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530

  所以,即便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刘弘也不得不忍着不爽,封刘姓亲戚去燕赵,替他镇守边疆。
  那刘弘的选择范围,就仅限于爷爷刘邦的儿子们,以及兄弟们中,没有被封王的那几位了。
  至于刘弘自己的兄弟们……
  拜托,还活着的惠帝诸子中,年纪最大的刘弘,现在也才不到十四岁!
  那帮乳牙都没换完的弟弟们,刘弘能指望他们干啥?
  太祖高皇帝刘邦,在家中排行老三,另有二兄,一弟。
  长兄刘伯,早在高皇帝五年便已逝世,后被吕后追尊为武哀王。
  而太祖刘邦长兄这一脉,如今还在世的,便只有刘伯的儿子,羹颉(jiá)侯:刘信。
  此时,羹颉侯刘信已经年近三十①,在宗室中也算是壮年;但若说要用,这就有点让刘弘纠结了……
  正常情况下,西汉彻候的爵位名称,都以封地命名——如绛侯周勃,其封地是绛县;汝阴侯夏侯婴,其封地便是汝阴县。
  只有王陵那样的关内侯,才会以类似荣誉称号的名称命名:安国侯。
  而有汉以来,大汉版图从来没有一个叫‘羹颉’的地方!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刘信这个如假包换的彻候,居然不以封地为侯爵名呢?
  答案就是:羹颉侯,其本身就是刘邦赐予的羞辱性称号!
  在刘邦尚为秦泗水亭长时,经常带着樊哙啊……夏侯婴啊这些狐朋狗友到大哥家蹭饭;大哥刘伯十分疼爱弟弟刘邦,对此也没有什么意见。
  后来刘伯抱病早亡,刘邦继续带着朋友到大哥家里蹭吃蹭喝;刘伯的遗孀,即刘邦的长嫂对此感到十分厌恶,所以每当刘邦带人来蹭饭时,就猛刮锅底,以示没饭了。
  对张嫂的不待见,刘邦自是能察觉得出,便自此不再等大哥家门。
  怎料几年之后,秦泗水亭长刘邦摇身一变,在击败西楚霸王项羽之后,成了汉室的开国皇帝!
  刘氏一族可谓鸡犬升天,但凡沾亲带故的,都得了不同程度的爵位赏赐;可唯独长兄刘伯,刘邦之追尊其为武哀侯,却没按例封刘伯的儿子刘信为侯。
  太上皇刘太公刘煓便将刘邦叫到身边,问道:为什么唯独不封你大哥的儿子刘信为侯呢?
  刘邦自是满怀着不忿,将长嫂当年对自己的不待见尽数道出。
  刘太公左思右想,还是不忍心已故长子的独子,自己的长孙受到冷落,便苦苦相劝;最终,刘邦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封刘伯的独子刘信为侯。
  不过即便到了封侯的时候,刘邦也依旧没法原谅长嫂对自己的凉薄,大笔一挥,将刘信的侯位定为‘羹颉侯’。
  颉,音通戛,‘羹颉’意思就是说:用勺子猛刮盛有肉羹的锅底,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从这也能看出:西汉刘氏皇帝那比针眼还小的针眼,就是起血统最直观的证明——统统都是刘邦的种!
  在原本的历史上,羹颉侯刘信在高后元年,或者说是前少帝元年,被削为关内侯。
  这一世,情况就不一样了——刘弘现在,缺人缺的几乎已经到只要姓刘,就考虑要不要用的地步了!
  至于刘邦对羹颉侯一脉的怨念……
  作为后世人,刘弘倒也不觉得刘邦这么做有哪里:贫寒时被欺负,富贵了不带你玩,合情合理。
  问题是:刮锅底赶客人的,又不是刘伯或刘信,而是刘伯死后留下的妻子呀!
  这跟刘信有什么关系?
  所以对启用羹颉侯刘信,刘弘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这样做,会不会有点违背刘邦的遗愿……
  仔细想了想,刘弘觉得,这么做问题不大。
  ——别说刘邦了,就连不待见刘邦的那位长嫂,逝世也已经快十年了……
  尘归尘,土归土,刘姓背‘羹颉侯’的名号也已经背了二十多年,即便刘邦真对长兄一脉有什么怨气,也该是消了。
  归根结底,还是血浓于水;在这个以血统作为信任度首要参考的时代,刘信身上流淌着的刘太公血脉,足以让刘弘初步信任。
  且不说别的,光是冲着刘弘将刘信从‘羹颉侯’的世代耻辱中拯救出来,并裂土封王,封建国家,让他成为一脉之先祖,就足以刘信对刘弘感恩戴德,献上所有的忠诚了——如果不这样,在此时的道德观里,刘信就将变成恩将仇报的小人!
