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下的大明(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801

  而严世蕃却察觉到了异样,虽然父亲和徐华亭一直没撕破过脸,但如今天这样……
  赵文华弹劾张经、李天宠的奏折第一时间被通政使司送到西苑,而严嵩没有任何耽搁就直接递交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黄锦手里,要知道从赵文华开始,通政使司向来是严党的自留地。
  严世蕃狐疑的看了眼徐阶,在心里盘算这厮在陛下面前吃了什么亏……
  严嵩毕竟老了,喘了会儿粗气又喝了半杯热茶才缓过来,“已经派人去通传吕汝立过来轮值,咱们就回去吧。”
  顿了顿,严嵩眯着眼看了看还站在一旁的徐阶,“子升,你再想想吧,毕竟浙江、松江那边……你更熟悉,陛下恐怕要咨询于你。”
  “不敢擅专,还请元辅示下。”徐阶垂着头。
  “呵呵,呵呵。”严嵩笑着摆摆手,“军略一道老夫不懂,就不胡说八道了。”
  不等徐阶再说什么,严嵩示意严世蕃扶着自己往外走去,徐阶在后面紧紧跟随,殷勤的一直送出西苑才罢休。
  “父亲。”徐璠低声问:“陛下大怒?”
  “还好。”徐阶平静的看着轿子远去的背影,“元辅为张廷彝叫屈,还说会去信训斥赵文华……”
  “这不是好事吗?”徐璠愣了下。
  徐阶垂下头,沉默的看着脚下的黄土。
  轿子回到严府,一众仆役围上来,送上热毛巾净手擦面,各道程序结束已经是两刻钟后了。
  严世蕃丢下已经凉了的毛巾,将仆役赶出去,才笑着问:“父亲,今日华亭这么恭敬?”
  “为父在陛下面前力保张廷彝。”严嵩慢悠悠道:“如若战败罪不容诛,但如今上任尚未满半年,还需要一点耐心,有当年朱纨一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陛下有这点耐心。”
  严世蕃虽然是个权谋天才,但终究没有严嵩老辣,愣了会儿后低声问:“让赵文华去浙江督战不过是捞点战功而已,如今他和张经撕闹……战败还好说,万一张经大胜……”
  在已经折腾了五六年的东南抗倭一战中,严党一直没有太多的涉入,如果这一战败北,赵文华弹劾张经、李天宠糜饷殃民,畏贼失机还算理由充足,也连累不到严嵩身上。
  如果张经大胜倭寇,赵文华这一举算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但严嵩在陛下面前力保张经……他向来喜欢做这种事,能捞功但又不用担责任。
  “张经大胜,张经大胜……”严嵩双眼半闭半开,“如若张经大胜倭寇,为父自然秉公而断,当举荐张廷彝入朝任大司马。”
  严世蕃霍然起身,独目圆瞪,在屋子里来回走个不停,“爹爹,如果张廷彝任兵部尚书,那聂豹呢?!”
