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帝成长计划(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530

  ——此时已经是过了午时,距离天黑也就剩下几个时辰。
  按照过去几日的‘惯例’,这个时间点,匈奴人早就结束第一轮的攻城,开始重整队列,阻止第二轮攻城了。
  可这都晚了两个时辰,城外数十里的匈奴大营却寂寞无声,丝毫没有列阵出营,兵临城下的架势。
  这也是柴武得出‘马邑保卫战已经结束’这个结论的原因。
  而马邑保卫战的结束,便意味着武州塞一战,即将拉开序幕。
  作为汉军主帅,柴武必须做到掌控全局;对于即将成为战场中心的武州塞,柴武也需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
  正当柴武盘算着该如何安排,才能减缓武州塞东路军的压力之时,舒駿那疲劳的身影,出现在了柴武身后。
  “上将军。”
  闻声回过头,看着满脸疲惫,眼带血丝的舒駿,以及舒駿身后满脸憨厚,手臂却包着布条的大汉,柴武不由稍叹口气,拍了拍舒駿的肩膀。
  “这几日,舒校尉劳苦。”
  “材官校尉诸将士,更可谓劳苦功高……”
  不是柴武夸张,亦或是想要借此邀买人心,而是过去这七日,材官校尉对于马邑保卫战,起到了绝对关键的作用!
  从第二天,材官校尉凭四千人守住北墙,到昨日一战,材官校尉阵亡过四分之一,这五日的作战当中,马邑北墙起码换了二十波人马!
  没办法,北墙就二里余长,数丈宽,就算马邑城内有军士六七万,但北墙上,也就能站的下万把人。
  这种情况下,柴武自然也乐得轻松,让城中将士频繁轮换,交替把守北墙,以保证将士战斗力、精神状态始终处于相对好的状况。
  六天,匈奴人足足发起了近四十轮攻城,马邑城内但凡是穿军装的,都在北墙站了一回。
  唯有材官校尉两千余将士,从始至终都未曾被轮换,日出而战,日落而息,始终站在马邑北城墙之上。
  短短六天,被当今刘弘着重培养的羽林军材官校尉,就阵亡了四分之一以上兵员!
  但即便如此,材官校尉却依旧没有丧失战斗力,反而是以更加昂扬的战斗意志,站在马邑北墙之上!
  如此坚毅的战斗意志,饶是久经战阵的柴武,心中也是不由涌现起一丝悲壮,和敬佩。
  自然而然,对于突然出现的舒駿,柴武也下意识带上了温容。
  “舒校尉此来,所为何事?”
  倒不是柴武真的那么平易近人,对手下将官都如此和颜悦色,而是整个马邑,仅仅只对舒駿一人,柴武才能稍稍按捺暴脾气和开国元勋的架子。
  原因无他。
  ——在马邑保卫战正式结束的现在,材官校尉舒駿,已经确保了一张二千户食邑的彻侯门票!
  就连舒駿身后的巨盾司马何广粟,也是起码预订了一个封君的爵位!
  最让柴武感到无所适从的,是舒駿的年纪。
  ——已经官至校尉的舒駿,才刚过三十!
  在汉室军队,三十岁的武将别说封侯了,能达到校尉,那就已经是同年龄段中的佼佼者了。
  至于能独自领兵一路的将帅,那更是在五十岁才能被视作‘壮年’‘当打之年’。
  例如此时的东路军主将郦寄,在不到五十岁的年纪独领一路军,也是凭借着起开国元勋外加彻侯的身份,才勉强服众。
  而舒駿却在这个年纪,即将成为食邑二千户以上的彻侯?
  也就是说,在成为彻侯之后,舒駿还要至少二十年,才将迎来汉室军官将领的黄金年龄。
  到了那时,舒駿会是怎样的高度?
  都尉?
  太守?