  刘弘对刘信的要求也只有一个:忠心。
  至于刘信的能力,这倒不在刘弘地考虑范围内了;只要这货别跟刘邦的二哥刘喜那样,见着匈奴人的影子,就把封国丢那儿跑路,给刘弘丢脸就足够了!
  甚至于,刘弘巴不得刘信是个混吃等死的二代!
  那样,刘弘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派个强力的诸侯王相、中尉、内史过去,便向的将这个诸侯国,纳入‘中央直属’的状态。
  至于刘信,大可称孤道寡,酒池肉林;只要别闹得太过火,玩出踩底线的花样,刘弘也懒得管他。
  当然,如果刘信能在保证忠心的前提下,稍微带点脑子,甚至是带点能力,那更好不过——刘弘就可以放心的把北部防线的某一段交给刘信,无后顾之忧的解决陈平周勃一党。
  
第0122章
高祖诸兄
  听闻刘弘地打算,刘恒稍稍一愣,暗地里略有些惊讶于刘弘的胸襟。
  ——刘弘今年才十四岁!
  不说寻常人家,即便是王侯将相家中的子弟,这也都是血气方刚,一天不惹点事就不舒服的年纪。
  刘弘却丝毫不以刘信之母当年的‘过错’,而迁怒于武哀王一脉,反倒是打算封刘信为王?
  即便心里清楚,刘弘这是实在无人可用才‘不得已为之’,但对刘弘在不过十四岁的年纪,就能有如此宽阔的胸襟,刘恒还是感到由衷的敬佩。
  看着刘恒目光中的安心,刘弘只是挤出一丝笑容,旋即陷入沉思之中。
  在历史上,吕氏燕王吕通死于诸吕之乱后,燕国被刘恒封给了刘邦的从弟,琅琊王刘泽。
  不过这一世,刘弘却不是很想让刘泽成为燕王了。
  ——这货,可是连部队都能被刘襄抢走的主!
  吕后驾崩之后,陈平、周勃暗中联络的诸侯王中,就包括这位琅琊王。
  不过,不知是因为胆小,还是因为有所顾虑,刘泽一开始并没有允诺参与此事,起兵反吕。
  然后,率大军兴致勃勃向长安进发的齐王刘襄,在路过琅琊国的时候,顺便就把刘泽抓了,将琅琊国的军队一口吃下……
  这样一个废物点心,刘弘怎能放心的把燕国交到他手上?
  历史上,刘泽之所以成为燕王,那是因为他对刘襄挟迫自己的事怀恨于心,所以在诸侯大臣商定皇位继承者的时候,直击要害的提了一句‘齐王母家钧驷,恶人也,即立,恐复为吕氏’。
  这一句‘无心之语’,顿时对齐王刘襄造成了一百倍的暴击伤害;原本当仁不让的皇位,就此与刘襄擦肩而过。
  后来,代王刘恒登基为帝,‘阻止’刘襄成为皇帝,无意间为刘恒登基立下汗马功劳的刘泽,自然就成了刘恒的功臣;刘恒将刘泽封为燕王,奖赏意义大于实际考量。
  但在刘恒依旧是代王的这一世,刘泽就无法成为功臣了——堂堂一介诸侯,居然连王国军队都丢了?
  不治你罪就不错了!
  如此说来,从刘邦的大哥刘伯一脉,刘弘只得到了一个备选人:刘信。
  刘邦的二哥刘喜一脉……
  想到这位,刘弘就感觉牙疼!
  太祖高皇帝二年,刘喜和刘邦和长子刘肥一同被封为诸侯王:刘肥为齐王,以刘邦长子的身份镇压关东;刘喜为代王,以刘邦次兄的身份坐镇边墙,防备匈奴人的入侵。
  结果刘喜夏天刚就国,冬天匈奴人就攻击了上、代一线的边墙。
  收到匈奴入侵的消息,这位汉太祖高皇帝的二哥,曾被太上皇与刘邦放在一起比较,并认为其比刘邦能干的代王刘喜,溜了!
  什么国民、官吏、军队,统统不管,只带着几箱金银细软,老婆孩子,直接跑了!
  且不说诸侯王临战跑路,所犯的罪有多么严重,光说刘喜这芝麻大点的胆子,就把英明神武的刘邦那张老脸给丢尽了!
  刘喜的两个儿子,那更不是省油的灯。
  长子吴王刘濞,于大概三十年后的景帝朝,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次子德侯刘广,在吴楚之乱中大摇大摆的在长安来往于高门之间,给刘濞造势,在长安为刘濞争取支持者。
  即便历史研究者普遍认为,吴王刘濞发动叛乱,主要原因是景帝刘启为太子时,一棋盘将刘濞的爱子——吴王太子拍死,但刘弘依旧不怎么信任代顷王刘喜这一脉。
  ——把你儿子拍死了,你就要反?
  天家威权何在?
  说好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呢?
  再者说了,刘喜的长子刘濞,此时已经是吴王,刘弘要用,也只能将刘喜的次子刘广封为诸侯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