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801

  钱渊看了眼杨文,自昨日入台州府后,这厮就有点坐不住了,平时杨文话很少,但这几天简直成了话痨。
  顺流而下,船速颇快,一早启程,赶在夕阳下山之前,一行人已经抵达临海县。
  一路上嘴巴就没停过的杨文终于住了嘴,两手紧紧攥成拳头,眼前的临海县城门破破旧旧,城墙上多有刀劈斧砍的痕迹,护城河边的土壤呈现出紫黑色,不知道混杂了多少倭寇和守城士卒的鲜血。
  “自嘉靖三十二年到如今,已经三年多了。”钱渊平静的说:“那笔债也还清了,如若有意,我可以推荐你随军,不管是台州地方还是戚元敬处。”
  随着车流往前走入城门,经过守城士卒盘查,好一会儿杨文才道:“少爷来了台州,守在少爷身边,不愁没有杀倭的机会。”
  “你还真当少爷我是扫帚星?”钱渊笑骂道:“懒得管你,随你去吧。”
  一旁的张三松了口气,“你要是真走了,大耳光子扇你!”
  “说哪里话。”王义摇摇头,“只是杨文一走,招募护卫只怕要缓下来。”
  进了台州府,首先要去的地方自然是府衙,母亲谭氏迁居台州,只说去找堂哥谭纶,其他的什么都没说。
  一路南下,钱渊几次写信,也不知道是没收到还是错过了,一直没收到谭纶的回信,钱渊心里有点急。
  守在府衙门口的士卒颇为精锐,也很是警觉,看到几十个骑马的汉子护送车队过来,立即召集了几十个士卒上前盘问。
  一刻钟后,台州府同知唐顺之大步走出府,钱渊深深一拜,“两年多后再见荆川公。”
  唐顺之伸手一扶,眼前的青年已经褪去两年多前的青涩,举止从容间带着一股逼人锐气,再无崇德县中的懒散。
  “好,好好!”唐顺之点头道:“自崇德一别,听闻展才殊功屡建,又顺利登科,老夫和子理颇感欣慰。”
  谭纶的妻子留在江西,只孤身一人来台州赴任,身边只有两个偏房,小七被接到后院,钱渊随唐顺之前去书房拜见谭纶。
  这是个面色黝黑的中年人,个头不高,但目光森森,颇有威严,这些年屡屡亲身上阵杀倭,书桌边还放着一把腰刀,墙壁上悬挂着地图和一柄长剑,看上去不像个文官,倒有几分武将的模样。
  谭纶二十四岁中进士,是江西省出了名的少年才子,性情沉稳,腹有韬略,这是个能从蚂蚁打架领悟兵法的奇才,在后世是能和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的名将。
  “外甥钱渊拜见小舅。”钱渊规规矩矩行了个礼。
  “起来吧。”谭纶放下笔,细细打量面前这个青年。
  这是钱渊第一次见到谭纶,但并不是谭纶第一次见到钱渊,嘉靖二十四年,谭纶授南京礼部主事,曾去华亭做客见过当时才十一岁的钱渊。
  俗话说,三岁看到大,十岁看到老,那时候的钱渊已经在华亭小有名气了,书读得好,人长的漂亮,嘴巴毒的厉害。
  当时的谭纶颇为失望,妹妹两个儿子,一个放弃举业转而经商,一个虽然聪慧却性情偏激。
  但没想到七八年后,谭纶从同僚口中、书信中,甚至是总督府、巡抚衙门发出的官文中,一点一滴拼出了个完全不一样的钱渊,气节无双,腹有韬略,精于练兵,心思深沉,手段了得,除了嘴巴还是那么毒,哪一点都不像……
  一个多月前,谭纶接到了同年探花胡正蒙的信,在信中胡正蒙将钱渊简直吹到天上去了……也不算太夸张,孤身入京搅动风云,诸多势力之间腾挪自如,简在帝心又入裕王府,聚拢同年被视为这一科的头面人物。
  “三年多前,你入了王民应幕府。”谭纶第一句话就是问罪,惹得一旁的唐顺之撇嘴,他和谭纶同僚两年多了,知道这位虽然不是个心眼小的,但却对此事念念不忘。
  三年多前,在钱渊的努力下,俞大猷、卢镗率兵北上,在松江府、苏州府、嘉兴府和倭寇打成一片,多得两京大佬赏识,以至于王民应升迁兵部右侍郎,但当时的台州……无援的谭纶苦苦支撑,赤身冲阵重伤濒死才保住城池。
  这让谭纶如何忘却?
