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801

  但没有权力的胡宗宪有这个能力。
  当杭州府衙陷入一片混乱的时候,胡宗宪站了出来,先派勇士出城探查,然后召集幕僚、将官。
  不大的屋子显得很空,除了胡宗宪、赵文华之外,只有两个幕僚,负责钱粮的师爷显得很茫然,而王寅对军略一道也不太懂,只顾着在那计算守城的兵力够不够。
  赵文华左顾右盼,小声问:“要不汝贞你坚守城池,为兄去绍兴府调兵来援?”
  胡宗宪脸上很精彩,心里真想骂娘,特么倭寇还没攻城,你居然就想脚底开溜了!
  “绝不行!”
  斩钉截铁的话在门外响起。
  胡宗宪惊喜的看过去,门被推开,身材瘦削的青年正缓步入内,脸上神色坚毅,盯着赵文华的眼中透出令其不敢直视的锋芒。
  “展才!”胡宗宪起身拱手,又惊喜的看见腋下夹着地图的徐渭大摇大摆的走进门,再往远处看,持枪跨刀的护卫正肃然而立。
  “梅村公在,杭州城无恙;梅村公走,杭州城可能无恙,也可能被倭寇攻破。”
  “但问题是,梅村公绝不能走。”钱渊在赵文华身前站定,“一旦走,身败名裂亦小事。”
  “在下可全是为了梅村公考虑。”
  徐渭将地图丢在桌案上,不理睬胡宗宪的招呼,似笑非笑的看着钱渊在那鬼扯。
  “胡知州,王江泾战报来了?”钱渊回头问了句,摊手道:“也就是说,至今还不知道张半洲是胜是败。”
  “如果张半洲兵败,贼兵压境,梅村公去绍兴府请援兵尚能说一句情有可原。”
  “但如果张半洲大胜呢?”
  钱渊加重语气,“张半洲、李天宠在王江泾大胜倭寇,但数百倭寇偷袭杭州,留守的梅村公、胡知州守城不力甚至弃城而逃,倭寇四处劫掠,攻破杭州……”
  “到时候朝廷是处罚刚刚大胜倭寇的张半洲、李天宠,还是将目标对准梅村公和胡知州呢?”
  赵文华虽然被吓破了胆,但毕竟不是蠢货,立即想到了后果,如果张经大胜倭寇,而自己弄丢了杭州城,甚至只是让倭寇在杭州附近劫掠。
  一胜一败如此明显的对比,而且自己之前还弹劾张经畏缩不敢战……赵文华可以肯定,到时候张经、聂豹这一状告上去,就算有干爹严嵩说清,嘉靖帝也绕不了自己。
  看赵文华脸色惨白,胡宗宪松了口气,向钱渊投去一个赞赏的眼神。
  “地图。”钱渊随手捞过徐渭腰间的长剑当做教鞭,“诸位看,这股倭寇应该是之前徐海北上攻青浦之前,分兵南下的那股倭寇,人数应该不会超过五百。”
  “不错,探子回报,大致四百多人。”胡宗宪点头。
  刚刚翻阅之前军报的徐渭接过话茬,“之前这股倭寇攻破海盐,又破海宁,击败数百海宁卫兵后不知所踪,之前军报说他们应该离海远去……现在看来他们并没有离开,而是龟缩在海宁县境内。”
  “今日上午攻北新关,烧毁一个村落后北去,如果他们攻城……”王寅试探问:“杭州前卫倒是能腾出千余兵丁。”
  “没用。”钱渊瞥了眼站在角落处的戚继光,这厮真够惨的,之前不受屠大山待见,后来也不受张经重视,被其丢在杭州。
  “卫所兵都是废材,能上战场的都被调去嘉兴、苏州了。”胡宗宪也摇头道:“探查踪迹容易,但……”
  “张经!”
  “张经!
  怨毒的嘶吼声突然低低响起,众人转头都看见坐在椅子上的赵文华面容扭曲。
  其他人可能还没明白过来,而钱渊和胡宗宪有隐约的猜测,赵文华这是以己度人,他猜测张经很可能是故意漏过这股倭寇的。
  呃,这可能吗?
  钱渊也不知道,张经虽然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但身入仕途,良心就被啃了大半,放出一股倭寇侵袭杭州这种破事……也未必不可能。
  想想看,自己在前线指挥若定取得王江泾大捷,而留守后方的赵文华连几百倭寇都搞不定……说不定就能一脚将赵文华踢飞了。
  “守城是守不住的,必须得出击。”钱渊提高声音,看了眼恍恍惚惚的赵文华,“倭寇攻北新关不克后北上,如果余杭被破……”
  “漕运!”赵文华一跃而起,“必须出击干掉这股倭寇,绝不能让他们攻破余杭!”
