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530

  ——作为匈奴单于的奴隶,田丹的实际地位,甚至比某些低级的贵族还要高!
  如果撇开奴隶的烙印,田丹在冒顿心中的地位,恐怕不会比草原上的单个中小部族低到哪里去。
  得冒顿如此信任,田丹也是不负众望,带着十二份的干劲,开始替冒顿处理起这些琐事来。
  而冒顿口中,虽然问的是‘云中城有没有消息’,但话里的深意,田丹听得很明白。
  ——冒顿问的,是右贤王的踪迹!
  现如今,‘单于身体不是很好,寿命即将欠费’的消息,几乎是成为了整个单于庭心照不宣的‘秘密’。
  在这种情况下,处于单于继承顺位最前的左、右贤王二人,无疑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冒顿健在,自然没有人敢明目张胆的和二人眉来眼去;但在暗地里,草原诸部的小动作却是一点没少。
  今天,某部族给左贤王送一千头牛,明天,另一个部族给右贤王送五千只羊之类的,已经成为了草原在今年夏天,最没有新闻性的消息了。
  而现在,冒顿本人率军滞留汉室边墙附近,且左、右贤王都在距离不远处,在毫无钳制措施下‘自由活动’。
  这种情况下,别说是身为草原霸主的冒顿了,但凡是个智力没有缺陷的统治者,都会不时查探这两个部分的动向。
  而从田丹的话语中,冒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对于右贤王报告的消息,冒顿从来都是默认没听见的。
  真正让冒顿放下心的,是在右贤王麾下,负责王帐护卫之责的右大将,对‘右贤王没有密谋造反’的信息给与了确认。
  右贤王没问题,冒顿也就不再担心自己会死于政变了。
  ——右贤王如今率部包围云中,距离盐泽不过数百里!
  而左贤王稽粥,却是在近千里之外的河南(河套),正解决重新跳出河西走廊的月氏人。
  如果按实际路程考虑的话,左贤王稽粥若是想率兵攻击冒顿的单于庭,那就必然会路过云中。
  而在匈奴,左、右贤王二人,是最最最不可能狼狈为奸的二人。
  ——想想就知道:你是左太子,我是右太子,咱俩都有机会做单于,双方根本就没有一致的利益诉求,反倒是全然相反的利益诉求。
  这种情况下,左、右贤王要还是能走到一起,那要么是其中一个脑子有病,要么,就是两个脑子都有病!
  冒顿很确定,自己的儿子绝对不是睿智,弟弟虽然不是很聪明的亚子,但也不可能做出那般匪夷所思的事。
  左、右贤王都没有问题,冒顿的注意力,也终于集中到了此行南下的重点。
  ——跨过武州塞,攻打马邑的先锋部队!
  “六……”
  “不对,七日……”
  喃喃自语一阵,冒顿便淡然的回到软塌之上,将眼睛缓缓闭上。
  “这几日,白羊王可有消息传回?”
  和‘单于决定传位左贤王’一样,白羊部在三驾马车中扮演监管者的事儿,也同样是草原人尽皆知的事。
  白羊、折兰、楼烦三部此番南跨武州,虽然实际上是平起平坐,但理论上,白羊王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具备‘统一指挥权’的。
  作为三驾马车中单于庭最信任的那一个,马邑城下的消息,显然也是由白羊王且居送回的更可信一些。
  至于冒顿为什么会有这么一问,也是草原游牧民族和华夏民族的另外一大差异。
  ——对于战争,草原民族几乎没有任何‘后勤补给’的概念。
  就拿如今的匈奴来说,开战之前,每个勇士会领到十五日的口粮,之后的十五天,勇士们就会在自己的部族首领率领下,在战场中自由驰骋。
  在这十五日当中,除非必要的情况,否则出征的部族根本不会和后方大本营联络。
  单于庭也对这种‘队伍撒手就没,打完自己就回’的情况习以为常,只会稍微防备一下‘有人造反’的可能,便也任由队伍在外自由征战。
  这也使得草原游骑的机动性发挥到了极致,不像中原的重步兵集群一样严重依赖后勤补给。
  但冒顿万万想不到:恰恰是这一点骑兵优势,让‘先锋部队’被包围的消息,在马邑战役爆发之后第十二天才送到南池。
  而在冒顿得到消息的那一刹那,包围圈内的匈奴先锋,已近弹尽粮绝,穷途末路……
  
第0421章
何氏外戚
  “且坐下说话。”
  汉正武元年秋九月乙酉(二十二),马邑战役爆发第十日,马邑城正中央,大将军中军大帐。
  对应招前来的将官们招呼一声,柴武便大咧咧坐在上首,直入正题。
  “诸君截知,三日前,胡折兰、白羊二部自马邑北撤。”
  “后斥候驿骑来报:折兰、白羊二部北撤至武州塞西南三十里处,同楼烦部汇合。”
  “今胡三部齐聚,战员数以万;武州塞则得曲周侯、郎中令所率东路军五万余将士驻守。”
  说到这里,柴武稍一思虑,不由将涌上嘴边的话暂时咽下,语带鼓励道:“如今之战况,诸君以为如何?”
