“明日我就送信去新河所!”
  虽然戚继光升任浙江副总兵,调驻宁波,但王氏还在新河所。
  戚继美脸色有点苦,这次说漏嘴……代价有点大啊,如果大哥真偷腥也就算了,如果没偷腥,回头大哥肯定找我麻烦。
  王义向来是钱家护卫的头领,武艺高强,又是军中老手,张三、杨文为其副手,后来陆续冒出头的刘洪、周泽、梁生都算是王义半个徒弟。
  不过比起来,王义的名气没有杨文大,这是他刻意为之的,但戚继光是个明眼人,嘉靖三十三年末,他从钱家护卫中挑了一队人,以王义为首,带到义乌充为军中教习练兵。
  钱渊被倭寇掳走,杨文率军追击,王义急趋太平府离开军中,之后戚继光几次来信想招揽王义,无奈钱渊不放人,这次戚继美一口道破……好嘛,戚继光都眼热的,卢斌、侯继高自然也想要。
  王义沉默的站在角落处,一声不吭,其他人不知晓内情,但杨文和张三是知道的,曾铣旧部,是不能随随便便回军的,万一被翻出来以后会给钱渊带来麻烦。
  钱渊挥挥手,“不用说了,老王留下……不过年后以战代练,老王你带着护卫队一起去。”
  王义躬身拱手应是。
  “好了,说第二件事。”钱渊打起精神,“本朝太祖设卫所制,好处显而易见,自给自足,卫所兵平日种粮,闲暇操练,卫所设置军械库、粮仓,足以保证衣食无忧,装备齐全。”
  “如今卫所兵不堪用,大都成了佃户只管种粮,不能上阵,所以朝中重启募兵制。”
  “但这样一来,后勤补给就是个大问题。”钱渊叹道:“比如你卢参将麾下的严州兵,在台州是客兵,严州府是不管的,只能仰仗台州地方供给,平日采买、做饭也都随意为之,大都是亲兵采买,让随军的杂役做饭。”
  “所以,我有意在军中设置辎重队。”
  “辎重?”侯继高插嘴道:“其实辎重一词早在春秋时期便有。”
  “不错,《孙子兵法》中有军无辎重则亡之语。”钱渊解释道:“战国时期,一乘百人,其中有二十五辎重兵。”
  “当然了,现在和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辎重队负责日常采买,烧火做饭,不上战场,每个把总麾下设置十人左右的辎重队,负责近两百人的日常饮食。”
  戚继美听着听着醒悟过来了,“展才,这不就是伙头兵吗?”
  “不错,就是伙头兵。”钱渊点头道:“以前行军途中是以干粮充饥,平日操练以仆役烧火做饭,但这不是长久之计。”
  戚家军中也是有伙头兵的,鸳鸯阵十二人,最后面的那人负责烧火做饭,也能被称为伙头兵,钱渊的想法是,仿造后世军队弄个炊事班的编制,尽量在饮食上能给战兵提供方便。
  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则饮食是能影响军队的士气、战斗力的。
  “展才的意思我明白。”侯继高点头道:“这是个好主意,就从台州本地招募,也用不着募兵银,只需要每队杀倭赏银分一点就行。”
  “后日启程去宁海,龙泉兄去处州,继美去金华义乌。”卢斌舔舔发干的嘴唇,“尽快募兵成军,以战代练,等着倭寇主力……”
  卢斌如今是全家的希望,卢镗如今已经被押送入京下狱,很难说能不能逃得一命,如若卢斌能在接下来的大战中立下功勋,卢镗才有可能免死。
  “你父亲如今在锦衣卫昭狱中。”钱渊安慰道:“一时半会儿不会判决,我和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有旧,他已答应照看一二。”
  “谢过展才。”
  “你我之间,何必言谢。”钱渊伸长腿舒展了下,“最好二月二龙抬头之前,能募兵成军,之后台州、温州、绍兴、宁波,各处巡视杀倭练兵。”
  “如若粮饷短缺,军械不足,皆钱某之过。”
  “如若杀倭不利,新兵难成精锐……”
  “那便是我三人之过。”卢斌起身道:“自嘉靖三十二年嘉定城内初见,每一次都是展才总理大局,使军中无缺,前方将士必奋勇向前,无人回顾,屡屡大败倭寇。”
  “那就拜托了。”
  一番长谈后,几人出了诊所,外间天都黑了,原本还准备回钱府,钱渊亲自下厨,现在卢斌等人只能直接出城回营。
  夜间,钱渊早早上了床,仰天躺在那出神。
  临海县依江近海,冬日潮气很重,阴寒的很,现在又没暖气空调,钱渊和小七都不习惯屋内放炭盆取暖,每年都能听到中碳毒而死的事件。
  在这种情况下,厚棉被是最好的选择,钱渊躺着的这一床整整七斤重……要知道现在一斤是十六两。
  “让开点,往里去。”小七伸出脚丫子踹踹。
  钱渊随手一把捞住,嫌弃的拿过手巾擦了擦,“汗脚……”
  “以前可不是汗脚……”小七嘀咕着钻进被窝,满意的点点头,“今天不错。”
  南下回台州之后,每晚都是钱渊热了被窝,小七才肯上床……钱渊有点悲哀,想想去年这时候在京中,都是香菱热被窝的。
  随手搂着小七的腰肢,钱渊在脑海中盘算要不要去一趟绍兴府,如今瓦老夫人正在山阴县养伤,等总督府拨付赏银、开拔银就要启程回乡。
  当年王江泾之战后,张经、李天宠弃市,聂豹罢官归乡,东南几无可用之兵,倭寇横行肆掠,唯有瓦老夫人率田洲狼兵南下北上,稍稍遏制倭寇,戚继光、俞大猷、卢斌才有了编练新军的时间。
  “别动。”
  “痒……痒……”
  “再动,我也动了。”钱渊调笑了句,低声说:“现在手头银子不够,再过几天……等我敲个竹杠,弄来银子,你那诊所就能扩建了。”
  “真的?”小七不再动了,忍受着钱渊那只渐渐不规矩的手,“敲谁的竹杠?”
  “那你就别管了。”钱渊凑在小七耳边,“一方面诊所要扩建,一方面你还要带一批护士出来,最关键的是,如今战斗不许女人参与……这是封建迷信,但现实如此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