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801

  钱渊和小七对徐璠有共同的认知,这是个废物点心,而且是个没有自知之明,闯祸都闯不大的废物。
  但徐璠的妻子季氏对小七……不能说好,但也不能说苛刻,至少从昨天开始,季氏展现了温和的态度。
  虽然矮了一辈,但季氏并不怵张氏,因为他公公徐阶很喜欢他,历史上季氏病逝,徐阶黯然落泪,悲悼不已。
  啧啧,细思极恐啊。
  随园。
  钱渊正在细细看着胡宗宪幕僚王寅的来信,如今胡宗宪已经渐渐掌控住局势,新任浙江巡抚阮鹗掀不起什么大浪。
  因为徐海和汪直的开战,大股倭寇侵袭已经很少见到了,但小股倭寇从未断绝。
  就在十天前,千余倭寇掠嘉兴、皂林,参将宗礼三战三捷,却被倭寇引入埋伏,尽数战死。
  宗礼是嘉靖二十三年的武状元,北宋名将宗泽后裔,自王江泾一战后,宗礼独守嘉兴府,多有斩获,钱渊后来还在桐乡县见过一面,没想到却是最后一面。
  宗礼战死沙场,江南巡按、浙江巡按,南京都察院御史多有弹劾,但他们弹劾的目标是阮鹗,当时此人率兵在桐乡县,畏缩不敢出城。
  钱渊叹了口气,继续往下看,田洲狼兵已经不堪战,两次出兵共计五千,两年征伐只剩下一半,就连瓦老夫人都连伤带病,毕竟已经五十多岁了。
  不过俞大猷、戚继光、谭纶、卢斌等人编练的新军渐渐成型,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宁绍台参将戚继光,胡宗宪已命其扩编,许再募四千兵丁以待来日。
  东南如今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财赋上,提编法在浙江全面推行,南直隶部分地区如通州、苏州、松江这些频遭倭寇侵袭的地方也相对顺利,但南直隶其他地区以及福建、江西等地就难说了,据说胡宗宪头发都白了一半。
  放下信,钱渊端起茶盏抿了口,皱皱眉头,是凉茶,没办法,可卿和香菱都去了徐府,袭人、晴雯不肯提前来钱府,钱渊也不想从叔母那边借人。
  “少爷,冯公公来了。”杨文在门外禀报。
  “总算来了。”钱渊嘀咕一声,将信件收好才出门,看杨文一本正经的样子,笑道:“据说你浑身力气没处使,大晚上还在抡石锁?”
  杨文苦笑道:“憋得慌。”
  “别急,以后有你卖力气的时候。”钱渊一边往外走一边说:“如今京中局面复杂,等迎了亲,选了官,回了东南……”
  “什么时候?”
  “不都说了嘛,等迎亲之后,总要一两个月吧。”钱渊摇着头说:“在京城,实在是如履薄冰,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掉下去了。”
  “跟着少爷,去哪儿都无所谓。”
  “说得好听。”钱渊嗤之以鼻,当年还在崇德的时候,杨文就琢磨着回台州老家了,当时台州知府谭纶正在募兵练军。
  看到冯保,钱渊远远招手,“来得巧,正好今儿中午吃火锅,新配置的底汤,尝尝看,味道好回头带点回西苑。”
  冯保也是随园的老客了,笑着点头道:“又出什么新花样了?”
  这三个月来,钱家的酒楼每个月出一道新菜,同档次的竞争对手都快愁死了。
  点着碳炉,摆上紫铜火锅,两人人围桌而坐,徐渭那厮接到王寅来信后一直闷闷不乐,琢磨着想外放去东南任职,钱渊也懒得叫他。
  “先说正事。”冯保看了眼锅里红通通的汤水,“陛下今儿问呢,你哪天去裕王府?”
  “哪天都行。”钱渊抽抽鼻子嗅着味道,感觉和前世还是有点区别的,“这么说,我这关算是过了?”
  “能不过吗?”冯保那日也在殿内,无语摇头道:“你就差直接把人抢走了,逼的华亭不得不应下,只可怜华亭之女……”
  “知道的这么清楚?”
  冯保看钱渊斜着眼看过来,笑道:“锦衣卫无孔不入,什么都查得清清楚楚。”
  “这么说来,前天你们是在看热闹?”钱渊撇撇嘴,“不把人抢出来,只怕再过五天就是头七了。”
  “说起来那位徐四小姐也是才女……”
  “老冯,今儿你是来找茬的?”
  “说什么呢,今儿是来送人情的。”
  “什么人情?”
  “直接去裕王府,信不信你撞个满头包?”冯保笑嘻嘻道:“想进裕王府,得先找对人打点一二。”
  “打点你?”
