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801

  从镇江转入南北运河,一路南下过常州、苏州,在嘉兴府桐乡县顿足一日,接上养伤的十几个护卫,再启程南下抵达杭州。
  巡按这个职务是很特殊的,说得不好听点就是朝廷掺的沙子,但钱渊在浙江,特别是在杭州,拥有不低于胡宗宪的名望,短短一日,虽然钱渊没有下船,但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
  “夫山先生。”钱渊施了一礼,虽然几个月前第一次见面闹得很不愉快,但何心隐甘冒奇险潜行崇德报信,之后桐乡县外一战,身先士卒,两人早已化敌为友。
  “展才。”何心隐眼神有些躲闪,“急着回台州?”
  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古怪,马上过年了,就连倭寇也要过年,钱渊家人在台州,怎么可能不回去?
  不过钱渊如今巡按浙江,说起来军务在身,也是有理由不回去的。
  “怎么?”钱渊笑道:“难不成汝贞兄还在杭州城为钱某人准备好了衙门?”
  巡按一般是流动的,很少固定在一个地方,一般来说是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的。
  同时来拜访的吴百朋轻声道:“浙江总兵俞大猷驻守嘉兴,浙江副总兵戚继光调宁波……总督府刚刚发出调令,卢斌率兵移驻台州。”
  “卢斌?”钱渊有些意外。
  “虽卢子鸣兵败下狱,但卢斌长水镇、桐乡两战皆有功,总督大人为其请功,兵部公文前日方至,卢斌升任宁绍台参将。”吴百朋想了想补充道:“侯继高调浙江都司佥事,任游击将军,为卢斌副手。”
  这话一出,何心隐神色更是尴尬,倒不是说胡汝贞之前许诺让卢斌、侯继高驻守嘉兴,如今却反悔……兵力调配本就不是说说就算的,俞大猷转浙江总兵官驻守嘉兴是理所应当。
  关键是胡汝贞如此调配兵力,这是在暗示,你钱展才就留在台州,别捣乱,看看,给你配了老搭档卢斌、侯继高呢。
  何心隐是如此想的,所以神色尴尬,吴百朋也是如此想的,所以此行是想劝钱渊以大局为重,勿要和总督府起隙。
  但钱渊并不这么想,他笑着问:“夫山先生,之前在崇德县内,晚辈大骂……阮应荐无能,胡汝贞无量,他知晓了?”
  没等何心隐开口,钱渊摇摇头,“无所谓,在他胡汝贞面前,也是这几句话,在陛下面前,也是这几句话。”
  吴百朋还好,但听了这话,何心隐脸色变了,他是知道钱渊和胡汝贞一个多月在桐乡县隐秘交易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
  是说你钱渊在背后给胡宗宪穿小鞋,说小话?
  看了眼何心隐,钱渊随口道:“原话转于汝贞兄就是,告诉他,我在台州等他。”
  这次何心隐和吴百朋真的猜错了,从体制来说,东南抗倭文武官员中只有钱渊这个浙江巡按不是他胡宗宪的下属。
  奉天巡按,什么都能插一手,什么地方都能去,风闻奏事,他胡宗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把钱渊摁在台州?
  更何况钱渊简在帝心,和严党关系又不错,还与裕王交好,胡宗宪虽然量窄,却不是个蠢货。
  唯一的解释是,胡宗宪是希望能够保持和钱渊之前的关系……准确的说,是保持和钱渊之间的信息沟通。
  什么信息的沟通?
  当然是钱渊在倭寇中埋下的眼线。
  胡宗宪久历战事,当然清楚,倭寇远在海外,钱渊是很难直接和眼线直接会面的,那么很可能两者有事先预定好的沟通渠道。
  从两个月前张三从台州三门镇急趋上虞报信开始,胡宗宪就确定,钱渊和眼线之间的联系就在台州……而钱渊上一次南下径直去台州,有可能也是早有准备。
第424章
不一样
  原浙江巡抚衙门的后院,这儿已经连续送走了朱纨、王忬、彭黯、屠大山四任巡抚。
  其中只有王忬借沥港大捷逃出火山口,其余三人,彭黯罢官归乡,朱纨愤而自杀,屠大山下狱论死,这儿不是个吉祥地,阮鹗选了桐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到目前为止的六任浙江巡抚中,去掉刚刚履任的吴百朋,也就胡宗宪一人扶摇直上,但即使如此,在刚升任浙江巡抚的开始几个月里,他也彻夜难眠。
  “钱展才此人,论公不论私。”胡宗宪笑着对郑若曾说:“他和阮应荐无来往,骂其无能,和我胡汝贞结交数年,骂我无量。”
  看了眼忧心忡忡的何心隐,胡宗宪摇头道:“但钱展才偏偏和其他清流不同,圆滑变通,左右逢源,若非如此,胡某当日又何必急匆匆赶往桐乡呢?”