  “诸君但可畅所欲言,老夫自无怪罪之理。”
  言罢,柴武果真做出一副‘兼纳兼听’的驾驶,扫视着账内众人。
  见柴武这般模样,账内众人无一不是面色一愣,选集飞速运转起大脑,做起了发言措辞。
  在得到柴武‘司马以上军官至中军大帐军议’的命令时,众人心里还颇有些奇怪。
  不能怪这些青年将官妄自菲薄,实在是在这个时代,‘军议’,是一桩极其严肃,又极为讲究保密性的事。
  通常情况下,某位主帅级别的人物召集麾下将官军议,与会人员的等级不会比主会者低三级以上。
  便拿柴武来说,作为此次马邑战役的主帅,柴武的等级,是比独领一军的‘都尉’还要高两级的!
  在柴武之下,率五千人的‘都尉’之上,还有周灶、郦寄、秦牧、栾布这样或独自,或两人同领一路人马的将军。
  只不过柴武作为主帅的同时,也兼任了‘中将军’,所以马邑城内,军衔在柴武之下的,便直接是比柴武低两级,率领五千人之一部的都尉而言。
  如此说来,有资格参加柴武所主持的军议的,起码也得是都尉之下的校尉以及。
  考虑到如今马邑城内兵员数万,光‘都尉’就有近十人,校尉数十人的状况,甚至很可能会是‘都尉及校尉中的优秀代表’,才有资格前来这中军大帐。
  但此次军议,柴武却丝毫不嫌麻烦的招来了马邑成为的都尉近十人、校尉三十几人,以及司马一级的优秀代表二十人!
  六七十号人高马大的壮汉涌入军帐,顿时让账内显得拥挤了起来;众人粗重的鼻息,甚至让账内都有些燥热起来。
  ——柴武这一番架势,分明是要提携众人!
  带着这样的想法,众人都带着自豪、喜悦,以及些许忐忑的心情,来到了中军大帐。
  可即便如此,众人也从未想象过,自己能在此次军议当中,得到一个‘自由发言’的机会。
  起码那二十位司马级别的军官,是带着‘重在参与’‘露个脸,找点存在感’的想法,前来这中军大帐的。
  在柴武如此光明正大的表露出提携之意时,众人面上的神色,几乎不亚于率军五千行军途中,碰到一支人疲马乏,人数不过百的匈奴骑兵小队。
  ——光宗耀祖,鲤鱼跃龙门,就在今朝!
  带着如此重大的使命,众人自然是穷尽其能,将自己所能相处的最合理、最具战略意义的看法,摆在了柴武面前。
  “上将军既问,末将等自无有不言。”
  就见以为青年军官稍走上前,对柴武稳稳一拜,旋即又稍带歉意的环顾一圈四周,才将腰杆挺直,来到了账内的堪舆前。
  “今折兰、白羊三部北撤武州塞左近,原先围困善无之楼烦部,亦自善无东进,同折兰、白羊汇合。”
  “末将以为,武州塞为东路军所重夺一事,胡当已知晓;三部各自撤至武州左近,当乃谋破武州,北遁草原之事。”
  朗声道出自己对战况的看法,那军官便向柴武和账内众人稍一拱手,旋即退回了原先的位置。
  在听过此人的这番见解后,账内众人的表情都没有什么变化,只有那人身边,明显和那人关系不错的军官稍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同意此人的见解。
  至于账内那十来位发虚夹白的都尉,更有好几人流露出些许不屑,好像在说:这点东西,是个人都能看出来。
  但很快,那几位傲慢的都尉也将面色一敛,望向那青年军官的眼神,甚至带上了些许匪夷所思。
  而造成这几位秩比二千石,手握五千兵马的将军如此‘前倨后恭’的,是那青年将官手臂处系着的,脏的都有些看不出原本颜色的布条。
  ——黄色!
  汉官制:官员秩中二千石以上(三公),金印紫绶;比二千石及上,银印青绶;比六百石及以上、比二千石以下者,铜印黑绶;六百石下,铜印黄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