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9/801

  在场的大都是绍兴人,都知道徐渭性子古怪别扭,就连张居正也见识了好几次,个个都没吭声。
  徐渭举起酒杯,无趣的说:“屋内除了徐某和他钱展才,还有十人,连同开席一共十一杯酒……他钱展才一共只喝了两杯。”
  屋内登时安静下来了,冼烔第一个跳脚,“展才兄,难怪你一丁点儿醉意都没有!”
  “一杯酒敬了十个人,展才你……”
  “没凭没据的……”钱渊咳嗽两声还没说完就被徐渭打断了。
  “第一杯酒是开席酒,喝完后你将酒盏倒置以示人。”徐渭冷笑道:“后面十杯酒……”
  “没有,没有倒置。”
  “我也没有。”
  “都没有!”
  钱渊真是不喝酒也醉了,你徐渭眼睛绝不会那么尖,怕是一直盯着吧?
  结果是,逃去后院的钱渊先被强灌了五杯酒,虽然是黄酒,但在路上被夜风一吹,也不禁有些醉意。
  前年的除夕,还在华亭的钱渊是一个人动手,去年的除夕,食园还没如今那么多的仆人、侍女,基本也是钱渊亲手,顶多叫了几个护卫来洗菜打杂。
  今年的除夕宴,钱渊成功上位厨师长,手下光是烧菜的婆子、妇人就七八个。
  “总算来了。”陆氏嗔道:“看看,菜都凉了。”
  “文长太贼,没能逃了酒。”钱渊苦笑不已,让巴巴等了好久的香菱倒上酒,“叔父,叔母,侄儿别无他念,唯愿两位长辈长命百岁。”
  “好好好,抿一口就行。”陆氏笑着催促可卿给钱渊夹菜,又让婆子将冷了的菜去热热。
  现在钱府已经不大烧柴火了,基本用的都是蜂窝煤炉,火力强、耐用、方便,烧起来一夜都不熄。
  “窕窕,要不要也抿抿?”钱渊拿着筷子沾了点酒在堂妹面前晃来晃去,惹得陆氏训斥了几句。
  “好了,今儿是除夕,叔母少说几句吧。”钱渊拿起筷子给陆氏夹了块笋子,“这可是侄儿让人专门快船送上京的,叔母尝尝可比往年差?”
  陆氏笑着咬了口,“还挺新鲜呢,嫩的很,是哪儿的笋?”
  “是严州府淳安县的,运到杭州,再沿运河北上,路上以湿土覆盖以保鲜。”钱渊拍着胸脯说:“大半都在这儿了,随园那边就给他们留了几个。”
  “还有脸让我弹劾奢靡。”钱铮忍不住吐槽道:“看看你,西城圈了这么大的园子,吃个菜都要从浙江快船运来,宫内御膳房都没这么讲究!”
  “哎哎,这是渊哥儿一片心意嘛。”陆氏瞪着丈夫,“又没贪一文钱,又没仗势欺人,堂堂正正,光明正大,有什么不好?”
  “就是,叔父你想啊,光说这个园子,东西两头都还没盖,就正堂和后宅……”钱渊细细说:“侄儿花了钱,工匠花了力气得了银钱,说不定今夜能多割两斤肉,给女儿扯两块花布,有什么不好?”
  钱铮觉得不太对劲,但又没话反驳,干脆沉着脸不吭声了。
  在现代人看来,花不出去的钱没有实际意义,银钱流通起来才能展现价值,但这个时代的士大夫,特别是如张居正、钱铮这样对财赋非常关注的官员也有类似的感触,只是不明所以。
  毕竟只有三个人,晚宴很快就结束了,钱渊琢磨随园那边可能还没结束,这时候回去八成还得被灌酒,舔着脸不肯走。
  “来书房。”钱铮甩甩衣袖起身。
  钱渊吩咐可卿、香菱沏了两杯茶,自个儿端了进去。
  “这是去年的明前龙井,用的是玉泉山的玉泉水。”钱渊笑道:“水质越轻,越适泡茶,据说玉泉水是天下最轻,比珍珠泉、虎跑泉、惠山泉都轻。”
  “这事儿倒是没听说过。”钱铮丢下书册,“这两年看的书倒是挺杂的,哪本书上如此写?”
  钱渊歪着脑袋想了想,登时一个激灵,貌似是前世唯一一次来北京旅游时候导游说的,好像……好像这说法是来自……是乾隆还是康熙来的?
