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2/801

  “哎,叔叔抱抱。”钱渊一把搂着孩子往上颠了颠,“分量不轻啊。”
  “义修。”张居正拉着脸训斥了两句,转过头瞪了眼从后院奔出的妻子李氏,他发妻顾氏六年前病故,李氏是续弦,四年前生下长子张义修。
  “一休?”钱渊咧咧嘴,从怀里掏出个小巧玲珑的玉牛塞进孩子手里。
  其实钱渊并不知道,这个孩子在历史上早早夭折,而且正是张居正启程回京的途中,这一世张居正在杭州逗留数月,让这个孩子意外的活了下来。
  “展才。”张居正先是皱眉,随后无奈一笑。
  “见面礼总是要给的。”钱渊放下孩子,转头看向李氏,行礼道:“华亭钱渊,见过嫂夫人。”
  李氏回了一礼,准备去厨房,冷不丁张居正一把拽住她,“今日不用下厨。”
  李氏诧异的看了眼钱渊,向边上走了几步,低声道:“一早不就让人买了菜吗?”
  “买了菜,也未必要你下厨啊。”张居正挑挑眉头看向钱渊,“展才你说呢?”
  “哎呦喂,还没忘啊!”
  “那是,半个月的厨子,三年前说定的。”张居正大笑道:“元敬可是来信说了的,去年除夕夜,食园里大摆筵席……”
  “这个嘴快的……好好好!”钱渊撸撸袖子,“嫂夫人找个围巾,剩下的就交给我吧。”
  “喏,早就给你准备好了。”张居正顺手将挂在墙上的围巾丢过来,安慰妻子道:“没事,他欠我的。”
  宅子本来就小,厨房更是小,就一个灶台,连调料品都不全,钱渊不得不让人去客栈让杨文等人去买点调料,再把辣椒送过来。
  冬日没什么蔬菜,只有肉食、豆腐、大白菜,钱渊琢磨了下烧了个麻婆豆腐,再让人剁了点肉,敲了几个鸡蛋,烧了个大白菜烩鸡蛋饺,最后炒了个辣椒肉丝,打了个白菜汤。
  虽然简简单单三菜一汤,但也能显得出钱渊这三年手艺的长进,麻婆豆腐虽然用的是老豆腐,但用肉沫、香菇、蒜末、辣椒调出味,极为下饭,张居正这厮都和儿子抢食了,气得一休哥当场大哭。
  “呃……”张居正打了个饱嗝,满意的点点头,“据说,昨儿在西苑得陛下赐宴?”
  “别提了,出来还饿着肚子呢。”钱渊两眼一翻,“要不然那姓徐的还能站着出五城兵马司的大门?”
  “现在也差不多。”张居正瞥了眼,低声道:“今日翰林院里都传开了,昨晚徐阁老亲自持藤条将徐璠抽得遍体鳞伤……”
  钱渊一愣,“徐府家法还真是藤条啊?”
  张居正无语了,这是重点吗!?
  “嘿,这事可跟我没甚关系。”钱渊夹起最后一个蛋饺,犹豫了下放到张义修碗里,放下筷子问:“还有什么消息?”
  “昨日你出西苑后,陛下召内阁、兵部、吏部,直言应天巡抚曹邦辅不宜。”张居正顿了顿,“吏部再推荐南京户部左侍郎王诰,此人嘉靖二年进士。”
  钱渊皱着眉头想了一阵,低声问道:“吏部天官……据说极得圣眷?”
  “的确如此,七八日前,陛下赐‘忠好’二字,又令其兼任翰林学士,如今在朝中风头无二。”
  钱渊忍不住噗嗤笑出声了,“徐璠那厮还真够倒霉的……不过也是活该!”
  有了严嵩、徐阶联手压制聂豹的前事,钱渊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现在。
  “怎么说?”张居正精神一振,这件事内情复杂的很,翰林院中众说纷纭。
  “叔大兄日后必是朝中栋梁,但如今朝政诡秘非常,还是不管的好……”
  钱渊拾起筷子慢悠悠吃着剩菜残羹,看张居正不满的瞪着自己,笑了笑说:“还记得去年末那封信吗?”
  张居正立即脱口而出,“提起杨椒山的那封信?”
  “是了。”钱渊叹了口气,历史上李默大概就在这一两年倒台的,如果说没有徐阶的掺和,他是绝不信的。
  去年那封信钱渊无来由的提起了杨继盛,莫名其妙的张居正还特意去同年王世贞那打听,但一无所获。
  就在张居正快要忘却的时候,杨继盛突然病死狱中,但仅仅两日前,王世贞还去狱中探望,当时杨继盛精神尚好,狱中也没有用刑,身体渐渐恢复。
  哪里有这么巧的事……这是埋藏在张居正内心深处的疑团。
  就在张居正要问个究竟的时候,突然拍门声传来。
  比起三年前胖了好些的王世贞笑着走进门,“展才此次入京,可谓搅动满城风云啊。”
  “元美兄,别来无恙……”起身行礼的钱渊瞥见王世贞身后的人影,惊喜道:“哎呦,这不是幸师爷嘛!”
