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3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7/801

  最后在高拱、徐渭哭笑不得的表情中,钱渊正色拱手道:“殿下福泽深厚,气运在身,王妃必能安然产子……”
  “好!”裕王亲热的握住钱渊的手依依惜别。
  捋须的高拱神情古怪,要不是钱渊才二十岁,入仕才半年,这必然是自己最大的敌手。
第410章
消息
  吃的太饱不是什么好事,这个时代可没健胃消食片,中午一顿火锅吃完,钱渊晚上没吃饭肚子还是饱的,最后只能让人榨了点山楂汁消消食。
  现在随园其他事无所谓,但只要钱渊身体有任何不适,陆氏就要过来絮絮叨叨说个没完没了。
  应付完叔母,看看至今还住在随园的徐渭已经熄灯,钱渊才对杨文点点头,片刻后,周泽出现在书房里。
  胡汝贞、刘显率军驰援桐乡的第二天,钱渊就带着二十个护卫上京,剩下的护卫大都留在了桐乡,而周泽取道金华回了台州。
  论信任,护卫队里钱渊最信得过的是杨文、张三,其次就是周泽,倒不是信不过王义,但此人毕竟是曾冼旧部,心心念着为曾冼雪冤报仇。
  “好了,坐吧。”钱渊指指摆好的凳子,“台州如何?”
  “一切太平,戚将军和谭知府一东一西都大败倭寇,侵入台州的倭寇约莫两千有余,一半以上被斩杀,余者逃入大海,戚将军乘船出海在距离象山十余里处再度大败倭寇。”
  周泽捧着杨文递来的茶杯,“小的先去了三门镇,被戚将军救下的几个兄弟在那儿养伤,之后带了个兄弟为向导出海,因为戚将军刚刚横扫附近海域,海上空旷的很,看不到其他船只,当日傍晚抵达那座海岛。”
  “戚元敬海战陆战都有一手……”钱渊回想了下地图,如果胡汝贞能将戚继光调到宁波定海附近,一方面对舟山有威慑力,另一方面不用绕过天台、天门山脉,直接近海走象山港就能援台州。
  其实在明朝做海贸,上海还真不太适合,浙江、苏松一带最适合的是两个地方,一是杭州,二是宁波,前者是因为处于南北运河的南端,交通极为便利,后者是因为舟山,这主要取决于海商对官府的信任度,以及官军对倭寇的威慑力。
  将思绪扯回来,钱渊努努下巴,“继续说。”
  “带了三个兄弟在岛上藏了十天……”周泽舔舔嘴唇,“然后……周济上岛了。”
  周济是周泽的弟弟,两人都是钱家的佃户子,周泽是第一批,嘉定一战后回松江,将弟弟周济也拉进了护卫队。
  几个月前,周济被钱渊塞给了谭维,如果他活着,或许谭维也能活着……
  “桐乡城外,周济也在。”周泽咽了口唾沫,“就是他率先拉着谭老大先逃……”
  钱渊默不作声微垂眼帘,这些他当日在望远镜里看到了,甚至清晰的看见周济一马鞭抽在谭维胯下马的马股上。
  “徐海在皂林附近停留收拢残兵,之后北上乌镇,谭老大被……”周泽看了眼钱渊的脸色,他不知道谭维的身份,但很确定谭维是钱渊钉在倭寇中的重要棋子。
  钱渊闭上眼睛,“说。”
  “没死没死。”周泽先吐出让钱渊安心的话,才说:“左手被剁了三根手指,抽了三十鞭……离海后回了老巢,周济说谭老大和手下还剩的三百倭寇被贬为苦役。”
  长长的吐气声,钱渊用力揉了揉太阳穴,没死就好,没死就好……这几年来,他见惯了生死,手刃多少倭寇,甚至在几次大战中不得不强迫自己去漠视人命,但却不忍心听到谭维被杀的消息。
  书房里凝重的气氛轻快了几分,钱渊追问道:“也就是说,谭老大性命无忧?”
  “是。”周泽脸色有点古怪,犹豫了会儿补充道:“周济说……据说有人替他说话。”
  钱渊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而旁边的杨文瞥了眼过去,他是知情人,当年钱渊两次在崇德偷门入户,他和张三都是跟着的。
  “喝点水吧。”钱渊亲自拿起茶壶给周泽添了点热水,“一路奔波辛苦了。”
  “分内之事。”周泽喝了口水暖暖身子,继续说:“周济那小子还让我带回消息,此次徐海裹挟近三千青壮出海,实力大涨,日后再度侵袭沿海,谭老大可是探不出消息了。”
  钱渊点点头在心里盘算,这次浙江总兵和副总兵都下狱论罪,新到的俞大猷、戚继光……胡汝贞会把他们安排在哪儿?
  被动的防御总不是长久之计,但官军的实力是不可能出海直捣黄龙的,目前东南沿海,只有董邦政、俞大猷、戚继光麾下有战船,远不能和倭寇相比,戚继光此次出海大胜主要还是因为对手太弱,都是散兵游勇。
  或许可以诱敌……钱渊心思急转,在心里有个大概的计划了。
  不过这个计划还需要好好雕琢,钱渊先不去想,又问道:“总督府答应的东西都给了?”
  “都给了。”周泽笑道:“这次倒是挺痛快的,不仅仅是咱们护卫队,松江兵、义乌兵、狼兵和嘉兴兵都得了大批军械补充,上京路过杭州,原来张四维那厮的宅子已经挂上食园的匾额。”
  “抚恤都给了?”
  “其他几支不太清楚,但咱们护卫队都拿了抚恤,此外少奶奶还许诺了良田,这也是护卫队的惯例。”
  “工匠呢?”
