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01

  “不不,我没说谎,真的,是张四维发现的,他发现钱伯父在收购红糖……”金立群紧张的大声吼道,还伴随着激烈的手势。
  “好了,这是小事。”钱渊摆摆手,视线落在金立群的头颈上,“哎,金世兄,你挂的那是……观音像吧?”
  衣衫零落的金立群先是捂着胸口,但立即将观音像掏了出来,用力扯断绳递过来。
  “男戴观音女戴佛。”钱渊呵呵一笑,接过来仔细看了几眼,真是好东西,羊脂玉雕琢的观音像,雕工精致,栩栩如生。
  沉思了会儿后,钱渊起身出门,手里还把玩着那块观音像,身后的张三如影随形。
  钱渊回头看了眼,金立群两眼巴巴,指望对方收下重礼放自己一马。
  “少爷,要不要我用点手段?”张三跃跃欲试,“以前在打行也学了点。”
  “你学的倒是挺杂,怎么?想当牢头啊。”钱渊撇撇嘴,“你少爷我是读书人,懂吗?”
  张三摸摸脑袋,“真的放他一马?那小子肯定没说实话,至少没说完。”
  “你少爷我是读书人,君子远庖厨,懂吗?”
  “少爷你经常下厨……”
  “哎呦,你还学会抬杠了!”钱渊虚踹了脚过去,“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要恪守仁义,不忍杀生。”
  “不忍杀生?那还真放他一马啊?”
  “我是读书人,是君子。”钱渊嘴角抽搐了下,“但你张三是读书人吗?”
  “不是……”张三回头看了眼晦暗的房间,“不用写份口供?”
  “恩,让他写的仔细点,真假无所谓。”钱渊随口说:“这只是利息而已,明天回杭州,大头在后面。”
  “好勒。”张三卷起袖子笑道:“还是跟着少爷痛快,这也算是为民除害了吧?”
  “那当然……就跟武松打虎……呃,和鲁智深三拳打死镇关西一样。”钱渊送上一顶高帽,这些打行出身的家伙最是崇拜梁山好汉,事实上张三这厮学字都是拿着《忠义水浒传》学的。
  看着张三拿着绳子进屋,钱渊遵循君子远庖厨的原则偏头不看,在心里思索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自己没有找错目标,凶手的确是金家和张四维,虽然钱渊一直相信自己的判断,但前世带来的习惯总让他有点揣揣不安。
  哎,现在更多讲的是人知,后世更多是法治。
  其次可以确定的是,金立群肯定是知道内情的,刚才说的那些不尽不实,将其送下去只是份利息而已。
  钱渊摩挲着手中的观音像,在心里想,凡事皆有因果,要不是自己弄出了大批洋糖,又拜托兄长搜集奇花异果,那父兄就不会双双惨死。
  说起来,自己的穿越是因,父兄的惨死是果,这笔债自己不得不扛,也不能不还,责无旁贷啊。
  天色已经微亮,钱渊皱眉偏头看了眼,屋内已经黑漆漆一片,张三拍拍手从过道走来,点头示意已经处理完了。
  钱渊心里嘀咕,这货看起来干这种事不是一两次了,要不是自己救了他父母的性命,还真不敢将其留在身边。
  不过在封建时代,孝这个字眼基本是和人品挂钩的,这也是钱渊的信心来源。
  回到临时住宅,钱渊从怀里掏出一封早就写好的信,“立即派人出发回杭州,从陆地走,从铺子里提五百两银子,连同这封信一起送给巡抚衙门的幸师爷。”
  “好,我马上安排。”张三点头应下,突然低声呵斥道:“姓杨的,鬼头鬼脑看什么!?”
  从门房里走出的杨文两眼一翻,双手抱胸看着钱渊,“你们准备回杭州?”
  “恩,你也跟着。”钱渊边走边说:“别忘了你已经签了卖身契。”
  杨文哼了声,转头看了眼张三,“看看你们这些人的腿,有会骑马的吗?”
  北人善马,南人善舟,张三这帮人还真没几个会骑马的,充其量就是摔不下来,用杨文的话说就是,都不是罗圈腿居然敢说自己会骑马?
  钱渊停下脚步,“你会?”
  “当然!”
  “那好,你去。”钱渊拍拍杨文的肩膀,“如果你想跑,把信送到再跑。”
  杨文不自觉的矮了下身子,肩膀躲开钱渊的手,“谁想跑了……”
  钱渊的手往下用力一摁定住对方的身子,沉声道:“你弟弟杀倭,我不相信你是倭寇……”
  “当然不是!”杨文那张白脸涨的通红,“孙子才去做倭寇!”