  如果张经凭借平倭之攻回朝升任兵部尚书,那举荐其的原兵部尚书聂豹很可能会入阁,毕竟按制内阁应是六人,如今只有三人。
  “爹爹别忘了,聂豹和咱们可不是一路人,当年那封信……”严世蕃忍不住提醒。
  嘉靖二十六年,严嵩和夏言斗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聂豹被人诬告,夏言将其下狱,聂豹在狱中给老乡严嵩写了一封自辩书,但严嵩无动于衷。
  或许在聂豹自己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在三年后聂豹起复兵部尚书后,严嵩将这件事视为两人之间的仇怨。
  原因很简单,聂豹被公认为心学门人,而他名义上的学生徐阶入阁,并且很快被提升为内阁次辅仅次于严嵩。
  在严世蕃看来,一旦聂豹入阁,那朝中势力对比很可能向着严党不利的方向倾斜,内阁四人有两个心学门人,而且对方还拿住了礼部尚书和兵部尚书,而吏部尚书李默又和严嵩极为不合。
  瞥了眼满屋乱走的儿子,严嵩闭上眼睛冷笑一声,“等着吧,不知道赵文华和张廷彝为什么撕破脸……不过,这道弹劾奏折的时机倒是恰到好处。”
第137章
大战在即
  洪武十九年,因抵御倭寇侵袭,朱元璋下令于华亭县小官镇筑城建卫所,这就是金山卫。
  永乐十六年,倭寇侵袭愈盛,金山卫的土城用砖加高5尺,成为松江府抵御倭寇前线最坚固的堡垒。
  但这一切都毁于几个月前的那场大规模倭寇侵袭中,数千倭寇攻陷金山卫,劫掠粮食、武器、人口,并且一把火将其烧了个干净,就连城墙也被扒的干干净净。
  值得注意的是,倭寇劫掠虽然手段残暴,不乏屠城之举,但很少放火烧城,更不会有毁城之举,就连几个月前两度陷落的嘉善县也基本保存完好的城池,唯独金山被彻底摧毁。
  一方面在于金山卫身为卫所的特殊军事性质,另一方面在于地理位置。
  为什么钱渊坚持认为松江府很可能是主战场?
  金山卫被摧毁就是最大的理由。
  没了金山卫这颗钉子,倭寇就能从容登陆上岸,向北攻华亭、上海,向西攻嘉兴府、苏州府,一旦局势不利也能轻松的从海上遁逃。
  八月初的台风过后,大股倭寇就从金山登陆,盘桓于金山卫附近,时不时出兵攻川沙、南沙,甚至几次接近上海县,但让俞大猷、聂豹意外的是,倭寇大体上保持了克制的态势。
  金山卫被毁不一定都是好事,至少有些人的生活居住就不太方便了,当然,这些人目前眼睛盯着的未必只是生活环境这些小事。
  金山城中的一处宅院中,虽然已经来了小半个月,但胆怯的王绿姝还在瑟瑟发抖,她怎么也想不到,那个被她救起的青年,居然是如今东南沿海可止小儿夜啼的天差平海大将军徐海。
  和妹妹相比,姐姐王翠翘要从容的多,这样的结果是在她预料之中,但相比起来她的脸色更加难看,那个淡漠的松江青年的脸庞时不时让她半夜梦醒。
  想想家中老迈的父母,有神童之名的侄儿,王翠翘暗咬银牙,但她什么都做不了。
  她不可能将一切向徐海和盘托出,甚至不敢提起自己的家人……鬼知道徐海会不会顺手将家人一起掳来。
  脚步声突然在门外响起,王翠翘猛地抬头,眼神中满是惊疑,她最擅察言观色,知道徐海性情虽然说不上急躁,但脚步迅捷有力,但门外的脚步声沉稳,不急不缓。
  “将军……噢噢,是两位夫人,方某失礼了。”方先生尴尬的退回门外。
  王翠翘松了口气,矮身施了一礼,“是方先生。”
  王翠翘和王绿姝已经在十天前和徐海成亲,当时主持的就是这位方先生,据说其是读书人出身,沥港被毁后流落海外成为徐海的谋主。
  “哈哈哈……”徐海大笑着从外间走来,“都不是外人,来来来,方先生坐。”
  “恭喜将军这番大获全胜。”方先生笑道:“如此一来,至少从山东到浙江沿海,将军再无抗手。”
  虽然中间被台风耽搁了一段时间,但徐海依旧顺利的整合海上多方势力,上到山东,下到浙江福建,沿海的倭寇基本都被徐海握在手中。
  几个月前徐海击溃俞大猷,率兵洗劫多地,横跨三府安然脱身,这都让徐海在短时间内拥有极强的号召力,他如今已经是东南沿海最大的倭寇头目。
  “不好说不好说,汪直那厮还在日本呢。”徐海示意王翠翘斟茶,“方先生不比我,喝不惯酒,只喜欢茶。”
  王翠翘再无刚才的黯然神情,嘴角带笑问:“先生喜欢什么茶?”