  柴武不知道。
  但柴武确定的是:在未来的三到四十年内,汉室军方有名有姓的人物当中,舒駿这个名字,必将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这样一个明日之星,柴武稍稍自矜一些,也是题中应有之理。
  ——等此战过后,舒駿就将成为和柴武一样,受封一县的彻侯了。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不远的将来,舒駿就将成为和柴武统一层面的人。
  
第0418章
绝人之路
  “禀上将军。”
  听闻柴武相问,舒駿不假思索的一拱手,面色略有些凝重道:“这几日,材官校尉驻守北墙,伤亡者甚巨。”
  “末将担心今明两日,北墙防务或有所不稳。”
  说着,舒駿便稍回过头,跟身后的何广粟眼神交流一番,便向柴武又一拱手。
  “听闻今日,少府所制三棱箭矢运抵马邑……”
  “末将斗胆,恳请上将军拨三棱箭矢若干计,以为材官校尉强弩司马守城之用。”
  言罢,舒駿便略有些尴尬的低下头,等候着柴武的答复。
  虽然说,这已经是舒駿第二次因为弓羽箭矢的事找上柴武,但相较于上一次,舒駿这一次的诉求,其实是略微有些逾矩的。
  舒駿上一回找柴武,是单纯的需要补充弓羽箭矢,虽然有一些‘找错了人’的意味,但按战时特事特办的逻辑,也勉强还算得上正常。
  但这一次,舒駿的诉求却不是常规的箭矢补充,而是希望得到杀伤力更大的三棱箭矢,以此缓解防守压力。
  而防守部队运用什么武器,如何排阵布列,虽然理论上属于舒駿这种一线将领的决定权,但在实际上,主帅还是能对类似的事物产生巨大的影响。
  就好比在后世的近代战争,李云龙再怎么牛逼哄哄,在平安县城外打的再怎么酣畅淋漓,战后也还是要找旅长解释一句:哎呀,事出紧急,俺手上有没有电台,实在是来不及请示啊……
  同样的道理,在马邑保卫战当中,舒駿虽然被全权授予北墙的防守事务,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受到柴武的节制。
  举个例子:舒駿率部防守北墙,匈奴人攻势强劲,战况惨烈无比。
  这种时候,舒駿能决定的,只有很具体的战斗方式,如巨盾、强弩两部司马如何分工,如何轮换等。
  但在相对不那么具体的战略层面,舒駿的自主权则十分有限。
  在接到军令之前,舒駿没办法全权决定是继续防守还是回收防线,是退下城墙还是追出城外。
  自然而然,弓弩部队要不要用三棱箭矢这种堪称奢侈品的大杀器,也同样不是舒駿所能决定的。
  倒也不是说,舒駿一介校尉,连申请武器装备的资格都没有,而是配备三棱箭矢,对马邑北墙的守军没有太大,太直接的战斗力加成。
  相比起如今汉室军队常规配备的锥形箭矢,三棱箭矢在射入敌人体内的那一瞬间,其杀伤力和锥形箭是几乎没有差别的。
  也就是说,一个匈奴人被锥形箭矢射中,和被一支三棱箭矢射中,所受到的影响是几乎相同的——射到要害就失去战斗力,没射到要害就还能继续作战。
  只是比起锥形箭矢,中了三棱箭矢的匈奴士兵,会由于三棱箭矢的构造以及箭身的三条放血槽,在更短的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锥形箭矢和三棱箭矢的区别,其实类似同一种箭矢的两个版本:低配丐版,和萃毒高配版。
  二者的差别,也主要体现在具体用途——锥形箭矢建造容易,成本低廉,适合用于箭矢消耗巨大的城池防守战。
  而三棱箭矢杀伤力更大,具有类似‘沾之即死,触之即亡’的效果,适合用于以杀伤地方有生力量为目的的围歼战、伏击战。
  说的再简单点就是:作为马邑北墙的防守力量,材官校尉的任务根本就不是对城外的匈奴人,造成多么严重的杀伤,而是只需要保住马邑不失,保证匈奴人无法杀入城内即可。
  既然材官校尉的战斗任务是‘把城外打算攻城的匈奴人堵在城外’,那普通的制式锥形箭矢,就已经足够用了。
  这也是舒駿为什么会在提出‘希望得到一些三棱箭矢’的诉求之后,会感到些许局促的原因。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舒駿的这个诉求,几乎等同于为了更大的功劳,去申请更好的装备。
  就好比李云龙为了打下平安县城,向旅里申请了榴弹炮一样,纯粹就是为了嗨一把。
  这样的诉求,别说是柴武这种久经战阵的老将了,便是马服君赵括听到,都要狠狠皱一把眉头。
  要是碰到脾气暴躁一点,或者是和自己不对付的主帅,舒駿的这个诉求,甚至可能被演绎为‘好大喜功’的证据!
  也就是舒駿已经率部,在这场战役立下了汗马功劳,舒駿才能有这个胆量,去尝试争取这个特殊的待遇。
  但出乎舒駿意料的是,听到自己的诉求,柴武既没有怒火涌上眉头,也没有陷入纠结,只是长叹一口气,旋即淡而一笑。
  “舒司马所言有理。”
  “材官校尉苦战已有七日,确当以三棱箭矢为守城之助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5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