第22章
收账
  闰三月初六。
  浙江巡抚衙门外人头耸动,官员、商贾还在外面苦苦等候,大厅内的幸时悠悠然品着今年的明前龙井,心想要不下定决心打这一战,其他的不好说,明前龙井可没自己的份。
  短短两天,明军攻沥港的消息已传遍全城,朝廷重新实行厉行禁海已是事实,但很多人都想知道,这一任浙江巡抚王忬会做到什么程度。
  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找几只呆头鸟杀鸡儆猴,还是效仿上一任那位杀的人头滚滚,尸山血海。
  所以这两天来巡抚衙门拜访的官员、士绅络绎不绝,但谁都没想到这位浙江巡抚这么贼,守在衙门口的居然不是本地兵丁,而是从广西调来的狼土兵,这帮人别说汉字了,汉话都不会说,只懂得守着大门不许人进。
  “幸先生。”紧皱双眉的王世懋走进大厅,“战况如何?”
  “二少爷只管读书,后年乡试是道坎,如果能过,后面就一帆风顺,不像幸某人……”幸时眼皮子都没抬,“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王世懋犹豫片刻迟疑问:“钱渊还在宁波?”
  “呵呵,二少爷还挂念他?”幸时呵呵笑了几声,随口找了个理由将其打发走,右手不自觉的摸着案上的那封信。
  琢磨了会儿,幸时又将信拿出来看了一遍,心里猜测那位松江案首到底想做什么,应星洋糖每年两成的干股可不是个小数字。
  作为一名幕僚,幸时是没有自作主张的权力的,但他决定帮那位钱家子这个忙,原因很简单,王忬秘密前往绍兴督战,巡抚衙门内幸时做主。
  这五百两银子,两成干股,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砸在幸时头上的。
  和其他官职不同,巡抚实际上不是个官职,而只是职务,王忬实际的官职是右副都御史,巡抚浙江兼提督军务是他的差使,并没有品级。
  换句话说,王忬是京官,是隶属于京都都察院的官员,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巡抚衙门内除了王忬本人之外,是没有其他文官职位的。
  布政使、按察使虽然理论上归属巡抚管辖,但实际上起到的是制衡巡抚的作用,相互之间保持独立性,更何况浙江巡抚是时隔四年新设,布政使、按察使看王忬都很不顺眼。
  当然了,到任之后,王忬征兆了佐杂官过来办事,但在关键位置上更信任的是自己的幕僚,于是,幸时成了巡抚衙门中实际上的二把手。
  “延长扣押期限……”幸时重新将信纸收好,口中喃喃自语。
  半个月前钱渊张居正来巡抚衙门的那次,钱渊随口提起明军武将向海商跪拜相迎,随后张四维就进入了王忬的视线,在攻沥港之前,巡抚衙门一共扣押了四个和倭寇关系很深的把总,张四维就是其中一个。
  幸时和这四个人也聊过几次,每个人都拍着胸脯说杀倭是当兵的本分,每个人都希望杀倭立功,其中张四维是最为积极的一个。
  正想着心事,突然一名兵丁快步走进,“幸先生,码头回报,钱渊一行人到了。”
  “恩,盯着他们……他们往衙门来了?”
  “没有,往城西去了。”
  “城西?”幸时捋着长须苦苦思索。
  “报!”又有兵丁疾步走进大厅,“捷报,沥港已被攻克,汪直仅以身免,仓皇逃离。”
  幸时长长舒了口气,在他思维中,大局已定,接过信看了几眼后皱着眉问:“居然让倭寇进了宁波?”
  “呃,只是小部流窜,卢指挥使已带兵回援。”兵丁犹豫片刻又说:“回来路上听闻还有小股倭寇流窜到嘉兴一带。”
  幸时脑海中闪烁着那次钱渊的话,汪直是无力弹压管辖手下的海商的……
  ……
  杭州城内虽然人心惶惶,但基本的商业体系还没崩溃,不像宁波城内已经乱七八糟,钱渊离开之前甚至差点被狼土兵抢了一把。
  “就这家吧。”钱渊哼了声指指路边。
  这是一家专门出售葬礼相关物件的小店,店主看到大买卖上门,乐的都合不拢嘴。
  钱渊一边将丧服套上,一边皱眉看着好奇的张居正,“叔大兄,你不是直接回京吗?”
  “不急,按照你的推测,现在走不太安全。”
  “走运河有什么不安全的。”钱渊撇撇嘴,“对了,这次欠了我一个大人情……我救了你一命……哎,把头转回来,难道你不认?!”
  “认,认!”张居正四下扫视,钱家仆役随从全都套上了丧服,还将袖口捋起,一副不干好事的架势。
  穿戴整齐后,一行人沿街慢慢前行,路上行人都熟视无睹,看来又是家人死在宁波或者沥港了……
  “你到底想干什么?”唯一穿着便服的张居正低声问。
  “去收一笔账。”钱渊轻描淡写的回答,“一笔旧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