  钱渊平静的拱手道:“沥港被毁,倭寇四起,台州多山,松江平原,舍台州,援松江、苏州,换成小舅,亦会如此。”
  这句话把谭纶硬生生堵回去了,他精通兵法,自然知道那是最佳的选择,唐顺之捋须笑道:“展才就这性子,投桃才能报李,他对着半洲公都不后退半步,子理你还想吓唬他?”
  张经在陶宅镇和钱渊因为狼土兵劫掠发生冲突,张经都要调兵围剿了,但钱渊半步不退,这件事早就传遍东南。
  谭纶悻悻道:“你倒是不怕我死在阵上!”
  “母亲担忧,外甥曾派人送来药材、补品,但在金华府被倭寇、山贼劫掠。”钱渊拱手问道:“母亲、小妹如今住在哪儿,外甥先去拜见。”
  谭纶脸色变了变,半响才道:“黄岩县。”
  “什么!”钱渊勃然变色,霍然起身道:“黄岩!”
  黄岩和太平是台州府最靠近海岸线的两个县,倭寇如若要攻临海,必定要先攻黄岩。
  “展才,展才。”唐顺之起身解释道:“之前要不是收到来信,我和子理都不知道你母亲迁居台州府,子理费了好大力气才找到。”
  “为什么不劝其回临海?”
  “嘴皮子都磨破了,她就是不肯!”谭纶一脸沮丧不解,“连口水都不让喝把我赶出去。”
  之前保持的威严荡然无存,谭纶显露出本性,搓着手指头纳闷道:“三妹出阁前和我关系最好,没得罪过她啊!”
  钱渊面无表情的站在那儿,将所有事在心里盘算了一遍,“还请小舅容内子女眷暂住后院,再派两名向导,我连夜赶往黄岩。”
第349章
重逢
  黄岩县可能是全台州府……不,应该是全浙江省,全东南最惨的一个县,也是在延绵已有数年的大战中最早沦陷的一个县。
  早在嘉靖三十一年,数千倭寇袭台州,黄岩沦陷,虽然倭寇没有大肆杀戮……他们也懂韭菜要一茬一茬的割,但大量百姓沦为流民,人口急降,田地荒芜。
  这种情况一致持续到嘉靖三十三年,在此之前,因为倭寇每次攻台州,目标都是附郭县临海,每次都会经过黄岩……最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先攻克位处黄岩县西面的海门卫。
  直到嘉靖三十三年,谭纶编练新军,两次于黄岩、海门挫敌,之后戚继光领义乌兵任宁绍台参将,几度败倭,先后于黄岩县南北选桃渚、新河建镇拱卫,倭寇终于放过了饱受蹂躏的黄岩县,转而向南边的太平县,北边的宁海、昌国卫,黄岩县这才渐渐恢复生机。
  台州多山,官道不平整,夜间难以纵马,一个不小心摔折腿都是轻的,钱渊不得已在水驿暂歇,向小吏盘问好久,不禁在心里琢磨,母亲选择落脚黄岩到底是谁怂恿的……这个选择非深知内情者不能为。
  台州府六县,除了附郭临海县之外,相对安全的只有仙居县,剩下的四个县……母亲偏偏选择了暂时没有危险,倭寇不会来犯的黄岩。
  辗转难眠半夜,第二日天蒙蒙亮,钱渊就启程由灵江直下,转入永宁江抵达黄岩。
  城西侧的一条巷子口,几个妇人婆子坐在树荫下,一边纳鞋底一边七嘴八舌的聊着。
  一个身材高瘦的年轻人堆着不自然的笑容凑过去,妇人们都警惕起来,但随着年轻人的本地话,很快笑声就传开了。
  远处的钱渊看着这一幕,没话找话道:“记得曾公就是黄岩人。”
  “仓头街曾家巷。”王义轻声答道:“曾公十二岁落籍江都,所以进士录上是江都人,但曾公一直自认台州黄岩人。”
  钱渊点点头,“那苏家是江都人还是黄岩人?”