  “元辅在朝中不倒,华亭无甚作为……”茅坤低声道:“未必是……”
  “定然是他。”沈明臣断言道:“展才其人虽年轻,但言语间从无疏漏,既然在夫山先生面前提起……在陛下面前亦如此……”
  郑若曾点头赞同,“记得大半个月前京中来信,廷推浙江巡抚拖延许久……当时展才在后殿面圣,等他出来,立即公推吴惟锡升任浙江巡抚。”
  这句话一出,茅坤也不吭声了,能直接影响浙江巡抚的廷推,嘉靖帝不可能不询问钱渊浙直总督这个位置。
  “还好当日东翁急急赶往桐乡……”
  “即使无此行,展才亦会上京。”郑若曾看了眼王寅,加重语气道:“嘉靖三十三年末,展才曾私下言,平倭者,非绩溪不可。”
  绩溪就是胡宗宪的乡梓。
  书房里登时安静下来,最早跟着胡宗宪的王寅在心里复盘,从最早的赵文华,到后来的严嵩严分宜,再到现在的钱渊……还真不好说胡宗宪借谁的力更多一些。
  虽然被钱渊戟指大骂量窄,但胡宗宪心里有尘埃落定之感,无论如何,这一回总归能统合兵力,从心所欲了。
  之前的浙江巡抚阮鹗,总兵刘显要么胆怯,要么自行其是,如今的吴百朋、钱渊总归会顾全大局,再加上正在加紧编练的新军,胡宗宪有了大施拳脚的空间。
  已是腊月二十七,众多幕僚汇集而来,自然不是仅仅为钱渊一人,数府推行提编不力,崇明重建人口不足,打制军械耗银过多,截留两淮盐税半数也要派人去。
  一番讨论后,沈明臣随口说起送上京的年礼,大头肯定是严嵩严世蕃,其次还有工部赵文华,吏部吴鹏等等,胡宗宪在这方面是舍得花银子的。
  “对了,安排人送年礼去台州。”胡宗宪吩咐道:“别送其他的,银子就行。”
  郑若曾和何心隐纷纷摇头苦笑,钱渊死要钱的面孔显然给胡宗宪留下来深刻的印象。
  沈明臣迟疑道:“东翁,有必要吗?”
  胡宗宪点点头,“他不是说了……在台州等着我。”
  吴百朋这个浙江巡抚的职权很大程度上被浙直总督侵夺,在这种情况下,胡宗宪需要和巡按浙江的钱渊保持一个大致的方向,这需要双方坐下来细谈。
  胡宗宪想了想,补充道:“另外调拨五十支鸟铳过去……以后还真糊弄不过去了。”
  之前几次胡宗宪阴了钱渊,主要就是因为钱渊没有正式名义,但在将浙江巡按抢到手后,以前的理由是拿不出手的。
  “展才说了好些次了。”何心隐在桐乡县外亲眼所见鸟铳的威力,“这下他可要笑开花了。”
  但已经回到台州的钱渊别说喜笑颜开,简直就想找个借口躲出去……母亲谭氏到现在还住在府衙后院没回家呢。
  “这种媳妇你还想要?!”谭氏尖锐的声音响起,“三日前就送信说要回来,她今日还不顾体面出去……出去……”
  说着说着谭氏眼泪都下来了,一旁的谭纶和钱渊舅甥两无语对视,这日子是过不下去了。
  “四妹,渊儿刚回来,先让他歇息歇息?”谭纶咳嗽两声,“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要不先回去……慢慢商量嘛。”
  给了外甥一个眼色,赶紧把人弄回家去,知不知道我这个台州知府多忙,外头的事千头万绪,还要替你打理后院起火?
  “母亲别急,回头儿子好好抽她一顿,居然敢……”钱渊扶着谭氏,“先歇息歇息,这次陛下钦命儿子巡按浙江,只怕年后还要满浙江跑……”
  钱渊回头看了眼谭纶,开玩笑吧,她们婆媳俩现在是针尖对麦芒,这时候弄到一起去……小舅你是怕不出事?
  小妹和黄氏也凑了过来,轻声细语的劝着,谭氏是铁了心,放了句狠话后往回去,但刚迈了几步就顿住了,回头疑惑道:“渊儿,巡按浙江……巡按好像是御史?”
  “是啊,渊儿从翰林院庶吉士改都察院御史,陛下钦点巡按浙江。”谭纶随口道:“此事在京中引得轩然大波,几十年来第一遭。”
  谭氏虽然不读书,见识不广,但毕竟是官宦世家出身,很清楚翰林院庶吉士代表着什么,登时双目圆瞪,一把揪住钱渊的衣袖,“怎么回事?!”
  “陛下钦点,儿子也没办法……”
  “渊儿这些年东南击倭屡屡有功,两个月前更是力挽狂澜……”
  “咳咳,咳咳!”钱渊警告的看了眼谭纶,“东南费银颇多,疑有贪污之举,陛下命儿子详查,准备就从台州查起。”
  “从台州查起?”谭纶冷笑一声,“展才此言何意?”
  “谭知府勿怪,在下也只是奉命行事。”钱渊轻笑道:“嘉靖三十三年,总督府先于浙江推行提编法,最先选的就是台州府,但汇总盘账,至今年十月,全浙江耗银最多是首是杭州府,其次就是台州府。”
  谭纶看了眼注意力渐渐转移到口角上的妹妹,随口答道:“戚元敬于义乌招兵,募兵银,打制军械,大都由台州府衙供给。”
  “或许吧。”钱渊拱手道:“嘉靖三十三年,半洲公任浙直总督任内,谭知府向总督衙门请命募兵成军,奇怪的是,总督府许台州募兵,却不许其他府洲募兵,实是让人生疑。”
  “年关将近,展才急急南下,原来是为此而来。”谭纶面色转冷。
  “如谭知府问心无愧……”
  “渊儿!”谭氏忍不住训斥道:“连声小舅都不叫了,上下尊卑何在?!”
  “母亲,他不也叫展才嘛。”
  谭氏瞪着儿子一连串的训斥话,钱渊老老实实的听着,谭纶在一旁无聊的等着,一直到小妹和黄氏将谭氏劝进屋子。
  出了后院,谭纶立即低声训斥:“胆子倒是大,娘舅娘舅,明日把你母亲接回去。”
  “算了吧,还没和小七碰面呢,那妮子性子也犟。”钱渊打了个哈欠,“外头的事千头万绪,就算后院起火……那也要往后放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