  赵文华咬着牙盯着胡宗宪,“汝贞,全交给你了。”
  胡宗宪面色不改,拱手道:“下官敢不竭尽全力。”
  钱渊偏头看去,敏锐的察觉到,胡宗宪那看似水波不兴的眸子里闪耀的是兴奋,是跃跃欲试,是蓬勃而发的野心。
  决定不逃,而且是出城迎击,那关键就是兵力。
  “你那能用的有多少?”
  “营中兵丁都不能用,我身边陆续从山东调来的亲兵还有五六十人。”戚继光苦笑,“你那呢?”
  “离开松江之前,我留了十几个护卫给双江公。”钱渊摇摇头,“还有七八十人……对了,卢斌应该在杭州练兵?”
  “没用,之前我去看过,从严州府召了四百多人,现在还排不上用场。”
  钱渊舔舔嘴唇,硬打是肯定打不过的,那只能智取了,真希望胡宗宪和徐渭能不辜负后人对他们那极高的评价。
第151章
不惜此身
  前世钱渊曾经看过那本小说,看到名将戚继光和谭伦对东南沿海兵丁的讨论,也曾经在论坛上和网友讨论过,但他还是无法想象。
  记得史上戚继光和谭伦讨论的是绍兴兵、处州兵,各有优劣,但至少能成军,至少在不遇上倭寇的时候能保持一支军队的基本素质。
  但杭州前卫的这些卫所兵……刚刚出了北新关就闹腾起来,要不是前后有戚继光亲兵和钱家护卫在,只怕要当场哗变逃的无影无踪了。
  也难怪,其他卫所还要种地,而杭州前卫这些大爷连地都不种,个个都化身商贾,最擅长的就是讨价还价、持剪分银。
  “要不告诉他们?”王寅试探问。
  脸色铁青的戚继光立即摇头,“不行,告诉他们……信不信他们马上哗变!”
  钱渊叹了口气,这半年还真苦了戚继光,饶是这位被视为史上最会练兵的名将,但一堆垃圾再炼也炼不成钢。
  徐渭鄙夷的指着王寅的鼻子,“发现了没,这小子心软。”
  “干大事就不能顾忌小节。”戚继光面无表情的附和道:“当兵杀贼是他们的本分,死在战场上……不管是怎么死的,都不算冤。”
  钱渊没吭声,戚继光说的很对,虽然杭州前卫这次肯定会被坑的很惨,但既然当了兵,就必须举起刀枪。
  远处两匹快马奔驰而来,走在最前方的胡宗宪立即伸手示意停步,戚继光翻身下马亲自询问详情。
  这次出城迎敌的只有六十个钱家护卫,五十个戚继光从山东带来的亲兵,杭州前卫的七八百兵丁,看起来人数不少,但别说击败倭寇了,就是相持也做不到。
  出城迎敌,军情为先,戚继光和钱渊都将手中的精锐撒出去,尽量捕捉更多更仔细的倭寇动态。
  前头的胡宗宪大步往回走,赵文华那厮虽然没胆子跑,但死活不肯跟着出城,至今还留在府衙里。
  “在临平山。”胡宗宪低声说:“大约四百余倭寇,目前看不出什么动向。”
  钱渊迅速将地图铺开,“临平山……在余杭和北新关之间,呃,距离余杭只有二十多里路,很近了。”
  “村民疏散了吗?”
  “大都疏散了,但不少人不肯走……”胡宗宪无奈的摇摇头,“不管了,先顾着倭寇吧。”
  钱渊将全盘计划在脑海中复盘一遍,苦笑道:“汝贞兄这计策听起来不错,不过……倭寇不会这么傻吧?”
  在钱渊的想法中,胡宗宪这计策简直就是儿戏,非常像从《三国演义》、《水浒传》里提炼出来的。
  “那还有什么好办法?”徐渭不屑道:“打是肯定打不过的……要不大家缩回北新关碰碰运气,说不定倭寇攻不下余杭,也攻不下杭州。”
  钱渊无语了,蹲在厕所里裤子都脱了,现在换个蹲坑?
  不得不说,虽然无论是钱渊、胡宗宪、徐渭都算经历过战场,但都算不上有天赋,有直觉,也有传承的指挥官。
  所以,钱渊的目标是将戚继光正式推出来。
  “汝贞兄?”钱渊提醒胡宗宪要兑现承诺。
  还没出城的时候钱渊就点出了这一点,胡宗宪虽然上过战场,但都是以御史身份巡按而已,也没有直接指挥战斗的经验。
  换句话说,胡宗宪、钱渊和徐渭或许有很强的战略思路,对整体有很强的把控能力,但在直接指挥上必须依靠那些武将,这是自唐朝之后文武泾渭分明的后果。
  胡宗宪微微颔首,“一路行来,虽然杭州前卫一度骚动,但前军后队压制得力,放出去的斥候都有明确的目的,戚游击显然对地形非常熟悉。”
  胡宗宪直起身拱手道:“一切都拜托了。”
  “元敬,各种计划和预案我们都讨论过,一旦有变……”
  钱渊的话还没说完,戚继光行礼道:“不惜此身。”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