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530

  毕竟刘弘前世也不过是个大学生,如果抛开在网络上重拳出击,担任键盘政治家的日子不说,刘弘对政治的认知,也只停留于‘拉一派打一派’的浅显层面。
  而御史大夫身为三公,对封建王朝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
  在这种关乎天下的大事上,问问王陵这种三朝老臣、政坛常青树的意见,对于具体方案的改进,以及漏洞的预知、方案可行性的判断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即便不考虑现实意义,刘弘‘虚心请教老太傅’的举动,也可以为他竖立‘尊师重长’的正面形象,并隐晦表达出‘朕非独夫,依旧愿与公候勋臣共治天下’的意思。
  诚然,作为后世人,刘弘不可能傻到真在封建时代玩儿民主共和;但做出表面上‘民主’,对于政局稳定,以及官员内心的满足感,都将起到不小作用。
  而且政策披着民主的皮、专权的骨,对于刘弘的皇帝形象也将起到巨大作用——如果将来事情办砸了,刘弘也不至于落得‘犯错’的下场,而是随时可以将锅甩出去!
  嗯,这几个月的皇帝生涯,刘弘最大的心得,就是不能事事冲在最前面。
  悄悄藏在身后,遥控着心腹为自己冲锋陷阵,事情办成了出来摘桃子,办不成赶紧甩锅,这才是封建帝王最应该具备的优良素质!
  无情,冷酷。
  却是对皇帝而言,最不可或缺的能力。
  自古以来,但凡被称为明君、雄主的帝王,无一不被文人阶级贴上刻薄寡恩的标签。
  对此,刘弘只想歪嘴一笑:那又如何?
  如果冷酷无情,就能让国家强盛,不受外族侵辱;让百姓吃饱肚子,过上好生活,那刘弘恨不得被文人骂成青面獠牙、脚底流脓的独夫!
  一家哭何如家家哭?
  封建帝王,一言一行皆事关天下苍生,又怎能因一己之私,就枉顾天下苍生?
  合格的皇帝,就该像景帝刘启那样,无论何时,都具备机器一样的理性和冷漠,一切都以天下为重。
  至于那些有情有义,仁善宽和的帝王,除非能具备像文帝刘恒那样的政治智慧,不然,就活该葬送天下!
  所以刘弘今日召王陵觐见的目的,就很浅显了:在明日早朝,提出任北平侯张苍为御史大夫,并建议刘弘改造御史大夫。
  简而言之,就是为御史大夫即将面临的改制背书,并随时做好出问题时,给刘弘背锅的准备。
  对此,刘弘个人感情上是有些愧疚;但一想到自己的使命,刘弘便不再觉得自己有错了。
  ——刘弘的到来,直接导致汉家失去了文、景、武连续三代雄主!
  那刘弘的政治使命也非常简单了:如果不想汉室失去那句‘以强亡’的标签,那刘弘最起码也要在死前,完成文、景、武三代皇帝的成就:天下富饶,诸侯暗弱,以及,荡平匈奴!
  也就是说,到刘弘驾崩的时候,汉家起码要内削诸侯王势力,外逐匈奴,厘清内政吏治,刘弘才算没白穿越。
  对于如此高的‘及格线’,刘弘表示……
  压力山大!
  即便以刘弘这个后世人的角度来看,汉室文、景、武接连三位皇帝,放在封建历史上任何一个时间点,都是能让国家踩满油门,向强盛的方向高歌猛进的狠人!
  而刘弘却要一个人完成这三位所完成的事,才算交出了一份勉强及格的答卷……
  这就使得每一分一秒,对刘弘而言都十分宝贵:哥们儿要干的事多着呢!
  对于无休无止的政治斗争,刘弘表示已经没有多少耐心了。
  即便刘弘能活到六十岁,留给他的时间也只剩下四十多年了;而等待着刘弘的,是文景之治,削弱诸侯藩王,以及马踏草原,将匈奴赶到西方,让匈奴人去陪亚历山大大帝的后代捏泥巴。
  比起这些丰功伟业,陈平,实在是没有资格让刘弘在政治内斗上浪费太多时间。
  现在,基本掌控了政治格局的刘弘,已经有资格为整治陈平的事,给自己一个期限了——一年。
  一年之内,如果还不能让陈平周勃滚回家种田,那刘弘就顾不上生前身后名了。
  所以明日的常朝,刘弘要做的事情就多了起来:任命张苍为御史大夫,初步得出御史大夫改制方案;任命飞狐强弩校尉令勉为郎中令;任命北军射声校尉秦牧为卫尉丞……
  除此之外,内史刘揭,也将在明日早朝,迎来刘弘最后一次的拉拢;若无果,刘揭就将被刘弘彻底划入‘无可救药’的陈平、周勃一系。
  最后,关于少府和廷尉的人选,刘弘也同样苦恼不已:少府令,刘弘的想法与陈平近似相同——别添乱就行。
  但廷尉,刘弘却是左思右想,都想不到由谁担任了。
  所以刘弘召王陵觐见的最后一件事,便是让王陵举荐一个能供他差使的廷尉卿,为高庙事件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那些因高庙之事被羁押的官员,究竟应该如何处置,刘弘需要一个业务能力在水准线以上的廷尉卿,为自己出谋划策,并冲锋陷阵。
  
第0110章
家有一老
  将关于御史大夫的改造方案尽数道出,刘弘便发现王陵的眉头缓缓皱起,面色逐渐郑重起来。
  过了许久,王陵几欲欲言又止,终是在刘弘‘太傅但言,朕不怪罪’的鼓励下,拱手一拜。
  “臣愚以为,陛下此举,或不得成行……”
  小心翼翼的说完,王陵稍抬起眼皮,暗自打量着刘弘略显诧异的面色。
  将御史大夫改造为监察机构,监督官员行政?