  “别开玩笑了,裕王府六位讲官,被王爷依为支柱唯有太常寺卿高肃卿。”
  钱渊立即判断出,虽然冯保如今已经入司礼监,但其实实力还差得远,消息也不灵通。
  钱铮年后和高拱多有来往,两人是同年,来往多一切是说得过去的,但作为钱渊的叔父,钱铮和高拱来往密切是值得被注意的。
  钱渊似笑非笑的看着冯保,这厮今天哪里是来送人情的,明摆着是想借着这条线攀上裕王府。
  不过,钱渊记得很清楚,高拱和冯保日后是死敌。
  隆庆帝登基后,黄锦自然要老老实实交出掌印太监的位置,理应是时任秉笔太监的冯保接任,但高拱硬是搅合了。
  等到隆庆帝驾崩,万历登基,掌印太监陈洪罢,冯保还是没能接班,高拱居然把管御膳房的厨子提拔上来。
  这才有了冯保在内,张居正在外,联手一记黑枪干掉高拱的名场面。
  冯保毕竟不敢离开西苑太久,随便吃了点就匆匆离去,徐渭从侧屋出来,让人换了套餐具,随口问:“这太监通文墨,看来其志不小。”
  钱渊嘿嘿笑了笑,却没说什么。
  这话放在其他皇帝在任时候未必对,但放在嘉靖朝是对的,因为嘉靖帝对太监管束力度很大,从嘉靖初年到嘉靖二十年,内书房几乎都没人。
  所谓的内书房是专供年轻太监识字读书的,合格之后往往会直接提拔到司礼监下面,地位差不多类似于外朝的翰林院。
  有句话说,非翰林不得入阁,宫内也有类似的话,非内书房不得入司礼监。
  但嘉靖帝是非常特殊的,黄锦是从兴王府跟过来的,牢牢把控司礼监,几十年都无人能动摇他的位置,内书房几乎成了摆设。
  想想也是,后来高拱为了阻拦冯保上位,都挑不出什么人来,只能把尚膳监的太监拉出来充数。
  而冯保是这些年唯一从内书房爬到司礼监的太监,而且已经凑到了嘉靖帝身边的。
  这半年来,钱渊多次出入西苑,和黄锦、冯保算是熟识,在和严世蕃的闲聊中也曾经从侧面打听过。
  如今宫内二十四监,早没了正德年间的规模和势力,权力最大的司礼监和东厂都在黄锦手中,两个秉笔太监也都年迈,而正德年间闹得最凶的御马监更是没落,年富力强又地位颇高的太监只有两人。
  一个就是冯保,司礼监随堂太监,再熬几年就能进位秉笔太监了。
  另一个是御用监掌印太监陈洪,也是内书堂出身,但不在西苑,凑不到嘉靖帝身边。
  钱渊前世就对历史感兴趣,但细节实在记不太清了,也不知道这陈洪是不是隆庆帝登基后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钱渊歪着脑袋沉思良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他不在乎冯保借着自己搭上裕王府,但问题是高拱绝不会和冯保和平相处。
  都说张居正是权相,但在钱渊看来,从老家杀回京城登上首辅之位的高拱才是真正的权相。
  别说内阁、六部了,就是司礼监、东厂都是听他的,隆庆帝几乎将一切都交给了高师傅,甚至如陈以勤这种老臣子都不惜赶走。
  而张居正呢,外朝都说不上一手遮天,里面更有太后、冯保制衡。
  冯保后来之所以和张居正搅合在一起干掉高拱,不仅仅是因为仇恨,更是因为,高拱明目张胆的要求限制司礼监的权限,这是企图断了冯保的根。
  而隆庆帝登基后,冯保是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掌权的,这证明了,冯保是个政治人物,对权力是有着天然的渴望的。
  所以,高拱和冯保是绝不可能合作的……钱渊笑着在心里想,这就是穿越者的金手指。
  钱渊沉默的想着心事,对面的徐渭吃的满头大汗,时不时的抽几口凉气,“太辣了,辣死了……”
  夹了块羊羔片丢进去滚了滚,放进嘴里尝尝,钱渊点点头,这个味儿正好,小七比自己能吃辣。
  想到这,钱渊招手叫来周泽,“告诉小厨房,就今儿调出来的,送过去,调料、配菜都多送点。”
  周泽应下,低声说:“早上送过去的,分了些给徐璠院子。”
  “分就分呗。”
  “徐府刚才派人过来了,说晚上要个酸菜鱼,别太辣,多点鱼肉,多点酸菜。”
  “让他滚蛋。”钱渊面无表情的丢下筷子,擦擦嘴,“准备车马。”
  呃,小七不喜欢酸菜鱼,只喜欢水煮鱼……而根据小七的说法,徐璠特别喜欢酸菜鱼。
第313章
高拱
  后世有种说法,严嵩父子祸国殃民数十年,国力日衰,但隆庆、万历年间有中兴之像,皆因有三人,这三人被称为“中兴三相”。
  第一位是徐阶,无论是什么原因,终究是他赶走了,或者说是熬走了严嵩,虽然他本人在执政上没有什么突出的政绩,又自身不正,但说一句拨乱反正,是不为过的。
  另两人一个是张居正,后世的史书上写满了他的丰功伟绩,写满了对他的赞誉,当然了,也有贬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