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801

  吴震翔那厮还真的和李默拉的上关系,李默被贬谪出京任宁国府同知,侄女嫁给了同僚之子,这吴震翔是他侄女婿的侄子,结果在关键时刻从后面捅了李默一刀……据说李默这几天上朝眼睛都是红的,不是哭的,是被气的。
  现在朝中舆论纷纷,都说瓯宁更甚于分宜,瓯宁是李默的老家。
  当年严嵩和夏言斗得死去活来,哪里像李默如今还没上位,就在朝中一呼百应,百官礼让。
  按规矩来说,沈坤辞官,接任的理应是副手董份,或者陛下钦点,但李默硬生生挡在路上……啧啧,捅出沈坤杀人案的是李默同乡,上书弹劾董份的是李默旧部、姻亲,不是他干的还能是谁?
  最重要的是,南京国子监祭酒已经落到李默手上了,林庭机是李默同乡,为了这个位置,李默横扫内阁,风头无二。
  钱渊这边正在想着呢,那边高拱回忆道:“说起来,李时言也任过南京国子监祭酒,是哪一年的事?”
  钱铮咳嗽两声,看侄儿还在出神,又用力咳嗽两声。
  钱渊这才回过神来,不假思虑应道:“嘉靖二十四年,李时言升迁南京太常寺卿,兼掌南京国子监事,嘉靖二十六年回京升礼部右侍郎,嘉靖二十七年转吏部右侍郎,后转吏部左侍郎,嘉靖二十九年陛下钦点直升吏部天官。”
  “履历倒是背的熟。”高拱有点诧异。
  “自入京后,李时言看小侄一直不顺眼,怎敢不背履历。”钱渊笑道:“本朝国子监祭酒,自天顺之后,虽为大九卿之一,但却无实权在手……不过,分宜、华亭、余姚都曾任此职。”
  严嵩嘉靖四年升国子监祭酒,渐渐得嘉靖帝宠信,熬了几年后一步跳到南京礼部尚书,再过几年被直接召到北京任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徐阶嘉靖二十一年升国子监祭酒,两年后跳到礼部任侍郎,之后转吏部侍郎,兼翰林学士,掌院事,升礼部尚书。
  就连吕本也在嘉靖二十七年任南京国子监祭酒,之后很快升礼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钱渊如数家珍的娓娓道来,听得高拱和钱铮连连点头。
  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虽然没有实权,但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翰林出身的官员最快捷的一条路。
  一般来说,翰林官熬资历后,都是转詹事府继续再熬几年,之后有机会转六部,速度已经很快了。
  但如果能坐上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速度就更快了,严嵩、徐阶、吕本以至于李默,还有后来的高拱、张居正都是从这个位置一步登天,直接入六部任礼部侍郎,甚至礼部尚书,加翰林学士,这是入阁的先兆。
  这也是如今满朝上下舆论指责李默的关键,已经抢了个南京国子监祭酒了,居然连北京国子监祭酒也要抢……你李默想干什么?
  这是明晃晃的要聚众集党啊,比当年的严嵩都要狠。
  一直到这时候,钱渊一个激灵,猛地抬头看向高拱,再看看钱铮……特么高拱这是看中了国子监祭酒这个位置了。
  难怪刚才先问起李默,因为李默和高拱一样做过太常寺卿,当年就是以太常寺卿的身份兼管国子监事。
  “不必讳言,你钱展才心思深沉,多谋善断,又和徐府、严府多有交好。”高拱直接了当的问:“你说说看,老夫谋祭酒,有几分成算?”
  看钱渊不吭声,高拱接着说:“董份和老夫是同年,太常寺少卿,现在闹得这么大,他未必会上位祭酒。”
  钱渊微微点头,他也认可这个判断,如果严嵩顺利的将李默攻倒,很可能不会让董份升祭酒,而嘉靖帝很可能直接将其召入六部。
  如今朝中,舆论对李默很不利,而董份非常本分,前几日在翰林院内碰面对李默极是恭敬。
  好一阵儿沉默后,钱渊苦笑道:“世叔迟了一步。”
  “什么?”
  “董份在陛下面前露脸借了徐文长之力,小侄找过严东楼。”钱渊一摊手道:“老师平泉公已经服除一年多了。”
  高拱转头看向钱铮,后者一脸茫然,显然并不知情。
  “两个理由。”钱渊竖起食指,“第一,围绕国子监祭酒,朝中政争惨烈,科道言官为人怂恿上书弹劾,世叔身份特殊,不易涉入其中。
  除非是陛下钦点,不然世叔最后得手,很难说外人如何猜疑,要知道世叔这几年在分宜、华亭之间不偏不倚……”
  高拱沉默半响点点头,的确如此,几年前杨继盛弹劾严嵩的奏章里,那句“或询裕景二王”给裕王府招惹了天大的麻烦。
  “第二个理由呢?”