  周泽呃了声,“总督府调拨了一批工匠……但名义上是调拨给台州府的……”
  钱渊的脸唰一下黑了,特么谭纶又想截胡啊!
  周泽赶紧换了个话题,“对了,半个月前,戚将军出海追击,一小股倭寇从蛟湖登陆,一路冲到临海,还好守城士卒还算卖力,不过受伤的不少,少奶奶带着丫鬟、仆妇和好些护卫队的女眷,为士卒裹伤……”
  “效果如何?”
  钱渊这句话问出,周泽和杨文脸色都有点古怪,大户人家的女眷亲自出面为士卒裹伤,少爷您不关心妻子的清誉却关心效果?
  “很不赖,在临海待了两天,听说不少士卒本都要截肢,但最后都抱住了,最多也就是不方便而已。”周泽赞道:“临海县已经有人称少奶奶是观音下凡。”
  钱渊笑了笑,小七或许也能找到在这个时代存在的意义,虽然前世看片,但毕竟是个医生呢。
  但钱渊笑的有点早……
  临海县,终于可以歇息几天的谭纶无奈的看着还在发牢骚的堂妹,平心而论谭纶很感激小七,不仅诗才惊世,而且还有慈悲心肠。
  但问题是谭氏看不下去啊,儿子不在,儿媳跑出去给那些受伤的汉子裹伤,还亲自下手……有一次谭氏忍不住跑去看了看,小七正在给一个大腿被戳穿的士卒上药。
  放在后世是正常,但在这个时代……谭氏当时被气得一下晕过去了,醒来后大骂小七,声称要儿子休妻。
  这下好了,原本已经缓和的婆媳关系彻底破裂了,小七表面恭敬但有恃无恐,谭氏抓不住儿子现在天天抓着堂哥谭纶……
第411章
闹大了
  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了,连续五天的大雪给整个北京城铺上一条厚厚的棉被,可惜,这棉被不仅不保暖,反而让人们瑟瑟发抖。
  东南战局一度不稳,西北俺答在十月份又来抢了一波,原本还指望受倭寇不太严重的福建、广州,结果八月间秋雨脸面,山洪肆掠,如潮州府几乎大半都被泡在水里。
  到了十月下旬,浙直总督胡宗宪上书,嘉靖帝点头许留两淮余盐之半,于浙直总督军门,以备海防军费之用。
  所以,如今天寒地冻,户部尚书方钝又开始伤脑筋了……他是真的想致仕了,转个年就满六十了,从去年华阴大地震开始到现在一脸了,方钝已经写了不下二十份请辞奏折,这对他来说是小意思,他在原时空为了劝阻嘉靖帝打醮祈祷,费用浩繁,上书几十万字!
  但对于方钝的请辞,嘉靖帝不批。
  嘉靖帝也不傻啊,他能容忍严党收取贿赂,但绝不会将严党这群耗子丢进米缸,方钝是少有的敢直面严嵩的重臣。
  随园里,徐渭和钱渊、钱铮、顾承志四人围桌而坐,一边吃饭一边说起这事。
  顾承志是钱渊的启蒙恩师,又曾经给钱铮做个幕僚,年初钱渊中进士后,他就外出游历湖广、江西,刚刚回京。
  “还能有什么办法?”徐渭捞了把胡子,自从那天钱渊吃撑后,随园饮食一直简单,今天吃的是阳春面,就桌上摆了盘剁椒,“外甥打灯笼——照旧呗。”
  钱铮默不作声,去年末京中多少官员都在跳着脚大骂方钝……因为地龙翻身要调拨银两物资赈灾,俸禄都是折算成宝钞的。
  今年再来这么一遭,不夸张的说,至少翰林院里应该不少同僚除夕夜桌上都没肉……不是每个士子中了进士都会接受投献,再说了,京城里的房价、物价太高。
  “实话实说,大司农理政颇有手段,但无奈……无米下锅啊。”钱渊挺同情方钝的,这种情况下,神仙来了都没戏唱。
  “今日都察院、六科有三份弹劾胡宗宪的奏折。”钱铮突然说:“胡汝贞如今在京中颇多议论……”
  颇多议论这个词用的挺婉转的,其实胡宗宪在京中名声已经臭大街了,加派提编,耗费巨资,掌六省兵马剿倭,结果被徐海弄得灰头土脸,居然还有脸截留盐税。
  如果没有截留盐税,户部……其他的不说,至少京官的俸禄是够的。
  钱渊不由自主的联想,或许原时空中胡宗宪的悲惨下场与此也有一定关系,提编南直隶、浙江、福建、江西、湖广,而且还截留一半的盐税,几乎将全京城的官都得罪干净了。
  十年寒窗是为了功名,但考上进士做了官不是为了继续寒窗……不为了自己,难不成为了明帝国的崛起而苦读?
  聊了几句后,顾承志将话题扯开,说起这半年的见闻,又说起拜祭聂豹……他和钱铮是好友,虽然只是个秀才功名,但也是聂豹门生。
  等钱铮和顾承志离开后,钱渊才转头看向徐渭,“怎么?”
  “大司农无米下锅……”徐渭幽幽道:“如果有米下锅呢?”
  钱渊嗤之以鼻,“除非他方钝去抄了严东楼的别院,多了不说,至少户部一年的进账!”
  “我是说以后……”徐渭低声道:“有些事情是需要未雨绸缪的,至少需要把态度拿出来。”
  “开海禁通商?”钱渊来回踱了几步,“我在陛下面前提到过……陛下不置可否。”
  “那我去试试?”
  钱渊立即摇摇头,犹豫了会儿低声道:“记得大司农是湖广人……找个湖广人上书,有合适的人选吗?”
  “有,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入行人司,去年调任刑科给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7/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