  王义对当年的内情非常清楚,立即答道:“黄岩人。”
  曾铣当年获罪,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同乡商人苏纲,此人长女是夏言的继妻,后来夏言、曾铣被杀,两家人分别被流放汉中、广西,苏纲也被流放陕西。
  回头看了眼王义,钱渊低声道:“放心吧,我已经遣人去了。”
  等到裕王登基,曾铣、夏言雪冤之时,两家人如果都死绝了,那就没意思了,早在三月份,钱渊就遣人往广西,后来随园士子陆一鹏选官广西县令,钱渊也托他照料。
  两人还在各自想着心事,杨文已经回来了。
  “少爷,那宅子光是今年就转了两手。”杨文低声禀报道:“县衙那边契书上填的是赵七三的名字。”
  赵七三是钱家的佃户子,最早一批随钱渊第一次赴杭,后来一直在食园做门房,手脚勤快,老实忠厚,老婆在后院做管事。
  “听人说起还有两个缺胳膊少腿的,应该是在徽州府、宁国府受伤的护卫。”杨文继续说:“搬迁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大门紧闭,除了采买基本看不到人出入。”
  柳树下,钱渊伸手抓住垂下的柳枝,细细搓了搓,沉声道:“走吧。”
  刚刚敲开大门,门房里的赵七三噗通一下跪下来,一脸的惊喜,“少爷,少爷终于来了,小人往京中送了信……”
  一旁还有个缺了条胳膊的门房也单膝跪下,一脸的惭愧,“少爷,老夫人执意迁居黄岩,小人拦不住,知道少爷南下后,让人守在杭州食园……”
  钱渊一手拎着马鞭,轻轻甩了甩,喝道:“起来,从头到尾说。”
  赵七三哆嗦着起身,想了想才说:“听闻少爷要成婚,老夫人和小姐都欣喜的很,还把王头叫去商量送聘礼入京,但就在即将启程的时候……”
  宅子不大,前后两进,门房里的响动很快传到了后院。
  “什么?这么快!”谭氏一脸的惊慌,“渊儿这么快就来了,都不提前说一声……这这这,怎么办?”
  “母亲……”才二十多岁就守寡的黄氏更是慌张,“要不……我带着出去躲躲?”
  “别慌,别慌!”小妹是最镇定的,“就按之前说的办,哥哥虽然嘴巴毒,但心地好,杭州城里谁不说哥哥是善人,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让小妹意外的是,母亲和大嫂更慌了。
  耳熟又久违的声音在小妹耳边响起,“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这话说的不错,但你是从哪儿听说,你哥哥我嘴巴毒的?”
  小妹呆滞的转头看着钱渊,支支吾吾慌慌张张的说不出话来,那模样不比后面那两个给她鼓气的强多少。
  钱渊摸了摸小妹的发髻,温和一笑,上前几步迈过门槛,一掀长衫下摆跪在地上,“不孝子拜见母亲。”
  “渊儿,渊儿,快起来,快起来。”谭氏眼神躲闪,只顾着拉着钱渊起来,“连蒲团都没有。”
  钱渊笑着起身扶着谭氏坐下,“母亲无暇入京,儿子担心母亲身子不适,急急南下,现在才松了口气。”
  似乎没有发现屋内有些僵硬的气氛,三个女人惊慌失措的表情,钱渊只细细向母亲诉说那日十多个新科进士为傧相迎娶小七的盛景,诉说京中随园的布局摆设,叔父叔母的殷切关怀……
  谭氏是个心里没城府的,但历经这些事后,小妹和黄氏都长进了很多,对视一眼只能苦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