  幸时尴尬强笑着行礼,就是他提议断了给钱渊糖铺分红的。
第232章
请帖
  张居正虽然算不上贫寒出身,但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甚至只是军户出身,钱渊下厨,张居正妻子李氏带着儿子也上桌作陪。
  不过现在又有客人来,李氏带着儿子回了后院,一休哥还不依不饶,眼睛盯着还没吃完的麻婆豆腐,嚷嚷着不肯走。
  “没想到展才还有这手艺!”王世贞啧啧赞道。
  幸师爷在边上讨好道:“为博母亲开颜亲自下厨,展才孝名早就遍传东南了。”
  “嗯?”钱渊一副吃惊模样,“元美兄,你不知道?”
  “知道什么?”
  “乡试时候,敬美和我同在洪字号,最后一场都没带吃的,全指着我……”钱渊看似随意的笑道:“啧啧,敬美那日看起来饥肠辘辘,吃起来狼吞虎咽……”
  “有这等事?”王世贞愣住了,“二弟倒是来了两封信,但没提……”
  “那幸师爷是肯定知道的。”钱渊笑吟吟的转头看向幸时,“今年,肯定有倭寇大肆洗掠太仓,对吧?”
  幸时在心里哀叹,拐弯抹角又不留情面,真是熟悉的味道啊!
  王家算是太仓第一家,去年倭寇疯狂入侵,王家受损不轻,但这也是他们的机会。
  王家是传统的耕读世家,耕在前,读在后。
  于是就在今年的上半年,无数自耕农身上无衣肚中无食,而王家大肆收购田地,为了名声考虑,给的价钱倒是公道,但也带来一个问题,现金流短缺。
  五月份幸时回太仓,还专门陆续去了华亭、杭州,想暂缓给钱渊的分红,没想到怎么都找不到人,就连徽州府那边都没人……当然了,那时候钱渊还在宁国府和倭寇同行呢。
  于是,回到太仓的幸时建议断了钱渊的分红,这一断就是半年。
  可惜等幸时回了京城还没多久,南边就传来消息,再到昨日钱渊入西苑,陛下否曹邦辅,钱渊又痛揍徐璠……
  王忬也舍不得那大笔大笔的银两,这两三年来,应星糖铺遍布天下,不说浙江、南直隶、福建等地,南至广州,西到四川,北抵辽东,处处都是,每年的分红是一笔不容小觑的银两。
  但在传出钱渊简在帝心的传闻后,王忬内心深处的软弱又一次占据了上风,就算要吞掉这笔银两,也要等钱渊无力反抗的时候。
  这些年来,钱渊名声遍传海内,但让王忬印象深刻的,还是三年前杭州城内发生的一切。
  于是王忬立马将幸时打发过来,而且还搭上了名满天下的长子王世贞。
  不过,王世贞是不打理府内这些杂事的,除了公务只顾着写诗论文,压根就没听出钱渊话里话外的意思。
  幸时苦笑着拱拱手,一本正经的胡扯道:“今年倭寇愈发猖獗,入不敷出啊,但太仓王家数百年名声,岂能因为些许钱财毁于一旦。”
  “展才放心便是,二少爷今年乡试第十八位中举,入京之后……”幸时瞄钱渊眉头皱起,立即改口道:“不,现在就去信,保管二少爷衣食无忧!”
  钱渊语重心长的叮嘱道:“那就好,那就好,会试可别忘了带吃的,京城冷着呢。”
  “是是是,一定记得,一定记得。”
  一旁的王世贞听得稀里糊涂,而张居正却若有所思,如果没记错,钱渊好像是和太仓王家合作经营糖铺。
  “展才,据说昨日和徐阁老长子闹了一番?”王世贞懒得想太多,径直问道:“昨日不方便来,今日事情都传开了,你也太鲁莽了,其他的不说,还是同乡呢。”
  “何止同乡,还是同窗。”钱渊探出脚,小黑沿着腿灵活的窜上来,趴在钱渊的肩膀上。
  王世贞摇摇头,“得罪了吏部天官,又得罪了华亭,难不成你想靠上严分宜?”
  这时候,又有敲门声响起。
  张居正推门出去,片刻后就回来了,将一份名帖递给钱渊,“说曹操,曹操到!”
  钱渊打开瞄了眼,啧啧,是严世蕃的帖子,邀他上门呢。
  转头看见脸色难看的王世贞,钱渊咧咧嘴干笑着瞪了眼张居正,这是在拆我台啊,有必要加那句话?!
  张居正努努嘴,“帖子上金丝勾勒,满京城唯有一人。”
  历史上的王世贞和严嵩有深仇大恨,他父亲王忬据说就是死在严嵩手上,当然,现在王忬还活着,但王世贞至交好友杨继盛却是死在严党手里的。
  虽然杨继盛是病逝狱中,但满朝上下都心知肚明。
  看着王世贞愤然而去的背影,钱渊冲张居正摊摊手,“他这是觉得我会投靠严党?”
  “连续得罪了徐阁老和吏部天官,据说又和大司空交好,他这么想也不稀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2/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