  好在钱铮也是随口一问,他今晚要说的是正事。
  “你下午问,为什么不在贺表里弹劾严分宜、徐华亭。”钱铮低沉的声音让微醉的钱渊回过神来,“严分宜冤杀夏贵溪,徐华亭更是狡诈阴狠,我却不愿意弹劾他们……”
  “叔父……”钱渊压低了声音,转身出门绕了一圈,将守在门外的香菱打发走,才回来低声道:“叔父自有原因。”
  “不错,是有原因。”钱铮看着灯花怔怔出了会儿神,“如今东南倭乱,北边俺答年年南下,西南土司也有不稳之像……”
  “自张永嘉上位以来,朝中年年政争,腥风血雨,阁老重臣人人只顾着逢迎媚上,固守权位……”
  钱渊知道这是说大礼仪之争中被嘉靖帝简拔的张璁,他是浙江温州永嘉人。
  后面还没完呢,从张璁、夏言到严嵩、徐阶,后面还有高拱、张居正……
  “渊儿,无论是严分宜,还是徐华亭,叔父都既恨且厌,此不为私,而为公……”
  “渊儿,匡扶大明是我毕生之志……”
  “所以,需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
  钱渊茫然的看着原本以为资质庸碌的叔父,虽然不够聪明,虽然没有什么政治敏感度,但他却找到了一条正确的路。
  没有弹劾严分宜、徐华亭,这是怕惹祸上身,钱铮并不畏惧自己遭到报复……有夏贵溪的背景在,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他和其他官员在背景上是有区别的。
  而钱铮最终选择没有弹劾严嵩、徐阶,自然有特殊的原因。
  钱渊相信,叔父选择的是裕王。
第255章
原来如此
  裕王,这是一条金光大道,而且是脑子还算好使的人都看得到的金光大道。
  钱铮属于脑子还算好使的那种,又是那种传统的将希望寄托在明君身上的士大夫,自然能看到这条金光大道。
  但看得到,不意味着能走。
  严嵩、徐阶都看得到,但他们都走不了,只能隐晦的通过种种方式将自己选中的人试图塞进去,比如唐汝楫,比如张居正。
  不过到目前为止,他们都没有成功,唐汝楫为裕王讲课,但并没有入裕王府,张居正从目前看起来更是一点希望都没有。
  或许这是嘉靖帝有意为之。
  裕王府如今六位讲官,今年九月其中一位讲官因父丧归乡守孝,嘉靖帝令翰林院推选继任者,唐汝楫、张居正都名列其中,但嘉靖帝钦点了胡正蒙。
  抿了口茶,钱渊无奈的看向一本正经的叔父,“就算明年中一甲进士直接入翰林院,也要九年考满才有可能升迁入裕王府为讲官……”
  九年……钱渊不太记得嘉靖一朝有多少年,在心里算了算,可能正好是嘉靖帝死前死后那两年。
  “太久了。”钱铮正色道:“而且……你决计考不中一甲进士!”
  钱渊嘴角动了动,好吧,这是事实。
  “裕王府如今是京城最为敏感之处。”钱渊仔细分析道:“如无意外,日后裕王当承大宝,严分宜、徐华亭都对此心知肚明,绝不会不施展手段……”
  “唐汝楫为裕王讲课,但关系并不深,此人和严世蕃交好,过世的父亲唐龙又曾数次越级提拔徐华亭。”
  “裕王府那边,侄儿只接触过胡正蒙,此人是嘉靖二十六年探花,两个月前入裕王府为讲官,曾经在叔大家见过一面,但之后再无联系。”
  钱渊迟疑了下,接着说:“而且裕王府最资深的将官,也最得裕王信任的是河南高肃卿,此人倨傲异常,很难相处。”
  不是钱铮一个人看到这条金光大道,但大家都走不了,因为路上有块挡路石,而且是块又臭又硬的挡路石。
  从嘉靖三十一年到现在将近四年了,高拱守着裕王……几乎都是金屋藏娇了,巴巴盼着嘉靖帝升仙,哪里肯看到到嘴的鸭子飞了。
  如果只是普通官员倒也无所谓,高拱也需要积蓄人脉,扩充势力,但如唐汝楫、张居正、胡正蒙、陈以勤这种典型翰林储相,都被高拱视为敌手。
  而裕王对高拱的信任……不仅是明朝,在大一统时代几乎是个个例,这一点其他人未必知道,但穿越者钱渊太清楚了,同为裕王府讲官的殷士儋、陈以勤都是被高拱赶走的。
  其中殷士儋被气得在内阁居然和高拱干架……这是记录在明史上的,从这点来看,高拱的性子实在太过刚硬。
  而且钱渊记得,好像高拱还是出了名的廉洁。
  “高肃卿虽倨傲,却有大才,勇于任事。”钱铮平静道:“今年三月,徽州府以人丁丝绢税为突破口,推行提编法,高肃卿写了封信给我。”
  钱渊的嘴巴都歪了,看不出来啊,叔父大人您还挺能藏的,这么大的秘密居然瞒到现在!
  刹那间,钱渊想到了很多,历史中高拱上位,广西韦银豹率部叛乱,高拱推荐殷正茂为总督平叛。
  史书中记下了高拱这样的一段话,“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乾没者半,然事可立办。”
  这意味着,在高拱的认知中,能干事才是第一位的,德行是排在第二位的。
  而钱铮有干事的能力,同时又品行高洁,不畏权贵,又和严分宜、徐华亭皆有旧怨,虽是庶吉士出身,但这次回京调任通政司左参议,走的不是翰林储相的路子,自然是高拱最天然的盟友。
  钱铮细细打量面前发愣的侄儿,只听见低不可闻的“原来如此”……
  之前钱渊一直想不通,今年是外察之年,李默对自己这个搅了他好事的……肯定是一肚子怨气,偏偏却将叔父提拔入京,虽然品级变化不大,但一个是地方官,一个是京官,这是有显著的差别的。
  八成是高拱在里面掺和了一脚!
  钱渊皱着眉想了很久,才抬起头问:“叔父和高肃卿有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9/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