  钱渊叹了口气,“任国子监祭酒者,非德高望重资深翰林不可,沈坤一去,翰林学士以下,老师平泉公实是最佳人选。
  如果不向严东楼提出这个人选,小侄怕华亭会举荐平泉公起复国子监祭酒。”
  这个理由更让高拱无言以对。
  和高拱一样,钱渊也需要在严嵩、徐阶之间不偏不倚,和徐府联姻,想不被志同道合者如高拱、陈以勤等人视作攀附华亭,那钱渊就要展示自己的态度。
  高拱苦笑两声,他在翰林院熬了十多年才被选为裕王府讲官,自负有经天纬地之才,但至今还任闲职,所以早就盯上了国子监祭酒这个最佳跳板。
  “再等等吧。”钱铮艰难的开口,“平泉公不喜仕途……”
  钱渊咂咂嘴,也不知道陆树声知道女婿这么评价自己会有什么反应。
  高拱举起酒杯一饮而尽,“都等了十六年了,也不在乎多等两年……再说了,严分宜也未必能得手。”
  但就在这一天,事情已成定局,而钱渊是除了严党之外,唯一知晓内情的外人。
  因为和历史上一模一样,手持利刃,精准刺入李默心脏的,还是工部尚书赵文华。
第324章
出什么事了?
  一大早,钱渊躺在被窝里懒得起来,直接叫人让徐渭带个话,今儿请一天假。
  什么假?
  当然是病假,昨儿高拱和叔父都嘱咐最近少出门……
  一直到日上三竿……不,都快到午饭时分了,钱渊才被叔母陆氏赶起来,睡眼朦胧,准备午后接着睡。
  “小米粥熬的不错。”钱渊啧啧赞道。
  “是这小米好。”陆氏笑道:“外院说是汉中专门送来的。”
  钱渊的手顿了顿,去年末地龙翻身,他立即派人去了汉中,曾铣的妻儿就在汉中城固。
  往小里说,当年应下王义,钱渊自认有这份责任,往大里说,曾铣的妻儿是很有用的。
  不过王义也应该快到京城了,殿试之后和徐府定亲,陆氏就已经写信,钱渊母亲谭氏、小妹和大嫂都会上京,到时候让王义抽个时间去趟汉中。
  一边想着心事,一边喝粥,钱渊随手夹了点小菜,讶道:“这是雪里红,味道不错,谁做的?”
  他前世常年在江浙一带,经常吃雪里红,只是这个时代雪里红不太上台面,钱渊找了几次没找到。
  “北边倒的确是叫雪里红。”陆氏掩口笑道:“这可是徐府送来的。”
  闲聊了会儿,陆氏才放钱渊出去,还细细叮嘱别又回去睡觉……不为别的,大白天睡觉在这时代总是不好听的。
  宰予昼寝,这才有了朽木不可雕也这句话。
  钱渊想了想去了前院,现在前院还是马管事负责,杨文不耐烦这些杂事,张三和周泽为副。
  虽然不亲自管事,但全府上下除了后院之外的银两支出收益,钱渊都会过目,这方面没人能在他眼前捣鬼。
  “少爷。”
  “少爷。”
  马管事正在和账房盘账,笑着说:“少爷,谁想得到,酒楼这么赚钱!”
  钱渊笑了笑没说话,拿过账本随意看了几眼,心想这位马管事得叔母信重,是个眼活的,在东南时候叫自己“渊少爷”,现在只叫少爷。
  一旁的张三撇嘴道:“全京城多少酒楼,能大把捞银子的独此一份,前段时间的百味羹大受欢迎。”
  随意翻看账本,钱渊有点心不在焉,脑子里还在想着前天晚上。
  三个月前的元宵节,钱家酒楼名声遍传京城,一举压过无数老店,一跃成为京城饮食餐饮业的龙头老大,没办法,钱渊前世就是个吃货,闲暇时还喜欢亲自动手,现在不少菜式都送进西苑了。
  虽然价格高昂,但还是宾客盈门,即使是朝中大臣也常常光临,原本还让下人拎着食盒回去,但后来钱渊布置了七八个小院落,又隐隐透出陛下曾经落足……
  当然了,来的最多的是严党,他们可不怕别人弹劾受贿,这种罪名就算抓到了实证,嘉靖帝都未必会理睬。
  其中董份、白启常、唐汝楫还有严嵩的两个干孙子都是常客,倒是严世蕃不太来,不过赵文华来的很频繁。
  前天夜里赵文华来了,要了个院子饮酒,和钱渊见了一面,递来了严嵩私下的承诺,愿举荐起复陆树声任国子监祭酒。
  其实这是赵文华主动请缨,他回京后升迁工部尚书,春风得意,但越来越胆小,特别是前段日子景王之子夭折之后,恨不得每天都来酒楼转一趟。
  历史上的赵文华从东南回京后一度骄横,谄杀李默,力挺胡宗宪,后因筑正阳门楼不力被革职,回乡路上揉肚子揉死了……八成是陆炳下的手。
  不过这一世的赵文华,在临平山下的村落里,被钱渊手中的苗刀彻底吓破了胆,再之后钱渊名声扶摇直上,得嘉靖帝宠信,顺利登科,在朝中几番势力中扶摇不定,最后入裕王府。
  赵文华如何会丢掉这条线……他也算看清楚了,李默一去,严嵩势力愈发庞大,日后清算就越惨,但他现在想走都走不了,严世蕃可是翻脸不认人的。
  于是,赵文华细细将严嵩父子的谋划从头到尾漏了个完完全全,这盘棋从会试结束之后就开始了,李默被蒙在鼓里到现在还有点莫名其妙。
  可惜钱渊对这些没什么兴趣,大致和他之前猜测的差不多,沈坤杀人案早早就被严嵩握在手里了,董份递上的表文是经过两个月精心雕琢而成的。
  从南京国子监祭酒到北京国子监祭酒也是特地安排好的,所有的一切都为了让李默在朝中一呼百应,让嘉靖帝心起疑虑,在嘉靖一朝,能力不重要,信任才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