  “不讲究,不讲究。”方先生摆摆手,“徽州松萝,杭州龙井都行。”
  徐海嘿嘿笑道:“这还叫不讲究……我这个徽州人都从来没喝过松萝茶了。”
  “松萝、龙井这会儿都没有。”王翠翘娇笑道:“不过有君山银针。”
  “白银盘里一青螺。”方先生摇头晃脑点点头,“君山茶色味似龙井,叶微宽而绿过之,也不错。”
  看着姐妹俩去隔壁烹茶,徐海皱眉瞄了眼方先生,“似乎先生对她们并不介怀?”
  “将军何意?”
  “虽然徐海出身低微,也曾听评书说过,西楚霸王乌江自刎都因为军中携带女眷……”
  “哈哈哈,只是戏说而已。”方先生摇头笑了,“军中携带女眷是常事,更何况……将军究竟有何志向?”
  “志向?”徐海摸了摸脑袋,“深一脚浅一脚走到这儿……”
  “这几个月来,将军整合海上,统领诸军,麾下数万将士。”方先生郑重其事的低声问:“将军是想攻城略地,博个王侯将相……甚至?”
  “先生这玩笑开的有点大。”徐海翻了个白眼,伸手指了指外间,“这帮家伙哪个不是为了求财而来的,起兵造反……就算我亲弟弟徐洪也不肯呢!”
  “这就是了。”方先生两手一摊,“将军娶得娇妻美妾,下面将士眼热只会奋力向前,海上日子难熬,谁不想抢个美娇娘回去?”
  “茶来了。”王翠翘亲自斟茶,“这附近无江水,无山泉,只有井水,还请先生见谅。”
  “只要不是海水就行了。”徐海大大咧咧一口饮尽,看了眼十日前才娶进门的王翠翘,“眼圈儿有点黑,这几日没休息好?”
  王翠翘鼻子皱了皱,含笑道:“夫君奔波在外,妾身如何安歇的好?”
  “哈哈,将军好福气!”方先生竖起大拇指。
  徐海也颇为得意,指了指方先生道:“别羡慕,这次回去就给你找个美娇娘,还有你儿子也该成亲了,以后说不准咱还能做个亲家呢!”
  “那就全仰仗将军了。”方先生拱手谢过,看了眼王翠翘又说:“不过……是否暂时让两位夫人去金山岛上?”
  徐海犹豫了会儿才点点头,金山这地名就来源于遥遥可见的海中大小金山岛,那儿早在一年前就是倭寇天堂,沿海的明军战舰从不敢靠近。
  让这对姐妹花去内室休息,徐海和方先生在侧屋坐下开始商讨即将而来的战事。
  “其实这并不是开战的好时机。”方先生叹道:“如今已是十月上旬,一旦战事胶着,气候阴冷下来,下面弟兄们就撑不住了。”
  “但没办法啊。”徐海也叹了口气,咬着牙狠狠锤了下桌面,“十万两白银,也亏他有这胆子……有这胆子当年就该和汪直干!”
  四个月前,因为汪直暂时蛰伏,徐海的叔叔徐惟学向倭人借贷十万两白银,企图填补海上贸易空缺。
  可惜就在徐海率军入侵嘉兴府的同时,徐惟学在广东南澳岛被官兵击败,坠海身亡,这笔欠账自然落到了徐海、徐洪两兄弟头上。
  可以说,徐海整合海上势力是有这方面原因的,当然了,正因为如此,他手下有一支人数不少的倭人武装,毕竟十万两白银,倭人绝不希望这笔账成为死账。
  方先生起身站在墙上的地图前,比划道:“向北是俞大猷,向西是卢镗,两个都不太好惹,将军选哪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8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