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30

  ——西汉初的丞相,权力太大了……
  除了高祖刘邦能做到开口任命,闭口罢免以外,之后的每一任皇帝都饱受丞相‘呵护’。
  惠帝刘盈在位八年,除了吃饭睡觉外,剩下的时间,基本都悄悄坐在未央宫,挨曹参喷了……
  文帝刘恒登基之后,也是熬了两年等陈平死,任命周勃;找个借口把周勃赶回家,又任命灌婴……
  哪怕是等到灌婴老死,刘恒终于将自己满意的张苍任命为丞相之后,也没能避免在黄龙改元之事上,与张苍起正面冲突,最终只能掀桌子——罢相!
  光是罢免张苍这件事,都让刘恒背负了不小的污点!
  之后的景帝刘启更不用说:在申屠嘉反对削藩时,竟只能默许晁错凿开刘邦的庙墙,却不处置晁错,寄希望于申屠嘉能因此气死……
  直到武帝朝,刘小猪设立内朝,架空外朝之后,西汉皇帝被丞相掣肘的情况才好一些;但设立内朝,终究是换汤不换药,驱虎吞狼——原本被用于架空外朝的内阁,最终成为了‘霍光们’的温床。
  所以,刘弘的目的非常明确: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让丞相府逐渐退化为类似后世国务院的机构,然后将御史大夫打造成为西汉版本的中纪委,以御史大夫制衡丞相。
  至于这个目的是否达成,有没有可行性,刘弘有十足的把握——御史大夫的本职就是监察百官,只需要上点春秋笔法,扩大些职权就可以了。
  想到这里,刘弘不由深感幸运:虽然自己穿越过来的身份有点惨,但不得不说,从国家制度建立的角度上,这绝对是一个完美的时间点!
  在封建社会,任何政策形成惯例,都绕不开一个词:祖制。
  坏的政策披层‘祖制’的皮,会让君王顾忌孝道而不敢擅自撤销;好的政策于‘祖制’相悖,皇帝同样不敢大刀阔斧进行改革。
  于是,坏的政策越来越坏,好的政策永远得不到执行,阶级固化,国家一潭死水,最后某一个农民一声高呼,旧的体系被推翻,新的体系建立,然后如轮回般,经历上一个政权经历过的一切。
  ——三百年王朝周期,不过如此而已。
  但刘弘面对的,就是近乎没有‘祖制’的政治格局。
  因为封建时代,‘祖制’的形成,是遵循有一,有二,复有三的过程,才能产生惯性,成为惯例的。
  例如原本的历史中,惠帝刘盈时吕太后临朝,文帝刘弘时薄太后掌权,景帝刘启时窦太后视政,三代如此,‘太后插手朝政,以督君王’才成为汉室惯例,成为祖制。
  武帝爷的老娘王太后才能顺理成章的大权在握,逼得猪爷为了后代能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皇帝生涯,只能杀母存子,从根源上避免‘太后’的出现。
  此时的刘弘,却根本不用顾虑自己的举动,会不会破坏祖制;原因很简单——他才是西汉真正意义上第三任皇帝!
  就更别提在位八年,实际上什么都没做的惠帝了。
  也就是说,除了太祖刘邦定下的规矩,刘弘需要郑而重之,小心处理外,没有任何事,是刘弘需要顾虑会不会破坏祖制的。
  即便是刘邦定下的规矩,也还有商量的余地。
  觉得好的,刘弘可以沿用,这样一来,刘邦定下规矩,惠帝沿用,刘弘再沿用,这些政策就将成为汉室的国策,祖制。
  那些不好的,刘弘也可以偷换概念,修修补补的调整;实在不可取的,刘弘也可以撇下脸皮不要,解释一句‘三代不同法,五代不同礼’!
  身处如此关键的时间点,刘弘深知自己的使命有多重要:为刘汉江山定下基调,指明方向!
  唯有这样,刘弘才能心安,不再愧疚于自己的出现,直接导致汉室失去了文、景、武三代雄主。
  
第0086章
城头对弈(终)
  不过对刘弘而言,掌控御史大夫,只是为未来筹谋,为抢班夺权,最后夺回权力做准备。
  现在真正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刘弘地人身安全问题——宫禁。
  想到这里,刘弘便将手中棋子扔回旗匣,起身来到角楼边,远眺向南营的方向。
  一盘棋局未毕,刘不疑手中的火把,已经是换了第三次了。
  远远看去,南营似是与往日毫无不同,营内、营门处燃着几堆篝火,不时有十数人不等的巡逻队围着军营巡视。
  将双手缓缓背负身后,刘弘面色一片淡然,言辞中却带上了少有的强势:“还有一事,朕百思不得其解。”
  说着,刘弘稍侧过身,一副孤疑的模样望向陈平:“按制,南北两军,当由卫尉掌之。”
  “今曲成候任卫尉近半旬,却丝毫不见太尉让权。”
  微眯起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陈平,刘弘诛心之语却直指周勃:“不知此何故?太尉欲为者何?”