  在王陵看来,这何止是不行,根本就是在自掘坟墓!
  专门派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去监督官员的私德?
  只怕此令一出,当天就能有数百官员羞愤自尽!
  在这个不信任等同于羞辱的时代,皇帝如此明显的表达出对官员的不信任,就等同于指着官员的鼻子,斥责官员屁股底下都不干净!
  那样一来,不管干不干净,为了证明自己‘清正廉洁’,官员只有一死以证清白!
  看着王陵目光中想说,又碍于君臣关系不好直说的复杂目光,刘弘略一思考,便也反应过来,不禁为自己的异想天开感到好笑。
  其实刘弘想的也没问题:设立监察机构,监督官员,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有例可循的,表面上看,确实能起到集权的作用。
  但刘弘却忽略了,这是民风尤重风骨,个人尊严、个人名誉比生命还重要的汉朝!
  真说起来,封建时代的官员,又有几个能保证两袖清风,不贪不拿?
  千里为官,不图发家致富,难不成是图振兴国家?
  在刘弘看来,西汉官员受辱便自尽的举动,分明就是又当又立!
  ——明明贪了,被爆出来还要为了证明清白,不惜自杀保全名声,让刘弘落得一个‘苛待官员’的污名!
  有这风骨,当初拿钱的时候,怎么就没管住那手呢?
  不过吐槽归吐槽,刘弘不得不承认,王陵的忧虑是有道理的:此时的政治风气,确实不允许出现一个专门负责监督官员的机构;更枉论将国家三大巨头之一的御史大夫,改造成监察机构了。
  御史大夫,秦时始置,明面上的职责是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但绝大多数时候,御史大夫是被皇帝当做掣肘丞相的‘副丞相’来用的。
  至于监察百官,与御史大夫的后身——‘御史言官’的闻风上奏,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
  后世言官的职责,除了没事给皇帝添添堵以外,就是听见风吹草动,就不管合不合理,有没有证据,直接出来弹劾官员,以此彰显自己的刚正不阿。
  而西汉御史大夫的‘监察百官’,则仅限于在官员任命之前,以考察政治成分、评估政治能力的目的,去查一下这个官员的底子。
  而且御史大夫属衙的日常运行,并不是御史大夫负责,而是身为副官的御史中丞执掌。
  御史中丞为首的属官,也只是将每个官员的个人履历,功过记录在册,以备官员调动的时候拿出来,给朝堂(皇帝)做参考。
  如果刘弘真的一拍脑袋,将御史大夫改造成全权负责监察官员的机构,御史大夫衙门很可能会发展成后世那般,文人士大夫遇到对手的时候,通过捏造私德污点来攻击对方的‘嘴炮键盘局’!
  想到这里,刘弘便知道历史上的言官,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了——可能设立御史言官的皇帝,就是如刘弘想的这般,想给官员阶级安个枷锁;结果枷锁没上成,反倒递了一把刀!
  在历史上,不知有多少忠臣良将,被御史言官们捕风捉影之语所害,落得凄惨下场。
  无奈的摇了摇头,歉意一笑,刘弘整了整面色,起身郑重一拜:“幸得老太傅相劝,方使朕未行差就错……”
  今天但凡换了一个人,刘弘都不可能意识得到,自己的想法有多么天真!
  刘弘犯蠢,不对付的人当然会乐见其成;即便是刘弘地班底,也会碍于刘弘地颜面而不敢明说。
  汉室数千万人中,唯王陵一人,能凭借其‘帝师’的身份,旁敲侧击提这么一句‘此事应该可能也许不是很好’。
  在这个没有信息网络的时代,中央政策,从来不可能被官员百分百执行!
  即便是朝堂三读通过,百官无一反对的政策,出了函谷关能被执行七成,就足以让刘弘屁颠颠跑到高庙,对刘邦的衣冠吹嘘自己的文治武功了!
  若非如此,后世的王安石变法,也不会成为压倒北宋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真正成熟的掌权者,在颁布一份政策的时候,不单单要考虑这个政策所带来的利弊;反而应该首先考虑到:这个政策在官员手里,能玩出什么花样!
  王安石变法,难道不够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