  “朕记得,曲成候乃丞相举荐,太尉又何以私堵军权,眷恋不放?”
  闻言,陈平顿时一愣,赶忙开口,却又不知说些什么,只能轻叹一口气,将头侧了过去。
  看着陈平这幅模样,刘弘突尔一笑,将左手举起,饶有趣味的望向陈平。
  一旁的周勃见此,略带些慌乱的扫向角楼中央,见陈平一副闭口不言的模样,才稍归淡然。
  刘弘却是讥笑一声,将举起的左手猛然一挥!
  正苦着脸挥舞两支火把的刘不疑顿时一停,将其中一把扔下角楼,另一只也不再挥动。
  ‘咚……咚……咚……’
  不过须臾,沉闷的战鼓声便在南营内响起,陈平赶忙起身来到角楼旁,看着南营外,那连绵不绝的星星点火。
  片刻之间还静如止水的南营,此时却如火山喷发般骚动起来,一个个火把被军士从篝火堆中拿起,然后飞快的出现在营门外。
  惊骇的回过头,就见刘弘的右手已是举起,面上依旧是那副标志性的淡笑,目光中似乎带着一丝询问:丞相觉得,朕这只手,放,还是不放?
  就在刘弘身后,手臂因酸痛而打颤,早已满头大汗的刘不疑双目圆瞪,紧盯着刘弘那只举起的手臂。
  更让陈平目眦欲裂的是,刘不疑双手紧握的那一只火把,也已经伸出了角楼外,随时准备扔下去!
  “陛下此何意?!!”
  颤声询问着,陈平已是腿脚发起抖来,豆大的冷汗自额头流下。
  一旁的周勃也已是在片刻间,出现在了角楼与城墙相连的阶梯旁,一只脚塌下了阶梯,随时准备跑下城墙部署城防!
  只见刘弘嗤笑一声,目光鄙夷的瞥了一眼周勃,意味深长道:“朕恐来日,未央宫或遍地刺客,太尉纵有三头六臂,亦护驾不及……”
  闻言,陈平面色彻底沉了下来。
  关中军权,是陈平最大的底牌,也是诛吕功臣集团心中最重要的定海神针!
  唯有将军权牢牢把控在手上,陈平才敢试着相信刘弘的话:诛灭诸吕者,皆有功无过!
  即便如此,陈平也不得不小心翼翼:诛吕有功倒好说,但弑君之事……
  想到这里,陈平便硬着头皮上前,沉声拜道:“曲成候初为卫尉,尚需厘清政务,再掌两军为佳……”
  刘弘却不再言语,面上讥讽更甚,只那只高举的手,缓缓往下放了些。
  “丞相,凡事当三思而行……”
  看着刘不疑手上又往外探了些的火把,陈平心中顿时一慌,心绪飞速流转起来。
  要说什么人,最不希望今晚发生武装冲突,陈平首当其冲!
  因为一旦飞狐军攻城,陈平就无法解释的清:飞狐军到底为何出现在长安城外?又是如何跟北军打在了一起?
  飞狐军攻城,陈平还是有相当大的把握可以取胜;但那样一来,就有一个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问题:取得胜利后,刘弘必然将被自己幽禁,乃至于杀害。
  皇帝突然暴毙的事,陈平该如何解释?
  这两件事,如果分开来说,虽然难处理了些,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飞狐军受吕氏残党之命,举兵造反,被北军平定;刘弘‘非惠帝子’,退位让贤。
  ——这事儿,陈平一个月前就干过一次,业务相当熟练!
  但这两件事同时发生,就很容易让人将其联系到一起:刘弘之所以‘非惠帝子’,就是因为飞狐军‘反叛’!
  到了那一步,无论陈平如何掩饰,都再也掩盖不了真相了——陈平周勃意欲谋反,刘弘试图反抗,最终失败!
  但将南北两军交出去,又等同于将自己命交到刘弘手中……
  左右两条死路摆在面前,陈平面色逐渐涨红,目光中也带上了一丝疯狂——左右都是死,不如拼一把!
  就在此时,刘弘那缥缈淡然的声音传入陈平耳中:“北军者,乃负长安城门、街道之责,南军,则担护卫禁中之任。”
  “朕意,太尉掌北军,卫尉掌南军,丞相以为如何?”
  闻言,陈平猛一抬头,就见刘弘面上亦是带上了一丝不耐。
  略作思虑,陈平只能无奈的点头,又赶忙道:“吕氏之事,陛下何事明诏天下?”
  看小皇帝的意思,分明是要洗白南军;紧接着必然是重用,以此保障宫讳安全,甚至与北军抗衡。
  这样一来,吕氏的定性问题就将刻不容缓——洗白南军可以,但吕氏,必须是逆贼!
  扫除诸吕的诸侯大臣,必须是正义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